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總院長林芳郁:人生就像一趟旅遊,終點到了就快樂下車
photos放大顯示
文/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我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從小對生與死都有忌諱而避談。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經驗得到的教訓。記得在小學時候有一次,談及高壽的長者剛過逝了,並論及外婆的年齡距離高壽的長者還有20多年,被母親痛罵一頓。我自己知道碰到「禁忌區」了,從此,就不再跟別人談論「死亡」的事。
但是,日常讀書和生活中,還是多多少少會碰到這件尷尬事。中華文化雖然博大精深對於「死亡」一事,則有各式各樣的見解。如想從古文找到答案總是模糊一片:例如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開始,就採取閃爍不言的策略對付「死亡」的問題。他老人家總是說:「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徒子徒孫,兩千多年來包括我們的父母、老師們,大概都採用「避而不言」的良方。
我國的古代文學在描述「死亡」則有各式各樣的面像呈現:有纏綿悱惻的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楊貴妃死後在海上蓬萊仙山接見唐明皇的使臣,並且傳話「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由「人、鬼、狐、仙、怪」共同構成的《 聊齋 》則隱約指出,妖界似乎比人間要溫暖,陰間也比陽間還要美好。當然也可以像青年時代的汪精衛視死如歸,「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逞一快,不負少年頭」。
我個人最贊同和欣賞的,是蘋果電腦前老闆賈伯斯對「死亡」的看法,2005年,他在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講說:「…沒有人會想要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的。這是天生注定的,因為死亡是生命當中唯一最棒的發明, 是生命轉化的媒介。它能送走老舊,給新生一代留下空間。……」
我第一次碰到親人死亡的經驗,是9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在接受大腸癌手術,幾個月之後又復發。祖父躺在家裏的床上,它就在我的臥室隔壁,我每天一有空就會去拜望他,我看著祖父身體一天一天地羸弱,有一天祖父突然告訴我們,他作夢到了一處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地方,好多他不知名的鳥兒飛來飛去,這是他看過最漂亮的地方,也有好幾個朋友都來迎接他。而他說出來的名字,母親悄悄地告訴我,都是祖父已過亡的好友們。
隔天,祖父就過世了。之後,我也歷經許許多多親朋好友的離開,參加不少的告別式,我必須說我並不喜歡華人傳統的告別式,相當折磨這些孤哀子和親人的。倒是西方宗教的儀式,比較合乎現代的潮流:一方面,讓大家想念往生者,但也替他高興、祝福他能回到上帝的懷抱裏。
大學畢業之後,我和許多同學立志以醫業救人。所以我選擇當時正在快速發展的心臟外科。這樣的醫師因處理心臟的重症,會碰到很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每一次病人的死亡,都讓我們這些學心臟外科的醫師有罪惡感,因為醫學院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都要全力以赴。」
photos放大顯示
文/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我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從小對生與死都有忌諱而避談。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經驗得到的教訓。記得在小學時候有一次,談及高壽的長者剛過逝了,並論及外婆的年齡距離高壽的長者還有20多年,被母親痛罵一頓。我自己知道碰到「禁忌區」了,從此,就不再跟別人談論「死亡」的事。
但是,日常讀書和生活中,還是多多少少會碰到這件尷尬事。中華文化雖然博大精深對於「死亡」一事,則有各式各樣的見解。如想從古文找到答案總是模糊一片:例如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開始,就採取閃爍不言的策略對付「死亡」的問題。他老人家總是說:「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徒子徒孫,兩千多年來包括我們的父母、老師們,大概都採用「避而不言」的良方。
我國的古代文學在描述「死亡」則有各式各樣的面像呈現:有纏綿悱惻的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楊貴妃死後在海上蓬萊仙山接見唐明皇的使臣,並且傳話「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由「人、鬼、狐、仙、怪」共同構成的《 聊齋 》則隱約指出,妖界似乎比人間要溫暖,陰間也比陽間還要美好。當然也可以像青年時代的汪精衛視死如歸,「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逞一快,不負少年頭」。
我個人最贊同和欣賞的,是蘋果電腦前老闆賈伯斯對「死亡」的看法,2005年,他在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講說:「…沒有人會想要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的。這是天生注定的,因為死亡是生命當中唯一最棒的發明, 是生命轉化的媒介。它能送走老舊,給新生一代留下空間。……」
我第一次碰到親人死亡的經驗,是9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在接受大腸癌手術,幾個月之後又復發。祖父躺在家裏的床上,它就在我的臥室隔壁,我每天一有空就會去拜望他,我看著祖父身體一天一天地羸弱,有一天祖父突然告訴我們,他作夢到了一處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地方,好多他不知名的鳥兒飛來飛去,這是他看過最漂亮的地方,也有好幾個朋友都來迎接他。而他說出來的名字,母親悄悄地告訴我,都是祖父已過亡的好友們。
隔天,祖父就過世了。之後,我也歷經許許多多親朋好友的離開,參加不少的告別式,我必須說我並不喜歡華人傳統的告別式,相當折磨這些孤哀子和親人的。倒是西方宗教的儀式,比較合乎現代的潮流:一方面,讓大家想念往生者,但也替他高興、祝福他能回到上帝的懷抱裏。
大學畢業之後,我和許多同學立志以醫業救人。所以我選擇當時正在快速發展的心臟外科。這樣的醫師因處理心臟的重症,會碰到很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每一次病人的死亡,都讓我們這些學心臟外科的醫師有罪惡感,因為醫學院的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都要全力以赴。」
文/林芳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我和大部分的華人一樣,從小對生與死都有忌諱而避談。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經驗得到的教訓。記得在 ...
林芳郁(1950年7月8日-),臺灣宜蘭縣人,臺灣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外科部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2015年8月1 ...
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貫徹此一精神,在各方面均領先其他醫院,除為一般民眾. 帶來更好的 .... 綜觀臺北榮總歷史,鄒濟勳院長 .... 第8 任林院長芳郁先生(民國98年1月迄今) ..... 下,無奈的走向人生終點,若不立即推行疫苗施打政策,更多令人遺憾的悲劇.
榮民前輩在本會有計畫、有效率的安置輔導下,一路開墾,. 從山坡地、河川地、 .... 作之生態旅遊行程、解說手冊及解說志工培訓。武陵、福壽山農 ...... 務獎臺北榮總林芳. 郁院長、高雄榮總 .... 子車禍喪生而人生一度陷入. 低潮,在宜蘭縣 ...
葉潤洲學長(P52)自海軍退伍後,擔任高雄榮總補給室組長十餘年,於2008年12月16日. 退休,學弟曾 ... 偶然有旅遊,能動好心情。 老屋 .... 空降北榮任院長芳郁持低調.
疼你惜你,只要你快樂就好 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 「我在婚姻裡面從來沒有失去自我,」有「整形 ... 林芳郁和林靜芸都愛看書,芳郁喜歡詩、文學和各類雜書,靜芸喜歡專業書籍。 ... 那段時間她失眠,林芳郁每晚睡前就拿了本教人如何把人生發揮到極致的英文書《Cutting Edge》,逐字逐句、一頁一頁唸給她聽。 .... 日誌 · 相簿 · 影音 · 旅遊.
臺灣新聞 · 兩岸旅遊 · 臺灣百科 ... 李登輝罹癌住院動手術,馬英九昨天傍晚專程前往榮總探視,卻傳出李登輝辦公室 ... 辦,也沒協調;李辦是在傍晚5點被榮總院長林芳鬱告知,才知道馬英九5點50分要來。 ... 罹大腸癌李登輝:坦然面對人生相信上帝安排.
... 榮民總醫院大門口;面對在場守候的大批媒體,李登輝表示“謝謝大家的關心”。 ... 上午約10時在北榮院長林芳鬱、主治醫師林楨國、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等人的 ...
邀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率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高雄 ... 林院長芳郁:主席、各位委員。 ...... (2)核予休假國民旅遊補助。 ...... 按照一般正常的人生規劃,應該是一路往上爬,到晚年才往下走,他卻是只到37歲就下來 ...
東海美食ptt東海停車ptt高雄榮總31病房永和四海豆漿大王台中榮總刷卡回饋台中平價火鍋台中中科美食餐廳心臟權威朱樹勳台中榮總美食街菜單天韻汽車旅館休息 抗病毒 科學中藥 公費新冠 確診 肺炎 武漢肺炎 疫情 指揮中心 死亡 重症 新增病例 MIS-c 死亡病例 疫苗 新冠死謝思民 抗病毒藥物 醫籲
要活得好命,心肺力是關鍵!前台大院長李源德:爬350次陽明山、日行萬步護心肺
心臟內科權威、台大前院長李源德,用豐富的經驗、過人的醫術,每天都在替人顧心臟;退休後,他也有開給自己的護心處方──快走...
武漢肺炎》日泰等20國及美3州,旅遊警示升至第三級!返國須居家檢疫
photos放大顯示指揮中心今天表示,19日起宣布亞洲、東歐共20國,包括日本、泰國及美國3州旅遊疫情升至第三級警告;美國其餘...
肺氣腫、尿道結石...85歲孫越:接受所有「人生不足」現況,就能活得快樂
photos放大顯示(照片翻攝自安寧基金會影片)編按:台大醫院於晚間6點41分證實,藝人孫越病逝,享壽87歲。孫越因總膽管結石...
視力變差、頭痛別輕忽...可能是腫瘤!榮總醫師:造成頭痛的6種眼部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眼疲勞性頭痛屈光不正未獲適當矯正:尤其是遠視眼、散光、老花眼或兩眼度數差距過大時,會導致眼睛肌肉疲勞,...
「相信善意謊言,就算被當傻子也完全沒有關係」28歲獲紐約名校博士、成大學霸教授...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黃家彥、圓神出版提供編按:網路上的一張照片,讓成功大學土木系副教授洪瀞爆紅,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他...
林志玲考卷被外國老師丟地上,她這樣反擊!志玲姊姊的人生哲學:人生是一種妥協,...
photos放大顯示不慌不忙,不委屈妥協是雙向的溝通和學習,不是失去自我立場的委屈。有人說,人生是一種妥協。在每一種關係裡...
婦癌良醫的人生故事》他把台灣子宮頸癌率降低一半,卻救不回自己的媽媽....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張家毓一邊是歡喜迎接天使降臨的新生兒產房,一邊是跟疾病纏鬥、死神拔河的癌症手術台,幾乎所有主攻婦...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photos放大顯示圖片來源:蔡依林Facebook如果要說華語樂壇有哪位唱跳俱佳的歌手,相信沒有一個人的排行上面會漏掉「蔡依林」...
想補鈣,牛奶不是最好的選擇!台大院長推薦,預防骨質疏鬆的「補鈣好食」
photos放大顯示保骨守則:營養、運動、防跌、戒菸酒無論有無骨質疏鬆,以下幾點都是銀髮族保骨、健骨的重要守則:①別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