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5-28 每日頭條
    • 2022-05-27 每日頭條
    • 2022-05-26 每日頭條
    • 2022-05-25 每日頭條
    • 2022-05-24 每日頭條
    • 2022-05-23 每日頭條
    • 2022-05-22 每日頭條

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 看心因性猝死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凡露

健康養生冠狀動脈心臟血管因性心因性猝死心臟內科徐生明總教練林謂文醫師 文章 參考資訊

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 看心因性猝死   日前,有「棒壇魔術師」之稱,以「蝴蝶球」聞名的義大犀牛隊總教練徐生明於家中昏厥,經急救後仍宣告不治。由於事發突然,眾人措手不及之餘,也不禁想問,為何會無任何預兆地突然離開人世呢? 如果大家還記得,前內政部準部長廖風德於登山步道上猝逝、知名歌手馬兆駿以及演員戎祥等人,都是突然失去意識昏迷......,這些不幸,至今皆仍讓人感到惋惜不捨;「猝死」不僅對個人、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承受的痛。危及生命的隱形殺手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猝死」的定義:「凡是一個健康者或病人在穩定的情況下,從發生症狀到死亡時間在六小時以內者稱為猝死」;而近年來研究發現,猝死原因大多是心臟問題所造成,因此又叫作「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美國統計發現,40歲以上男性發生心因性猝死的可能性是八分之一;而40歲以上的女性心因性猝死的可能性則為二十四分之一。其中男性的發生機會遠高於女性,且猝死者中通常大多都沒有心臟疾病及相關病史,絕大多數是因冠狀動脈疾病(最常見的是心肌梗塞)所導致。  一般而言,心肌梗塞造成心因性猝死,是大血管突然梗塞或多條冠狀動脈病變,導致致命心室性心律不整(包括心室心搏過速及心室纖維顫動)所致。其它較少見的心因性猝死原因,則有肥厚型心肌病變、擴大型心肌病變、限制型心肌病變及右心室心肌病變(ARVD)等數種不同型態。  肥厚型心肌病變是指心肌不正常增厚,尤其是心室中膈部分,阻塞血液流通到主動脈的出口通道,此種心肌病變也是運動員運動中猝死常見的原因。分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年齡老化、早發性心肌梗塞家族史等等。當心猝死危險因子  研究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則更是增加75%的風險。另外,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即增加13%的風險。  高血壓不僅是誘發冠狀動脈心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它同時會透過造成左心室肥大而大大增加心因性猝死的機率。若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發現有左心室肥大現象,五年內死亡率男性可達33%,而女性達到21%。控制高血壓得宜,不僅可以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現象,更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心衰竭等風險。  此外,糖尿病也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致命因子,有超過80%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都和動脈硬化有關。糖尿病友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顯著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戒除抽菸習慣,對於預防心臟疾病也相當重要,抽煙會引起血栓、不穩定血塊生成,引發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等問題,有抽菸的人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約是非抽菸者的5.5倍。。注意病徵及早就醫 降低猝死率  提醒民眾,如果平常很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容易疲倦、全身倦怠、雙腳浮腫、間歇性胸痛、胸悶如重石壓胸感、陣發性心悸,甚至出現暫時性失去意識或頭暈,就要特別小心懷疑是不是有心臟方面的問題。  一旦發覺心肌梗塞,病患若能及早就醫,利用心導管檢查加上冠狀動脈整形術、經皮介入性治療(包括氣球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置放等方式),或者利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將造成心肌缺血的冠狀動脈,打通恢復為順暢的血液循環,如此一來,心因性猝死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正確使用AED 避免憾事發生  猝死常常讓人無法接受,容易因為錯過黃金救治時機而無法挽回。面對猝死,除了第一時間施行心肺復甦外,推廣公共場所廣泛設置傻瓜電擊器(AED)非常重要;當一旦有人倒下,正確使用AED,配合心肺復甦心臟按摩等技術,施予急救直到專業醫療或救護人員接手為止,就能降低憾事發生的機率。  若有身體不適應,應盡速尋求專業的心臟科醫師診治及早診斷及治療。而民眾若遇到心肌梗塞或心臟疾病發作者時,切勿驚慌,應冷靜處理立即送醫,如此才能把患者從鬼門關前救回寶貴的生命!
#1 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看心因性猝死- 心臟血管
【文/林謂文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及心臟內科醫師】2013.08.30 ... 造成心因性猝死,是大血管突然梗塞或多條冠狀動脈病變,導致致命心室性心律不整(包括心室心搏 ...
#2 林謂文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專長. 心肌梗塞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血管內支架置放周邊血管整型術心臟節律器置放一般內科及 ...
#3 臺安醫訊臺安醫訊
指「凡是一個健康者或病人在穩定的情況. 下,從發生 ... 塞造成心因性猝死是因為大血管突然梗塞或. 多條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因性休克、心跳休 ...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 ... 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來看可怕的青壯年殺手―心因性猝死 ...
#4 博客來
心臟科權威洪惠風醫師解答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疑問(增訂更新版) ... 這是一本集合林謂文醫師豐富臨床經驗的著作,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民眾的健康觀念逐漸抬頭,而坊間醫療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致病原因──什麼狀況會造成心因性猝死? ... 什麼是動脈系統? ... 心導管及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是什麼?
#5 【我們的使命】效法耶穌精神,提供全人照護【我們的願景】就醫滿意標竿 ...
ၽτᔼৃ 103ϋ1˜ 1 本期話題魔術師謝幕、蝴蝶折翼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來看可怕的青壯年殺手―心因性猝死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指「 凡是一個健康者或病人在穩定的 ...
#6 Uncategorized | Finance Feeds | 1589 頁
統計資料顯示半數以上洗腎病友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醫師表示,無論是洗腎或換腎, ... 摘要:記者吳政紘/綜合報導義大犀牛總教練,球迷稱為「球場魔術師」的徐生明 ..... 切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等有明顯狹窄,恐有猝死危險, ...... 光良速配American Vintage 裝出文青味 .... 杜德偉「好樣」貼臉林凡入戲皮皮剉
#7 RMIM Inc.
考量保險對照護健康的重要性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社會,與日俱增,本刊第二次改版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除了提供持續保險與理財領域的專業知識與見解之 ...


臺安診所台安醫院劉祥仁醫師心臟內科醫生推薦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台安醫院掛號徐生明換腎台安醫院家醫科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推薦屏東優生掛號費袁明琦心臟科醫生 初二十六拜拜金紙種類子宮頸癌坐骨神經痛打麻將 預防 什麼 病

每天吃水果 心臟病風險降 健康養生
8 年前

每天吃水果心臟病風險降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四季如春,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讓寶島有水果王國的稱號,而且每一種當季的水果都非常好吃又便宜。現...

久坐1小時 糖尿病風險多二成 健康養生
6 年前

久坐1小時糖尿病風險多二成

fiogf49gjkf0d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每到休假期間,總喜歡買一些零食,窩在沙發上當沙發馬鈴薯。但是你知道嗎?最新研究發...

兒童健康醫療網建置 提升孩童健康照護便利性 健康養生
3 年前

兒童健康醫療網建置提升孩童健康照護便利性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每位家長心中的寶,在少子化的今天,如何強化兒童醫療及衛生福利,讓兒童能夠健康成長茁壯...

心臟病發無徵兆 台大曾春典醫師教你如何預防 健康養生
8 年前

心臟病發無徵兆台大曾春典醫師教你如何預防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亦連續多年蟬聯前3名,除了先天性遺傳、年齡等因素,後天造成的飲...

頂級健檢照單全收? 醫師:沒必要! 健康養生
8 年前

頂級健檢照單全收?醫師:沒必要!

   隨著預防醫學概念的普及,多數民眾都知道要透過定期的健檢,檢查身體的毛病,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但是...

打造新形象 從「齒」年輕 健康養生
9 年前

打造新形象從「齒」年輕

   農曆春節將近,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除舊佈新,其實在個人儀容上,也應找個時間好好打理一番!在這個形象日益受到重視...

臺北市國小新生 免費氣喘過敏篩檢開跑 健康養生
10 年前

臺北市國小新生免費氣喘過敏篩檢開跑

   氣喘為臺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如未妥善照護,氣喘就醫率及缺課率會明顯升高。為提供台北市幼童健康照護,自即日...

微創植牙一週就掉? 醫師:骨床萎縮者不適合 健康養生
8 年前

微創植牙一週就掉?醫師:骨床萎縮者不適合

   微創植牙,一個聽起來快速且似乎沒那麼痛的植牙方法,現在已成為各牙醫診所的新寵,不少缺牙患者一進診所便說「這裡的...

樂活11點 廣播專訪:認識大腸直腸癌 健康養生
12 年前

樂活11點廣播專訪:認識大腸直腸癌

   隨著國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對國人的威脅逐年增加,據衛生署9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居十...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不再是絕症?!長期服藥有效控制 健康養生
13 年前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不再是絕症?!長期服藥有效控制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希望了?!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選擇不多,現在因醫學的進步,開始有新的標靶用藥已於國內上...

壓力大恐導致腦容量變小 學習冥想可改善 健康養生
4 年前

壓力大恐導致腦容量變小學習冥想可改善

  壓力會讓你的身體機能產生異常,它會導致頭痛、胸痛、疲勞和出現消化問題,根據最新研究表示,壓力也會間接對大腦造成傷...

SNQ標章 健康消費守門員 保健零風險 健康養生
14 年前

SNQ標章健康消費守門員保健零風險

  由於「預防醫學」觀念的抬頭,雖然經濟不景氣,保健食品市場卻很爭氣,依據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估算,國內健康食品市場產值...

洗 完 澡 胸悶護肝 食物 湯今日財位生肖口罩痘痘 下巴何美鄉 防疫 重症洗衣機 海苔 去除打麻將 預防 什麼 病肉粽 一串 幾顆吃巧克力大便黑色陳彩霞中醫師評價f9健身小老虎睡眠呼吸中止症 血壓 心血管醫師 運動 情緒2022今日財神方位初二十六拜拜金紙種類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水電費過期、帳單不見怎麼辦?超商一機搞定免跑營業處 停車費、罰單繳費也可用
水電費過期、帳單不見怎麼辦?超商一機搞定免跑營業處 停車費、罰單繳費也可用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梅雨季濕氣重 乾癢變濕疹,汗皰疹小水泡癢不停!2穴位助體內排濕
梅雨季濕氣重 乾癢變濕疹,汗皰疹小水泡癢不停!2穴位助體內排濕
陰雨綿綿加上疫情出門難加重產後憂鬱?醫師:居家期間「做2種運動」來改善產後不適、緩解情緒
陰雨綿綿加上疫情出門難加重產後憂鬱?醫師:居家期間「做2種運動」來改善產後不適、緩解情緒
1/5染疫成年人有「長新冠」後遺症!研究曝主要3臟器恐長期損傷
1/5染疫成年人有「長新冠」後遺症!研究曝主要3臟器恐長期損傷
夏天出油、粉刺、皺紋,現在又有口罩痘,怎麼辦?醫師的「3大保養法則」跟肌膚問題說掰掰
夏天出油、粉刺、皺紋,現在又有口罩痘,怎麼辦?醫師的「3大保養法則」跟肌膚問題說掰掰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淺眠多夢、睡久也睡不飽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你!專家曝6大自我診斷症狀,4招擺脫打呼

健康影音

Video 170606超級報報專訪臺安醫院林謂文醫師談心臟病防治.
170606超級報報專訪臺安醫院林謂文醫師談心臟病防治
《寶島有意思》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林謂文醫師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或心臟病
Video 《寶島有意思》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林謂文醫師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或心臟病.
名醫教你如何健康-- 心臟內科權威洪傳岳集滿三高體悟帶病養生
Video 名醫教你如何健康-- 心臟內科權威洪傳岳集滿三高體悟帶病養生.
Video 上班族養心術大公開醫師: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上班族養心術大公開醫師: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2013.08.24】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心肌梗塞逝-udn tv
Video 【2013.08.24】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心肌梗塞逝-udn tv.
孫明豪袁明琦高欣欣180909 【聚焦2.0】
Video 孫明豪袁明琦高欣欣180909 【聚焦2.0】.
Video 飲食、保暖、冠狀動脈疾病,注意3件事遠離心因性猝死【健康連線/林謂 ....
飲食、保暖、冠狀動脈疾病,注意3件事遠離心因性猝死【健康連線/林謂 ...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Vide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