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兩成癌末患者死前仍急救 安寧概念待加強
患者癌症新知癌症百科概念安寧癌末病人安寧居家照護 文章 參考資訊
不管是國人「壽終正寢」或是歐美國家的Good Death(好死),就是相同的願望,那就是「善終」。但研究顯示,兩成一癌症患者在死亡前一個月,家人還是堅持要急救,讓患者在死前還得備受折磨。
為緩解癌末病人身體的疼痛、全身倦怠感、食慾不佳、呼吸困難等症狀,以及協助提供病人與家屬面對死亡的心理與靈性需求與準備,衛生署自民國85年起開始推動癌症病人安寧居家服務。
健保局則於89年將安寧居家與安寧住院納入試辦計畫,同年並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成為亞洲第1個「自然死」立法的國家。儘管衛生署倡導安寧概念,但國人接受度仍有待加強。
健康局委託學者分析89至95年24萬2530名癌症死亡病人,結果有1至3成癌症病人於死亡前1個月內曾接受急救等醫療處置,平均有24.3%癌症病人接受插管治療、28.5%使用呼吸器與10.6%做CPR(心肺復甦術又稱為心臟體外按摩)。
進一步分析,前述3種處置歷年的使用情形,發現這3項急救處置都呈現下降,分別由民國89年26%、27.5%與13.1%降至95 年21.1%、27%與8.4%。國內癌症病人臨終前1個月內,接受插管、呼吸器與CPR 等使用急救處置情形,已有顯著改善。
但分析指出,癌症病人死亡前1個月內,仍有1至2成的病人會使用急診與加護病房,且使用率逐年升高。從89年15.7%與10%,增至95年的21%與12.4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推測,這可能與家屬對於病人末期病情不了解、照護能力不足、尚未做好死亡準備或尚未簽署DNR (不予急救)等原因有關。
正因為部分家屬的堅持,以致病人出現緊急狀況時,被送往急診,急診醫師可能因病人未簽署DNR(不予急救,或是在家屬要求極力搶救下,而將病人送往加護病房。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國人簽署DNR的風氣有待加強與宣導推動。
邱淑媞強調,國內安寧共同照護推動至今,每年約可服務1萬3000名癌症病人,國內癌症病人死亡前1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包括安寧住院、安寧居家或安寧共同照護等服務的比率,從89年的7%,大幅提高至98年的39%,達4.6倍成長。
邱淑媞表示,民眾如需相關安寧療護訊息可以從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或相關民間團體網站 (詳如附表2)查詢,亦可撥打免費的安寧療護諮詢專線0800-008-520。到中時健康新聞網粉絲團 看看大家怎麼說
逾兩成癌末患者死前仍急救安寧概念待加強 ... 與靈性需求與準備,衛生署自民國85年起開始推動癌症病人安寧居家服務。 ...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推測,這可能與家屬對於病人末期病情不了解、照護能力不足、尚未做好死亡準備或 ...
醫護人員、癌末病人和家屬所面對的難題一、真相告知以上案例對一個癌末 ... 然而,在台灣一旦癌症被診斷或被告知開始,患者家屬常希望醫護人員 ... 有時醫師會認為提供緩和性治療是給病人希望,而支持或安寧療護是消極的,會讓病人失望的。 ... 了解居家照護與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協助病人利用剩餘不多的時間。
為了讓病人可以平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為了提倡「善終」概念,為了提倡身心靈完整照顧的安寧緩和醫療,趙可式努力了十多年。 ... 她記得有回陪趙可式穿梭在不知名的巷弄間一個下午,就只為了找一個打電話向她求助的患者。為什麼人人避之 ... 台大護理系畢業後,趙可式成為修女,在修道院8年,並且從事居家護理工作。
癌末病患經常遭受劇烈疼痛的折磨(註1),成因包括腫瘤不正常增長、擴張而壓迫周圍神經引起的疼痛及治療副作用造成的痛苦等。 ... 當患者意識到生命盡頭已近又飽受病魔蹂躪時不禁問:「人生究竟有何意義? ... 因此安寧緩和療護是對病人及家屬提供態度親切的照護,並以團隊之力給予末期病患 .... 即時更新新知 ...
衛生署自民國85年推動安寧病房住院、安寧居家服務,89年辦理「安寧療護納入健保 ... 93 年與安寧照顧協會合作,有8 家醫院參加「安寧共同照護服務」,至98 年分別有41家 ... 安寧療護服務對象原來只有癌症末期病人,自98年起將非癌症疾病末期病人 ... 為主的舒適醫療,使病患維持清醒免於疼痛,協助癌末病患在自家或一仿如家庭的 ...
在家安寧癌症居家照顧安泰醫院副院長桃園長庚安寧病房費用癌末臨終前72小時症狀新光醫院安寧病房癌症分期安寧病房住院天數癌末安寧照護安寧居家護理師資格 食物 堅果 南瓜鮮奶 糖尿病孕吐 胃淋巴癌 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