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來得突然!哪些症狀要小心?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先生因心肌梗塞猝逝,此噩耗震驚商界。醫師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心肌梗塞高危險群建立正確生活習慣降低發生率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葉宏一表示,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堵塞、動脈硬化所致。通常心肌梗塞會隨著年齡增高,發生比率會不斷的增加,50歲以上較可能發生,且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
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多半與不良的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有關,葉宏一醫師指出,特別是患有三高、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早發性動脈硬化、遺傳性家族史、肥胖、抽菸者等,都被視為高危險群。因此,避免精神緊張、疲勞,以及要體能鍛鍊,和定期接受血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動脈硬化的發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
心肌梗塞有前兆 胸痛、盜汗別輕忽
葉宏一醫師指出,秋冬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因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臨床上,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會出現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噁心、嘔吐等典型的病徵,但一般大眾對這些症狀並無自覺,甚至會以為是其他病徵而忽略,導致發生心肌梗塞時都措手不及,耽誤就醫時機。
葉宏一補充,一旦心肌梗塞發作,最好把握6小時的黃金救援時機,儘速送醫,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血管,挽回寶貴生命。
預防遠勝於治療 平時應定期檢測及防治
即使平常身體硬朗,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葉宏一提醒,預防心肌梗塞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若有相關家族病史,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此外,飲食方面應多攝取高纖蔬果,採低脂低鹽、清淡的飲食方式,搭配規律運動,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最重要的是,平常需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症狀,如有不適千萬別硬撐,應儘速就醫,才能避免不可逆的悲劇發生。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全國廣播焦點新聞. 近日才剛進入秋冬季節,就傳出知名的小北百貨創辦人因「心肌梗塞」驟逝。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家醫科主治醫師李瑞文表示,秋冬季節是心肌梗塞的 ...
中暑恐致腸道、肝臟受損!多補水防中暑吃西瓜助消炎這8種症狀就是警訊
天氣越來越熱,在戶外活動時要小心中暑;營養師表示,腸道中有很多神經叢及免疫細胞,熱中暑恐使腸道細胞受傷,造成腸道屏障...
她打完疫苗變得「容易餓」竟是胰臟癌!醫曝胰臟頭部腺癌特殊症狀當心下腹部陣痛
一名婦人在門診自述,接種完疫苗後,變得「容易餓」,一直想吃東西,可是一吃東西就飽了,之後還會出現下腹部陣痛,有便意想...
立秋後常見4種秋燥症狀,不注意其中一種恐中風!多吃護肺食物可避燥"
立秋後小心「秋燥」,因為立秋後日趨乾燥,有不少人會覺得嘴巴、鼻子、皮膚與其他部位有不適與乾燥感;余朱青營養師提醒,有...
6歲輕症確診童喊「腳痛走不動」竟是橫紋肌溶解症醫籲兒童確診這些症狀有危險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近來兒童確診人數大增。醫師提醒若兒童有腳痠、走不動、一直要「抱抱」等情形時,千萬不可忽略,很可能是...
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氣喘!台大醫生警告:「用錯藥」小心死亡風險高9成
photos放大顯示2021年世界氣喘日「破除氣喘治療迷思」,一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急救吸入劑,急診住院風險高出7成2,勿過度依賴...
眼睛紅紅的,是「結膜炎」還是「角膜炎」?從症狀到治療,藥師告訴你「2種眼疾」...
photos放大顯示結膜炎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常見因病毒感染而引起且通常不會影響視力,只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即可改善;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