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大腸癌風險 8撇步告訴你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腸癌在歐洲及美洲已成為最常見之惡性腫瘤之一,過去10年間,在臺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快速的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1年大腸直腸癌位居臺灣10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且在民國98年之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大腸直腸癌是人數增加最多之癌症,因此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漸漸變成全民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高脂肪、低纖維 增大腸直腸癌風險
許多國內外的文獻明確指出飲食與大腸直腸癌的相關性,飲食中紅肉、高脂肪、低纖維、低葉酸及維生素D和鈣缺乏等,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近來熱烈討論紅肉攝取與大腸直腸癌直接相關,許多民眾可能因過量攝取紅肉,造成減少蔬菜、水果和纖維質攝取,間接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性,究竟應該如何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讓我們從飲食出發。
1) 充足的纖維/
蔬果5(3份蔬菜+2份水果)、7(4份蔬菜+3份水果)、9(5份蔬菜+4份水果),主食以全穀類根莖類取代精緻主食。
2) 避免高油脂食物/
舉凡糕餅類、冰淇淋、零食點心類都為高油脂食物,淺嚐即止,另外油炸和肥肉也應儘量避免。
3) 避免過量紅肉攝取(含加工肉品)/
紅肉有豐富的鐵質,也是人體最好吸收的形式,不需完全避免,但也不應過量攝取,每天建議最佳蛋白質攝取量為4~5份,紅肉可佔1~2份。(1份約3根手指=1盎司)
4)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幫助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太過靜態的生活模式和肥胖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且運動有助於舒緩緊繃的情緒。
5) 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及鎂的攝取/
牛奶、起司、小魚乾等食物有大量的鈣質可每天適量攝取(例:1~2杯低脂奶、1~2匙小魚乾),另堅果類有豐富的鎂,可每日攝取1~2湯匙,而維生素D可經由照射太陽獲得活化。
6)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7) 避免過多刺激性食物(辛辣)和抽菸酗酒。
8) 早期發現/
醫院有提供免費糞便篩檢,民眾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風險因素. 簡介. 50歲以上, 大腸癌較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90%以上的大腸癌病例發生在50歲以後。大腸癌確診的平均年齡為72歲。 大腸息肉, 息肉生長在結腸 ...
香甜鬆軟的麵包、蛋糕,是許多大小朋友的最愛。可是,近來,網路上卻盛傳:「國外研究指出,愛吃蛋糕麵包,未來罹患大腸癌風險將大幅提升」的說法 ...
大腸直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好發率的第一名,醫學界認為「多肉少 ...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相較於白肉,紅肉致癌風險較高 ...
衛福部統計,自民國95年起大腸癌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 ... 陳炳諴提醒,在評估大腸癌風險中,有高風險的家族史病人必須提早 ...
歐威廷指出,除了飲食西化、肥胖、遺傳,其他造成罹患大腸癌機率上升的原因,還有抽菸、飲酒、靜態生活型態者、高齡者、食用過量的紅肉及加工類 ...
大腸癌前兆症狀大腸癌初期大腸癌症狀大腸癌治療大腸癌英文大腸癌存活率大腸癌原因大腸癌篩檢大腸癌症狀血便大腸癌前兆 PCR陽性 陽性 陰性穴位 痘疤 皮膚問題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 車參薇
接觸「表面污染物」染疫風險高?醫:「1動作」是COVID-19接觸傳播的好媒介
COVID-19病毒透過一個受污染的表面,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風險究竟有多少?一名美國教授發表在《刺胳針傳染病》上的文章...
7成免疫細胞在腸道生成…健康腸道,才能避免病原體侵害!日本醫科教授推薦3大食物...
photos放大顯示免疫細胞70%在腸道生成免疫力是防止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或是在生病時試圖將我們治癒的身體自衛能力...
本土疫情南北兩頭燒!本土5案例發病前都到處趴趴走,足跡有重疊民眾快做快篩
雙北群聚感染擴大,今日新增的5名本土確診個案,皆非居家隔離中的個案,所有人在確診前都有外出趴趴走的足跡,中央流行疫情...
7種人是大腸癌高危險族群!醫曝大腸癌6大症狀這種便祕、血便、腹痛當心了
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14年之久,大腸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尤其全世界大腸癌新增病例一半在亞洲,主因與飲食西化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