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1-18 每日頭條
    • 2021-01-17 每日頭條
    • 2021-01-16 每日頭條
    • 2021-01-15 每日頭條
    • 2021-01-14 每日頭條
    • 2021-01-13 每日頭條
    • 2021-01-12 每日頭條

「求求你,放了我吧!」老人被硬綁在病床上死去...醫療是在救人,還是在折磨人?

  •   新聞
  • 投稿作者
  • 靈薇

醫療老人救人病床 文章 參考資訊

「求求你,放了我吧!」老人被硬綁在病床上死去...醫療是在救人,還是在折磨人?

photos放大顯示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飽受折磨的臨終醫療」

在我前去瑞典取經的2007年,當時的日本,對已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或插管灌食都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我也曾認為現代醫療就是應該這樣給與患者支持。約莫2000年開始,胃造口(腸造口)導食管開始普及,這麼一來,患者們將可自鼻腔通管灌食的苦痛中解放,是大好的消息。對我來說,不施以點滴和營養灌食,讓高齡患者自然迎來生命終點的想法,可說是想也沒想過。

不過,仔細再想想,在我幼少時,家裡及附近的老人,到了已無法進食的階段時,都是家人榨些蘋果汁讓老人含在口中,只採取這麼簡單的支援和照護,即使如此,也從沒聽過因口渴或飢餓而痛苦的例子。早年日本的臨終期處理,和現今的瑞典不謀而合,這是我重新認識到的一大發現。

從不施作點滴和營養灌食的瑞典回到日本,我在當時工作的醫院巡視了一番,發現大多都是長臥不起的老人,還能夠與人對話的患者可說少之又少。來自外國的醫師在參觀高齡者病房時,似乎都會驚訝於日本的醫院中,竟有如此大量意識不清的長臥老人。

在某家醫院的高齡者病房中,有七成的患者正長期接受營養灌食或靜脈注射(自粗血管中注射高濃度營養點滴)。其中更有半數患者,為了避免濃痰瘀結,做了氣管切開的手術插入塑膠管,讓護理師每隔幾個小時就來抽痰。

抽痰時,對患者會造成巨大的痛苦。每兩週我會為患者更換塑膠管,連意識不清、無行為能力的患者,在這種時候都會痛苦得全身顫抖。那情況讓我感到自己彷彿是在折磨他人。看著生活中毫無正面事物,僅留下無盡苦痛的患者,我不免浮現疑問:「這人想必也不願意以這個狀態迎接人生的終點吧!」因此,心中總是對患者抱著莫名的歉意。

「求求你,就放了我吧!」

這是在以前執業過的醫院裡發生的故事。某位進入安老院的86歲男性,因為肺炎被送到醫院來。由於他會拔掉點滴,所以兩手都被粗繩綁在病床的護欄上。接著,他會拼命想要坐起來,因此身體也被拘束帶綁在床上,拘束帶甚至還上了鎖。這麼一來,患者連翻身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在例行巡診鄰床的病人時,聽到那位患者用極為悲憤的聲音叫喊著:「求求你,就放了我吧!」過不了幾週,那位患者就過世了。我不是他的主治醫生,沒有權力治療及中止拘束他身體的行為,但對於那位在痛苦的身心環境中辭世的患者,至今我仍感到罪惡感。

塔克曼醫師說過,「在瑞典,不會有非要束縛患者的身體也要進行的治療行為。」在我的醫療人生中,到那時為止,原本也都認為:因為患者不時會拔掉點滴的針管,為了進行醫療,綁住他們的身體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但現今我已改觀:「即使能夠治療一部分的病情,醫療也不可綁縛患者的身體,奪走他們的意志。」這是我現在的主張。被捆綁是非常折磨人身心的事,尤其是對失去尊嚴感到恐懼,因身體虛弱、老化,格外害怕暴力侵犯的高齡者,如果是非綁不可的治療,那還不如別治療,傷害反而較小。

現今的日本,即使看不到治癒的希望,為了治療仍舊插上呼吸器的病例到處都有。為了避免患者因痛苦而拔掉氣切管,必須將他們的雙手綁住,氣切後也無法發出聲音。長時間的痛苦,讓他們僅能瞪大了眼睛,用眨眼來求救。一位護理師曾憤怒地對我說:「難道這一切是正常的嗎? 如果是,那醫療簡直是把高齡者的醫療,當成生財工具!」

進入臨終階段,由於身體的代謝和循環狀態每況愈下,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褥瘡,並且不斷惡化。在高齡者病房工作過的業界人士,絕大多數都會說自己將來不要接受如此折磨的醫療。甚至還有護理師因此對年齡增長感到恐懼。我認為,現今真的需要一種能夠讓人安心老去的醫療才行。

來自醫療現場的一封信:強行續命只是「生財工具」?

有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來自一位於札幌市內某醫院工作的同業。

我在這家醫院工作已經5年了。我是為了胃造口導食管這個議題而寫信來的。

碰到已經不具有人類的正常機能,狀況彷彿植物一般的老人時,向患者的家人解釋胃造口導食管,他們經常是無法理解的。碰到這種情形,醫師總是對患者家屬說「有些患者在做了胃造口之後,逐漸恢復了進食的能力」,這麼一來,那些家屬們喜上眉梢,紛紛搶著請醫生施行手術:「醫生拜託你了!」於是,患者們腹部的造口就這麼一個接一個挖了出來。

而因為接受胃造口導食而恢復進食能力的患者,這5年來,我一個也沒見過。連一個好消息都沒有,倒是聽過很多家屬為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被過勞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也有轉入特種行業以賺取更多金錢的例子。

這真的是適當的醫療嗎?身而為人的尊嚴,以及能夠以人的身分自然死亡的環境,都是我們醫療從業人員的使命。您知道嗎,延命的醫療措施,甚至被人諷刺說是醫院的生財工具。請求您務必在社會上將這個議題傳達出去。今年終於鼓起勇氣提筆一書,周遭的朋友也都與我同樣想法。

再來,我熟識的醫師也寄來了如下內容的電子郵件:

晚安。我今日正好值班。胃造口、靜脈點滴、監控螢幕、尿袋、拘束帶等等,我看著一位全身插滿各種塑膠管,身上接滿了儀器,躺臥在病床上的老人,那孤伶伶的身影,讓人心頭充滿難過的情緒。值班室既寬又閒著沒事做,格外感到空虛。我人微言輕,發揮不出什麼影響力,但再怎麼樣,就算只能幫助我自己的患者,我也都用盡心思不讓他們受到這種悲慘又難熬的折磨。

臨終期的醫療,需要來自法律、專業判斷的制定,也需要患者本人在有意識情況下做的決定,但是我們身為醫師、身為患者的家屬,都應該找出一條路,能夠讓患者的人生結束得更像一個人,我認為這是我們刻不容緩的難題。

在醫療現場不允許議論「延命措施」

我想,在醫療院所各級的職員中,和我這位醫師朋友有同樣想法的人應不在少數。但是,在真正的醫療現場,卻幾乎從未聽過有人對無效的延命措施提出質疑之聲。此外自醫師的視點來說,近來終於開始看到一部分的醫師學會,開始討論起臨終醫療的相關議題,但大部分的醫師對此都不積極。反過來,甚至不時會聽到有醫師出手阻撓相關議題的發展和解決。

如此現況,國民將會對醫師失去信賴感。

醫師們握有解決臨終期醫療的關鍵,不去正視及解決高齡者臨終醫療的問題,這樣是不行的。

「求求你,放了我吧!」老人被硬綁在病床上死去...醫療是在救人,還是在折磨人?

photos放大顯示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飽受折磨的臨終醫療」

在我前去瑞典取經的2007年,當時的日本,對已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或插管灌食都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我也曾認為現代醫療就是應該這樣給與患者支持。約莫2000年開始,胃造口(腸造口)導食管開始普及,這麼一來,患者們將可自鼻腔通管灌食的苦痛中解放,是大好的消息。對我來說,不施以點滴和營養灌食,讓高齡患者自然迎來生命終點的想法,可說是想也沒想過。

不過,仔細再想想,在我幼少時,家裡及附近的老人,到了已無法進食的階段時,都是家人榨些蘋果汁讓老人含在口中,只採取這麼簡單的支援和照護,即使如此,也從沒聽過因口渴或飢餓而痛苦的例子。早年日本的臨終期處理,和現今的瑞典不謀而合,這是我重新認識到的一大發現。

從不施作點滴和營養灌食的瑞典回到日本,我在當時工作的醫院巡視了一番,發現大多都是長臥不起的老人,還能夠與人對話的患者可說少之又少。來自外國的醫師在參觀高齡者病房時,似乎都會驚訝於日本的醫院中,竟有如此大量意識不清的長臥老人。

在某家醫院的高齡者病房中,有七成的患者正長期接受營養灌食或靜脈注射(自粗血管中注射高濃度營養點滴)。其中更有半數患者,為了避免濃痰瘀結,做了氣管切開的手術插入塑膠管,讓護理師每隔幾個小時就來抽痰。

抽痰時,對患者會造成巨大的痛苦。每兩週我會為患者更換塑膠管,連意識不清、無行為能力的患者,在這種時候都會痛苦得全身顫抖。那情況讓我感到自己彷彿是在折磨他人。看著生活中毫無正面事物,僅留下無盡苦痛的患者,我不免浮現疑問:「這人想必也不願意以這個狀態迎接人生的終點吧!」因此,心中總是對患者抱著莫名的歉意。

「求求你,就放了我吧!」

這是在以前執業過的醫院裡發生的故事。某位進入安老院的86歲男性,因為肺炎被送到醫院來。由於他會拔掉點滴,所以兩手都被粗繩綁在病床的護欄上。接著,他會拼命想要坐起來,因此身體也被拘束帶綁在床上,拘束帶甚至還上了鎖。這麼一來,患者連翻身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在例行巡診鄰床的病人時,聽到那位患者用極為悲憤的聲音叫喊著:「求求你,就放了我吧!」過不了幾週,那位患者就過世了。我不是他的主治醫生,沒有權力治療及中止拘束他身體的行為,但對於那位在痛苦的身心環境中辭世的患者,至今我仍感到罪惡感。

塔克曼醫師說過,「在瑞典,不會有非要束縛患者的身體也要進行的治療行為。」在我的醫療人生中,到那時為止,原本也都認為:因為患者不時會拔掉點滴的針管,為了進行醫療,綁住他們的身體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但現今我已改觀:「即使能夠治療一部分的病情,醫療也不可綁縛患者的身體,奪走他們的意志。」這是我現在的主張。被捆綁是非常折磨人身心的事,尤其是對失去尊嚴感到恐懼,因身體虛弱、老化,格外害怕暴力侵犯的高齡者,如果是非綁不可的治療,那還不如別治療,傷害反而較小。

現今的日本,即使看不到治癒的希望,為了治療仍舊插上呼吸器的病例到處都有。為了避免患者因痛苦而拔掉氣切管,必須將他們的雙手綁住,氣切後也無法發出聲音。長時間的痛苦,讓他們僅能瞪大了眼睛,用眨眼來求救。一位護理師曾憤怒地對我說:「難道這一切是正常的嗎? 如果是,那醫療簡直是把高齡者的醫療,當成生財工具!」

進入臨終階段,由於身體的代謝和循環狀態每況愈下,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褥瘡,並且不斷惡化。在高齡者病房工作過的業界人士,絕大多數都會說自己將來不要接受如此折磨的醫療。甚至還有護理師因此對年齡增長感到恐懼。我認為,現今真的需要一種能夠讓人安心老去的醫療才行。

來自醫療現場的一封信:強行續命只是「生財工具」?

有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來自一位於札幌市內某醫院工作的同業。

我在這家醫院工作已經5年了。我是為了胃造口導食管這個議題而寫信來的。

碰到已經不具有人類的正常機能,狀況彷彿植物一般的老人時,向患者的家人解釋胃造口導食管,他們經常是無法理解的。碰到這種情形,醫師總是對患者家屬說「有些患者在做了胃造口之後,逐漸恢復了進食的能力」,這麼一來,那些家屬們喜上眉梢,紛紛搶著請醫生施行手術:「醫生拜託你了!」於是,患者們腹部的造口就這麼一個接一個挖了出來。

而因為接受胃造口導食而恢復進食能力的患者,這5年來,我一個也沒見過。連一個好消息都沒有,倒是聽過很多家屬為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被過勞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也有轉入特種行業以賺取更多金錢的例子。

這真的是適當的醫療嗎?身而為人的尊嚴,以及能夠以人的身分自然死亡的環境,都是我們醫療從業人員的使命。您知道嗎,延命的醫療措施,甚至被人諷刺說是醫院的生財工具。請求您務必在社會上將這個議題傳達出去。今年終於鼓起勇氣提筆一書,周遭的朋友也都與我同樣想法。

再來,我熟識的醫師也寄來了如下內容的電子郵件:

晚安。我今日正好值班。胃造口、靜脈點滴、監控螢幕、尿袋、拘束帶等等,我看著一位全身插滿各種塑膠管,身上接滿了儀器,躺臥在病床上的老人,那孤伶伶的身影,讓人心頭充滿難過的情緒。值班室既寬又閒著沒事做,格外感到空虛。我人微言輕,發揮不出什麼影響力,但再怎麼樣,就算只能幫助我自己的患者,我也都用盡心思不讓他們受到這種悲慘又難熬的折磨。

臨終期的醫療,需要來自法律、專業判斷的制定,也需要患者本人在有意識情況下做的決定,但是我們身為醫師、身為患者的家屬,都應該找出一條路,能夠讓患者的人生結束得更像一個人,我認為這是我們刻不容緩的難題。

在醫療現場不允許議論「延命措施」

我想,在醫療院所各級的職員中,和我這位醫師朋友有同樣想法的人應不在少數。但是,在真正的醫療現場,卻幾乎從未聽過有人對無效的延命措施提出質疑之聲。此外自醫師的視點來說,近來終於開始看到一部分的醫師學會,開始討論起臨終醫療的相關議題,但大部分的醫師對此都不積極。反過來,甚至不時會聽到有醫師出手阻撓相關議題的發展和解決。

如此現況,國民將會對醫師失去信賴感。

醫師們握有解決臨終期醫療的關鍵,不去正視及解決高齡者臨終醫療的問題,這樣是不行的。

#1 「求求你,放了我吧!」老人被硬綁在病床上死去...醫療是在 ...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飽受折磨的臨終醫療」 在我前去瑞典取經的2007年,當時的日本,對已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或插管灌食都是 ...
#2 台灣臨終前「無效醫療」,來自家屬不放手|健康關係
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加護病床密度、長期靠呼吸器維生人數,曾是美國的五.八倍、 ... 這是凝滯的空間,連「噗戚」打氣的機器聲都比老人有精神。
#3 多留母親一天也好,或者要將她推往終將到來的告別之前?
自從母親進了醫院,我就開始和醫藥科學、以及醫療與保險體制展開一段 .... 現代化之後科學與專業的地位崇高;在「救人」的大前提之下,我們往往 ...
#4 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放棄」治療!醫師感慨:往往陪伴末期病患的不是家人 ...
安寧緩和醫療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 他的穿著打扮看起來是個大學生,有好幾次,都看到他睡在病床旁的陪病床,陪他媽媽過夜, .... 對於安寧照顧的態度是比較保守的,而白人、老年人,或女性,他們的接受程度比較高。
#5 「求求你,放了我吧!」老人被硬綁在病床上死去...醫療是在救人,還是在 ...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飽受折磨的臨終醫療」. 在我前去瑞典取經的2007年,當時的日本,對已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或插管灌食都是 ...
#6 小心踩雷… 就醫10大禁忌你相信嗎?
從醫護人員角度看,搭乘醫療電梯是十大禁忌之首,一名資深護理人員說,在醫院 ... 搭乘醫療電梯時,剛好葬儀社人員推進病床護送遺體下樓,一名年輕男性 ... 10, 家有老人、幼兒的民眾,如至醫院,最好準備七片榕樹葉,離開醫院時, ...
#7 王明鉅一切問題都出在那個門請衛福部帶頭作典範
第二、在護理之家或是類似的老人安養或長照機構,疾病的醫療需求比較低,但是由於住民 ... 昨天在新聞畫面中台北醫院大廳與門口的每一張病床都差不多是這個大小。 ... 更何況是在一個起火的房間裡要在慌亂中救人的照護人員呢。
#8 老人搬運及翻身
3.適當的休息,如中午飯後或下班後儘可能休. 憩片刻,以防下背痛的發生或加劇。 4.醫療器具的配合如床的高度不宜太低過高,. 避免不必要的彎腰,於許多醫療器具間 ...
#9 「隱形人球」擠滿急診室,你我是下一個?
健保給付減少、醫療糾紛增多,加上DRG制度也上路,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都 ... 例如一位醫師分享,不久前碰到一名80多歲的老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 .... 翻床率」較高,而急診的病患又窮、又老,不容易處理,自然就很難排得到病床。
#10 病人生死誰做主--時政
在醫學上,這些患有各類疾病的老人已無治愈可能。 ... 法案正式規定,未來台灣地區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末期病人、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患者,經醫療評估確認病情無法恢復,醫師可依病人預立 ... 可病床邊的醫生很是猶豫。


台中氧氣瓶出租歐姆龍血壓計校正電動床英文居家照護電動床照顧床低週波治療器hv f021午休折疊椅長庚生技產品評價耀宏助行器引發爭議英文

老翁被撞死 失智老人交通意外頻傳 老人
10 年前

老翁被撞死 失智老人交通意外頻傳

  口湖鄉76歲失智老翁騎機車誤上中山高,逆向行駛,騎在內側車道,被兩輛轎車撞上,老翁當場慘死。失智老人基金會指出,近...

3大科技為高齡社會解套 獨居長者照護自己來 老人
4 年前

3大科技為高齡社會解套獨居長者照護自己來

fiogf49gjkf0d  根據統計資料預估顯示,台灣將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且在25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此,飛利浦設計中心(P...

地雷!火龍果甜度高 老人多吃腹瀉 老人
7 年前

地雷!火龍果甜度高 老人多吃腹瀉

炎熱的夏天裡,五顏六色的水果讓人胃口大開,但是老人家則要小心水果地雷!擁有鮮艷紫紅色果皮的火龍果味道香甜,許多年長者...

健保收入逾6億   醫療院所需公開財務 醫療
8 年前

健保收入逾6億醫療院所需公開財務

   二代健保即將於明年元旦正式上路,除了一般保費費率調整外,在特約醫療機構的義務上也出現重大變革!衛生署要求自明年...

「一流的醫生在台北,二流的醫生才到中南部?」一個連病歷都寫不好的菜鳥醫師,如何扭轉醫療劣勢 醫療
4 年前

「一流的醫生在台北,二流的醫生才到中南部?」一個連病歷都寫不好的菜鳥醫師,如...

photos放大顯示陳堯俐醫師。(照片提供:彰基醫院)全台開刀速度最快的肝臟移植小組醫界長年流傳著一種說法,「一流的醫生在...

醫療影像上傳雲端 患者看病省時又省錢 醫療
3 年前

醫療影像上傳雲端患者看病省時又省錢

  想要至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許多病患必須申請影像病歷資料,耗時又花錢,健保署從今年起建置「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

針方便!春節前防老人跌跤 骨鬆年針輕鬆打 老人
11 年前

針方便!春節前防老人跌跤骨鬆年針輕鬆打

   冬季寒流一波一波陸續侵襲,天冷容易使得肢體僵硬,因此,冬季一向是老人跌跤的高峰期,若老人家患有骨質疏鬆,骨頭將...

葉酸維生素B6不足 老人憂鬱風險高 老人
7 年前

葉酸維生素B6不足老人憂鬱風險高

   家中老人常憂鬱,可能與維生素B6及葉酸攝取不足有關!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旦貧血及缺乏維生素B6、葉酸,可能導致腦神...

北縣癌症發生全國第一 緩和醫療中心開幕 醫療
11 年前

北縣癌症發生全國第一 緩和醫療中心開幕

  根據統計,台北縣癌症發生率居全國之冠,但是安寧資源不足,有「安寧之父」之稱的雙和醫院副院長賴允亮,在1990年創立了...

高精準手術經由AI人機協作 創造精準醫療新局面 贊助 醫療
3 個月前

高精準手術經由AI人機協作創造精準醫療新局面贊助

photos放大顯示AI、自動化盛行,無論是工廠或是企業皆掀起一股數位轉型的風潮,讓機器人執行重複性高、高度要求精準的工作,...

擦護手霜也沒用 17歲少女手粗如老人 老人
8 年前

擦護手霜也沒用17歲少女手粗如老人

   一名17歲的少女自小掌紋過深,表面皮膚粗糙,擁有一雙「老人手」,第一次和男友牽手前花了許多時間克服心理障礙,平時...

選購醫材認清3步驟 可調式病床這樣挑 病床
4 年前

選購醫材認清3步驟可調式病床這樣挑

  一位因中風而住院的陳老先生手腳無力,無法自行料理生活起居,家屬和醫護人員討論出院後的居家照護方式,決定購買「交流...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2醫1護感染》是否考慮封院?陳時中這樣說
2醫1護感染》是否考慮封院?陳時中這樣說
為生男想篩選性別...醫師嘆:我無法接受胚胎庫裡,那些被遺忘的女孩們
為生男想篩選性別...醫師嘆:我無法接受胚胎庫裡,那些被遺忘的女孩們
2021十二生肖財運大公開》屬牛宜置產、屬蛇不宜留太多現金!專家解析:「這些生肖」財運爆棚
2021十二生肖財運大公開》屬牛宜置產、屬蛇不宜留太多現金!專家解析:「這些生肖」財運爆棚
從插鼻胃管、導尿管到重新站起來!職能治療師透露:讓長輩遠離臥床生活的關鍵
從插鼻胃管、導尿管到重新站起來!職能治療師透露:讓長輩遠離臥床生活的關鍵
「14天瘦身術」靠吃蛋白質也可以瘦!日本減重名醫:吃對時間,再搭配2動作,打造易瘦體質
「14天瘦身術」靠吃蛋白質也可以瘦!日本減重名醫:吃對時間,再搭配2動作,打造易瘦體質
轟醫師未照SOP「我是院長就開除」引發眾怒...楊志良為什麼會稱自己是「白目」?
轟醫師未照SOP「我是院長就開除」引發眾怒...楊志良為什麼會稱自己是「白目」?
家裡才兩個兒子,卻老是叫錯名字…「初老人」殘值還有多少?作家王浩一如何從抗拒初老到聰明變老
家裡才兩個兒子,卻老是叫錯名字…「初老人」殘值還有多少?作家王浩一如何從抗拒初老到聰明變老
「滴雞精」百百種怎麼選?不管是土雞、白肉雞,營養師解密:其實要挑「●●●胺基酸」才是關鍵!
「滴雞精」百百種怎麼選?不管是土雞、白肉雞,營養師解密:其實要挑「●●●胺基酸」才是關鍵!
手腳斷掉、家人臥床、小孩多重障礙...一名家庭主婦從悲劇中走出:讓我最辛苦的是家人,卻也是他們救了我
手腳斷掉、家人臥床、小孩多重障礙...一名家庭主婦從悲劇中走出:讓我最辛苦的是家人,卻也是他們救了我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皮膚傷口該擦那種藥膏?藥師解析十種抗生素成份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皮膚傷口該擦那種藥膏?藥師解析十種抗生素成份

健康影音

Video 20150221中天新聞柯P就愛這款!台製「無段式躺椅」暴紅.
20150221中天新聞柯P就愛這款!台製「無段式躺椅」暴紅
家有臥床患者慈濟二手輔具平台幫幫忙
Video 家有臥床患者慈濟二手輔具平台幫幫忙.
三胞胎開箱影片——好用、舒適折疊床
Video 三胞胎開箱影片——好用、舒適折疊床.
Video 我是老爸,我不要當爸史上最大開箱! 輝葉深.原力臀感按摩椅 ....
我是老爸,我不要當爸史上最大開箱! 輝葉深.原力臀感按摩椅 ...
江守山、新光醫院互咬白色巨塔風暴?少康會客室20151124 ...
Video 江守山、新光醫院互咬白色巨塔風暴?少康會客室20151124 ....
必看!農曆七月禁忌多,看病住院有些事要注意?健康2.0 (完整版)
Video 必看!農曆七月禁忌多,看病住院有些事要注意?健康2.0 (完整版).
Video 到醫院探病時不該做哪些事?! 上班這黨事20161215 (44).
到醫院探病時不該做哪些事?! 上班這黨事20161215 (44)
三胞胎開箱影片——好用、舒適折疊床
Video 三胞胎開箱影片——好用、舒適折疊床.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