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丟東西、雜物堆滿屋...「儲物症」是一種病,3步驟讓他斷捨離!
您一定看過家中堆滿雜物,甚至雜物堆到樓梯等公共空間的人,「儲物症」已列入精神診斷項目,患者喜歡收藏不見得需要的物品,假如他的收藏已把環境弄得亂七八糟,也妨礙周遭人們的生活,到底該怎麼勸他適當的割捨及清理……
photos放大顯示
許多長輩捨不得丟東西、雜物堆得滿屋子,可別以為很正常,原來這也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些囤積慾望,到底怎樣才算是「儲物症」?儲物症是否會伴隨「憂鬱症」呢?身為家人又該如何幫助家中愛囤積的長輩「斷捨離」?以下專訪專家為您解惑。
儲物症是捨不得丟東西 造成生活社交功能損傷
早期稱為強迫性囤積的「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過去屬於強迫症範疇,201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才正式新増儲物症的診斷項目。專長強迫症、儲物症的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黃政昌副教授指出,儲物症通常具有以下3項特點:
特點1》難以捨棄物品
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只是價值低廉或沒有意義的小東西,但當事人就是無法丟棄。
特點2》強烈想要保存物品
當事人不僅捨不得丟棄這些物品,也擔心一旦丟了之後,某一天會需要用到而後悔不已。
特點3》居住場所擁擠凌亂
當東西越積越多,居住場所變得凌亂不堪,原本的床鋪、沙發等擺設,都被堆積如山的東西遮蓋住,無法正常使用房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東西捨不得丟,但囤積的慾望或行為必須造成臨床、主觀的痛苦,或導致生活、社交、職業功能的損傷,且排除生理疾病引發,才算是儲物症。何謂「排除生理疾病引發」?生理疾病像是失智症發作,不記得已買過這東西,以致重複購買而囤積,或無法以其他疾病進行更好的解釋,像並非因中風而無法妥善整理家裡,造成一團亂。
愛囤物 退休獨居老人居多
一般而言,儲物症以中老年人居多,黃政昌副教授指出,尤其是處於空巢期的退休獨居老人,缺乏人際社交活動,心中難免有些失落,便容易將情緒投射在擁有物品上,從中獲得某種控制及安全感。且有研究指出,愛囤積的個案早年是在沒有好好被愛的生活中成長,較無安全感,到了中老年階段,心中那位受過傷的孩子再次被引發出來,以擁有物品來滿足空虛與孤獨。
photos放大顯示
來源:大家健康雜誌儲物症常與憂鬱症合併出現
愛囤積物品的長輩似乎也有一些憂鬱症的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淑花表示,有些儲物症個案確實伴隨著「憂鬱症」症狀,如果個案連續兩週以上,幾乎每天都出現情緒低落、失去快樂感;食慾或體重改變;失眠或嗜睡;精神激動或遲緩;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認知能力下降,專注力變差,忘東忘西,難下決定,家人應盡快帶他就醫。
黃政昌副教授指出,「憂鬱情緒不等於憂鬱症」,憂鬱情緒是短暫的;且強度較低,而憂鬱症的不適症狀一定長達兩週以上,且強度較高。即便出現憂鬱症狀,仍需醫師判斷,排除憂鬱不是因為身體疾病、物質、藥物濫用所引發,才能確診為憂鬱症。
斷捨離 一步一步慢慢來
有些家人受不了滿屋子堆積著信件、報紙、衣服等物品,會趁囤積者不在,偷偷地把東西丟掉,小心可能因此掀起一場家庭風暴!李淑花醫師提醒,任意丟棄囤積物等於侵犯個人隱私,不尊重當事人。
黃政昌副教授也指出,這些看似無價值的囤積物品,對於當事人來說十分重要,如果未經同意,擅自清除囤積物,必定讓當事人產生氣憤反應,甚至是憎恨,彼此關係決裂,絕對不建議這麼做!
想辦法增加囤積者的病識感、增加改變動機,是協助斷捨離的關鍵所在,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黃政昌副教授和李淑花醫師提出幾點建議:
您一定看過家中堆滿雜物,甚至雜物堆到樓梯等公共空間的人,「儲物症」已列入精神診斷項目,患者喜歡收藏不見得需要的物品,假如他的收藏已把環境弄得亂七八糟,也妨礙周遭人們的生活,到底該怎麼勸他適當的割捨及清理……
photos放大顯示
許多長輩捨不得丟東西、雜物堆得滿屋子,可別以為很正常,原來這也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些囤積慾望,到底怎樣才算是「儲物症」?儲物症是否會伴隨「憂鬱症」呢?身為家人又該如何幫助家中愛囤積的長輩「斷捨離」?以下專訪專家為您解惑。
儲物症是捨不得丟東西 造成生活社交功能損傷
早期稱為強迫性囤積的「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過去屬於強迫症範疇,2013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才正式新増儲物症的診斷項目。專長強迫症、儲物症的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黃政昌副教授指出,儲物症通常具有以下3項特點:
特點1》難以捨棄物品
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只是價值低廉或沒有意義的小東西,但當事人就是無法丟棄。
特點2》強烈想要保存物品
當事人不僅捨不得丟棄這些物品,也擔心一旦丟了之後,某一天會需要用到而後悔不已。
特點3》居住場所擁擠凌亂
當東西越積越多,居住場所變得凌亂不堪,原本的床鋪、沙發等擺設,都被堆積如山的東西遮蓋住,無法正常使用房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東西捨不得丟,但囤積的慾望或行為必須造成臨床、主觀的痛苦,或導致生活、社交、職業功能的損傷,且排除生理疾病引發,才算是儲物症。何謂「排除生理疾病引發」?生理疾病像是失智症發作,不記得已買過這東西,以致重複購買而囤積,或無法以其他疾病進行更好的解釋,像並非因中風而無法妥善整理家裡,造成一團亂。
愛囤物 退休獨居老人居多
一般而言,儲物症以中老年人居多,黃政昌副教授指出,尤其是處於空巢期的退休獨居老人,缺乏人際社交活動,心中難免有些失落,便容易將情緒投射在擁有物品上,從中獲得某種控制及安全感。且有研究指出,愛囤積的個案早年是在沒有好好被愛的生活中成長,較無安全感,到了中老年階段,心中那位受過傷的孩子再次被引發出來,以擁有物品來滿足空虛與孤獨。
photos放大顯示
來源:大家健康雜誌儲物症常與憂鬱症合併出現
愛囤積物品的長輩似乎也有一些憂鬱症的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淑花表示,有些儲物症個案確實伴隨著「憂鬱症」症狀,如果個案連續兩週以上,幾乎每天都出現情緒低落、失去快樂感;食慾或體重改變;失眠或嗜睡;精神激動或遲緩;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認知能力下降,專注力變差,忘東忘西,難下決定,家人應盡快帶他就醫。
黃政昌副教授指出,「憂鬱情緒不等於憂鬱症」,憂鬱情緒是短暫的;且強度較低,而憂鬱症的不適症狀一定長達兩週以上,且強度較高。即便出現憂鬱症狀,仍需醫師判斷,排除憂鬱不是因為身體疾病、物質、藥物濫用所引發,才能確診為憂鬱症。
斷捨離 一步一步慢慢來
有些家人受不了滿屋子堆積著信件、報紙、衣服等物品,會趁囤積者不在,偷偷地把東西丟掉,小心可能因此掀起一場家庭風暴!李淑花醫師提醒,任意丟棄囤積物等於侵犯個人隱私,不尊重當事人。
黃政昌副教授也指出,這些看似無價值的囤積物品,對於當事人來說十分重要,如果未經同意,擅自清除囤積物,必定讓當事人產生氣憤反應,甚至是憎恨,彼此關係決裂,絕對不建議這麼做!
想辦法增加囤積者的病識感、增加改變動機,是協助斷捨離的關鍵所在,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黃政昌副教授和李淑花醫師提出幾點建議:
許多長輩捨不得丟東西、雜物堆得滿屋子,可別以為很正常,原來這也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些囤積慾望,到底怎樣才算是「儲物症」?儲物 ...
整理收納的驚奇4步驟. 歲末年終大掃除, ... 不需要的雜物,我們謝謝它,然後丟棄,. 訓練自己更 ... 都能知道某樣東西的確實位置。 只要幫物品找到 ...
只要三步驟,立刻變乾淨!「東西很難拿出來…」、「東西很多…」只要學會正確的整理方式, ... 整理雜物極多的廚房時,必須先想像動線。
打掃:最後這個步驟則是在整理與收納完畢後,為家中的物品去除髒污、保持乾淨。 ... 大掃除最大禁忌:在準備丟掉雜物時,過度發揮你的「想像力」! ... 第一步是將大面積的東西收拾乾淨,這樣第一眼就會看起來很整齊,而客廳裡的 ...
東西捨不得丟,房子堆得凌亂不堪,可能已經得了一種名為「囤積症」的精神疾病! .... 你可能有一個抽屜,裝滿暫時不想處理的小東西;可能有個雜物間,塞滿用不到的電器家具、不會再穿的衣服。 ..... 掌握這3步驟,不用看打掃書也能讓家裡超整齊!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整理收納的步驟(和心得)吧。:) ... 來放置等一下整理出來的雜物。) 第三步:從書櫃先 ... 只是把a 抽屜裡的東西拿出來再放進去,意義何在?」
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刊文稱,作家琳西·范索倫(Lindsay VanSomeren)和丈夫喜歡收集東西。先生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收集影碟,認識太太時已有數 ...
包中包大創雜物ptt物資捐贈育幼院抽屜如何收納極簡主義物品收納方法推薦居家整理雜物收納櫃全新衣服收購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民樂耳鼻喉科視訊看診個人衛生教案k2小琉球看星星dcard
女生必看》當壞人抓住你的手,該如何掙脫?女刑警親身示範脫逃3步驟
photos放大顯示提高身體反應力,身形弱小也不怕生死瞬間也有喘息的機會為了成為一名警官,我25歲時開始學合氣道。雖然只接觸...
竟然有比手機更髒的東西!這個「上班一定要用的東西」,菌落數是手機的21倍
photos放大顯示新冠肺炎全球升溫,各單位加強防疫。東吳大學校園記者和微生物學系一起實測,檢驗手機、鍵盤、手把以及電梯按...
母親節自己做蛋糕給媽媽!清爽無負擔「水蒸豆腐蛋糕」,用電鍋3步驟完成
photos放大顯示最近答應了咪咪要力行一星期baking一次的計劃,因為小妮子實在太愛跟我在廚房摸來摸去,再加上學校的數學功課...
192萬劑BNT疫苗抵台春節檢疫專案12/14上路3步驟一次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境外移入病例,持續0本土病例;由民間企業共同捐贈的第14批BNT疫苗逾192萬劑抵台...
進出冷氣房害你「夏季倦怠」!3步驟涼拌菜,緩解虛寒、溫潤腸胃
photos放大顯示近日高溫屢屢突破30度以上,整個人像是在做三溫暖,恨不得快點躲進冷氣房裡。但室內室外的溫度差、濕度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