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麻、腳針刺痛 竟是糖尿病神經痛上身!
photos放大顯示
2017/11/07編按:2017年世界糖尿病日前夕,糖尿病衛教學會偕同衛教大使蔡振南分享周遭親友的經歷,「我姊夫因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忽略積極治療,拖到腳都鋸掉了,若當時及早預防、積極治療,或許結果就不同了!」
蔡振南回憶,姊夫最後足部潰瘍、壞死,在加護病房整整住了4個月,當時家族親戚為了照顧病人也在病房的板凳上睡了4個月。南哥說,生病被親人照顧是人之常情,但若去除感性的部分來想,也拖累了所愛的人。因此,他疾呼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每年手足部位的周邊神經病變檢查,有出現麻木感、針刺般疼痛、燒灼感、緊束感疼痛及觸電般疼痛等感覺時,則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訴說,「把自己照顧好,這是對愛的人負責任的表現!面對疼痛與疾病要正面積極面對,才不讓家庭與愛的人一起受苦!」
蔡振南表示,年紀大了之後,每年都固定做健康檢查。尤其拍完《花甲男孩轉大人》這部戲後,他更加篤定人生要活得有尊嚴,就得把自己照顧好,一講到這,蔡振南突然大談健康觀念,原來他不喝含糖飲料,會定期游泳、打高爾夫散步,原來南哥平時相當注重自身健康,就只為讓愛自己的人過得更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糖尿病患者隨著血糖控制不佳、罹病時間延長,常出現腳麻、腳痛等症狀,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症狀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有些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P)造成,提早確認病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截肢厄運。
糖尿病患者泡澡 多注意水溫 台灣神經學學會秘書長李俊泰指出,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而出現腳麻、腳痛等症狀時,以為是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跑去泡溫泉、泡熱水,希望促進腳部血液循環,不但沒效,反而因無法察覺水溫過高而燙傷。建議患者在泡澡、泡溫泉時,一定要多注意水溫,家人最好事先測一下水溫,以免發生危險。
神經病變vs.血管病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感染、受傷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糖尿病患截肢,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與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很容易遭混淆,兩者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患者走路時,疼痛症狀會改善,但糖尿病周邊血管炎正好相反,走路時,疼痛會加劇。
DPNP 讓患者痛不欲生 杜思德醫師分析,隨著罹病時間拉長,出現糖尿病周邊神經炎機率也會增加,約25%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周邊神經炎,疼痛多發生於下肢、腳部,疼痛可能是持續性,也可能是陣發性,多在夜晚發生,天氣太冷、太熱時,症狀往往更嚴重。因為感覺神經異常,嚴重時,患者甚至喪失知覺、肌肉無力、萎縮。患者常出現疼痛、燒灼感、針刺感、麻木感,有的患者甚至痛不欲生。
對症下藥效果佳 杜思德醫師表示,糖尿病周邊神經炎患者剛開始使用一般成藥止痛藥時,可能會產生一點效果,但隨著用藥時間增長,藥物就會逐漸失去效果,且可能對肝、腎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目前已有專門針對糖尿病周邊神經炎的藥物可供使用,這類藥物效果較佳。
醫師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炎時,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標,目前包括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等,皆可用於緩解周邊神經病變疼痛症狀。李俊泰醫師表示,除了藥物治療,由於病友容易有足部觸覺、知覺喪失,因此必須注重足部保護,避免受傷潰爛導致截肢。建議病友可穿襪子保暖、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等方式預防受傷,另外透過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也可以減輕神經疼痛。
糖尿病衛教學會也提出「罹病久、未達標、異常疼痛」等三項指標,協助患者自我檢視是否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炎高危險群。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患者隨著血糖控制不佳、罹病時間延長,常出現腳麻、腳痛等症狀,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症狀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有些是「糖尿病 ...
患有糖尿病,如果出現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麻木感、有蟲爬感,針刺般疼痛如被「電到」,導致夜不成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產生憂鬱、暴瘦, ...
腳底麻看哪科腳大拇指筋痛腳食指麻糖尿病足護理神經刺痛腳趾尖刺痛針刺感糖尿病手麻怎麼辦糖尿病腳癢痛風腳腫 膳食 體溫 炎症 癌症 紀元 時報 香港高雄阿蓮歐風餐廳台中市北區圖書館
食譜/低GI夏日輕食!蓮霧燕麥沙拉顧好血糖、抗發炎糖尿病友也能吃"
炎炎夏日,經常會想要來杯手搖飲或冰品消暑。健康主廚潘瑋翔教大家製作「蓮霧燕麥沙拉」,取代高糖分的手搖飲或冰品,用低GI...
空腹血糖正常、健檢卻已糖尿病前期?名醫推薦測「這項」更準!更早發現血糖問題
義大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在臉書表示,有位阿姨最近健康檢查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糖化血色素已經6.1%、屬於糖尿病...
本土確診激增3成破2萬,5都破千!新增25中重症,死亡5人都沒打疫苗,110多萬劑莫...
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本土確診人數今天(5/3)再創新高,驟增2萬3102人,較昨日激增3成,分別分布在新北市8278例、臺北市4...
糖尿病口氣差?當心是「併發症」警訊!醫授3訣竅自我檢測是否有口臭
口臭不僅是尷尬的社交障礙問題,還是身體健康的警訊!醫師提醒,引發口腔異味的原因十分多元,從口腔清潔不足到身體有疾病,...
西洋參穩血糖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這三類人適合吃郭董、張忠謀也愛用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公開表示,自己與家人都用花旗參保養身體,甚至還自創品牌讓母親長期食用,連台灣科技教父張忠謀夫婦...
自己的「腳麻」自己救!骨科名醫朱家宏:一張表替你的腳麻揪出「6大潛藏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每當病人帶著真摯的神情問我:「醫生,我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我只能微笑以對......,因為現代醫學上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