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健檢,有9個長水泡!放射科醫師:這3個器官長水泡,小心是腫瘤
photos放大顯示
您知道嗎?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時,高達9成的人會檢驗出體內器官長水泡。很多民眾往往會很擔心,長水泡?會怎麼樣嗎?
先別急著擔心,內臟水泡有99.9%以上是良性,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低,但是,長在胰臟、卵巢、乳房,這三個器官的水泡就要小心一點了,因為這些器官有時會長出惡性囊狀腫瘤,初期會偽裝成水泡。
日前傳出84歲的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只剩2個月的生命;今年6月才公佈的2016年十大癌症死因,卵巢癌首度擠進前10名,胰臟癌則為第8名。這兩種癌症的共同點是早期沒有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近8成的卵巢癌病患一發現罹病就已經是晚期了,而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更只有5%。
由於胰臟、卵巢都位於腹部深處,採用一般的腹部超音波掃描,視野受限。胰臟容易被腸胃的空氣擋住,而無法窺視全貌;從肚皮到卵巢有一段距離,中間也有不少腸氣的阻隔,往往要等到卵巢腫瘤長到一定大小,肚子鼓起來,腹部超音波才看得到,通常已經太慢發現了(陰道超音波看得比較清楚,但不包括在健康檢查項目中);利用腹部超音波發現腹腔內超過直徑10公分的水泡,也常常受限於視野,大多只能看到沒有邊際的一灘水。因此,發現腹腔器官的大水泡都需要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來確認。
2個月前,有一名32歲已婚女性因為腹脹如懷孕5、6個月,到醫療院所的婦產科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被診斷為腹水,該名女性擔心肝硬化或癌症,要進一步檢查。可是,該家醫院的MRI檢查需要登記排隊,她需要等2~3個月。
隔天她跑到我們家醫院進行MRI檢查,當天報告出爐,結果是從卵巢或輸卵管長出的直徑26公分水泡,她放下了罹癌的擔心,但也因為水泡太大了,會有壓迫腸胃症狀,還是要開刀拿掉。
水泡沒有症狀、沒有壓迫到體內其他器官組織,就不處置;大部份器官的水泡,變惡性的機率比中樂透還低,不需要太過擔心。然而,就怕模仿成水泡的囊狀惡性腫瘤,只要長在胰臟、卵巢(大於2公分)、乳房的水泡(又稱為纖維囊腫),最少都需要每年追蹤1次。
過去曾碰過一名50歲女性,一開始是直徑1公分看起來像水泡,診斷為乳房纖維囊腫,1年後再看,已長成直徑2公分大小,只好趕快進行切片,確定是惡性腫瘤。所有的癌症都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達8成都可以治得好,回復到健康的身體。定期的全身健康檢查,則是早期發現疾病的最佳捷徑。
目前醫界已有共識,MRI是一窺體內軟組織(如腦部、腹部內臟、水泡)的最佳利器;CT是檢視硬組織或空氣(骨頭、肺部等)的最佳選擇。CT價格較低,健保給付較低,健保審核刪減的機率較低,排檢速度也較快,所以不少醫療院所偏愛CT檢查。但以身體健康為出發點,選擇無輻射線的MRI,仍是較佳的選擇。
作者簡介_錢政平 副院長
專長:神經放射線、放射診斷科
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
學歷: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中心診所醫院心盛影像中心 主任醫師 臺北榮總放射線部 特約主治醫師 臺南奇美醫院 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榮總放射線部研究醫師放射線及神經放射線專科醫師
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
先別急著擔心,內臟水泡有99.9%以上是良性,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低,但是,長在胰臟、卵巢、乳房,這三個器官的水泡就要小心一點了,因為 ...
先別急著擔心,內臟水泡有99.9%以上是良性,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低,但是,長在胰臟、卵巢、乳房,這三個器官的水泡就要小心一點了,因為 ...
先別急著擔心,內臟水泡有99.9%以上是良性,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低,但是,長在胰臟、卵巢、乳房,這三個器官的水泡就要小心一點了,因為 ...
動脈瘤微創洩漏電話黃體囊腫破裂後遺症個資法申訴管道聽神經瘤mri甲狀腺水泡病理報告要多久腫瘤切片檢查胰臟水泡引流黃體破裂復原 生理鹽水未開封過期亮晶睛ptt亮晶睛葉黃素
富邦悍將林哲瑄救球飛撲,關節唇破裂需開刀!小心你摔傷、撞到、側臥也很傷肩膀
富邦悍將外野手林哲瑄日前在新竹棒球場撲接一顆飛球,竟摔出「左肩關節唇破裂」恐需開刀,加上復健,整個球季確定報銷,也讓...
左手聽診、右手埋穴...結合中西醫!第一名家醫科醫師,成功用耳穴治療近萬名病人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張家毓想到「家醫科」醫生,你腦中浮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只有看看感冒、幫病人控制三高、推廣衛生教...
罹患直腸癌,一定要切除肛門嗎?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2種人做「人工肛門」更...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陳兆瑜一般人得知罹癌時,已是青天霹靂,但直腸癌病人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可不可以保留肛門」?...
吃完就跑厠所...感染諾羅又吐又拉該怎麼辦?醫師告訴你:腸胃炎吃什麼比較好
photos放大顯示近日諾羅病毒肆虐,腸胃炎找上門陪您過節嗎?小孩變成了「米飛吐」,吃什麼都吐!如何讓「米飛吐」不再吐?家...
讓輕症或無症狀病人死亡的「快樂缺氧」!重症醫師黃軒揭:為何新冠患者容易猝死家...
photos放大顯示當COVID19感染者出現難以呼吸和胸悶,可能已有隱形缺氧現象。台灣,連續3天報導多例死在家中的COVID19確診病...
年過半百的人生體悟》張曼娟:一個人若不能做自己,不管爬到多高位都不會快樂
photos放大顯示還沒有忘記的愛自從母親失智的情況愈來愈明顯,我便調整自己的活動,更多一些時間留在家裡,讓她能感覺到我的...
什麼!原來狐臭是細菌的排泄物!醫師:只要減少大汗腺分泌物與細菌的結合就能改善...
根據國家網路醫藥指出,調查顯示位在亞熱帶的台灣,每10人就有4人有腋下多汗的困擾,然而多汗除了散發汗臭味外,再加上頂漿...
自覺沒壓力,為何還是「自律神經失調」?聊廢話、分散注意力...日本醫師「5大方法...
photos放大顯示●每個人處理壓力的方式不一樣即使面臨相同的壓力,有的人會自律神經失調,但也有人不會。自律神經失調會不會...
常見3鞋款最傷腳!愛穿這款鞋小心膝蓋易退化專家教挑對鞋輕鬆好走路
鞋子是許多女人的摯愛,像藝人大S就是嚴重的「鞋子狂熱者」,家中藏鞋數量高達400雙,還被母親吐槽根本蜈蚣轉世!而歌后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