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只看1個病人,85歲「糖尿病之父」抱著賠錢的決心開診所:救一個病人,等於救一個家庭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醫師爺爺,我不想打針......」一名9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小女孩,在診間害怕地拿著針頭,不敢打下手中的胰島素。「不要怕,我的手給妳打!這一點都不痛喔。」老醫師拿自己的手臂示範給女孩看。
「林教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醫師,他對病人非常親切與關心,對醫護晚輩特別關照,他真的是一位好醫師、好前輩、好爺爺!」「你來看過他一次,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好醫師』了!」網友紛紛這麼說。
病人們口中的「醫師爺爺、林教授」就是林瑞祥,今年85歲,現任「林瑞祥教授診所」院長。他是讓胰島素在台灣被廣泛使用的重要推手,更在2015年獲頒醫療奉獻獎,被譽為「台灣糖尿病之父」。此外,他也獲選為2008年《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中「最年長」的醫師,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一般內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行醫一甲子,林瑞祥治療超過5萬名病患,跟他最久的病人一跟就是30年。到底林瑞祥是怎麼樣的一位好醫師,讓病友、醫師都這麼推崇他?又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今年已高齡85歲、老早就過了退休年齡的他,第一次創業就抱著「賠錢」心態開診所?
赴加拿大跟發現胰島素的貝斯特教授學習 「胰島素發明後,糖尿病患能活到90多歲!」
回顧林瑞祥的前半生,幾乎是在兵荒馬亂中成長。林瑞祥出身於醫師世家,父母親都是留日醫學博士,他在日本出生,後跟隨父母去到北京及天津。林瑞祥的童年經歷了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正是槍火不斷、砲聲連連的劇變時代,他可以說是見證了整個時代的演進。
初中三年級時,他跟著父母回到故鄉台灣、就讀建中,生活也才真正穩定了下來。為了順應父親的心願,繼承衣缽,林瑞祥放棄喜愛的物理,就讀台大醫科。1963年,林瑞祥應貝斯特教授之邀,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跟隨協助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rick Banting)發現胰島素的年輕助手查爾斯.赫伯特.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研究糖尿病16年。(註:貝斯特1921年21歲時,協助班廷醫師共同發現胰島素。1923年班廷接受諾貝爾獎後,宣布將獎金一半送給貝斯特。)
在當時種族歧視濃厚的環境下,林瑞祥憑著專業做到副教授等級,順利取得多倫多大學的終身教職,享有終身俸。然而,1978年在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邀約下,林瑞祥毅然決然放棄加拿大優渥的生活與學術資源,回到台灣,創立台大醫院糖尿病中心,並擔任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林芳郁、現任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都是他的學生。
這樣等級的學者回台灣,在當時非常稀少。追問他背後原因,林瑞祥說當時台灣的醫學教育還不到實驗室的階段,不像現在醫學生可以自己做實驗,這種實驗室在多倫多太多了,在台灣竟然沒有。
另外,早年台灣對糖尿病控制尚未成熟,林瑞祥深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醫師很少,想讓胰島素的使用更普遍,嘉惠更多的病友。林瑞祥興奮地說:「在胰島素還沒發明前,小孩子得糖尿病兩三年就死掉了,打完以後他就可以活下來!現在已經有人打胰島素打到90幾歲了還活著。」
1小時只看1個病人!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的醫師 「但控制好一個病人,等於拯救一個家庭」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號稱是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看診量最少的醫師,林瑞祥光是看一個初診病人就可以花上1小時、一診只看10幾個病人。他的看診風格,總歸來說就是4個字,「不厭其煩」。
跟著林瑞祥15年的護理師李佩芬笑說:「林教授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原來一個病人可以看一個小時。但不是都他在講,他是花時間聽病人說。他對病人的耐心是我在其他醫生身上看不到的。我大概跟過100多個醫生吧,病人只要問3次,醫生大概就會不耐煩,但他是病人問10次、還是會講10次。他寧可現在多花時間跟病人溝通,也不希望病人發生併發症。」
雖是糖尿病權威,但林瑞祥問診從不草率,無論血糖、血壓、血脂肪、家族病史......他會每個數字都很精準地去看,病人連祖宗八代都會被他問得一清二楚。他把病人當家人,哪個病人家裡發生什麼事,他都記在心裡,下次回診還會問起。當一個80多歲的老醫師,彎著腰桿,花一個多小時苦口婆心叮嚀飲食作息,看到醫師比自己還希望血糖趕快控制下來,病人怎能不感動?就會想讓自己更好。
問林瑞祥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衛教?他說他看過太多病人一旦鬆懈、血糖沒控制好,就會產生併發症,中風、失明、截肢......這不單是對病人本身,對一整個家庭都是很大的衝擊,控制好一個病人的血糖,就等於是拯救一個家庭悲劇。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醫師爺爺,我不想打針......」一名9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小女孩,在診間害怕地拿著針頭,不敢打下手中的胰島素。「不要怕,我的手給妳打!這一點都不痛喔。」老醫師拿自己的手臂示範給女孩看。
「林教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醫師,他對病人非常親切與關心,對醫護晚輩特別關照,他真的是一位好醫師、好前輩、好爺爺!」「你來看過他一次,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好醫師』了!」網友紛紛這麼說。
病人們口中的「醫師爺爺、林教授」就是林瑞祥,今年85歲,現任「林瑞祥教授診所」院長。他是讓胰島素在台灣被廣泛使用的重要推手,更在2015年獲頒醫療奉獻獎,被譽為「台灣糖尿病之父」。此外,他也獲選為2008年《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中「最年長」的醫師,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一般內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行醫一甲子,林瑞祥治療超過5萬名病患,跟他最久的病人一跟就是30年。到底林瑞祥是怎麼樣的一位好醫師,讓病友、醫師都這麼推崇他?又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今年已高齡85歲、老早就過了退休年齡的他,第一次創業就抱著「賠錢」心態開診所?
赴加拿大跟發現胰島素的貝斯特教授學習 「胰島素發明後,糖尿病患能活到90多歲!」
回顧林瑞祥的前半生,幾乎是在兵荒馬亂中成長。林瑞祥出身於醫師世家,父母親都是留日醫學博士,他在日本出生,後跟隨父母去到北京及天津。林瑞祥的童年經歷了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正是槍火不斷、砲聲連連的劇變時代,他可以說是見證了整個時代的演進。
初中三年級時,他跟著父母回到故鄉台灣、就讀建中,生活也才真正穩定了下來。為了順應父親的心願,繼承衣缽,林瑞祥放棄喜愛的物理,就讀台大醫科。1963年,林瑞祥應貝斯特教授之邀,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跟隨協助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rick Banting)發現胰島素的年輕助手查爾斯.赫伯特.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研究糖尿病16年。(註:貝斯特1921年21歲時,協助班廷醫師共同發現胰島素。1923年班廷接受諾貝爾獎後,宣布將獎金一半送給貝斯特。)
在當時種族歧視濃厚的環境下,林瑞祥憑著專業做到副教授等級,順利取得多倫多大學的終身教職,享有終身俸。然而,1978年在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邀約下,林瑞祥毅然決然放棄加拿大優渥的生活與學術資源,回到台灣,創立台大醫院糖尿病中心,並擔任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林芳郁、現任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都是他的學生。
這樣等級的學者回台灣,在當時非常稀少。追問他背後原因,林瑞祥說當時台灣的醫學教育還不到實驗室的階段,不像現在醫學生可以自己做實驗,這種實驗室在多倫多太多了,在台灣竟然沒有。
另外,早年台灣對糖尿病控制尚未成熟,林瑞祥深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醫師很少,想讓胰島素的使用更普遍,嘉惠更多的病友。林瑞祥興奮地說:「在胰島素還沒發明前,小孩子得糖尿病兩三年就死掉了,打完以後他就可以活下來!現在已經有人打胰島素打到90幾歲了還活著。」
1小時只看1個病人!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的醫師 「但控制好一個病人,等於拯救一個家庭」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號稱是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看診量最少的醫師,林瑞祥光是看一個初診病人就可以花上1小時、一診只看10幾個病人。他的看診風格,總歸來說就是4個字,「不厭其煩」。
跟著林瑞祥15年的護理師李佩芬笑說:「林教授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原來一個病人可以看一個小時。但不是都他在講,他是花時間聽病人說。他對病人的耐心是我在其他醫生身上看不到的。我大概跟過100多個醫生吧,病人只要問3次,醫生大概就會不耐煩,但他是病人問10次、還是會講10次。他寧可現在多花時間跟病人溝通,也不希望病人發生併發症。」
雖是糖尿病權威,但林瑞祥問診從不草率,無論血糖、血壓、血脂肪、家族病史......他會每個數字都很精準地去看,病人連祖宗八代都會被他問得一清二楚。他把病人當家人,哪個病人家裡發生什麼事,他都記在心裡,下次回診還會問起。當一個80多歲的老醫師,彎著腰桿,花一個多小時苦口婆心叮嚀飲食作息,看到醫師比自己還希望血糖趕快控制下來,病人怎能不感動?就會想讓自己更好。
問林瑞祥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衛教?他說他看過太多病人一旦鬆懈、血糖沒控制好,就會產生併發症,中風、失明、截肢......這不單是對病人本身,對一整個家庭都是很大的衝擊,控制好一個病人的血糖,就等於是拯救一個家庭悲劇。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醫師爺爺,我不想打針......」一名9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小女孩,在診間害怕地拿著針頭,不敢打下手中的胰島素。「不要怕,我的手給妳打!這一點都不痛喔。」老醫師拿自己的手臂示範給女孩看。
「林教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醫師,他對病人非常親切與關心,對醫護晚輩特別關照,他真的是一位好醫師、好前輩、好爺爺!」「你來看過他一次,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好醫師』了!」網友紛紛這麼說。
病人們口中的「醫師爺爺、林教授」就是林瑞祥,今年85歲,現任「林瑞祥教授診所」院長。他是讓胰島素在台灣被廣泛使用的重要推手,更在2015年獲頒醫療奉獻獎,被譽為「台灣糖尿病之父」。此外,他也獲選為2008年《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中「最年長」的醫師,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一般內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行醫一甲子,林瑞祥治療超過5萬名病患,跟他最久的病人一跟就是30年。到底林瑞祥是怎麼樣的一位好醫師,讓病友、醫師都這麼推崇他?又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今年已高齡85歲、老早就過了退休年齡的他,第一次創業就抱著「賠錢」心態開診所?
赴加拿大跟發現胰島素的貝斯特教授學習 「胰島素發明後,糖尿病患能活到90多歲!」
回顧林瑞祥的前半生,幾乎是在兵荒馬亂中成長。林瑞祥出身於醫師世家,父母親都是留日醫學博士,他在日本出生,後跟隨父母去到北京及天津。林瑞祥的童年經歷了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正是槍火不斷、砲聲連連的劇變時代,他可以說是見證了整個時代的演進。
初中三年級時,他跟著父母回到故鄉台灣、就讀建中,生活也才真正穩定了下來。為了順應父親的心願,繼承衣缽,林瑞祥放棄喜愛的物理,就讀台大醫科。1963年,林瑞祥應貝斯特教授之邀,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跟隨協助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rick Banting)發現胰島素的年輕助手查爾斯.赫伯特.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研究糖尿病16年。(註:貝斯特1921年21歲時,協助班廷醫師共同發現胰島素。1923年班廷接受諾貝爾獎後,宣布將獎金一半送給貝斯特。)
在當時種族歧視濃厚的環境下,林瑞祥憑著專業做到副教授等級,順利取得多倫多大學的終身教職,享有終身俸。然而,1978年在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邀約下,林瑞祥毅然決然放棄加拿大優渥的生活與學術資源,回到台灣,創立台大醫院糖尿病中心,並擔任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林芳郁、現任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都是他的學生。
這樣等級的學者回台灣,在當時非常稀少。追問他背後原因,林瑞祥說當時台灣的醫學教育還不到實驗室的階段,不像現在醫學生可以自己做實驗,這種實驗室在多倫多太多了,在台灣竟然沒有。
另外,早年台灣對糖尿病控制尚未成熟,林瑞祥深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醫師很少,想讓胰島素的使用更普遍,嘉惠更多的病友。林瑞祥興奮地說:「在胰島素還沒發明前,小孩子得糖尿病兩三年就死掉了,打完以後他就可以活下來!現在已經有人打胰島素打到90幾歲了還活著。」
1小時只看1個病人!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的醫師 「但控制好一個病人,等於拯救一個家庭」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陳兆瑜號稱是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看診量最少的醫師,林瑞祥光是看一個初診病人就可以花上1小時、一診只看10幾個病人。他的看診風格,總歸來說就是4個字,「不厭其煩」。
跟著林瑞祥15年的護理師李佩芬笑說:「林教授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原來一個病人可以看一個小時。但不是都他在講,他是花時間聽病人說。他對病人的耐心是我在其他醫生身上看不到的。我大概跟過100多個醫生吧,病人只要問3次,醫生大概就會不耐煩,但他是病人問10次、還是會講10次。他寧可現在多花時間跟病人溝通,也不希望病人發生併發症。」
雖是糖尿病權威,但林瑞祥問診從不草率,無論血糖、血壓、血脂肪、家族病史......他會每個數字都很精準地去看,病人連祖宗八代都會被他問得一清二楚。他把病人當家人,哪個病人家裡發生什麼事,他都記在心裡,下次回診還會問起。當一個80多歲的老醫師,彎著腰桿,花一個多小時苦口婆心叮嚀飲食作息,看到醫師比自己還希望血糖趕快控制下來,病人怎能不感動?就會想讓自己更好。
問林瑞祥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衛教?他說他看過太多病人一旦鬆懈、血糖沒控制好,就會產生併發症,中風、失明、截肢......這不單是對病人本身,對一整個家庭都是很大的衝擊,控制好一個病人的血糖,就等於是拯救一個家庭悲劇。
一名9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小女孩,在診間害怕地拿著針頭,不敢打下手中的 ... 全台看診時間最久的醫師「但控制好一個病人,等於拯救一個家庭」.
雖然態度親切,但林瑞祥對病人的要求卻非常嚴格,他在台東聖母醫院當 ... 歲「糖尿病之父」抱著賠錢的決心開診所:救一個病人,等於救一個家庭 ...
靈巧度、警覺性、注意力、家庭及社會支持. (八) 影響學習的因素,例如:教育程度及識字程度、病人所認知的學習. 需要、學習的動機、及健康信念. 上述評估內容可以在每 ...
我看著看著,心想自己正是海報上所描述的病人,我再也無法漠視身體的狀況。 .... 根據多年來治療糖尿病童家庭的經驗,我發現病童的兄弟姊妹經常覺得自己被忽略, ...
台北糖尿病權威林瑞祥醫師診所高雄糖尿病權威自在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高雄糖尿病診所推薦林瑞祥高爾夫桃園糖尿病診所台中糖尿病醫生推薦台大糖尿病權威林瑞祥台大 桃園平價養老院加拿椰果還魂團主是誰
網友熱議10大稀飯配菜第1名是它!專家說糖尿病、高血脂、腎病等5種人得斷開 "
天氣冷冷的,無論早餐或是宵夜來一碗熱熱的稀飯、粥品,就是最滿意的享受。但是吃著白白的粥要更有味,你最喜歡配什麼?有網...
營養師教作1顆迷你粽=1/4碗飯!「得舒飲食法」血壓血糖不失控"
下週就是端午節了,儘管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飆升,吃粽子仍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應景美食,而市面上和各家戶也陸續傳來蒸煮粽子的...
T老師信箱/糖尿病患第10天仍快篩陽需要到醫院檢查嗎?
邱姓讀者來信詢問,他本身患有糖尿病,在7/14確診,經醫師評估,確診期間服用每日2次的抗病毒藥物。不過在7/21解隔後,7/24...
余天慟:「余苑綺用手比要我讓她走!」家人的不捨病人恐更痛醫:用到「這藥」就該...
8/18看到立法委員,同時也是資深藝人的余天和太太李亞萍,在媒體面前痛哭,說不捨放手癌症末期的女兒余苑綺,很多從小看著他...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身體在慢性發炎!營養師推薦多囊生活飲食指南"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女性常見內分泌疾病,也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營養師莊昕悅表示,多囊患者體內有一系列低度發...
活著的我們自責,又相互指責...來不及見的最後一面,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photos放大顯示●夢者莉莉,白領,年齡不詳,已婚兩年。●夢境我和丈夫常為一點小事吵架,然後我就會做噩夢。噩夢有兩種,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