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吃藥傷腎?糖尿病不吃藥更敗腎!
糖尿病患常存在「吃藥會傷腎」的迷思,所以,有的患者往往自行減藥量,甚至不太吃藥。結果,問題更大條,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其實不吃醫師處方藥更傷腎,所以,不要再陷入迷思而使病情更加嚴重。

1名48歲的蕭女士有家族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10年前就已知罹病,但是因自覺西藥的治療會傷害身體,並且容易引起副作用,而拒絕接受口服降血糖藥及降血壓藥物。甚至還會聽信別人建議,轉而去吃中藥,但是,都沒有持續。
定期醫療檢測 防糖尿病導致腎病變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燕蘭表示,患者因為雙下肢水腫、口渴,而且尿液中有大量的泡泡,而到中醫門診求助,中醫將其轉來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及檢查。理學檢查發現病患的眼瞼輕微蒼白,雙下肢自膝關節以下有水腫情形,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腎臟大小稍為萎縮,皮質層變薄,腎盂無腫大,無腎結石。診斷屬第四期慢性腎病變,因糖尿病所導致的腎病變。
糖尿病患可透過以下幾項指標來測知本身的腎臟功能,及早預防併發腎臟病變的可能。
第一類是尿液檢查:分有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及蛋白尿(urine protein)兩種檢測項目。微量白蛋白是目前臨床上檢測糖尿病腎病變最早期的診斷指標。
第二類是血液檢查:分有肌酸酐(creatinine)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兩種檢測項目。肌酸酐是體內肌肉代謝的產物,與體內肌肉含量多寡有關,每日產量非常恆定;當腎功能惡化時,肌酸酐無法完全排泄,導致血中濃度上升,指數愈高,腎功能越差。
第三類是腎臟超音波:超音波可檢查腎臟的型態,糖尿病腎病變必須進展到肌酸酐明顯異常時,才會出現在超音波實質的腎萎縮的型態變化。
糖尿病患常存在「吃藥會傷腎」的迷思,所以,有的患者往往自行減藥量,甚至不太吃藥。結果,問題更大條,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其實不吃醫師處方藥更傷腎,所以,不要再陷入迷思而使病情更加嚴重。

1名48歲的蕭女士有家族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10年前就已知罹病,但是因自覺西藥的治療會傷害身體,並且容易引起副作用,而拒絕接受口服降血糖藥及降血壓藥物。甚至還會聽信別人建議,轉而去吃中藥,但是,都沒有持續。
定期醫療檢測 防糖尿病導致腎病變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燕蘭表示,患者因為雙下肢水腫、口渴,而且尿液中有大量的泡泡,而到中醫門診求助,中醫將其轉來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及檢查。理學檢查發現病患的眼瞼輕微蒼白,雙下肢自膝關節以下有水腫情形,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腎臟大小稍為萎縮,皮質層變薄,腎盂無腫大,無腎結石。診斷屬第四期慢性腎病變,因糖尿病所導致的腎病變。
糖尿病患可透過以下幾項指標來測知本身的腎臟功能,及早預防併發腎臟病變的可能。
第一類是尿液檢查:分有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及蛋白尿(urine protein)兩種檢測項目。微量白蛋白是目前臨床上檢測糖尿病腎病變最早期的診斷指標。
第二類是血液檢查:分有肌酸酐(creatinine)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兩種檢測項目。肌酸酐是體內肌肉代謝的產物,與體內肌肉含量多寡有關,每日產量非常恆定;當腎功能惡化時,肌酸酐無法完全排泄,導致血中濃度上升,指數愈高,腎功能越差。
第三類是腎臟超音波:超音波可檢查腎臟的型態,糖尿病腎病變必須進展到肌酸酐明顯異常時,才會出現在超音波實質的腎萎縮的型態變化。
有糖尿病仍不忌口?不要變成洗腎病友才後悔莫及!若不好好控制血糖、血壓,罹患糖尿病10〜15年後,會出現「微蛋白尿」,此時腎功能還有機會挽回,若仍不控制, ...
預防併發症發生糖尿病患可以「走更遠的路」 「人家都說西藥吃久腎臟會壞掉,我得糖尿病吃藥這麼久可以嗎?不會以後要洗“腰仔”吧?」隨著高齡化及肥胖人口不斷 ...
一個結婚不久的小姑娘,孕檢時查出糖尿病和糖腎,醫生建議墮胎。小姑娘寧死不從,堅持要生下孩子。因為她知道,如果墮胎,今後或許她就永遠 ...
糖尿病患常存在「吃藥會傷腎」的迷思,所以,有的患者往往自行減藥量,甚至不太吃藥。結果,問題更大條,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燕蘭 ...
中山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的王威傑醫師提到,每次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的時候,很多患者會拒絕,告訴醫生:聽鄰居告訴我,打胰島素會傷腎,有可能很快會 ...
第二型糖尿病停藥低血壓高高血壓食慾不振糖尿病糖肚子餓又想吐腎臟肥大食慾不振嗜睡口服降血糖藥副作用metformin副作用食慾不振怎麼辦 植物綜合維生素Vixx leo ig習俗 繽紛草仔粿 作法
為身體脂肪大掃除!減重醫曝3種常見間歇性斷食,還能增加細胞修復延緩老化
一年又過去,許多民眾看著體重機上方的數字發現體重又增加了許多,在懊惱之際,不妨趁著新春到來,為身體脂肪進行大掃除,減...
水果有助預防糖尿病,但果汁卻相反?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email protected],CCBY-NC-SA2.0人們總說常吃水果有益健康,不過水果很甜,有許多果醣,會不會導致...
防肌少症飲食3件事:熱量、蛋白質、維生素D!專家教你「這樣吃」效果佳"
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大腿肌肉力量則是每10年下降10%~15%,若長久置之不理,很容易...
T老師信箱/已經做完「7+7」還會傳染病毒給家人嗎?如何相處才沒有風險?
一名許姓讀者來信「T老師信箱」表示,自己日前確診,但已經完成7+7流程,且在第15天時快篩為陰性,目前僅有些乾咳而已。但...
當上爸爸20天就猝逝!51歲明金成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醫提醒4大心臟惡化因子恐猝死
名導演明金成19天前才喜獲龍鳳胎,持續在臉書抒發初為人父及家庭圓滿的喜悅,卻驚傳他昨(8)日晚間突然倒地,急救無效死亡...
降血糖、對抗糖尿病只要飯後走路2分鐘!醫曝這樣走路效果更佳還能保護心血管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飯後走路2~5分鐘,就能降血糖、對抗糖尿病。醫師建議,走路最好要快走,讓心跳加快,降血糖、保護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