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1-27 每日頭條
    • 2021-01-26 每日頭條
    • 2021-01-25 每日頭條
    • 2021-01-24 每日頭條
    • 2021-01-23 每日頭條
    • 2021-01-22 每日頭條
    • 2021-01-21 每日頭條

簡單預防疾病 吃飯每口要嚼30下

  •   新聞
  • 投稿作者
  • 爾卉

疾病 文章 參考資訊

簡單預防疾病 吃飯每口要嚼30下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人傳統的米飯餐點可以均衡攝取米飯、味噌湯、魚和蔬菜,包含很多可以增加咀嚼次數的食物。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在吃大豆製品、海藻或根菜類等各式各樣的蔬菜。這類食材多半可以增加咀嚼次數。像羊栖菜、蓮藕、蘿蔔鹹菜、油炸豆腐、蘿蔔乾、炒牛蒡絲、魚乾和乾魷魚等,這類傳統平民食物富含纖維,可增加咀嚼次數。相反地,漢堡這類柔軟且可迅速食用的速食會降低咀嚼次數。

咀嚼次數越多 越能預防生活習慣病

比較兩者的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是1019次,而用餐時間是13分28秒,速食則是562次和8分27秒。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壓倒性較多。而且,就營養成分而言,米飯餐點的總卡路里數較低,蛋白質多而脂肪少,非常適合預防生活習慣病。

簡單保健法 確實咀嚼最重要

中小學現在進行的「飲食教育」目的之一是透過飲食方式來保持健康。厚生勞動省正在推動「咀嚼30」運動(牙齒保健和飲食教育的檢討會),建議大家要確實咀嚼再吃下去。如果小時候就養成正確咀嚼的習慣,不但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對維持健康也有效。因此,建議要咀嚼30次。

日本口腔衛生師會發表的「確實咀嚼10項目」如下,歸納出了咀嚼方式的重點。只要注意咀嚼方式即可,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保健方式。

1) 每一口都咀嚼30次才吃下去。

2) 想要吞下去時,再咀嚼10次。

3) 要咬到食物的形狀消失。

4) 混合著唾液品嚐美味,然後才吞下去。

5) 不要用水幫助吞嚥。

6) 減少每一口的份量。

7) 吞下口中的食物之後,才將下一個食物放入口中。

8) 選擇有嚼勁的食材。

9) 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來。

10) 一邊享受對話,一邊吃。

(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1 疾病
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異常病理情形,而且會影響生物體的部份或是所有器官。一般會解釋為「 ...
#2 疾病列表
1 神經系統; 2 精神疾病; 3 眼; 4 耳、鼻、喉、口腔、顏面; 5 循环系統; 6 呼吸系統; 7 消化系統. 7.1 胃、食道; 7.2 肝、膽、膽道; 7.3 胰; 7.4 小腸、大腸、直腸. 8 泌尿生殖 ...
#3 分類:疾病
分類下主要包括人類醫學中定義的各類疾病。根據ICD-10的分類,各類別疾病按照編碼首字母排列。 其他非ICD方法分類的疾病類別,歸入「特」類。 與疾病相關的其他 ...
#4 分類:罕見疾病
分類:罕見疾病」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76 個頁面,共76 個。 罕见病. 5. 5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症候群. C. 加拿大罕见病组织 · 柯凱因氏症候群 · C型尼曼匹克氏症. G.
#5 心理疾病列表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對現有精神疾病進行分類,其包括四百種疾病。另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 ...
#6 分類:細菌性疾病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細菌性疾病.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6 個子分類,共6 個。 動. ▻ 动物细菌性疾病 (4個分類, 2個頁面) ...
#7 疾病列表
了解醫藥、保健、減肥瘦身、美容養生等健康議題;查詢各式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亞斯伯格症、神經衰弱、過敏、五十肩、糖尿病、感冒、 ...
#8 認識疾病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專業人士版. ... 認識疾病. 1. 致病原; 2. 流行病學; 3. 傳染窩; 4. 傳染途徑; 5. 潛伏期; 6. 可傳染期; 7. 感受性及抵抗力; 8. 臨床症狀; 9. 預防方法.
#9 疾病資訊 - 罕見疾病一點通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 · 自體隱性遺傳多囊性腎疾病 · Autusomal dominant 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 · 多發性骨骨后發育 ...



健康五法寶 遠離心血管疾病 疾病
14 年前

健康五法寶遠離心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有年輕化趨勢,醫師認為這與飲食西化有密切相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求...

篩檢腎病變心血管疾病 微量白蛋白尿新指標 疾病
10 年前

篩檢腎病變心血管疾病 微量白蛋白尿新指標

  台灣洗腎人口重多,研究顯示,「微量白蛋白尿」數值是篩檢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的新指標。醫師指出,「篩檢微量白蛋」篩檢...

睡少又夜尿,老了代謝症候群找上你!台大醫師教你做一件事,預防老後疾病 疾病
1 年前

睡少又夜尿,老了代謝症候群找上你!台大醫師教你做一件事,預防老後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諮詢/蘇大成(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採訪整理/葉語容預防代謝症候群,除了控制體重、做好飲食管理外,睡...

知覺性頭暈列為新分類疾病 主要症狀有這3種 疾病
2 年前

知覺性頭暈列為新分類疾病主要症狀有這3種

  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有暈眩症狀長達3年,做過許多檢查結果都正常,四處求醫輾轉找到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

更年期真「心」苦!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 疾病
8 年前

更年期真「心」苦!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人生的必經之路,然而,雖然大家知道更年期常帶來許多身體上的不適情形,但根據國泰健康管理統計發...

腹瀉、視力模糊、關節炎...恐全是1種疾病惹禍!出現2種症狀,小心「克隆氏症」 疾病
1 年前

腹瀉、視力模糊、關節炎...恐全是1種疾病惹禍!出現2種症狀,小心「克隆氏症」

photos放大顯示克隆氏症通常好發於20~30歲年輕上班族以及40~60歲中老年族群2階段,但各年齡層亦可能發生。台中榮民總醫院...

半年爆肥20公斤,讓小禎吃盡苦頭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到底是什麼疾病? 疾病
5 年前

半年爆肥20公斤,讓小禎吃盡苦頭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到底是什麼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照片取自小禎粉絲團2015.11.11編按:藝人小禎去年開始體重狂飆,短短半年內爆肥20公斤,體型明顯圓潤,後來發...

春養肝、冬補腎!喝對四季雞湯,疾病跑! 疾病
4 年前

春養肝、冬補腎!喝對四季雞湯,疾病跑!

雞年吉祥到,巧喝雞湯疾病跑!雞肉,自古以來是調理虛弱的滋補食材,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等作用,許多家庭有定期燉雞湯保...

發炎是疾病之母!控好發炎不生病 疾病
5 年前

發炎是疾病之母!控好發炎不生病

醫界有此一說:發炎是疾病之母。發炎的確破壞力強大,會對身體造成各種損害。身體是複雜的有機體,不同致病的機制經常存在不...

喝酒有多傷身? 這些疾病、癌症都上榜 疾病
4 年前

喝酒有多傷身? 這些疾病、癌症都上榜

photos放大顯示(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人有飲酒習慣,但你知道酒精傷害有多大嗎?醫師強調,酒精傷害遍布全身上下...

脆弱的銅人 威爾森氏症患者手抖、身體肢體障礙 疾病
13 年前

脆弱的銅人威爾森氏症患者手抖、身體肢體障礙

  少林十八銅人威震武林,但現實生活中的「銅人症」(威爾森氏症)病人卻像個魯肉腳,肝臟功能不好,中樞神經也遭受損傷,...

成癮玩出遊戲障礙 世衛正式列為精神類疾病 疾病
1 年前

成癮玩出遊戲障礙世衛正式列為精神類疾病

科技愈加發達的現代,越來越多年輕群體開始沉迷智慧型手機及網路遊戲,世界衛生組織5月25日正式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類疾...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台灣女性肺癌患者增加速度比男性還快!中研院帶你看關鍵差異+外在致癌因子
台灣女性肺癌患者增加速度比男性還快!中研院帶你看關鍵差異+外在致癌因子
為什麼去減肥門診,瘦身反而容易失敗?專家:沒搞懂減肥「6大錯誤心理」,吃再少也瘦不了
為什麼去減肥門診,瘦身反而容易失敗?專家:沒搞懂減肥「6大錯誤心理」,吃再少也瘦不了
沒感冒也喉嚨有痰?原來是身體太「濕」了!中醫師教你自製「超簡單乾荷茶」化痰祛淤
沒感冒也喉嚨有痰?原來是身體太「濕」了!中醫師教你自製「超簡單乾荷茶」化痰祛淤
「女生那樣請客,男生都覺得妳很可怕!」50歲鄧惠文:為何當小女生時請客被嫌棄,成了大姐卻可以盡情買單
「女生那樣請客,男生都覺得妳很可怕!」50歲鄧惠文:為何當小女生時請客被嫌棄,成了大姐卻可以盡情買單
40歲後的腰痛、小腹凸,恐是「內臟下垂」害的!物理治療師教你:10分鐘「坐著動」幫內臟歸位 贊助
40歲後的腰痛、小腹凸,恐是「內臟下垂」害的!物理治療師教你:10分鐘「坐著動」幫內臟歸位 贊助
請政治家拿出良心,不要亂喊封城!面對台灣下個挑戰「返鄉過年」,姜冠宇醫師:「2件事」減少感染風險
請政治家拿出良心,不要亂喊封城!面對台灣下個挑戰「返鄉過年」,姜冠宇醫師:「2件事」減少感染風險
桃園疫情升溫》匡列5千人隔離,雙北市民也在列!哪些人要居家隔離?桃園醫院「陪病、探病」新規定?懶人包一次看
桃園疫情升溫》匡列5千人隔離,雙北市民也在列!哪些人要居家隔離?桃園醫院「陪病、探病」新規定?懶人包一次看
桃園醫護準備好共赴國難!台大醫施景中揭:政府祭出的「部桃專案」是什麼?
桃園醫護準備好共赴國難!台大醫施景中揭:政府祭出的「部桃專案」是什麼?
台產「神單」夯》防疫保單「什麼情況」不一定會理賠?還有哪些保單可以買?懶人包一次看
台產「神單」夯》防疫保單「什麼情況」不一定會理賠?還有哪些保單可以買?懶人包一次看
補氣過好年,六福年菜養生入手! 贊助
補氣過好年,六福年菜養生入手! 贊助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