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4-23 每日頭條
    • 2021-04-22 每日頭條
    • 2021-04-21 每日頭條
    • 2021-04-20 每日頭條
    • 2021-04-19 每日頭條
    • 2021-04-18 每日頭條
    • 2021-04-17 每日頭條

腸病毒疫情升溫 疾管署呼籲「預防勝於治療」

  •   新聞
  • 投稿作者
  • 綠雙

健康養生生活保健腸病毒疫情傳染衛生疾管署 文章 參考資訊

平時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都能降低感染腸病毒的風險。(圖/ingimage)

  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要如何讓幼兒不受威脅,輕症不變成重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家長除了要提高警覺外,更該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平時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都能降低感染風險。  據疾管署統計,上周(5月6日至5月12日)腸病毒健保急診就診人次達6,738,較前一周上升12.8%;近四周呈上升趨勢,但尚未達到流行閾值(11,000人次)。另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高於去年同期(2例),其中2例感染克沙奇B1型、腸病毒71型、克沙奇A4型及克沙奇B2型各1例。  此外,從統計中也發現,近四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惟今年已出現14例散發性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將持續監測疫情及流行病毒變化。  疾管署說明,大人小孩都有可能會得到腸病毒,一般人感染後大多無症狀,或只有輕微感冒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但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就有傳染性,且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容易讓嬰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遭受感染,需多加注意。  常用肥皂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是平時就應該養成的衛生習慣。此外,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也應先更衣再摟抱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則要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治療腸病毒目前尚無特效藥,大多患者能自行痊癒,但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為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民眾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
#1 腸病毒疫情已過高峰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腸病毒疫情已過高峰,近期仍有新生兒重症死亡個案,提醒民眾切勿輕忽( ... 另孕婦及照顧者應留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狀況,以降低感染風險。
#2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惟仍有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提醒 ... 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3 腸病毒專區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茲將「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三類傳染病。 ... 間陸續發生流行疫情的腸病毒D68型,幼兒感染後亦可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或神經系統症狀。
#4 開學不忘勤洗手,別跟腸病毒做朋友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各級學校已開學,國內腸病毒疫情雖低於流行閾值,但近期仍有腸病毒併發重症 ... 腸病毒傳染力強,為避免病毒透過學童間的頻繁互動傳播,或隨學童帶回 ... 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整潔,確保學童健康。
#5 孕媽咪產前產後留意個人健康,守護小寶貝免於腸病毒威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 特別是產前若腸病毒通過胎盤垂直感染,因新生兒出生後短時間內來自母體抗體量仍不足、免疫力較弱,病情常較為嚴重。 ... 疾管署表示,上述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男嬰與東部女嬰,均檢出伊科病毒11型。 ... 型陽性數明顯增加,以北部、東部較多,將持續監測疫情及流行病毒變化, ...
#6 腸病毒
新的學期開始,腸病毒又蠢蠢欲動,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資料顯示,桃園市開學第一週(8月26日 ... 腸病毒重症增1例台疾管署籲開學不忘洗手 2018/09/04.
#7 步入「腸病毒」高峰期!疾管署呼籲:出現九種症狀立刻就醫
衛生單位調查,2名個案潛伏期間,其同住接觸者均曾有疑似症狀,研判感染源 ...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另近期腸病毒就診 ... 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將持續監測疫情及流行病毒變化。 疾管署再次呼籲,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 ... PR(健康生活).
#8 開學日「手」護健康遠離腸病毒| 小兒內科| 兒科
衛生署疾管局特別在29日中小學開學日,於北市舉辦「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宣導活動,邀請「宅神」朱學恒對腸病毒預防, ... 北市東門國小校長陳順和表示,學校開學了,民眾仍不可輕忽防範腸病毒疫情。 ... 結束,小朋友又要開始過團體的學習生活,家長千萬大意不得,務必要跟孩子一同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
#9 一年近百人染李斯特菌疾管署預告列法定傳染病| 生活新聞
近年各國也傳出感染李斯特菌的大規模疫情,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盟等國, ... 冰淇淋等,一般健康人感染症狀類似感冒、輕微腹瀉或無症狀,但孕婦、年長者 ... 疾管署表示,「新增李斯特菌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預告後,將於60天內蒐集 ... 李斯特菌症,且自病患體內檢出病菌,需於72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疾病管制局通報疾管署檢驗中心腸病毒症狀健康新聞疾管署腸病毒養生保健心得保健養生之道衛福部疾管署專業版腸病毒2018腸病毒治療

中小學生每4人有1人肥胖 少吃油炸食物 健康養生
10 年前

中小學生每4人有1人肥胖 少吃油炸食物

  據統計,台灣都會區的中小學生,平均每4人就有1人體重過重或肥胖。每6名肥胖學生就有1人血壓過高。更多研究顯示,體重過...

孩子短下巴影響齒顎發育 易併發慢性頭痛 健康養生
3 年前

孩子短下巴影響齒顎發育易併發慢性頭痛

  小雄天生國字臉、臉型較短,就讀國小後,牙齒排列越來越亂,嘴巴常閉不攏,吃東西時還會咬到牙肉,到兒童牙科門診就醫,...

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 影像醫學新突破 健康養生
7 年前

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影像醫學新突破

   在科幻電影片中,只要電腦掃描一次,就能發現身體異狀,現代醫學技術也能做到!台大一名60歲內科女教授日前透過磁振暨...

睡飽飽能止痛?! 效果比止痛藥更好 健康養生
8 年前

睡飽飽能止痛?!效果比止痛藥更好

   你有慢性疼痛的困擾嗎?疼痛是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經驗,根據知名風濕期刊雜誌的調查統計顯示,幾乎有一半的美國人,在...

少吃紅肉多蔬果 中秋健康烤肉祕訣 健康養生
7 年前

少吃紅肉多蔬果中秋健康烤肉祕訣

   中秋烤肉已成國人團聚歡度佳節的習慣。營養師提醒,燒烤容易產生有害健康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建議民眾吃烤肉時,...

中藥衛生棉是否安全? 消基會抽查結果出爐 健康養生
2 年前

中藥衛生棉是否安全?消基會抽查結果出爐

  衛生棉是女性生理期的必備用品,舒適、安全度非常重要。2017年韓國發生有毒衛生棉事件,令女性消費者感到不安,與此同時...

健康自主管理 預防醫學新趨勢 健康養生
8 年前

健康自主管理預防醫學新趨勢

   時至夏日,除了是戲水、旅遊的大好時節,同時也是腸病毒、日本腦炎、恙蟲病、痢疾、熱病(中暑、熱衰竭、熱昏厥、熱抽...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 傳染
3 年前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感恩節即將到來,是否有陪伴自己走過難關、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想跟他們...

隱形美齒貼片擺脫黃板牙 網紅直播主找回自信 健康養生
3 年前

隱形美齒貼片擺脫黃板牙網紅直播主找回自信

  最近20多歲的美女小芳在網路上成為小有名氣的直播主,卻因一口黃板牙影響廠商的代言,令她懊惱不已。其實不只是網紅直播...

珍惜口中寶藏 牙醫師教您預防牙周病 健康養生
6 年前

珍惜口中寶藏牙醫師教您預防牙周病

   您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會「齒搖髮蒼」嗎?根據調查,「牙周病」是目前國人口腔疾病罹患率最高之一,尤其是中老年民眾,更...

失智人口持續攀升 衛福部推失智症照護2.0版 健康養生
4 年前

失智人口持續攀升衛福部推失智症照護2.0版

7成5失智患者屬於極輕度或輕度,可以在家裡及社區活動。長照2.0將50歲以上的失智患者納入補助範圍,設立失智共照中心、失智...

吃蔬菜減肥誤闖禁區 體重可能不減反增 健康養生
6 年前

吃蔬菜減肥誤闖禁區體重可能不減反增

fiogf49gjkf0d  減肥已然是全民運動,不論男女老少,甚至不分季節,時時刻刻都有人在減肥。而坊間也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減肥...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牛奶不是有冰就好!放錯壞更快...營養師傳授「冰箱保存術」:蔬菜、肉、海鮮、蛋,最該放的是...
牛奶不是有冰就好!放錯壞更快...營養師傳授「冰箱保存術」:蔬菜、肉、海鮮、蛋,最該放的是...
小七版高年級實習生》屏東這群「60歲店員」用顏色記憶法、貼按鍵記號...證明老了也能很有用!
小七版高年級實習生》屏東這群「60歲店員」用顏色記憶法、貼按鍵記號...證明老了也能很有用!
春天養肝健脾,就要吃這5種「甘味食物」!中醫師:香蕉、山藥...竟連「紅酒」都在內
春天養肝健脾,就要吃這5種「甘味食物」!中醫師:香蕉、山藥...竟連「紅酒」都在內
真實案例》大人順利逃生、孩子卻葬身火場…消防專家:家長必知5個關鍵,避免幼兒悲劇
真實案例》大人順利逃生、孩子卻葬身火場…消防專家:家長必知5個關鍵,避免幼兒悲劇
急診科醫師的「沒時間健康法」!醫師公開:從朝九晚五到加班族,效率最好的「前5名運動」
急診科醫師的「沒時間健康法」!醫師公開:從朝九晚五到加班族,效率最好的「前5名運動」
靠「單腳站」就能抗老!專家教你在家做「這3招瑜伽」,一口氣練肌力、增骨密度,讓你全身不再鬆垮垮
靠「單腳站」就能抗老!專家教你在家做「這3招瑜伽」,一口氣練肌力、增骨密度,讓你全身不再鬆垮垮
消化不良、脹氣、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5人有1人是腸躁症!中醫師教你「養腸7法」改善
消化不良、脹氣、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5人有1人是腸躁症!中醫師教你「養腸7法」改善
坊間「膠原蛋白」真能讓膝蓋軟骨再生?別傻了!醫師:不如吃「這5類代謝食物」
坊間「膠原蛋白」真能讓膝蓋軟骨再生?別傻了!醫師:不如吃「這5類代謝食物」
人生有目標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永豐銀行徐德里處長:用人工智慧量身打造圓夢計畫 贊助
人生有目標卻不知道從何開始…….永豐銀行徐德里處長:用人工智慧量身打造圓夢計畫 贊助
恐是下一個新冠肺炎!高致命流行疾病,別把「它」當普通感冒,醫師:小心「4大症狀」
恐是下一個新冠肺炎!高致命流行疾病,別把「它」當普通感冒,醫師:小心「4大症狀」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