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5-21 每日頭條
    • 2022-05-20 每日頭條
    • 2022-05-19 每日頭條
    • 2022-05-18 每日頭條
    • 2022-05-17 每日頭條
    • 2022-05-16 每日頭條
    • 2022-05-15 每日頭條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南楓

出院回家事情 文章 參考資訊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photos放大顯示

「醫師,我要回家。」攝護腺癌末期,82歲的張爺爺,躺在病床上跟我說。

他說話的口氣,彷彿我是他很久的朋友,可以幫他完成心願。事實上,我只是個安寧會診醫師,今天第一次看到他。張爺爺的主治醫師昨天跟病人說可以準備出院了,因而爺爺非常興奮。

「唉呦,爸,說過多少次了,你這樣子要怎麼回家啦!」女兒聽到爸這麼說,趕緊把我拉到一旁,繼續說:「醫生,你也幫忙勸勸他。他現在這麼虛弱,根本不能回家啊!萬一發生什麼事,像這次住院之前一樣,突然喘起來,家裡又沒有專業可以協助,怎麼辦!」旁邊的女婿也附和:「對拉,待在醫院比較好啦,家裡也沒有什麼氧氣、抽痰機、蒸氣化痰的設備……」

於是我說:「我了解大家對於出院有很多疑慮,可是如果出院是父親的心願,那我們不妨把現在出院準備困難的地方一一列出來,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

女兒為難的說:「我們也沒經驗……要準備什麼?」

在家善終需要哪些準備?

家,對於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對於東方社會來說更是生活與情感匯聚的中心。根據統計,如果問台灣的長者,他們臨終前最想待的地方是哪裡?超過80%會選擇於家中往生。可是,統計資料也顯示,只有不到20%的老年人,可以完成這樣的心願。為什麼?在家善終究竟有那些困難?又需要有哪些準備?以下給大家三點建議。

1. 想人力

照顧病人,人力永遠是最先需要考量的問題。尤其現在台灣老化加速,每個成年人需要扶養的老年人平均數不斷上升,是故年輕人都要外出工作,家裡老年人誰來照顧?外籍看護依然是目前最多人的選擇,只是隨著東南亞國家逐漸限縮外籍看護工來台人數,我們也必須提升其他資源的使用度,如長照照服員居家照護,以及社區日間照護中心等。目前,各大醫院多半有設置出院準備服務小組,可以給予相關的資源協助。

2. 看環境

居住環境是決定末期病人適不適合回家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回家前想一想家中環境,住大樓還是透天?病人房間在幾樓?有沒有電梯?房間內有沒有廁所?房間走到廁所要多遠?洗澡方便嗎?家中是否有很多雜物,或是地上有許多纏繞的電線,容易讓老人家跌倒?無障礙設施有嗎?輪椅是否可進出社區……等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為日後阻礙家中照護的關鍵。

3. 尋設備

成功在家照顧末期病人,好的設備是最好的幫手。最重要的設備,例如電動床,可以使病人的擺位與移位更加輕鬆舒適。蒸氣機適合於肺部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可以使痰液較為稀釋,易於咳出。抽痰機幫助那些無法將痰液咳出的病人,抽出口腔與咽部的痰液,如此較為舒適。氧氣製造機的問世,更提供那些需要氧氣的病人一盞明燈,不須為了氧氣而一直需要跑到急診室。更重要的是,現在醫療器材行多提供有租借設備的服務,因此多半不需要花錢購買,資源也可以重複利用。

後來,經過與安寧居家團隊的討論與訪視,張爺爺順利出院回家了。再一次看到他,爺爺在家中非常的舒適,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俗話說:「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文獲「朱為民 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醫師簡介_朱為民 醫師

朱為民醫師,1983年生。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

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

網站:http://weiminchu.blogspot.tw/

#1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 ...
張爺爺的主治醫師昨天跟病人說可以準備出院了,因而爺爺非常興奮。 「唉呦,爸,說過多少次了,你這樣子要怎麼回家啦!」女兒聽到爸這麼.
#2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張爺爺的主治醫師昨天跟病人說可以準備出院了,因而爺爺非常興奮。 「唉呦,爸,說過多少次了,你這樣子要怎麼回家啦!」女兒聽到爸這麼.
#3 朱為民-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他現在這麼虛弱,根本不能回家啊!萬一發生什麼事,像這次住院之前一樣,突然喘起來,家裡又沒有專業可以協助,怎麼辦!」旁邊的女婿也附和:「 ...
#4 出院準備04/護理師的告白:離開醫院,我才知道病人為什麼總是反覆入院
這件事情讓郭芳雅覺得,原來光是在醫院內談出院準備並不夠。 她深深體會到,病人回家後面對的環境與醫院截然不同,很多護理人員慣用的照顧 ...
#5 出院準備03/必收藏!「住院自救備忘錄」,一步步照著做,就不怕慌亂
開始之前,不妨先準備一本「住院備忘錄」,記錄每次醫護人員交代的事。 ... 回家後,哪些現象算是異常、哪些狀況得立即送回醫院、有緊急問題該找誰 ...
#6 熟齡人生。朱為民醫師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 張爺爺的主治醫師昨天跟病人說可以準備出院了,因而爺爺非常興奮。 「唉呦,爸,說過 ...
#7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醫師,我要回家。」攝護腺癌末期,82歲的張爺爺,躺在病床上跟我說。 他說話的口氣,彷彿我是他很久的朋友,可以幫他完成心願。事實上,我只是個 ...
#8 出院準備03/必收藏!「住院自救備忘錄」,一步步照著做,就不怕慌亂 ...
依入院到出院後該準備的事情,一共可分成預備期、準備期、接棒期與 .... 回家後,哪些現象算是異常、哪些狀況得立即送回醫院、有緊急問題該找誰?
#9 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往生實例安寧關懷 ...
「醫師,我要回家。」攝護腺癌末期,82歲的張爺爺,躺在病床上跟我說。他說話的口氣,彷彿我是他很久的朋友,可以幫他完成心願。事實上,我只是個 ...
#10 安寧照顧基金會
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醫師,我要回家。」攝護腺癌末期,82歲的張爺爺,躺在病床上跟我說。 他說話的口氣,彷彿我是他很久的朋友,可以幫他完成 ...


染疫 新冠肺炎 COVID-19嘴 麻痺Omicron 新冠病毒 飲食

預防疾病需「超前部署」,不要發病才驚覺事情大條 贊助 事情
1 年前

預防疾病需「超前部署」,不要發病才驚覺事情大條贊助

photos放大顯示令人哀傷的2020年帶走了許多名人與優秀人才,其中有些名人雖然是中壯年,卻因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而猝逝,打破...

水母螫傷怎麼辦? 醫:這些事情不要做 事情
3 年前

水母螫傷怎麼辦? 醫:這些事情不要做

photos放大顯示日前毒性強烈的僧帽水母出現在台灣沿海,若民眾誤觸,恐產生「水母性皮膚炎」,甚至喪命。美容皮膚科診所院長...

開學在即》1人確診武漢肺炎,全班停課!柚子醫生籲:除勤洗手,回家馬上「做這個」也很重要 回家
2 年前

開學在即》1人確診武漢肺炎,全班停課!柚子醫生籲:除勤洗手,回家馬上「做這個...

photos放大顯示2/25開學在即,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教育部今(20)公布停課標準,停課期程為14天。高中以下1班有1名師生被列...

盡心盡力照料病母,卻還是比不過偶爾回家探望的兄姊,只因為她忽略了一件事 回家
6 年前

盡心盡力照料病母,卻還是比不過偶爾回家探望的兄姊,只因為她忽略了一件事

photos放大顯示尊重藏在細節裡被照顧者對自尊的需求,猶如魔鬼的細節,永遠藏在照顧者筋疲力竭的忽略裡。隨著時久日深,形成...

坐車回家的路上補眠,是最糟糕的做法!學24位日本名醫推薦的「4611」睡眠法,擺脫失眠人生 回家
3 年前

坐車回家的路上補眠,是最糟糕的做法!學24位日本名醫推薦的「4611」睡眠法,擺脫...

photos放大顯示「4611」法,讓你有優質睡眠只要有良好的睡眠,就能在工作上表現優秀。最近注意到這個事實,積極推動睡眠改善...

到處撿東西回家,只為等待某天要用...老人家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提醒自己:人生不該堆垃圾 回家
5 年前

到處撿東西回家,只為等待某天要用...老人家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提醒自己:人生不...

photos放大顯示梅雨不再只是滴滴答答了,今年台灣梅雨季出現頻繁的強降雨,在很多地區都釀成災情,我的娘家,也成為今年梅雨...

工作回家總拿另一半出氣 快去運動吧! 回家
5 年前

工作回家總拿另一半出氣 快去運動吧!

photos放大顯示(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有些人工作、上班受了一肚子鳥氣,便將情緒帶回家裡、甚麼事都看不順眼,結果就...

別再當等小孩回家吃飯的爸媽!人生第二次獨立:停止當「父母」,開始當「自己」 回家
2 年前

別再當等小孩回家吃飯的爸媽!人生第二次獨立:停止當「父母」,開始當「自己」

photos放大顯示人在青春期時第一次開始學習獨立,現在人生走到「見山又是山」時,還要再學第二次學習獨立,尤其是結婚有小孩...

Omicron新變異株具高度傳染性!醫曝傳播力增加500%,對抗病毒應做好3件事情 事情
6 個月前

Omicron新變異株具高度傳染性!醫曝傳播力增加500%,對抗病毒應做好3件事情

最新變種病毒「Omicron」已在歐洲造成多起病例,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Omicron號稱棘蛋白有32點突變,32點棘...

別讓空氣清淨機濾心酸!毒理醫學專家教你:回家多做3件事,減少PM2.5毒害家人 回家
3 年前

別讓空氣清淨機濾心酸!毒理醫學專家教你:回家多做3件事,減少PM2.5毒害家人

photos放大顯示持之以恆的GSH食踐術有鑒於空氣品質持續惡化,再加上現代人飲食越吃越精緻,調味品、食品添加物、速食產品變...

今年端午不回家,南粽、北粽誰是贏家?網友最推薦的「7大超人氣餡料」花生、香菇...還有「這個」! 回家
11 個月前

今年端午不回家,南粽、北粽誰是贏家?網友最推薦的「7大超人氣餡料」花生、香菇....

photos放大顯示軟米配水煮vs.3D造型油飯,你選「哪一粽」?今年不回鄉也要DIY包粽,網友推薦「7大超人氣餡料」非包不可。編...

這5件事情不根除 免疫力下降超容易感冒 事情
6 年前

這5件事情不根除 免疫力下降超容易感冒

隨著入秋第一道鋒面通過,許多民眾都感覺氣溫明顯降低,在家裡連電風扇都不用開就很涼爽,而且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會著涼...

咳嗽 吃 B群寵物 訓練大學生 高血壓A2b 酪 蛋白 奶粉分群照護 快篩 篩陽免疫力 鄭凱云 新冠肺炎Omicron 新冠病毒 飲食巴 戈 長庚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喝蜂蜜水嗎拍痧時間綠茶 牛奶 芋圓愛賴床 腺病毒 病毒斷食 中醫每天喝奶茶會怎樣醫院 Omicron 專家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他患小兒麻痺,跌在馬路上不想爬起來,心想「車子輾過算了...」這場意外,如何讓「火星爺爺」成為感動310萬人的TED講者
他患小兒麻痺,跌在馬路上不想爬起來,心想「車子輾過算了...」這場意外,如何讓「火星爺爺」成為感動310萬人的TED講者
為何買貓抓板給貓咪,牠還是把沙發抓爛?寵物行為訓練師教你:買沙發避開「這3種材質」
為何買貓抓板給貓咪,牠還是把沙發抓爛?寵物行為訓練師教你:買沙發避開「這3種材質」
頭痛發作好痛苦!專家親授3分鐘微運動 促循環、恢復血管彈性
頭痛發作好痛苦!專家親授3分鐘微運動 促循環、恢復血管彈性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T老師信箱/學生確診解隔要復學 同住家人又確診,需要再採3+4防疫嗎?
T老師信箱/學生確診解隔要復學 同住家人又確診,需要再採3+4防疫嗎?
牙痛要人命?別急拔牙!三叉神經痛常被誤會,按這些部位簡單判斷
牙痛要人命?別急拔牙!三叉神經痛常被誤會,按這些部位簡單判斷
不只新冠疫苗 40歲以上建議補打這2支 60歲後再加2支更保險
不只新冠疫苗 40歲以上建議補打這2支 60歲後再加2支更保險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沙棘果」是維生素C之王,比芭樂、奇異果還厲害!你該知道「沙棘果」功效、禁忌、該怎麼吃
「沙棘果」是維生素C之王,比芭樂、奇異果還厲害!你該知道「沙棘果」功效、禁忌、該怎麼吃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