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很辛苦了還變胖 教你減重5妙招
photos放大顯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不少糖尿病病友血糖、BMI雙超標,屬於「糖胖症」一族。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有肥胖問題,更容易加速血管病變風險,而糖友控制體重往往比一般人更困難。營養師程涵宇建議,糖胖族減重可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多纖」與「多乳清蛋白」等5原則。
藥物、飲食、運動相互搭配 幫助控制血糖 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4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友當中,約7成有BMI過重、肥胖等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口服降血糖藥或胰島素後,體重可能增加,患者若原本就體重過重,血糖控制就會更困難,因此糖胖病友需要「控糖、減重」雙管齊下,透過藥物選擇,搭配飲食、運動,才能改善血糖,體重也才能獲得控制。
少量多餐、不吃 糖胖族減重兩大常犯錯誤 程涵宇營養師表示,一般人透過少量多餐、不吃減重,也許可以達到減重目標,但糖尿病病友若用藥後不吃東西,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危機。加上高達8成的患者不知道每日糖分、鹽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攝取限制量,這種情況下又少量多餐,很容易誤踩高糖、高鹽、高油脂飲食地雷,攝取也容易過量,血糖、體重就會更失控。
糖胖族減重 需慎選食物 程涵宇營養師建議,「少油」部分,每日脂肪攝取量應低於60公克。「少鹽」部分,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相當於6公克的鹽。「少糖」部分,每日糖分攝取量要低於45公克。「多纖」部分,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到25公克,約4碗菜。
乳清蛋白 容易消化、吸收 至於「多乳清蛋白」部分,以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病友來說,蛋白質攝取量佔總熱量的15%-20%,約67.5克,而乳清蛋白利用率PER高達3.2,內含BCAA支鏈胺基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程涵宇營養師表示,若以乳清蛋白當成早餐飲品,是很不錯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加溫時,溫度不宜超過攝氏60度,以免成分遭到破壞。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工商時報【程鏡明】全球有3.66億人口罹患糖尿病,且持續增加中,每年因糖尿病 ... 活動,希望大眾分享創意控糖妙招來幫助更多糖尿病病友有效控制 ...
肝不好,易得糖尿病?教你3個妙招,肝越來越好,血糖也降了! 肝臟不好也會得糖尿病,你知道嗎?肝不好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呢?除了胰腺之外, ...
安全感 焦慮 網路台北衛生所依附書ptt
冷鋒過境最適合泡湯!專家傳泡湯安「心」技巧 千萬別超過「這個時間」
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這波冷空氣的強度接近大陸冷氣團,尤其北部及東北部明顯轉涼。冷颼颼的天氣,許多人會想去...
館長媽、信樂團推手都猝死!冒冷汗加6症狀小心!寒流後2周也要防,千萬不能缺水
低溫惹禍!又2位名人猝死!信樂團重要推手的資深音樂人李惠群驚傳邊看報紙邊等買飯盒時忽然倒下,緊急送醫搶救無效。而館長...
每天練腹肌也消不掉內臟脂肪?小心脂肪肝、肝癌、心臟病上身!江P說練「這裡」才有用
好怕腹部脂肪讓人脂肪肝、得肝癌,不少人每天努力跑健身房做仰臥起坐練腹肌,以為這樣就能減掉內臟脂肪了。不過外科醫師江坤...
只要3步驟,就能預測5種慢性病風險!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都能評估
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死因都與慢性病有關,為及早預防慢性疾病,國健署發展出一套「慢性疾...
傷口照護勿輕忽!小心得「壞死性筋膜炎」恐截肢、致死這5類人更危險
64歲林女士有糖尿病史,日前因右手中指有囊腫3天而就醫,於診所行囊腫抽吸處理,返家後傷口自行換藥,但數日後發現變得更腫...
守護心肝/醫師早餐「吃這個」竟得重度脂肪肝!國衛院曝肝癌3大危險兇手
過去醫界普遍認為,肝癌高風險因子是B肝、C肝,但國衛院有重大發現,沒有B肝C肝、沒有肝硬化、也不喝酒的人,卻罹患肝癌,證...
10個患者有9個不會多吃、多喝、多尿!醫師:「皮膚搔癢」才是糖尿病的早期徵狀
photos放大顯示55歲的阿源正值壯年,每年公司安排健檢,他總是自恃身體健壯不願意去檢查,近來,阿源上班時總顯得無精打采,...
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多到數不清!新陳代謝科醫師用一張圖:讓你秒懂糖尿病...
photos放大顯示95%的糖尿病源自於不良的生活習慣糖尿病分類主要分成4種類型糖尿病的分類包括以下幾種。1.第一型糖尿病=胰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