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3-09 每日頭條
    • 2021-03-08 每日頭條
    • 2021-03-07 每日頭條
    • 2021-03-06 每日頭條
    • 2021-03-05 每日頭條
    • 2021-03-04 每日頭條
    • 2021-03-03 每日頭條

不論颳風下雨,每天透早7點查房!頭頸癌權威名醫:把病人當家人,越早看到越安心

  •   新聞
  • 投稿作者
  • 覓柳

病人頭頸名醫權威颳風當家人 文章 參考資訊

「飆淚」是最近在大陸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漫畫,說的是一位大陸媽媽畫出過去5年帶著從小罹患「眼眶腫瘤」的孩子四處求醫的故事。

眼眶腫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疾病,因為發病率少,一般醫生無法累積相關經驗,也幾乎沒有人敢做這種腫瘤手術,因為沒有把握開完刀後,小孩眼睛不會斜視,外觀不受任何影響,因此,這對母子5年來的求醫路途格外坎坷。

直到2015年底,這位媽媽終於在浙江明州醫院找到醫生願意為孩子動刀,手術只花了30分鐘,就解除這個家庭五年多來的痛苦折磨。這位媽媽在孩子手術成功後「飆淚」大哭,並用漫畫畫下對醫生的感謝還PO上網。

故事中的救命醫生,就是來自台灣彰基的副院長陳穆寬。他當時主刀的浙江明州醫院,隸屬於大陸五百強企業奧克斯集團旗下,也是彰基在大陸合作的醫院之一。

photos放大顯示

陳穆寬醫師(照片提供:彰基醫院)

三合一開刀辛苦,醫生40歲就想開診所創業

陳穆寬是國際知名的頭頸癌權威,他研發出腮腺腫瘤(屬頭頸癌範圍)的微創開刀技術,是世界首創的開刀手法,連美國人都來向他取經。美國還有一本耳鼻喉科大師級手術的書籍,裡面的微創手術單元就是由陳穆寬執筆。

除了醫術成就傲人,陳穆寬還首創全台第一個頭頸癌三合一開刀房。陳穆寬十年前赴美國醫院參觀時發現,美國的顏面整型重建外科採取整合手術模式,對病人進行手術的安全效率很有幫助,回台灣後,他就著手提出三合一手術的建議。

舉例來說,過去罹患頭頸癌的病人,看診時要橫跨三科:耳鼻喉外科手術、整型科、血液腫瘤科,先由耳鼻喉科切除腫瘤,再由整型外科負責顏面整型,最後血液腫瘤科負責化療,以前開刀訊息需要跟三科的醫生溝通。

陳穆寬提出這種「一次購足」的三合一手術模式,是讓病人在同一科內就能完成三種手術及治療,病人只需要跟一個團隊溝通即可,除了可以避免在不同科別交班時,因為訊息傳達錯誤造成風險,也能提高手術成功機率。

要成立三合一團隊,最大的困難同樣在於人才難找,技術面的難度可以克服,像是透過國外受訓、動物實驗來加強熟練度。最困難的是年輕醫生的個人「意願」,肯不肯克服開刀的辛勞。

三合一手術的程序是由外科手術先做,再由整型醫生接手。往往外科手術完成已經大半夜,整型手術一做就要到天亮,合作的醫生日夜作息顛倒,體力負荷量大,並不是每個年輕醫生都能承受得了,又願意配合的。

除了找人難,還得跟「錢多事少」的開業「誘惑」競爭人才。雖然待在這個三合一團隊,可以學到全世界最先進的開刀技術,有成就感,但是選擇開業會更輕鬆好賺錢。舉例來說,開家耳鼻喉科診所輕鬆看感冒,也不必熬夜;選擇開整型診所割雙眼皮、做隆乳手術,收入更豐碩,「開刀8小時,不及人家半小時賺的錢多。」陳穆寬如此形容,這種「痛苦的苦工」很多醫生不願意一直「奉獻」下去。

儘管三合一團隊內,不少醫生年紀接近40歲就會離開去創業,但因為三合一開刀房極具挑戰性,對剛出社會的醫生仍具有吸引力,每年慕名前來報考的醫生也有1、20位,才能不斷有新血加入。

目前彰基一個月的頭頸癌手術高達400台到600台,是台灣最多;頭頸癌團隊的主治醫生加住院醫師有40位,規模龐大。

「透早」查房讓病人安心,醫院提高效率

為了讓病人安心,陳穆寬還建立了「透早查房」的制度,不管颳風下雨、颱風天,每天早上準時7點查房,所以住院醫生早上6點就要上班。之所以把查房時間提早,是陳穆寬將心比心,畢竟病人已經一夜沒見到醫生,不知道自己病情是否穩定有進展,家屬心裡也著急,如果醫生能夠早點查房,討論完病情後,家屬就能安心準時去上班。對醫院而言,如果查房後,病人的情況一切正常,10點鐘就可以辦出院手續回家,有需要住院的病人10點以後又能住進來,不僅對病人好,又可提高病房使用效率。

「要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努力精進技術之餘,陳穆寬還是強調醫生的仁心。在他的理念中,病人不是商品,不能像手機,今天拿iPhone、明天換SONY,醫療面對的是生命,對待病人就要像家人一樣,因為你的家人有一天也會是病人,善待病人就是善待你的家人。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陳穆寬,當年一到彰基實習,就成為年度最佳實習醫生,外科主任郭守仁就負責帶這群實習醫生,也對他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陳穆寬畢業後,雖然還沒考過醫生執照,就被彰基錄取。選擇耳鼻喉科的他之所以留在彰基發展,是因為剛從美國回台任職的前院長黃昭聲,帶回歐美重視醫療品質、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觀念,深深吸引他,加上院裡重視年輕醫生,讓他相信留在彰基會有所發展。

陳穆寬是從國際紅回台灣的醫師,從擔任住院醫生開始,就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迄今已有100多篇,因為不斷研發新的開刀技術,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國參加醫學年會,甚至在外國人面前開示範刀;陳穆寬32歲就當上主任,41歲拿到大學教授資格,這種資歷不只在彰基罕見,就連在醫界的個案也不多。

在這些優秀成績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犧牲。「我最熟的地方,第一是家裡、第二是醫院、第三是高鐵站,最後是國際機場。」陳穆寬15年沒看過電影、逛過百貨公司,成天就是不斷開刀、研究、發表論文、出國演講,飛過4、50個國家,卻不曾去過任何觀光景點,只去飯店、演講現場兩個地方。

有一次,陳穆寬受邀到紐西蘭演講,離境時遭到海關刁難。當時海關懷疑他走私,否則為什麼飛了10幾個小時到當地,竟然昨天來、今天就走,硬是把他的行李全部打開檢查,甚至連開會邀請函都懷疑造假,雙方僵持不下達40分鐘。還好,陳穆寬突然想到一個脫困方法,他告訴海關人員:「You can search my name from Google.」(你可以上Google查我名字。)海關人員半信半疑上網後,才知道他的身分沒有造假,致歉後讓他離開。

「飆淚」是最近在大陸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漫畫,說的是一位大陸媽媽畫出過去5年帶著從小罹患「眼眶腫瘤」的孩子四處求醫的故事。

眼眶腫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疾病,因為發病率少,一般醫生無法累積相關經驗,也幾乎沒有人敢做這種腫瘤手術,因為沒有把握開完刀後,小孩眼睛不會斜視,外觀不受任何影響,因此,這對母子5年來的求醫路途格外坎坷。

直到2015年底,這位媽媽終於在浙江明州醫院找到醫生願意為孩子動刀,手術只花了30分鐘,就解除這個家庭五年多來的痛苦折磨。這位媽媽在孩子手術成功後「飆淚」大哭,並用漫畫畫下對醫生的感謝還PO上網。

故事中的救命醫生,就是來自台灣彰基的副院長陳穆寬。他當時主刀的浙江明州醫院,隸屬於大陸五百強企業奧克斯集團旗下,也是彰基在大陸合作的醫院之一。

photos放大顯示

陳穆寬醫師(照片提供:彰基醫院)

三合一開刀辛苦,醫生40歲就想開診所創業

陳穆寬是國際知名的頭頸癌權威,他研發出腮腺腫瘤(屬頭頸癌範圍)的微創開刀技術,是世界首創的開刀手法,連美國人都來向他取經。美國還有一本耳鼻喉科大師級手術的書籍,裡面的微創手術單元就是由陳穆寬執筆。

除了醫術成就傲人,陳穆寬還首創全台第一個頭頸癌三合一開刀房。陳穆寬十年前赴美國醫院參觀時發現,美國的顏面整型重建外科採取整合手術模式,對病人進行手術的安全效率很有幫助,回台灣後,他就著手提出三合一手術的建議。

舉例來說,過去罹患頭頸癌的病人,看診時要橫跨三科:耳鼻喉外科手術、整型科、血液腫瘤科,先由耳鼻喉科切除腫瘤,再由整型外科負責顏面整型,最後血液腫瘤科負責化療,以前開刀訊息需要跟三科的醫生溝通。

陳穆寬提出這種「一次購足」的三合一手術模式,是讓病人在同一科內就能完成三種手術及治療,病人只需要跟一個團隊溝通即可,除了可以避免在不同科別交班時,因為訊息傳達錯誤造成風險,也能提高手術成功機率。

要成立三合一團隊,最大的困難同樣在於人才難找,技術面的難度可以克服,像是透過國外受訓、動物實驗來加強熟練度。最困難的是年輕醫生的個人「意願」,肯不肯克服開刀的辛勞。

三合一手術的程序是由外科手術先做,再由整型醫生接手。往往外科手術完成已經大半夜,整型手術一做就要到天亮,合作的醫生日夜作息顛倒,體力負荷量大,並不是每個年輕醫生都能承受得了,又願意配合的。

除了找人難,還得跟「錢多事少」的開業「誘惑」競爭人才。雖然待在這個三合一團隊,可以學到全世界最先進的開刀技術,有成就感,但是選擇開業會更輕鬆好賺錢。舉例來說,開家耳鼻喉科診所輕鬆看感冒,也不必熬夜;選擇開整型診所割雙眼皮、做隆乳手術,收入更豐碩,「開刀8小時,不及人家半小時賺的錢多。」陳穆寬如此形容,這種「痛苦的苦工」很多醫生不願意一直「奉獻」下去。

儘管三合一團隊內,不少醫生年紀接近40歲就會離開去創業,但因為三合一開刀房極具挑戰性,對剛出社會的醫生仍具有吸引力,每年慕名前來報考的醫生也有1、20位,才能不斷有新血加入。

目前彰基一個月的頭頸癌手術高達400台到600台,是台灣最多;頭頸癌團隊的主治醫生加住院醫師有40位,規模龐大。

「透早」查房讓病人安心,醫院提高效率

為了讓病人安心,陳穆寬還建立了「透早查房」的制度,不管颳風下雨、颱風天,每天早上準時7點查房,所以住院醫生早上6點就要上班。之所以把查房時間提早,是陳穆寬將心比心,畢竟病人已經一夜沒見到醫生,不知道自己病情是否穩定有進展,家屬心裡也著急,如果醫生能夠早點查房,討論完病情後,家屬就能安心準時去上班。對醫院而言,如果查房後,病人的情況一切正常,10點鐘就可以辦出院手續回家,有需要住院的病人10點以後又能住進來,不僅對病人好,又可提高病房使用效率。

「要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努力精進技術之餘,陳穆寬還是強調醫生的仁心。在他的理念中,病人不是商品,不能像手機,今天拿iPhone、明天換SONY,醫療面對的是生命,對待病人就要像家人一樣,因為你的家人有一天也會是病人,善待病人就是善待你的家人。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陳穆寬,當年一到彰基實習,就成為年度最佳實習醫生,外科主任郭守仁就負責帶這群實習醫生,也對他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陳穆寬畢業後,雖然還沒考過醫生執照,就被彰基錄取。選擇耳鼻喉科的他之所以留在彰基發展,是因為剛從美國回台任職的前院長黃昭聲,帶回歐美重視醫療品質、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觀念,深深吸引他,加上院裡重視年輕醫生,讓他相信留在彰基會有所發展。

陳穆寬是從國際紅回台灣的醫師,從擔任住院醫生開始,就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迄今已有100多篇,因為不斷研發新的開刀技術,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國參加醫學年會,甚至在外國人面前開示範刀;陳穆寬32歲就當上主任,41歲拿到大學教授資格,這種資歷不只在彰基罕見,就連在醫界的個案也不多。

在這些優秀成績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犧牲。「我最熟的地方,第一是家裡、第二是醫院、第三是高鐵站,最後是國際機場。」陳穆寬15年沒看過電影、逛過百貨公司,成天就是不斷開刀、研究、發表論文、出國演講,飛過4、50個國家,卻不曾去過任何觀光景點,只去飯店、演講現場兩個地方。

有一次,陳穆寬受邀到紐西蘭演講,離境時遭到海關刁難。當時海關懷疑他走私,否則為什麼飛了10幾個小時到當地,竟然昨天來、今天就走,硬是把他的行李全部打開檢查,甚至連開會邀請函都懷疑造假,雙方僵持不下達40分鐘。還好,陳穆寬突然想到一個脫困方法,他告訴海關人員:「You can search my name from Google.」(你可以上Google查我名字。)海關人員半信半疑上網後,才知道他的身分沒有造假,致歉後讓他離開。

#1 不論颳風下雨,每天透早7點查房!頭頸癌權威名醫 ...
「飆淚」是最近在大陸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漫畫,說的是一位大陸媽媽畫出過去5年帶著從小罹患「眼眶腫瘤」的孩子四處求醫的故事。 眼眶腫瘤是一種 ...
#2 不論颳風下雨,每天透早7點查房!頭頸癌權威名醫:把病人當家人,越早 ...
「飆淚」是最近在大陸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漫畫,說的是一位大陸媽媽畫出過去5年帶著從小罹患「眼眶腫瘤」的孩子四處求醫的故事。 眼眶腫瘤是一種 ...
#3 不讓你孤獨倒下:醫病關係中的「家人」角色
好的家人除了從旁妥適照顧病人之外,也可以提供心理上重要的支持,幫助 ... 隨著社會變遷、醫療倫理與法規的進展,病人家屬在醫療照護中的角色也需要 .... 對病人來說,醫師和臨床人員畢竟是有距離的外人,專業的權威感也可能讓 ...
#4 出現這3個症狀要注意!第一名神經內科醫師教你:找 ...
衛生福利部103年更統計,國人平均每45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 ...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腦中風的病人約有73%有高血壓;尤其以腦出血為甚, ...
#5 名醫患血管瘤分享經歷
但畢業後30年,這些名醫們的「人生下半場」,不再只有手術刀和 ... 時,才驚覺對家人、朋友而言,「自己還有很多利用價值」,不能輕言放棄。 信任台灣醫界同僚. 這位頭頸癌權威,前年替病人動完手術後,突覺眼前一陣昏暗,險些跌倒。
#6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扁桃腺周圍膿瘍李學禹醫病換位帶來改變
原來醫師和病人也會角色互換。8月某個周四,一如往常到台北長庚看診, ... 不過,也因為自己是專科醫師,家人對於我罹患扁桃腺周圍膿瘍,並不太 ...
#7 整型外科- 搜尋
頭頸癌權威名醫:把病人當家人,越早看到越安心 ... 在大陸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漫畫,說的是一位大陸媽媽畫出過去5年帶著從小罹患「眼眶腫瘤」的孩子四處求醫的故事。
#8 百大良醫
陳穆寬是國際知名的頭頸癌權威,他研發出腮腺腫瘤(屬頭頸癌範圍)的微創開刀 ... 對待病人就要像家人一樣,因為你的家人有一天也會是病人,善待病人就是善待你的家人 ... 曾以醫療崩壞專題〈十八位名醫最沈痛的控訴:別把人命省掉了〉獲得財經新聞 ...


長庚耳鼻喉科醫生推薦颱風19899號風球瑪莉亞颱風災情腮腺炎位置胸部氣結10號風球2018瑪麗颱風1974台南口腔癌權威韋森特

微笑說再見!兩個癌末病人臨死前的心願清單 病人
7 年前

微笑說再見!兩個癌末病人臨死前的心願清單

photos放大顯示文/陳永興(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圖/陳永興院長作一個精神科醫師面對患者如何「看待」生死,往往能從他們表達...

倒數計時》名醫開講 報名從速 名醫
7 年前

倒數計時》名醫開講報名從速

   台北市紅十字會於今年8月16日(六)下午1點至5點,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北市徐州路2號4樓)舉辦免費健康公益...

乳癌成女性頭號殺手 名醫開講為乳房健康把關 名醫
3 年前

乳癌成女性頭號殺手名醫開講為乳房健康把關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4位,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約2千...

「隔壁床吐得滿地都是血...」一個急重症病人的心疼告白:護士小姐實在太辛苦了 病人
4 年前

「隔壁床吐得滿地都是血...」一個急重症病人的心疼告白:護士小姐實在太辛苦了

photos放大顯示這是擔任兩年護士的蘇小姐的血淚自白:「我畢業沒多久就到一家醫學中心的神經內科病房工作,病房裡很多是中風...

「痰」比「濕」還麻煩!治痰要從腸胃開始,台灣針灸權威的2個解方 權威
1 年前

「痰」比「濕」還麻煩!治痰要從腸胃開始,台灣針灸權威的2個解方

photos放大顯示婦人帶下:帶脈穴 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病是婦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實中醫很早以前就有關於婦科...

「我工作很忙,家事是你的工作」總是說這些話的你,小心成為「熟年離婚」一員!精神科權威:婚姻中有這7狀況,就該注意 權威
5 個月前

「我工作很忙,家事是你的工作」總是說這些話的你,小心成為「熟年離婚」一員!精...

photos放大顯示熟年離婚太可惜剛才略微提到熟年離婚,不過我反對熟年離婚,理由是「太可惜」。《離婚學校》等書的作者,也是...

吃「蕎麥麵」不易發胖又降血壓!日本權威營養師:選這一種最好 權威
1 年前

吃「蕎麥麵」不易發胖又降血壓!日本權威營養師:選這一種最好

photos放大顯示蕎麥麵壓制熱潮紅還能降血壓想讓高血壓回復正常,這時候吃蕎麥麵效果最顯著,因為蕎麥麵特有的營養成分,可有...

名醫教你防失智 鄧世雄番茄炒蛋一吃半世紀 名醫
4 年前

名醫教你防失智 鄧世雄番茄炒蛋一吃半世紀

防失智抗老化,番茄與蛋是兩大利器。現任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耕莘醫院前院長鄧世雄,是國內老人醫療照護領域的重要...

在台灣,病人住院就是要「以客為尊」,到了澳洲,亂按「護士鈴」下場是... 病人
4 年前

在台灣,病人住院就是要「以客為尊」,到了澳洲,亂按「護士鈴」下場是...

photos放大顯示我在台灣經歷的護理年代,躬逢私人醫院競爭日顯白熱化的時期。各家醫院先後對外喊出了視病如親、以客為尊的口...

超完整!毒物權威醫師用一張表教你:各類蔬果如何徹底去除農藥! 權威
6 年前

超完整!毒物權威醫師用一張表教你:各類蔬果如何徹底去除農藥!

photos放大顯示蔬果有益健康,但如果農藥殘留過量,對人體的好處就會大打折扣。現今全世界耕地愈來愈少,若要有足夠的糧食來...

控血糖,主食首選白米飯!新陳代謝科名醫洪建德,自己都在吃的6種配菜 名醫
2 年前

控血糖,主食首選白米飯!新陳代謝科名醫洪建德,自己都在吃的6種配菜

photos放大顯示糖尿病真的是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洪建德說,糖尿病可以緩解,高血...

替代療法 為毒癮病人點亮一盞燈 病人
12 年前

替代療法為毒癮病人點亮一盞燈

  家庭破碎的小如,從小只想賺大錢,國中畢業之後,就從事八大行業,當時外觀較胖,為了賺更多的錢,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開...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平日早睡早起,週末卻放肆大睡?你該知道的「社交時差」:可能讓你又胖又憂鬱,還恐得糖尿病 贊助
平日早睡早起,週末卻放肆大睡?你該知道的「社交時差」:可能讓你又胖又憂鬱,還恐得糖尿病 贊助
褐藻醣膠,防癌、抗發炎?營養師解密:保健成分「褐藻醣膠」是什麼、功效有哪些
褐藻醣膠,防癌、抗發炎?營養師解密:保健成分「褐藻醣膠」是什麼、功效有哪些
人人稱羨的醫師鄧惠文,原來5歲父母離婚、被同學霸凌...她給我的啟示:從每次的跌倒中,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人人稱羨的醫師鄧惠文,原來5歲父母離婚、被同學霸凌...她給我的啟示:從每次的跌倒中,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再懷孕會死,為何婆婆仍對她說「沒有孫子死不瞑目」!一個婦產科女醫師難忘的故事:社會設定她,就是要不及格
再懷孕會死,為何婆婆仍對她說「沒有孫子死不瞑目」!一個婦產科女醫師難忘的故事:社會設定她,就是要不及格
紅色可護心、白色可控膽固醇!到菜市場,你該買的「抗老6色食材」還能增強免疫力
紅色可護心、白色可控膽固醇!到菜市場,你該買的「抗老6色食材」還能增強免疫力
以為健康的檸檬飲料、紅酒,竟是「內臟脂肪」堆積的兇手!營養師點出:讓你囤脂的「9大地雷食物」
以為健康的檸檬飲料、紅酒,竟是「內臟脂肪」堆積的兇手!營養師點出:讓你囤脂的「9大地雷食物」
腎臟出問題,在家「自己按摩穴道」就可改善!腎臟科醫師實證的「穴位保健法」:手法、秘訣一次教給你
腎臟出問題,在家「自己按摩穴道」就可改善!腎臟科醫師實證的「穴位保健法」:手法、秘訣一次教給你
「頭痛」按太陽穴?錯了!其實你該按的是手!醫師教你找「關鍵按點」改善8成疼痛
「頭痛」按太陽穴?錯了!其實你該按的是手!醫師教你找「關鍵按點」改善8成疼痛
萬秀洗衣店、銀髮夫妻bonpon超夯!爺奶和父母意外爆紅,初衷是一場親情的複習題
萬秀洗衣店、銀髮夫妻bonpon超夯!爺奶和父母意外爆紅,初衷是一場親情的複習題
減低你的罪惡感》珍珠芋頭布丁仙草,手搖飲「怎樣搭」才最不胖?營養師解析「手搖飲料迷思」
減低你的罪惡感》珍珠芋頭布丁仙草,手搖飲「怎樣搭」才最不胖?營養師解析「手搖飲料迷思」

健康影音

Video 山竹一年.
山竹一年
【大愛醫生館】20150202 - 迷失的線條~腮腺腫瘤
Video 【大愛醫生館】20150202 - 迷失的線條~腮腺腫瘤.
1050816臉頰腮腺腫瘤困擾九年韓國教授跨海來台求醫
Video 1050816臉頰腮腺腫瘤困擾九年韓國教授跨海來台求醫.
Video 亞視1999年約克10號風球.
亞視1999年約克10號風球
妍姿經絡瑜珈儀珊老師拍拍棒先拍出氣結就可以瘦蘿蔔腿.wmv
Video 妍姿經絡瑜珈儀珊老師拍拍棒先拍出氣結就可以瘦蘿蔔腿.wmv.
超强颱風荷貝(1979) Super Typhoon Hope(1979)
Video 超强颱風荷貝(1979) Super Typhoon Hope(1979).
Video 腮腺瘤外觀.
腮腺瘤外觀
腮腺腫瘤手術與術後
Video 腮腺腫瘤手術與術後.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