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點事就很累?「慢性疲勞症候群」跟你想的不一樣
photos放大顯示
現代人壓力大,台灣人工時長,又常有家庭、經濟的壓力,常有許多人抱怨長時間感覺身體疲勞、無力,做點事情就很累。有時媒體也會提到「慢性疲勞症候群」。不過,真正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很嚴重,也很難快速治療好,甚至是比憂鬱症還難處理。我們能做的是: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慢性疲勞症候群,要趕快帶去讓專業醫師鑑定,也許要採取不一樣的治療方法。
雖然目前還沒有普遍接受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但研究醫師一致公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盛行率並不高,可能只在0.2%~0.4%。通常這是指突然而來、大致可以講出病發時間,然後快速發展成嚴重的疲勞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靠休息無法恢復。要達到這診斷,還得強烈到會影響病人的工作、生活、學業,甚至到無法繼續的程度。
要確認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得先鑑別診斷,這不是因為病人本來就有重度憂鬱症、或其他如甲狀腺問題造成的疲勞。醫師通常會建議憂鬱症病人多運動,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特徵則是,在較高強度的運動或勞動後,反而會造成強烈的疲倦、肌肉痠痛,不得不休息一兩天。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各年齡層都會出現,甚至國外還會專門探討發生在兒童、青少年的慢性疲勞。但大致上,四、五十歲的病人較多,且女性遠多於男性。同時病人還得出現好幾個其他相關症狀,如注意力記憶力變差、喉嚨痛、淋巴結疼痛、肌肉疼痛、關節莫名疼痛、新發生的劇烈頭痛、無法睡飽的睡眠。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現在傾向於「不只是心理因素」。基因、感染、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問題,都有可以惡化慢性疲勞症候群。而壓力可能是誘發因子,因為壓力本身就會影響免疫與內分泌系統。目前沒有找到在最源頭引發慢性疲勞的單一因子,抽血檢查、腦部電腦斷層無法找出任何證據,所以還是只能靠醫師的經驗跟病人描述的病史來判斷。
面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人時,醫病溝通不容易。病人一開始會很難接受,這麼嚴重的疾病,各醫院做遍檢查,卻找不出任何病因。醫師想了解病人承受的壓力與心理問題時,病人常會排斥。而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也常讓病人反彈,覺得醫師在說他精神有問題。這些都需要醫師有耐性地跟病人解釋。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相當不容易、也很難預測療效。基本的抗憂鬱藥物以及安眠藥,可以減少病人的不舒服,改善睡眠,避免病人因為痛苦產生自殺的念頭。健康的飲食、生理回饋訓練、認知行為治療、禪修、瑜珈也可能會有幫助。通常也須對對原有生活方式徹底調整。
最實用、醫師可以建議病人施行的,是漸進式地增加運動量。通常是有氧運動,從低強度的運動項目開始,如果發現會引發過度疲累,就還要再降低運動強度。有可能是從每天3到5分鐘、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然後以每兩、三星期增加20%運動量的速度,很慢、很慢地將運動時間拉長到一天30分鐘。一旦能到達一天30分鐘,接著就加強運動強度。但切記,運動量的增加必須按照計畫落實,不可以時高時低。
雖然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人不多,但有得到妥善治療的只有20%。如果你能引導有這問題的親友接受治療,就可以大幅提升他的生活品質,甚至減少他得到憂鬱症或自殺的機率。
作者簡介_陳豐偉
精神科醫師,執業於高雄快樂心靈診所與喜洋洋心靈診所。小說「好男好女」曾獲選爾雅版1995年年度小說選。曾任卓越新聞獎、金鐘獎、華人部落格大賽等評審。目前寫作偏向大腦科學的二手傳播,以及長篇小說「台北淪亡記」的籌備。
網站:陳豐偉醫師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
頁面分類 > 人类社会 > 生活 > 医学 > 症狀 > 症候群. 頁面分類 > 人类社会 > 生活 > 医学 > 疾病 > 症候群. 頁面分類 > 人类社会 > 生活 > 健康 > 疾病 > 症候群.
假期後症候群或假期後綜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 ...
參數所指定的目標頁面不存在,建議更正成存在頁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個頁面(建立前請先搜尋是否有合適的存在頁面可以取代):. [[:愛德華氏症(魚類). ]] Disambig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英语:Stockholm syndrome;瑞典語:Stockholmssyndromet)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质综合症,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 ...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馬凡氏症候群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發生於FBN1基因(位於第15對,q21.1位置上),負責編碼結締蛋白 ...
醫療劇觸及真心分集劇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兩儀式番外日本醫生電視劇好看的大陸醫療劇揪心小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案例日劇線上看網站推薦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心得可以不可以日劇線上看5 結石 疫情未來 MIS 疫苗康復 晨間 慢性病
焦慮、盜汗、熱潮紅...改善更年期症候群,不一定靠「藥」醫!營養學博士教你這樣...
photos放大顯示改善更年期症候群,不一定靠「藥」醫!我接觸過的讀者或患者,大部分以為只有女性才有「更年期」。事實上與進...
女人心果真是玻璃心!醫師證實:真的有「心碎症候群」...胸悶、胸痛都是警訊
photos放大顯示美國心臟協會研究發現,「心碎症候群」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發生率是男性的七倍至十倍。女人的心果真是玻璃做...
2大錯誤飲食讓你內分泌失調、月經排卵異常!3方法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月經總是遲到?體重不斷上升?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作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常見生殖內分泌性疾病。內分泌科醫師陳潔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