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漁市場吃火鍋 尚青!
photos放大顯示
你會用「優雅」來形容魚市場嗎?
會的,等你逛完「台北魚市」。
在濱江市場旁的台北魚市,經營者是三井集團的「上引水產」,這是一個結合魚市、超市、立吞(站立餐飲店)、火鍋、餐盤、食譜書、海鮮清酒吧的複合市場。
走在上引水產裡的男女,打扮時尚,從容選購新鮮本港海鮮和日本急凍海鮮。現代化的活水設備,讓你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漁獲;採購區、處理區,待烹區都乾溼分離,魚市內沒有半點腥臭味,過去逛魚市要捏鼻子,且要小心翼翼以免滑倒的現象不復見,現在走一趟魚市反而像是逛精品店。
為了保持漁獲新鮮,這裡冷氣超強,夏天躲在這裡吹冷氣真讓人大呼過癮。超市內不管是生魚片、日式沙拉、芝麻豆腐、壽司,每一樣都無可挑剔。在水產超市區,還販賣跟水產搭配的配料和蔬菜,讓消費者一次購足。
{DS_IMG_53323}
{DS_IMG_53320}
喜歡吃海鮮卻沒空去漁港,建議可以選擇來這裡,看上喜歡的海鮮可以請店家代烹,有煎、煮、炒、炸、蒸各種選擇;如果不想太麻煩,可以到立吞區(站著吃)或戶外的座位區,享用這裡的海鮮做出來的各式魚料理。刀魚一尾才30元,味增豆腐湯一杯才50元,炊飯也才50元,只想在這裡吃個健康便當,四樣菜色120元就可打發。
冷盤活海鮮區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整個賣場氛圍打造成類似國外的海鮮市場,廚師現場處理龍蝦或螃蟹、現切生魚片和挖著空運來台的生蚵,你可以一邊邊欣賞廚師的手藝、一邊大啖龍蝦螃蟹,佐飲著「上引水產」從日本進口的清酒,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DS_IMG_53322}
不過,我個人卻認為「火鍋」才是這裡的重頭戲。位在魚市上面的火鍋區裝潢的很簡樸,乍看之下會覺得這裡火鍋菜單好貴(海鮮鍋1200元、980元,豬肉鍋480元),沒想到這鍋隱藏玄機,只要點對菜色,絕對值回票價。
漁市場的火鍋 活海鮮尚青
那天跟朋友兩人並不餓,想說先點一份980元的海鮮大餐來共鍋嘗鮮,但這裡規定共鍋需要每人加價300元,服務生告訴我也可以用此費用來抵單點菜色,於是我們就多點一盤480元的澳洲無骨牛小排來加菜。海鮮盤一上桌,菜色澎湃富麗,海鮮盤內有澳洲鮑魚、生蚵、蛤蜊、海貝、龜山甜蝦、紅蟳、海魚等。
{DS_IMG_53321}
火鍋擺盤精緻用心之外,湯頭只有淡雅的柴魚和昆布湯汁,清爽到完全沒有濃郁刺鼻的大骨味。從前菜的魚肝豆腐一路吃來,我們從貝類吃到蝦類,從漁市到餐桌只不到100公尺,吃到的絕對是「尚青」的海鮮。根據我的經驗,在外頭用這個價格絕對吃不到這種活海鮮,我們邊吃火鍋邊呼過癮。
服務生特別交代,「魚肉味道比較重,請最後才下鍋...…」,當我們正覺得奇怪為何有點牛肉盤卻遲遲沒有上桌,再問過一旁的服務生,他才輕描淡寫地說,「牛肉要海鮮吃完我們才會上桌,因為怕大家會海鮮和牛肉混煮…」對於這裡選材用心,服務也專業,讓我對這裡的評價一直往上加分。
就在我讚不絕口的吃火鍋時,服務生又問我:「火鍋吃完有免費煮粥的服務,如果需要的話,我現在開始準備…」我點頭表示要煮粥後,服務生開始不停撈除煮海鮮浮上的火鍋雜質,放下一碗白淨的米飯,不停的攪拌,淋上蛋汁灑上海苔絲,就完成一鍋雜粥。
從看、買到吃,魚市完全精緻化,連洗手間都有免治馬桶,加上規畫完整,漁市場改頭換面,成為台北市一個重要的觀光景點,從現在你可以很輕鬆地來這裡買魚、用餐,甚至可以很自豪地招待朋友來這裡見識,「上引水產」果然讓人一試上隱,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在台灣其他漁市也可以有這種驚艷。
上引水產 台北市民族東路410巷2弄18號 (02)25081268 06:00~21:00
作者簡介_張瑀庭
專業美食家,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目前是創新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助理教授。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目前除了在桃園創新科技大學教授餐飲文化,還常舉辦美食團、美食餐會等活動,也是新聞、電視節目常受邀的來賓。私下教授健康烹飪、演講,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臉書粉絲專頁「張瑀庭只吃好東西」、部落格「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專欄文章列表
你會用「優雅」來形容魚市場嗎? 會的,等你逛完「台北魚市」。 在濱江市場旁的台北魚市,經營者是三井集團的「上引水產」,這是一個結合魚市、超市、 ...
吃火鍋、豬排飯都能瘦!5個吃飯小動作,每做一個立刻減50大卡
photos放大顯示餐餐外食,一不小心熱量就爆卡了,但是太低卡的食物我又吃不慣,有沒有一些小撇步,能幫我在平常的飲食中減掉...
百憂解4月退出台灣市場!醫師道出廠商心聲:健保像菜市場奧客,不給便宜就拉倒
photos放大顯示編按:近期各大醫院接獲藥商通知,因健保署調降健保藥價、原物料等成本上漲問題,精算後「百憂解」不敷成本,...
為何傳統菜市場是病毒的窩?潛在的病原體就像地雷,實證研究揭:存活在市場中「這...
photos放大顯示傳統市場是潛在病原的藏匿處。我們日常民生用品,都會在傳統市場裡,那些COVID-19病毒,也是會聚集在那裡等著...
牙刷亂放小心全家染疫!譚敦慈授8個生活防疫小提醒飲食這一點最重要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與病毒共存的生活型態成未來趨勢,不過究竟要如何與病毒共存?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主持人營養師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