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糖」跟酗酒一樣危險!想要擺脫脂肪肝,營養師眼裡:你務必要有的一個觀念
photos放大顯示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弔詭的現象,那就是有不少人熱衷用各種方式為身體「排毒」,像是使用清潔用品、進行只喝果汁的齋戒、飲用精力湯、只吃粗食、喝特殊茶飲等眼花撩亂、未經證實的坊間偏方。他們努力吞下各種草藥和營養補充劑,都是為了由內而外的淨化身體。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去桑拿房、蒸氣室這類場所,想讓毒素隨著汗水流出。每當熱衷「排毒」的人做了上述的那些事後,便會覺得自己將體內的毒素通通趕出身體;但,真是如此嗎?在此我不得不提醒各位:這些方法是否真具有排毒功效仍有待商榷,因為我們的肝臟就像設有自動清潔系統的烤箱,本來就具備著為身體排出毒素的功能。因此,想要讓身體順利排毒,最根本的就是讓肝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儘管大家都希望把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卻沒多少人每天悉心照顧肝臟的健康。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肝臟天天都在為我們打理體內的大小事。肝臟大致分為左右兩葉,外觀呈平滑有光澤的馬鞍狀,有一束結締組織將肝臟分為兩葉,並將肝臟和腹腔連結在一起;它身兼數職,每天都日以繼夜的執行各種重要工作,且全年無休。
肝臟就像是一座繁複的高階化工廠,擁有精良的品管站、廢棄物處理站和過濾系統。肝臟每分鐘會過濾人體1.4公升的血液,將我們攝取蛋白質或含氮食物消化後,產生的有毒廢物氨轉為尿素,再透過腎臟排出體外。我們吃藥或飲酒後,在體內分解產生的有害產物,亦是經由肝臟幫忙代謝和排除。就連血液中的壞菌、細胞碎片和受損的血球細胞,肝臟也能將之移除和分解。
基本上不管是醒著或睡著,你的肝臟(還有肺臟、消化道和腎臟)每分每秒都在為身體排毒。沒有一個人的身體不會產生毒素(又稱內生性毒素),因為身體在代謝的過程中必然會衍生一些廢物;而我們所處的環境中也有不少毒素(又稱外生性毒素)會進入人體,像是汙染物、殺蟲劑、食品添加劑、藥物和酒精等。不過只要我們有一副強健的肝臟,並妥善照料它、使它發揮應有的實力,每個人都能順利地將這些毒素排出體外。
肝臟才是賦予人體排毒能力的總司令,所以假如你的肝臟壞了,必定沒有任何清潔用品、禁食法或排毒餐足以取代肝臟的地位。
滴酒不沾,也會罹患肝臟疾病
56歲的卡麗想要重回學生時代的纖細身材,於是她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來到了我的門診。初次會診時,卡麗告訴我,醫師說她的肝臟可能有脂肪堆積的問題,因為她的肝指數有點高。另外,她還有膽固醇過高、第二型糖尿病的問題,BMI 數值則落在32,屬於肥胖體型。
當我向她提起或許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她的臉上充滿驚恐,一方面是她對這個疾病一無所知,一方面是她擔心這個疾病會衍生出其他削減她壽命的健康問題。
說到肝臟疾病,許多人都只會想到過量飲酒;當然,這樣的想法是有幾分道理,因為長年大量飲酒會使肝臟發炎、纖維化或硬化,造成酒精性肝病,但它並非現代人得到肝病的主因。對現代人來說,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堆積在肝臟)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不僅有脂肪堆積,更有發炎和受損的狀況)才是肝臟最大的敵人。這些新興的肝臟疾病跟過量飲酒沒什麼關聯,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型態所致,像是過重肥胖、飲食習慣不佳或基因本身就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者,皆是得到這兩項肝臟疾病的高危險群。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現在我們除了要注意 A、B、C 型等各種肝炎、酒精性肝病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中的小膽管會逐漸受到破壞,增加肝硬化的風險)的威脅,上述這兩大類非酒精性肝病亦是我們不容小覷的新一代肝臟殺手。它們的發生率也比不少肝臟遺傳疾病高,例如血色素沉著症(身體吸收並儲存過多的鐵,導致肝臟受損)和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身體對銅的代謝異常,使大量銅堆積在肝臟,造成肝臟損傷)。由於大多數的肝臟疾病在早期都無聲無息、沒什麼症狀,所以我們往往會有好一段時間沒察覺到它們的存在,任由它們胡作非為。
多數人就跟卡麗一樣,不曉得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過重會影響肝臟健康,而且也從沒聽過這些可能奪去性命的肝臟疾病。甚至有研究發現,許多家庭醫師在碰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時,也不曉得該如何處置。也就是說,不論是一般人或相關醫護人員,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休士頓的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展開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共募集了251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這些病人當中,僅有22%的人的病例中曾提及可能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其餘人的病例則只有簡單記著他們有肝指數異常的狀況。針對這些肝臟指標異常的病人,醫生會建議他們改變飲食和活動習慣,或是直接將他們轉介給專科醫師(例如專攻肝病或胃腸科的醫師)。這個現象讓研究人員得到了一項結論:「大部分可能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都不清楚自己處在風險之中,也沒有去做相關評估。」雪上加霜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出現毫無徵兆,即便它已經對病人的肝臟造成傷害,病人可能也渾然不知。
胰島素阻抗和脂肪肝的關係
誠如我前面一再強調的,肝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執行許多不同的任務;尤其,在代謝飲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方面,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不過,對肝臟來說,這三種巨量營養素又以脂肪的代謝最為費工。因為要讓身體能利用我們吃進的脂肪,肝臟必須將之「代謝」、「匯集」、「加工」並「裝入」脂蛋白中,才有辦法把這些脂肪運送到全身各處供細胞使用。若肝臟健康,這些處理脂肪的繁複過程當然難不倒它,然而,一旦肝臟發生問題,那麼吃進過多的脂肪恐怕就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假如:肝臟無法有效處置吃進的過量脂肪,這些脂肪就會堆積在人體,肝臟細胞中也會充滿三酸甘油酯(在血液中流通的脂肪),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接著經過一段時日後,這些一直默默積累在肝臟的脂肪就會促使肝臟發炎並產生疤痕組織,而這些疤痕組織輕會使肝臟纖維化(初期),重則會造成肝硬化(晚期)。一旦肝臟硬化,肝臟裡的肝細胞就會被疤痕組織取代,使肝臟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photos放大顯示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弔詭的現象,那就是有不少人熱衷用各種方式為身體「排毒」,像是使用清潔用品、進行只喝果汁的齋戒、飲用精力湯、只吃粗食、喝特殊茶飲等眼花撩亂、未經證實的坊間偏方。他們努力吞下各種草藥和營養補充劑,都是為了由內而外的淨化身體。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去桑拿房、蒸氣室這類場所,想讓毒素隨著汗水流出。每當熱衷「排毒」的人做了上述的那些事後,便會覺得自己將體內的毒素通通趕出身體;但,真是如此嗎?在此我不得不提醒各位:這些方法是否真具有排毒功效仍有待商榷,因為我們的肝臟就像設有自動清潔系統的烤箱,本來就具備著為身體排出毒素的功能。因此,想要讓身體順利排毒,最根本的就是讓肝臟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儘管大家都希望把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卻沒多少人每天悉心照顧肝臟的健康。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肝臟天天都在為我們打理體內的大小事。肝臟大致分為左右兩葉,外觀呈平滑有光澤的馬鞍狀,有一束結締組織將肝臟分為兩葉,並將肝臟和腹腔連結在一起;它身兼數職,每天都日以繼夜的執行各種重要工作,且全年無休。
肝臟就像是一座繁複的高階化工廠,擁有精良的品管站、廢棄物處理站和過濾系統。肝臟每分鐘會過濾人體1.4公升的血液,將我們攝取蛋白質或含氮食物消化後,產生的有毒廢物氨轉為尿素,再透過腎臟排出體外。我們吃藥或飲酒後,在體內分解產生的有害產物,亦是經由肝臟幫忙代謝和排除。就連血液中的壞菌、細胞碎片和受損的血球細胞,肝臟也能將之移除和分解。
基本上不管是醒著或睡著,你的肝臟(還有肺臟、消化道和腎臟)每分每秒都在為身體排毒。沒有一個人的身體不會產生毒素(又稱內生性毒素),因為身體在代謝的過程中必然會衍生一些廢物;而我們所處的環境中也有不少毒素(又稱外生性毒素)會進入人體,像是汙染物、殺蟲劑、食品添加劑、藥物和酒精等。不過只要我們有一副強健的肝臟,並妥善照料它、使它發揮應有的實力,每個人都能順利地將這些毒素排出體外。
肝臟才是賦予人體排毒能力的總司令,所以假如你的肝臟壞了,必定沒有任何清潔用品、禁食法或排毒餐足以取代肝臟的地位。
滴酒不沾,也會罹患肝臟疾病
56歲的卡麗想要重回學生時代的纖細身材,於是她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來到了我的門診。初次會診時,卡麗告訴我,醫師說她的肝臟可能有脂肪堆積的問題,因為她的肝指數有點高。另外,她還有膽固醇過高、第二型糖尿病的問題,BMI 數值則落在32,屬於肥胖體型。
當我向她提起或許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她的臉上充滿驚恐,一方面是她對這個疾病一無所知,一方面是她擔心這個疾病會衍生出其他削減她壽命的健康問題。
說到肝臟疾病,許多人都只會想到過量飲酒;當然,這樣的想法是有幾分道理,因為長年大量飲酒會使肝臟發炎、纖維化或硬化,造成酒精性肝病,但它並非現代人得到肝病的主因。對現代人來說,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堆積在肝臟)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不僅有脂肪堆積,更有發炎和受損的狀況)才是肝臟最大的敵人。這些新興的肝臟疾病跟過量飲酒沒什麼關聯,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型態所致,像是過重肥胖、飲食習慣不佳或基因本身就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者,皆是得到這兩項肝臟疾病的高危險群。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現在我們除了要注意 A、B、C 型等各種肝炎、酒精性肝病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中的小膽管會逐漸受到破壞,增加肝硬化的風險)的威脅,上述這兩大類非酒精性肝病亦是我們不容小覷的新一代肝臟殺手。它們的發生率也比不少肝臟遺傳疾病高,例如血色素沉著症(身體吸收並儲存過多的鐵,導致肝臟受損)和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身體對銅的代謝異常,使大量銅堆積在肝臟,造成肝臟損傷)。由於大多數的肝臟疾病在早期都無聲無息、沒什麼症狀,所以我們往往會有好一段時間沒察覺到它們的存在,任由它們胡作非為。
多數人就跟卡麗一樣,不曉得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過重會影響肝臟健康,而且也從沒聽過這些可能奪去性命的肝臟疾病。甚至有研究發現,許多家庭醫師在碰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時,也不曉得該如何處置。也就是說,不論是一般人或相關醫護人員,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休士頓的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展開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共募集了251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這些病人當中,僅有22%的人的病例中曾提及可能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其餘人的病例則只有簡單記著他們有肝指數異常的狀況。針對這些肝臟指標異常的病人,醫生會建議他們改變飲食和活動習慣,或是直接將他們轉介給專科醫師(例如專攻肝病或胃腸科的醫師)。這個現象讓研究人員得到了一項結論:「大部分可能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人,都不清楚自己處在風險之中,也沒有去做相關評估。」雪上加霜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出現毫無徵兆,即便它已經對病人的肝臟造成傷害,病人可能也渾然不知。
胰島素阻抗和脂肪肝的關係
誠如我前面一再強調的,肝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執行許多不同的任務;尤其,在代謝飲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方面,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不過,對肝臟來說,這三種巨量營養素又以脂肪的代謝最為費工。因為要讓身體能利用我們吃進的脂肪,肝臟必須將之「代謝」、「匯集」、「加工」並「裝入」脂蛋白中,才有辦法把這些脂肪運送到全身各處供細胞使用。若肝臟健康,這些處理脂肪的繁複過程當然難不倒它,然而,一旦肝臟發生問題,那麼吃進過多的脂肪恐怕就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假如:肝臟無法有效處置吃進的過量脂肪,這些脂肪就會堆積在人體,肝臟細胞中也會充滿三酸甘油酯(在血液中流通的脂肪),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接著經過一段時日後,這些一直默默積累在肝臟的脂肪就會促使肝臟發炎並產生疤痕組織,而這些疤痕組織輕會使肝臟纖維化(初期),重則會造成肝硬化(晚期)。一旦肝臟硬化,肝臟裡的肝細胞就會被疤痕組織取代,使肝臟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想要擺脫脂肪肝,營養師眼裡:你務必要有的一個觀念 ... 習慣不佳或基因本身就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者,皆是得到這兩項肝臟疾病的高危險群。
避免因為發生脂肪肝,甚至日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必需從吃對食物下手。趙函穎營養師表示,容易誘發脂肪肝的危險因子包括:熬夜晚睡、飲食 ...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弔詭的現象,那就是有不少人熱衷用各種方式為身體「排毒」,像是使用清潔用品、進行只喝果汁的齋戒、飲用精力湯、只吃粗食、 ...
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型態的改變,全台幾乎每4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也儼然成為新國民病之一!且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若未妥善控制、 ...
脂肪肝的正確飲食觀文/林孟瑜(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 其中,肥胖被證實與脂肪肝的發生有密切關連,尤其是中廣型肥胖,也就是腰部肥胖者特別危險。
失 智 捐款糖友 空腹 血糖新冠肺炎 勞保傷病給付 保險
3種人容易心肌梗塞!營養師曝預防心肌梗塞必吃6大食物公開「一日護心食譜」"
51歲導演明金成昨晚驟逝,法醫相驗研判是因心因性休克致死,而心肌梗塞是最常造成心因性休克的原因之一,心因性休克也是造成...
補骨吃維他命D加鈣補過頭心臟病死亡風險竟翻倍!補D增強免疫也危險
疫情好嚴重,很多人大吞維生素D來加強免疫防感染,小心!恐怕會提高心臟病死亡風險!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
激瘦!綾瀨遙靠「蒟蒻減肥法」月瘦6公斤!營養師曝「這樣吃」可能傷腦、傷身體
低熱量的蒟蒻是很多人減肥時常用的食材,日本女星綾瀨遙更是靠「蒟蒻減肥法」,30天激瘦6公斤。不過,營養師提醒,利用蒟蒻...
47歲林志玲逆齡靠「宇宙飲食法」!營養師最推4水果戒1食物抗老化"
「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兼具外在、內在,IQ及EQ剛剛好,47歲的她仍膚如凝脂、纖細身型,原來是採取了能逆齡的宇宙飲食法。 ...
3例BQ.1、XBB本土病例都是重複感染曾經確診過的人危險!要特別小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12/5)公布國內新增10,2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209例本土個案及35例境外移入,較上周確...
「最危險病毒」現蹤1個月已3死!馬堡病毒致死率88%無疫苗與解藥
有「最危險病毒」封號的馬堡病毒,上月在西非迦納爆發疫情,一個月內就導致3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第3名死者...
確診兒童發燒喉痛難進食!中醫爸授漸進飲食法,營養師教吃抗疫力
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近一周已累積新增30萬2754本土病例,其中兒童確診者也隨著分母加大而等比例增加,病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