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活了? 高鳴、傅達仁:生命有何意義?
photos放大顯示
編按:資深媒體人傅達仁,飽受胰臟癌末期病痛所苦,今(7日)於瑞士尊嚴機構完成安樂死,享壽85歲。昨日他在個人臉書提到:「我的善後 骨灰 死亡證明等等 都談好好後、深夜才結束我將 平安自然 無痛的安樂善終 !Solong goodbye Ferewell!」到底生命價值在哪?想結束生命者會有哪些心態?(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演員高鳴日前因為久病厭世上吊自殺,傅達仁在臉書哀悼之外,又再力推安樂死!對於久病厭世與安樂死的議題,有人反對,也有人讚成;而行政院則是以「安寧緩和醫療」回應傅達仁的訴求。到底自殺、安樂死與安寧緩和醫療之間有何差異?對於生命又是如何看待呢?
1.久病厭世 往往身心靈都在受苦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邱世哲表示,久病厭世的人有些特徵,第一身體是受苦的,第二則不論是癌症或其他相關問題,在心態與心理上會覺得受苦的身體或生命應該要放棄,這牽涉到心理與靈性層面的問題。其實,我們生活周遭有很多是生活有受苦的人,不論是經濟弱勢或是身體殘缺者,或是因為某些問題導致生活功能喪失,但是他們不見得會想要結束或是放棄生命。
2.角色轉換調適不好 就有可能想要結束生命 為何有些生病的人會想要結束生命呢?邱世哲理事長指出,生命難免有很多病痛與痛苦,而會想要立即結束自己的生命,很多都是之前生活越是風光有地位與權威的人,會越不能接受角色轉換為弱勢需要人家照顧,因為他以前是照顧別人,是施與者、強勢的人,但現在卻是弱勢者、是需要被照顧者,所以對於角色的變換是調適不好的人。
3.周遭親友也須角色轉變 多給予支持 不過,邱世哲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對於角色調適不夠好,不單是病人本身,還有可能是周遭環境的家人與朋友,在病人調適的過程中,若沒有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致使一個人撐著,從角色轉變上而言,若是覺得生命價值、努力奮鬥因素如今已無法做到,就很可能會想要以死亡來解決生命。
4.生命有何價值? 幫他找回生命的意義 此外,則是更深層的生命的意義,邱世哲理事長說,會以死亡來解決生命,往往是覺得變成這樣的人就再也沒有辦法扮演自己人生的角色,會懷疑生命中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所以,面對久病者,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幫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義。
安寧緩和醫療:死亡是自然過程、來臨時不要束手投降 至於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邱世哲理事長解釋,安寧與安樂死或久病厭世最大差別在於,安寧照顧認為死亡是自然過程,死亡也是生命的價值與生命正常的過程,不必因為面臨死亡威脅時,就束手投降,仍應在生命長度中,找出緩解病人身心靈症狀的方式,並不是以死亡當做解決痛苦的手段。
安寧面對死亡 可以很自在 邱世哲理事長強調,安樂死與自殺只是用死亡來解決問題,但是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把死亡當作解決問題的手段;那麼安寧是如何面對死亡呢?第一是要使病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是以逃避的方式,並且是正視此狀況與知道如何面對;第二是運用團隊與家屬力量,來緩解病人身心靈的不舒服;第三則是與病人討論死亡準備,採取永不迴避的態度,知道自己狀況,並且可以自在及沒有阻礙的表達看法與想法。
親友與專業人員都扮演重要角色 所以,當久病厭世者找不出活下去的意義時,就要有更多的協助,來幫他找回他人生的意義,或是目前狀況下可以扮演的角色;邱世哲理事長表示,一般人直覺反應會安慰不要想那麼多,事情沒有那麼糟,但病人則會認為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沒有那麼糟?所以在照護技巧上而言,專業人員還是會有其角色,但是親友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能否無條件的接受病人的轉變、以支持性態度接受病人的情緒發洩。
好好陪病人走最後這條路 邱世哲理事長說,安寧照護就是不加速死亡也不拖延死亡,因為死亡是自然過程,我們無法代替他走,但是可以陪著他走,好好解決生理與心理上的不舒服,好好陪病人走最後這條路。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世界定義阿德勒目的論接納經文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工作心情語錄人生的意義阿德勒名言童年神的形象經文活出生命的意義epub生命價值意思
沒用的話不要說、沒用的氣不要生...葉金川罹癌後的體悟:生命該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
photos放大顯示《最美好的時光:人生無憾過日子》一書是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葉金川的最新力作,書中帶來許多他對生命的體悟及...
產檢十幾次都沒發現...一個生下唐寶寶的高中老師:生命很不容易,別輕易嫌棄你擁有的
photos放大顯示高華灼(台南南光高中國文老師)不知道是怎樣的緣分,讓碩碩這個唐寶寶躲過十幾次產檢來到身邊,但她會守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