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喝手搖杯!專家:冷飲也會釋放塑化劑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大部分民眾知道,塑膠容器不能裝太熱的飲品或湯品,然而董氏基金會提醒,並不是只有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塑膠容器即使裝低溫食物也有風險,民眾平時應少喝塑膠杯飲料,並且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避免塑化劑殘留。
雙酚A易致肥胖、糖尿病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讓77位大學生第一週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週則換成PC塑膠瓶(聚碳酸酯材質);結果發現,改用PC塑膠瓶一週後,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BP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的濃度平均增加了69%。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雙酚A為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化學結構類似雌性激素,在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estrogen)的功能,長期過量接觸可能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及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解決之道:少喝塑膠杯飲料、常洗手
成功大學2013年針對71名確診有性早熟現象的女童,及29名一般女童,檢驗其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結果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量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研究團隊後續在2015年再進行行為介入實驗,對象為前次受試者中的30名女童,要求其盡量避免接觸塑膠相關製品,包括飲食少用塑膠碗盤、塑膠杯、塑膠袋、保鮮膜、微波食物等塑膠容器,少碰巧拼、化妝品及餐前洗手等。
結果發現,有完整做到各項行為要求的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含量皆有顯著下降;再進一步分析各項行為改變的影響,只要愈少喝塑膠杯飲料、愈常洗手,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會明顯下降。
並非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塑化劑
為使民眾更易辨識,衛生福利部已分階段要求塑膠食器須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預計今年六月起即可全面實施。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提醒,塑膠容器宜清楚標示,消費者要合理使用,且並不是要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化學物質;不論食物冷熱,容器和餐具最好還是使用不鏽鋼、玻璃等相對安全的材質,外食或外帶時也最好自備容器及購物袋,既環保又食得安心。
此外,生活中塑膠製品氾濫,實在很難避免,因此許惠玉提醒,用餐前一定要切記確實洗手,洗去一些可能接觸過的環境賀爾蒙。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別再誤傳了❗#塑膠手搖杯沒有添加塑化劑❗❗】 常常看見新聞報導,手搖飲料用的塑膠杯可能溶出#塑化劑或#雙酚A,讓人喝得心驚驚???????? BUT❗❗❗根據專家指出,塑膠 ...
紙房子柏林復活青菜 運動 瀉藥7-11生理食鹽水價錢
下背痛、身體麻麻,是「椎間盤突出」嗎?專家點名:3大致病元凶+7預防動作
photos放大顯示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今1日在臉書自曝「腰傷」住院接受微創,女兒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接受媒體採訪透露,父親因椎...
中秋吃柚》原來「重」比「大」還重要!專家教你:3方法挑出果實飽滿的柚子
photos放大顯示麻豆文旦正上市,果肉晶瑩剔透,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素,且具有「酸」、「甘」、「甜」...
婦科腫瘤、婦癌竟與肝臟、腸道不佳有關!專家:這些會讓雌激素代謝差便祕也要注意
許多女生都相當害怕罹患婦科疾病,營養師王沛瀅表示,預防婦科腫瘤,肝、腸、心要顧好,女性最重要的器官莫過於子宮和乳房,...
在公司坐太久,一張「椅子」就可剷大腿、手臂肉肉!超燃脂「5分鐘瘦身操」健身專...
疫情趨緩,多數人也逐漸從居家辦公形式回歸辦公室生活,不過長時間久坐、運動時間減少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你是否也因久坐辦公...
如何預防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婦癌懶人包」找解方專家公開抗癌祕訣
女性10大癌症死因中,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都名列其中,日前36歲女星朱芯儀公開罹患乳癌,掀起全民對婦癌議題的重視。如何...
跨年這天「這樣做」一路旺到2024年!專家揭開運3大招鈔票數不完招桃花保健康
2022年就快進入尾聲,即將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分享跨年當天的開運撇步,「握鈔票、白紙、礦泉水」,分別針對...
清冠缺貨!防疫茶要喝哪一種?專家推這3款:削弱病毒、強化免疫不胸悶
本土疫情不敵Omicron,病毒傳播快速,單日確診數每天都驚人,須中醫師處方的清冠一號已經缺貨,民眾也開始搶購防疫茶。防疫...
心臟病患全家都確診只有他沒事原是「三高護體」防疫專家打三劑高端臨慘況
嚴重心臟病人全家都確診,但他卻完全沒事,原來他有「三高護體」!不是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而是三劑疫苗都打高端疫苗。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