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標靶第一藥上市10年》第二線用藥今年9月獲准接力續命 贊助
photos放大顯示
盧勝男今年7月轉到嘉義長庚,服務全台灣最「肝苦」的雲嘉南病患。(良醫企劃) 因為父親罹患肝病而鑽研肝炎、肝癌整合治療的南台灣肝膽胃腸科權威醫師盧勝男,已於今年7月轉往嘉義長庚醫院,服務全台最「肝苦」的雲嘉南病患。盧勝男表示,「B型肝炎帶原率的地理分布差異不大,但C型肝炎盛行地區卻主要集中在台灣的中南部,以雲嘉南地區較多。」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14年癌症新發現病例的統計數據,肝癌位居第4名、1年的新病例超過萬人;而今年6月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2016年10大癌症死因,肝癌繼續高居第2名。肝癌往往被視為「癌中之王」,一旦罹病就是「離死亡不遠了」;而若是晚期肝癌更是像被發了「病危通知」一般無藥可救。但10年前全球第一個肝癌晚期標靶藥物上市、翻轉了過去肝癌無藥可醫的困境,過去只能用傳統開刀、局部栓塞、局部消融等等方式治療,但標靶藥物問市之後,盧勝男發現自己對抗肝炎、肝癌的行醫生涯中,居然有奇蹟。盧勝男表示,綜合各項文獻研究資料,約有25%到50%的肝癌晚期病患服用肝癌標靶第一藥有效,而統計分析500多名服用第一個肝癌標靶藥物的肝癌晚期病人資料,發現約有1%的病人服用後癌細胞不見了。他查閱國際各種研究資料,同樣的情況不只在台灣,日本的全國性統計數據是0.6%、略遜於台灣。
1%晚期病患肝癌細胞消失 不停藥以避免復發
盧勝男指出,2012年健保署通過第一個肝癌標靶藥物用於治療肝癌晚期病人的給付條件包括:
1、依據總分15分的child分級標準,肝功能分為A級的5~6分、B級的7~9分、以及C級的10~15分,共分為3級,病患必須是A級的優質肝。
2、癌細胞侵犯大血管,癌細胞長到血管組織內、可能會順著血管跑到其他組織器官。
3、肝外轉移,癌細胞跑到肝臟外,無法以開刀或栓塞、電燒等局部治療等方式殺死所有癌細胞。 盧勝男指出,後來給付條件又新增一項「肝外栓塞治療半年、達3次以上」的病人。盧勝男解釋肝動脈栓塞是肝癌晚期比較後線的治療方式,大多是手術、電燒效果都不好,才會施行栓塞,如果連栓塞都效果不好,表示治療的效果不好,應可進行全身性的標靶藥物治療。
盧勝男強調會有肝功能的給付條件限制,主要是因為病情的整體考量。例如盧勝男診治病患第一件事就是先看肝功能,其次才是看肝癌嚴不嚴重。因為臨床上肝癌晚期病人的死因,有一半並非死於肝癌,反而是死於「肝功能衰竭」。試想已經有癌細胞的肝臟在電燒、開刀、栓塞治療後,若還要服用經由肝臟代謝的標靶藥物,肝臟本身當然難以負荷,加上B肝病毒或C肝病毒持續性地侵害肝細胞、以及肝炎病毒的治療療程,諸多變數都會造成肝功能下降。盧勝男舉例說,肝功能不好、有嚴重黃疸的病人,要清除癌細胞其實只要做2公分的電燒就可以,但卻因為電燒破壞正常的肝細胞,反而使肝功能更加惡化、加速病人死亡的速度。
因此盧勝男表示,就算病患符合上述其他條件,如果肝功能不好,不是A級肝,他不建議進行任何會傷及肝細胞的治療、包括服用肝癌標靶藥物在內,因為貿然治療反而會縮減生命,不採取任何治療說不定還可以多活一點。
盧勝男強調,「很多病人聽到用標靶藥物後,只有1%的人可以殺死癌細胞、找不到腫瘤,通常會對這樣的機率感到很失望。但是對醫師來說,肝癌晚期能有1%的病人會痊癒,真的很迷人。」盧勝男照顧的病人群中,就有超過5名這樣的病例,但是為何這些人服用有效?藥物的機轉在這些病患身上發揮的效果有什麼特殊之處?包括盧勝男在內、全世界的專家都還在找答案。
photos放大顯示
盧勝男:今年9月TFDA通過肝癌晚期第二線標靶藥物上市,臨床治療又多一項武器。(良醫企劃)只有一半晚期病患有效 10年來卻沒有新藥
而服藥痊癒的病人可以停藥嗎?還是繼續服用?盧勝男今年到韓國參加世界肝癌醫學會,曾和歐美專家討論到這個議題。「大家都問怎麼辦?但是所有人也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敢叫病人不要回診,也不敢叫病人停藥」盧勝男說專家們討論後,結論是這類病人的用藥可以調低劑量,達到不會難過、不會造成不適的程度,但是要持續吃下去,也就是原本一天吃4顆的話,若副作用讓病人難受,醫師依據病況調整適合的劑量繼續服用,在繼續控制病情的前提下、沒有醫生敢讓病人停藥。
此外,身處C肝盛行區的雲嘉南,盧勝男也發現根據10年來多篇有關肝癌標靶第一藥的文獻資料顯示,C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癌晚期病患,服用肝癌標靶第一藥的效果比B肝所造成的肝癌病患效果更好。
盧勝男語重心長地表示,除了1%的人可能可以完全抑制癌細胞以外,即使是肝癌晚期病患的第一線用藥,卻仍只有一半的病人吃了有效,這樣的結果很多人或許更感覺到很失望,但事實卻是肝癌標靶第一藥問世10年間,卻再也沒有任一樣新藥研發成功,也沒有任何一項肝癌晚期療法可以超越,根據過去文獻資料顯示,若服用肝癌標靶第一藥無效的病人,就只能繼續傳統的放射線、化學、電燒、栓塞等治療,但治療效果都低於50%。 好不容易在肝癌標靶第一藥上市10年後的今年,也就是相隔10年之久以後,第一個肝癌末期的第二線用藥終於問世,今年4月美國FDA核准上市, 9月台灣衛福部也審核通過,作為肝癌晚期病患的第二線用藥。 盧勝男表示,吃第一線標靶藥物效果不好的病人,只有30%的肝功能是好的,也就是第一線用藥失敗、可以進入第二線用藥的治療者,肝功能還是好的A級肝大約只剩3成,只有符合這樣條件的病患才能接受第二線用藥治療。盧勝男說,第二線藥物和第一線藥物的化學結構式差不多,差異只是化學結構的微調,但是在臨床試驗中卻證明了藥物的有效性。盧勝男也參與第二線用藥的全球臨床實驗。
30%的A級肝功能病患才能接受第二線用藥
加入試驗的病患中,用藥最久的是一名60歲男性,因癌細胞轉移到肺臟,吃了1年多的第一線用藥後,又服用了2年多的第二線用藥,仍然每天到果園種芭樂、很有活力地生活著。直到肝臟又長出腫瘤,已沒有第三線藥可吃,目前才改為放射線治療等其他療法。
photos放大顯示
盧勝男的父親是肝病病患,身為家屬的他立志走上鑽研肝病的路。(良醫企劃)盧勝男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統計,服用第二線用藥的肝癌晚期病患平均可延長10.6個月的壽命,而進一步分析也發現,從第一線用藥吃到第二線用藥,直到第二線藥物也無法抑制癌細胞、已經用藥無效的死亡病患,平均存活期是26個月。
盧勝男強調,第一線用藥的常見副作用有手足皮膚反應,例如長水泡、皮膚角質層變厚、起紅疹等,以及血壓稍高、腹瀉等,而第二線用藥也有同樣的副作用。第二線藥物在臨床試驗初期研究團隊就擔心療效較強、副作用也會較嚴重,所以訂出吃3休1的用藥標準,也就是連續吃3周就休1周的方式讓身體有喘息的時間。
盧勝男呼籲,腫瘤治療是多專科團隊,不是單一藥物或某一種治療失敗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就如同孫悟空72變,還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更換或調整,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嘗試,只要肝功能還好,即使是疑難雜症、「癌中之王」的晚期肝癌,第一線還是有5成的有效機會、甚至還有3 成機會可以再戰第二線,只要不放棄治療、就有延命的機會。
(台灣拜耳提供部分參考資料,良醫健康網企畫製作)
但10年前全球第一個肝癌晚期標靶藥物上市、翻轉了過去肝癌無藥可醫的困境,過去只能用傳統開刀、局部栓塞、局部消融等等方式治療,但標靶藥物 ...
DS_IMG_188590} 「台灣的B肝帶原者有200多萬人[1],C肝帶原也有70多萬[2],這超過300萬的肝炎人口,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台中榮民總醫院 ...
... 目前患者僅有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值得慶幸的是,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於今年 ... 一線標靶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的國家,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續命新契機。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醫師指出,患者對傳統標靶藥物的反應率不到一成,平均存活期僅6至10個月。 ... Epson黑白連續供墨新機上市 Nespresso 推五款新咖啡 ...
就在她病情日益加重之際,她等到了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用藥後效果 ... 標靶藥物治療的醫院檢查,參加臨床試驗是取得昂貴藥物及尚未上市藥物的重要途徑。 ... 標靶治療對於多數晚期肺癌的患者可視為「續命藥」,當藥物失效之際, ...
歸咎原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後,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 ... 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續命。 上周舉辦的的歐洲肺癌年會,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 ... 因此,今年歐洲肺癌年會最令人訝異的研究,就是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 ...
肺癌的標靶藥物已經進展到第三代,讓晚期癌友能夠爭取更多時間,不過最終仍將面臨抗藥性;而「免疫療法」也非人人有效,整體而言,晚期肺癌的續 ...
僅有1%的新藥,會成為有效的續命良藥。 ... 肺癌標靶藥物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新藥,圖為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 ... 並非所有患者都用得起;就連已經上市、健保局已經通過補助的肺腺癌用藥「艾瑞莎」(lressa),一劑的報價,也高達一八九六元。 ... 但剛好碰上今年八月該標靶藥物上市,醫生甚至建議她自費治療。
歸咎原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後,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 ... 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續命。 ... 因此,今年歐洲肺癌年會最令人訝異的研究,就是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 ... 陳志毅也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及日本上市,但 ...
matthew mcconaughey alright續命英雄寧靜安海瑟薇星際效應續集星際效應鋼琴藥命大都會影評藥命效應2matthew mcconaughey奧斯卡藥命逆襲線上看傑瑞德雷托小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