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飆高溫中暑病號多 中醫有涼方
醫藥衛生中醫養生高溫夏日中暑病號暑傷氣中醫抗暑清熱益氣生津 文章 參考資訊
近日來全台都處在高溫炎熱的狀況下,白天宛如置身與烤箱之中,導致中暑的案例屢見不鮮。尤其是現在正處於暑假期間,一些平日窩在有空調環境的年輕人就算頂著豔陽,還是想從事一些戶外活動,在烈日底下曝曬,久虛的體表無法收斂汗液,使得身體大量出汗脫水。另外,有些日曬後或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中工作的人,若突然躲進冷氣房中,皮膚上的毛細血管遇冷空氣會急劇收縮,導致體內高熱無法藉由發汗順利排出,留於體內,此等皆容易出現頭昏腦脹,整個人提不起勁,食慾不振等「中暑」的症狀。
中醫古籍記載「暑傷氣」,代表過熱的環境易造成氣虛、倦怠乏力。輕微中暑症狀如體溫急速升高,頭暈、頭痛、臉色潮紅、倦怠乏力、食慾不振,首先應先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補充水分,幫身體散熱,並按壓人中、內關等穴位先緊急處理;但若沒有改善或情況嚴重,如全身癱軟,口唇發白,神智不清甚至休克時,就應當緊急送醫。
中醫可運用有效的中醫方劑來預防及處理中暑的發生,並依中暑輕重與個人體質進行調治。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醫師表示,中醫抗暑以「清熱、益氣、生津」為原則,平日可以多吃清熱、解渴的食物,如西瓜、綠豆湯、苦茶、仙草、水梨、番茄、烏梅湯等。
中藥方面可以煮生脈飲來飲用,此方益氣生津、養陰歛汗,適用於預防中暑、頭昏、有氣無力,口乾尿少,解除疲勞,氣虛脈弱的人,亦可長期服用。組成為黨參三錢、麥門冬五錢,五味子一錢,亦可加黃耆三錢、紅棗3-5顆等,水煎代茶飲。
另外平日也可以自行運用簡單的穴位按摩來預防、治療或緩和中暑症狀。例如用大姆指按壓上嘴唇上方正中,鼻溝上1/3的「人中穴」,或從兩耳尖直上,當頭之正中取之「百會穴」,以及後腦枕部凹陷處的「風池穴」,用雙手抓提肩膀上的「肩井穴」等。中暑昏迷病患皆可先行以此急救,再立即送醫。
簡便的刮痧也可以減輕中暑的不適症狀。選對穴位如「肩井穴」,輕輕刮至皮膚呈現紅色即可,但是必須選用平滑的器具、使用潤滑油、順同一方向刮,不可來回刮,以免皮膚受傷,但是要注意像是血壓低、喝醉酒,或者過餓、過飽,身體太虛弱以及孕婦等都不適合刮痧。
雖然可以參考以上的小方法來消暑解熱,但最主要還是要從日常生活注意起,如改善環境使得通風,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與戶外環境,冷氣房溫度不要調太低,以26℃至28℃為宜,穿透氣吸汗的衣服、充分睡眠與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多補充水分。當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候,遮陽防曬的裝備要做好,如陽傘、帽子、遮陽棚。最後提醒大家,烈日當中盡量少出門,待在家裡最好。
不過,若是環境溫度過高,體溫急升,流汗過多,便會有體內缺水,甚而中暑的情況產生。 ... 略升,此時如能及時離開高溫環境,適度休息與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均可迅速恢復。 ... 中暑在中醫上有〝傷暑〞、〝中熱〞等名詞,又俗稱〝發痧〞、〝著痧〞。 ... 養陰生津為主,方劑如六一散、香薷飲、清暑益氣湯、三仁湯等,,但應由專業中醫師 ...
中暑的症狀,會有全身明顯乏力、頭昏、頭痛、胸悶、心悸、注意力無法集中、不出 ... 若有中暑的情況發生,中醫有以下治療方式: 一、中藥治療: 以清熱、益氣、生津為主。如六一散、香薷飲、清暑益氣湯,但應由專業中醫師辨証施治。 ... 夏日請避免在烈日下作戶外活動,注意空氣流通,適度補充水分、 ... 健康‧美體‧養生.
夏日飆高溫中暑病號多中醫有涼方 ... 中醫古籍記載「暑傷氣」,代表過熱的環境易造成氣虛、倦怠乏力。 ...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醫師表示,中醫抗暑以「清熱、益氣、生津」為原則,平日可以多吃清熱、解渴的 ... 中藥方面可以煮生脈飲來飲用,此方益氣生津、養陰歛汗,適用於預防中暑、頭昏、有氣無力,口乾尿少, ...
提供醫療保健、中醫養生、兩性婚姻經營、親子教養、樂活老年照護等豐富的閱讀內容。 ... 如果「傷暑」,會有頭痛、身重、胸悶、口渴、汗多、食慾不佳、身倦無力等症狀,也包括中暑前後症狀的表現。 而另一個易 ... 若依中醫觀點來治療,顏志誠推薦「清熱、益氣、生津」的療法,常用方劑如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清暑益氣湯、生脈飲等。
近日來全台都處在高溫炎熱的狀況下,白天宛如置身與烤箱之中,導致中暑的案例屢見不鮮。 ... 中醫古籍記載「暑傷氣」,代表過熱的環境易造成氣虛、倦怠乏力。 ...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醫師表示,中醫抗暑以「清熱、益氣、生津」為原則,平日可以 ... 中藥方面可以煮生脈飲來飲用,此方益氣生津、養陰歛汗,適用於預防中暑、頭昏、 ...
中醫推這顆清熱解暑第一【早安健康/陳潮宗(國內權威中醫名師)】台灣,地處亞熱帶, ... 以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夏季乃處於陽旺陰弱的節氣,因此我們夏日作息宜晚睡早起, ... 冬瓜:中醫古典有記載:冬瓜具有「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飢,久服輕股身耐老」的 ... 中醫裡有「益心氣」、「止渴生津口清」、「潤肺悅心,生津開明,醒酒。
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衛生署【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考試組委員 ... 球溫度逐漸上升,入秋後,夏暑濕熱遺留於秋日的現象也加劇,甚至比夏日酷暑更甚。 ... 夏季濕溫為因的疾患,以及其他胃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更要預防秋日. “中暑"。 .... 按語:豬橫脷性平,味甘,入脾、肺經,有益肺潤燥,健脾生津的作用;蘋果性平, ...
夏天補氣茶中暑睡覺胃脹氣痛青蘋果好處麥仔茶感冒柑解溪穴咳嗽可以吃蘋果嗎咳嗽荔枝中暑醫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