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喜歡什麼就點什麼,我都可以!」有些長輩,總是為了別人而活,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photos放大顯示
上一代的父母總為別人而活,當他們老了,你是希望他們活得久就好?還是希望他們能活得快樂?然而,到了某個年紀,是否能「活更久」已經不是他們真正在乎的問題,那身為晚輩或照顧者,我們又何必把所有的人力、財力、物力放在「讓他們安分的活更久」這個議題上呢?
當家裡有需要照顧的長者時,他們的家人在談話之間,以下這些內容就可能會反覆出現:
「我的母親自從跌了一跤之後,就不太敢自己走動,整天不是躺著昏睡,就是呆坐在輪椅上,這樣一動也不動,四肢都萎縮了……」
或是「我家阿公失智了,卻老愛往外跑,他一跑,大家都得去找,真是把人累趴了……真希望他能乖乖在家待著……否則我們可能都熬不過他!」。
當家中的長者體能、智力漸衰,但仍保有若干自主權的時候,老人家的「靜與動」逐漸會成為一個容易引起爭執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好幾個層面:老人本身的意願、想法;照顧者的時間、體力、財力,以及照顧者在過去跟長者的互動關係;雙方所居住的地區的公共設施如何?有沒有適合於長者活動的地區等等。
很多很多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細節,都會浮上檯面,那真的不只是一個「把腳跨出門或是把輪椅推出門」的簡單動作而已。
我自己的父母目前都是8、90歲的老人了,他們因為不同的疾病,目前都不良於行,需要輔具和照護者的協助才能行動。在這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家人跟他們是處於「動與不動」的擺盪中,因為無論怎麼做,好像都是錯的。
在所有跟「動與不動」相關的細節當中,我的經驗是-要清晰地、不受任何牽制地表達出「他們真正想要什麼」,但對大部分的老人來說,卻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有些長輩,總是為了別人而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因為現今8、90歲的人,成長在一個「受長輩安排而生活」的年代,很少有機會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戰亂造成的一個概念:「能活下來都不容易了,那還能奢求什麼」。
一個人如果在過去的數十年來,從未認真想過自己要什麼,只是被生活推著走,到了暮年,他們可能根本回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如果他們自己不知道,身邊的人又如何能精準地猜到,並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真正想要的呢?而照顧者和長者之間的一些糾結怨懟,常是由許多芝麻事的違和所累績出來的。
我的父親一直到85歲都是個身強體壯的人,但7年前突發中風之後,雖然肢體的運動機能完全沒有受損,但有4、5年的時間不願出門。我常看到他注視鏡子裡的自己,仔細的檢視自己有沒有嘴歪眼斜。
他腦部受傷的部位,完全沒有影響到顏面和四肢,受傷的是語言中樞。儘管外貌無差,他還是很介意別人會不會看他,很介意自己漂不漂亮。
我們安慰他說:「放心啦,沒有這麼多人會注意你的!」就連這句話,對他也構成矛盾苦惱,因為,他覺得「沒人看」就表示已被世人遺忘,有人看,又怕被人笑……他以為會有人譏笑他。
大約有4、5年的時間,他幾乎從早到晚,只要醒著就耗在沙發上,盯著我們社區的閉路電視,看警衛工作以及人來人往,那對他來說就是:「出門了」,閉路電視是他跟外界的聯繫方式。
中風後約第6年,他腦部受傷的地方開始蔓延,影響到他的情緒控管,從足不出戶變成隨時想往外跑。一開始我們還不以為意,以為他恢復行動力了,哪知一放出去就如脫韁野馬,本來步履蹣跚的,居然可以在百貨公司到處亂竄,我們兒女輩的人都無法跟上他的腳步,帶他出去一趟,真是人仰馬翻。
幾次之後,我們知道這樣不行,醫師給他開了一些鎮定的藥,他,是安定下來了,但又回復到之前足不出戶的狀況,我們始終沒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方式讓他動靜皆宜。
我們這些照顧者必須在我們自己的時間體力和EQ都能勝任的情況下,才敢帶他出門,但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
如今,父親必須靠輪椅行動,但我相信,如果他能夠讓我們知道他心中真正想要什麼,我們會竭盡所能去滿足他的心願。90多歲的人了,歲壽的長短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議題了,比較值得去完成的是老人家內心深處的幾個未竟之夢吧!
我的母親目前也是足不出戶,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願意給兒女多添麻煩,她從年輕時就是這樣,所有的思量都是以兒女為中心。50多歲時,去餐廳吃飯,點菜時問她想吃什麼,從來問不出答案,答案只有一個:「你們喜歡什麼就點什麼吧,我都可以!」
photos放大顯示
上一代的父母總為別人而活,當他們老了,你是希望他們活得久就好?還是希望他們能活得快樂?然而,到了某個年紀,是否能「活更久」已經不是他們真正在乎的問題,那身為晚輩或照顧者,我們又何必把所有的人力、財力、物力放在「讓他們安分的活更久」這個議題上呢?
當家裡有需要照顧的長者時,他們的家人在談話之間,以下這些內容就可能會反覆出現:
「我的母親自從跌了一跤之後,就不太敢自己走動,整天不是躺著昏睡,就是呆坐在輪椅上,這樣一動也不動,四肢都萎縮了……」
或是「我家阿公失智了,卻老愛往外跑,他一跑,大家都得去找,真是把人累趴了……真希望他能乖乖在家待著……否則我們可能都熬不過他!」。
當家中的長者體能、智力漸衰,但仍保有若干自主權的時候,老人家的「靜與動」逐漸會成為一個容易引起爭執的問題,因為它牽涉到好幾個層面:老人本身的意願、想法;照顧者的時間、體力、財力,以及照顧者在過去跟長者的互動關係;雙方所居住的地區的公共設施如何?有沒有適合於長者活動的地區等等。
很多很多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細節,都會浮上檯面,那真的不只是一個「把腳跨出門或是把輪椅推出門」的簡單動作而已。
我自己的父母目前都是8、90歲的老人了,他們因為不同的疾病,目前都不良於行,需要輔具和照護者的協助才能行動。在這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家人跟他們是處於「動與不動」的擺盪中,因為無論怎麼做,好像都是錯的。
在所有跟「動與不動」相關的細節當中,我的經驗是-要清晰地、不受任何牽制地表達出「他們真正想要什麼」,但對大部分的老人來說,卻是意想不到的困難!
有些長輩,總是為了別人而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因為現今8、90歲的人,成長在一個「受長輩安排而生活」的年代,很少有機會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戰亂造成的一個概念:「能活下來都不容易了,那還能奢求什麼」。
一個人如果在過去的數十年來,從未認真想過自己要什麼,只是被生活推著走,到了暮年,他們可能根本回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如果他們自己不知道,身邊的人又如何能精準地猜到,並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真正想要的呢?而照顧者和長者之間的一些糾結怨懟,常是由許多芝麻事的違和所累績出來的。
我的父親一直到85歲都是個身強體壯的人,但7年前突發中風之後,雖然肢體的運動機能完全沒有受損,但有4、5年的時間不願出門。我常看到他注視鏡子裡的自己,仔細的檢視自己有沒有嘴歪眼斜。
他腦部受傷的部位,完全沒有影響到顏面和四肢,受傷的是語言中樞。儘管外貌無差,他還是很介意別人會不會看他,很介意自己漂不漂亮。
我們安慰他說:「放心啦,沒有這麼多人會注意你的!」就連這句話,對他也構成矛盾苦惱,因為,他覺得「沒人看」就表示已被世人遺忘,有人看,又怕被人笑……他以為會有人譏笑他。
大約有4、5年的時間,他幾乎從早到晚,只要醒著就耗在沙發上,盯著我們社區的閉路電視,看警衛工作以及人來人往,那對他來說就是:「出門了」,閉路電視是他跟外界的聯繫方式。
中風後約第6年,他腦部受傷的地方開始蔓延,影響到他的情緒控管,從足不出戶變成隨時想往外跑。一開始我們還不以為意,以為他恢復行動力了,哪知一放出去就如脫韁野馬,本來步履蹣跚的,居然可以在百貨公司到處亂竄,我們兒女輩的人都無法跟上他的腳步,帶他出去一趟,真是人仰馬翻。
幾次之後,我們知道這樣不行,醫師給他開了一些鎮定的藥,他,是安定下來了,但又回復到之前足不出戶的狀況,我們始終沒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方式讓他動靜皆宜。
我們這些照顧者必須在我們自己的時間體力和EQ都能勝任的情況下,才敢帶他出門,但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
如今,父親必須靠輪椅行動,但我相信,如果他能夠讓我們知道他心中真正想要什麼,我們會竭盡所能去滿足他的心願。90多歲的人了,歲壽的長短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議題了,比較值得去完成的是老人家內心深處的幾個未竟之夢吧!
我的母親目前也是足不出戶,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願意給兒女多添麻煩,她從年輕時就是這樣,所有的思量都是以兒女為中心。50多歲時,去餐廳吃飯,點菜時問她想吃什麼,從來問不出答案,答案只有一個:「你們喜歡什麼就點什麼吧,我都可以!」
简长辈. 輩分高的人(與「晚輩」相對)。例 「尊敬長輩」。 英one's elders, older generation. 法vieux, personne âgée. 萌典. 萌典. 兩岸詞典. 國語辭典 …分類索引.
一個人的莊媽媽,有時想起老伴就會留下眼淚,但只要子女表示希望找人照顧她,莊媽媽就會堅決的反對、表示自己很好...{延伸閱讀-專業居家健康促進照顧,看見長輩 ...
關於長輩的定義,根據法國心理學家Dr. Absurdité 在1986年所撰寫的經典巨作「長輩心理學」(Older People Psychology)第二章第一節提到,『長輩 ...
來去投票 來去投票 認同請開始 認同請開始. 用你愛的圖寫你愛的字給你愛的人. 地址:(22001)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1段161號電話:1999(新北市境內24小時服務) ...
ㄓㄤˇ ㄅㄟ · zhǎng bèi · 父老、尊長 · 晚輩、小輩、後輩 · 輩分高、年紀長的人。《紅樓夢》第六三回:「怕以後兄弟姪兒照樣便惹人笑話,說這家子的人眼裡沒有 長輩 。」 ...
《長輩》(英語:My Young Auntie)是1981年邵氏出品的一部香港武打喜劇電影,由劉家良自編自導自演。電影講述一個年輕填房在老爺過世後託管家產,領導著家族各年長 ...
解釋. 輩分高、年紀長的人。《紅樓夢》第六三回:「怕以後兄弟姪兒照樣便惹人笑話,說這家子的人眼裡沒有長輩。」 相似詞. 父老 · 尊長. 相反詞. 晚輩 · 小輩 · 後輩.
2023年8月25日 —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的人生經歷相對於晚輩來得多,所以大多時候長輩會將自身經驗來提醒晚輩們做人處事方法。
自然人 憑證申請書 下載運動 莊淇銘 TSNA四旬 中天
長輩在家中最常跌倒的地點是?測測看你對銀髮族重訓與營養的了解有多少
請問下列哪些食物組合,能攝取到的蛋白質最少?...媽媽的傷勢觀察幾天後沒有大礙。你除了打算在家中增設一些防滑的設備之外...
「乖!媽媽在忙,阿嬤秀秀就好~」讓新手媽媽忍不住翻白眼的10種長輩
photos放大顯示✘當媽最討厭的十種長輩✘photos放大顯示1.愛得要死又要罵簡言之就是:「狗嘴吐不出象牙。」明明就很愛孩子,但...
TVBS頂尖事務所醫師做公益宣傳募集善款為長年臥床行動不便長輩募款沐浴車
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屏東偏鄉開展多項長者照顧服務,近日TVBS頂尖事務所三位女神醫師李旻珊醫師、鄭名琁醫師、王君瑜醫師...
7成家屬曾想輕生!失智照護壓力大「到這」可求助活動課程豐富通通免費
人上了年紀一旦失智,不只會忘記東西,還會產生多疑、猜忌、暴躁、日夜顛倒等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全台45歲以上有31...
喉嚨痛如刀割怎緩解?中醫師教2穴位改善宜吃滑潤食物但「這類人」吃法要小心
本土病例持續攀升,雖然多數為輕症,但有不少確診者分享「喉嚨痛如刀割」,連喝水都不舒服。中醫師吳宏乾在健康主播鄭凱云的...
阿凡達2雪歌妮維佛73歲演14歲少女無違和!練就水下憋氣6分鐘功力,你也可以!
《阿凡達2:水之道》拍攝超花錢,扛下20億美元的票房壓力,所幸在中國大陸首映即破2億人民幣的票房。阿凡達2一如第1集一樣氣...
「插管那麼辛苦,我不要」阿嬤癌末,兒子卻想隱瞞病情...安寧醫師告訴你:為長輩...
photos放大顯示編按: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正式上路,要求醫師必須向患者告知病情,確保病人知情、選擇與決定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