晚期腸癌治療先標靶再切除!存活率提升2.5倍
癌症新知標靶治療標靶晚期存活率腸癌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篩檢 文章 參考資訊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不知不覺高油、高脂食物大量下肚,加上普遍愛吃重口味,如燒烤食物,因此大腸直腸癌好發率高居不下!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大腸直腸癌的好發率,已經躍居第二位,並成為國人第三大癌症死因,無論男女都受到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至醫院求診時,根據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黃文詩醫師表示,嘉義長庚醫院自1995年統計至2010年,在1萬名求診患者中發現,已經是屬於晚期的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比例高佔50%,由此可見,早期發現把握治療黃金期,才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以及提升存活率。
自2006年開始,國民健康局就已經推行50歲以上民眾,如無家族史,每3年做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結果檢出有陽性反應的可能病患比例佔5%,但未必代表有大腸直腸癌腫瘤,還需要進一步到大型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檢查出有息肉、腫瘤的患者也約為5%,一旦有息肉可以內視鏡切除,早期腫瘤則可以手術切除。
但如果檢出為第三期或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第三期表示已經有淋巴轉移,第四期代表不但有腸道轉移,連遠端器官都有轉移的情況。黃文詩醫師表示,早期治療大腸直腸癌多以外科手術切除,搭配術後化療或放療,一旦發現轉移,可能就無法開刀,存活率也較低。但在標靶藥物即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出現後,轉移患者的治療出現一道曙光。根據2007年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罹患末期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做手術切除,能使生活品質得到改善,並提升整體存活率,這也打破了國人以為癌症末期最好不要動刀的錯誤觀念。
許先生因暗紅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發現直腸癌,且發現時已轉移至肝臟,在經由治療團隊審慎評估後,決定先投與標靶藥物合併化學藥物治療,在經過12次治療後,右側肝臟腫瘤從3處變為1處,左側肝臟腫瘤則存留為2處2cm至3cm大小。經安排手術,同時切除直腸癌與肝臟轉移性惡性腫瘤後,再投以術後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迄今一年餘並無復發或轉移之情況。
從許先生的案例中可看出,肝臟雖是大腸直腸癌患者最常轉移的部位,但以目前生物醫學的進步發達,即使是棘手的肝轉移,也能做到可以切除的進步程度。以前無法切除乾淨的腫瘤,現在已經可以利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搭配化療,使得最常容易引起的肝轉移,從不可能切除進步到可以切除,大約是從過去10%提高至30%至40%,因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根據國外大型研究也發現,以前肝轉移患者,單純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只有30%存活率,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搭配化療,可提高至83.6%的存活率,顯見就算轉移到肝,但只要能夠切除,轉移也有治癒的可能。
黃文詩醫師提醒,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中的腺性息肉惡化而來,只要早期發現並將息肉移除,就可減低大腸癌、直腸癌的發生。初次大腸鏡檢查若未發現大腸息肉,且非高危險族群,建議5 年後再安排檢查即可。但是,若是發現息肉且摘除後,則要視息肉的多寡、息肉的大小、息肉的病理組織特性及有無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再決定多久再做大腸鏡追蹤。大腸直腸癌的初期大多無症狀,一般民眾40歲起開始做糞便潛血篩檢,50歲起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為避免大腸直腸癌上身,飲食習慣也是關鍵,多攝取高纖維、低油脂食物,才能讓腸道永保健康。
黃允中表示,門診上遇過一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65歲農夫,因為沮喪而拒絕接受治療, ... 願意接受治療,只是沒想到此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變成晚期大腸… ... 突變,立刻使用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治療20周後,腫瘤完全消失! ... 乾淨的感覺等症狀,建議民眾最好到醫院篩檢,只要簡單做個糞便潛血檢查, ...
結腸直腸癌,是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糞便潛血反應陽性與死亡率有關. 蘇格蘭Steele教授利用糞便潛血反應篩檢從2000年到2016年篩檢了50歲到74歲134,192名男性及 ... 就有相關的研究發現大腸癌病患的存活期與腸胃道內的具核梭桿菌有關,含量越高則存活率越短,那 ... 大腸直腸癌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心臟衰竭」死亡率5年竟高達50%,甚至遠高於癌症發生第一名的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35%)。 ... 早期大腸直腸癌沒有症狀,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內視鏡檢查」,確實是最 ... 腸癌竟轉移眼皮癌末標靶藥延長壽命 ... 罹癌時已經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而且約有25%晚期腸癌患者幾乎無治療選擇。 ... 轉移性腸癌標靶治療延存活拚治癒.
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手術切除適應症,以往為:肝臟轉移限於單側,且轉移顆 ... 限制,手術後5年存活率約30%~50%;其餘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射頻腫瘤燒灼。 據國健署調查,50~74歲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有癌症 ... 大腸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以檢驗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而得知 ...
大腸與直腸是消化系統的一個環節,從闌尾、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到降結腸與 ... 國健署自民國93年起推動全國性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篩檢,根據該署103年統計,全年 ... 沒有症狀,等到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貧血、體重減輕時,往往已是晚期癌症。 ... 早期發現第0-1期大腸直腸癌,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但是晚發現的 ...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現任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昨(27)日表示, ... 月核准大腸癌口服標靶藥物上市,作為晚期轉移性大腸癌治療新選擇,存活期延長6.4個. ... 因此政府提供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 但在使用各種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患者身體上短期或 ...
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玄遠主任表示,不同期別的大腸癌治療方式及 ... 標靶藥物已不是唯一選擇,目前健保也有給付口服標靶用藥,讓晚期大腸 ... 一次免費糞便潛血的檢查,若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就有機會及早揪出癌細胞、 ...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劉建國表示,早期大腸直腸癌並無明顯 ... 不少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以及健康檢查時發現罹癌,到了晚期才被確診的比率 ... 了標靶藥物,標靶藥物大幅提升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率及存活率,帶來治療 ...
大腸癌第四期轉移肺驗大腸癌大腸癌四期抗癌成功kras基因突變大腸癌治療最新大腸癌化療飲食糞便潛血檢查怎麼做糞便潛血檢查台中大腸癌分期治療方式免費大腸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