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3-04 每日頭條
    • 2021-03-03 每日頭條
    • 2021-03-02 每日頭條
    • 2021-03-01 每日頭條
    • 2021-02-28 每日頭條
    • 2021-02-27 每日頭條
    • 2021-02-26 每日頭條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   新聞
  • 投稿作者
  • 雨波

社會大學生無法住院日子精神病院 文章 參考資訊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photos放大顯示

前言

我是一位22歲的女性,在19歲那年初次踏入精神科,當時得到的診斷是重度憂鬱症,此後持續在新光醫院的門診追蹤了兩年,期間曾住院三次,都是跟醫師協商好的結果。

但從今年四月中開始,我的情緒低落進入了新的週期;在四月底的一連串事件影響下,我開始以吞藥過量的方式自我傷害,透過藥物讓自己每天處於昏沉的狀態,像喝醉酒般搖晃晃的走在路上,期待能被車撞死。

在寫作此篇時,由於友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吞藥後走到系館,然後由於無法走穩而需要被人攙扶回宿舍,只是我已經記不起來了。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我每天都讓自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5月2日在等候門診時,情緒雖低落但沒有特別的崩潰,我仍吞了過量的鎮定劑,心情就如同喝水一般的稀鬆平常。吞藥之後睡著了,倒在椅子上,醫師發現後將我搖醒。他問我怎麼了,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就誠實告訴了他,沒想到他立刻借了一台輪椅,將意識不清的我推到十樓病房。當時我在口中不斷呢喃:「為什麼我要住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這是我第一次非自願入院的經過。

由於這次入院的經驗,以及最近身邊幾位朋友在考慮自己是否應住院,向我詢問相關的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

每個診斷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病房裡的大家雖然在診斷上多有重疊,每個人卻仍是相當獨特的,只是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綁在一起。因此,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關於這一點,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一、精神病房有哪幾種?

精神病房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為急性病房和慢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收治的病人為具有嚴重精神症狀,有自傷傷人的可能性,難以自理活動,而家人也難以照顧,因此需醫院急性治療和全責照護者。是故,住院目標是以穩定症狀為主,安檢規定也最為嚴格,比如新光急性病房的規定是,無論是病人或訪客都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包括尖銳物品(如刀剪類、針、牙籤、刮鬍刀)、打火機、火柴、菸酒、檳榔、繩索(超過30公分者,如牙線、長毛巾、皮帶、領帶、圍巾、絲襪、耳機、鞋帶、衣褲上的棉繩)、電器用品、充電器、鐵製品(鐵鋁罐、鐵湯匙、鑰匙)、玻璃瓶罐、鏡子、手機、藥品、雨傘等等。

比如我在這次入院安檢時,就被沒收了雨傘、金屬手環、有棉繩的褲子;之前則被沒收過以鐵盒裝的色鉛筆和牙線,這兩者由於是日常用品,所以被放在護理站保管,需要時再向護理站借用。此外,熱水也只有透過護理師或保全才能取得。另一方面,每間病房和公共區域都有設置監視器,護理師和保全隨時會注意病人動向。前述規定皆是為了方便管理、防範自傷傷人的事件,相對的也就限制了病人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性。

在有些醫療機構理,急性病房又分為「精神病房」與「精神官能症病房」,前者收治的對象有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等等,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患者為主;後者則是情感性疾患者,包括憂鬱症和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在有區分這兩類病房的醫院裡,對前者的管制又比後者嚴格。比如松德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就可以在監管下使用電子用品如手機,只是無法充電;另外病人可以自行外出,而無需家人陪同。根據健保規定,急性病房住院以一個月為度,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醫院就要另寫報告書,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工作量,通常急性病房住院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月。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則包括了養護式封閉病房、復健式封閉病房、半開放式病房、開放式病房、日間留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到庇護工廠等等,通常是由急性病房轉介而來,此時理論上症狀已相對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自理生活,並為就業和回歸社區做準備。

因此,慢性病房通常較急性病房更為開放,比如日間留院、庇護工廠等等,就是病患只需要在白天去醫院或機構報到,就如同上學或上班,時間到了就回家休息,而無需住在機構裡,接受24小時的全面監管。因此,在現行規定中,病人必須穩定且規律的回診服藥,才有資格使用這些資源。

二、病房裡的性需求

至於性別的方面,有些空間較大的醫院會依照生理性別分層或分區,男性和女性平常互不相見,只有在活動時才有可能打照面;有的醫院如新光因空間較小,只有依照性別分房,所有人仍是共享同樣的公共空間,但禁止進入異性房間。

住院期間的性需求基本上只能偷偷解決,之前玉里醫院的溪口園區曾經設置「自慰室」,欲使用者得先預約,內有A片、充氣娃娃等用具,但僅供男性使用;當時雖然很受病友歡迎,卻有衛道人士抗議,所以就廢止了。曾經聽病友說,有些人會偷偷在廁所內進行性行為或自慰,因為廁所是病房中唯一沒有監視器的地方。但前者是被禁止的,若被發現會遭受到嚴厲的監管;至於後者也並不容易,因為若是在廁所裡待太久,就可能被保全或護理師關切。

身為病房裡最年輕的女性,我幾乎每次住院時都有被其他病友追求的經驗,這次也不例外。若追求者是男性,則醫護人員乃至其他病友會主動制止對方,並關切我有無受到騷擾;但這次我遇到一位女性追求者,她常常直接撲到我身上、甚至將我整個人抱起來,還有不停撫摸我,或許其他人以為只是同性間的打鬧,遂沒有加以制止,讓我十分困擾。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photos放大顯示

前言

我是一位22歲的女性,在19歲那年初次踏入精神科,當時得到的診斷是重度憂鬱症,此後持續在新光醫院的門診追蹤了兩年,期間曾住院三次,都是跟醫師協商好的結果。

但從今年四月中開始,我的情緒低落進入了新的週期;在四月底的一連串事件影響下,我開始以吞藥過量的方式自我傷害,透過藥物讓自己每天處於昏沉的狀態,像喝醉酒般搖晃晃的走在路上,期待能被車撞死。

在寫作此篇時,由於友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吞藥後走到系館,然後由於無法走穩而需要被人攙扶回宿舍,只是我已經記不起來了。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我每天都讓自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5月2日在等候門診時,情緒雖低落但沒有特別的崩潰,我仍吞了過量的鎮定劑,心情就如同喝水一般的稀鬆平常。吞藥之後睡著了,倒在椅子上,醫師發現後將我搖醒。他問我怎麼了,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就誠實告訴了他,沒想到他立刻借了一台輪椅,將意識不清的我推到十樓病房。當時我在口中不斷呢喃:「為什麼我要住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這是我第一次非自願入院的經過。

由於這次入院的經驗,以及最近身邊幾位朋友在考慮自己是否應住院,向我詢問相關的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

每個診斷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病房裡的大家雖然在診斷上多有重疊,每個人卻仍是相當獨特的,只是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綁在一起。因此,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關於這一點,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一、精神病房有哪幾種?

精神病房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為急性病房和慢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收治的病人為具有嚴重精神症狀,有自傷傷人的可能性,難以自理活動,而家人也難以照顧,因此需醫院急性治療和全責照護者。是故,住院目標是以穩定症狀為主,安檢規定也最為嚴格,比如新光急性病房的規定是,無論是病人或訪客都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包括尖銳物品(如刀剪類、針、牙籤、刮鬍刀)、打火機、火柴、菸酒、檳榔、繩索(超過30公分者,如牙線、長毛巾、皮帶、領帶、圍巾、絲襪、耳機、鞋帶、衣褲上的棉繩)、電器用品、充電器、鐵製品(鐵鋁罐、鐵湯匙、鑰匙)、玻璃瓶罐、鏡子、手機、藥品、雨傘等等。

比如我在這次入院安檢時,就被沒收了雨傘、金屬手環、有棉繩的褲子;之前則被沒收過以鐵盒裝的色鉛筆和牙線,這兩者由於是日常用品,所以被放在護理站保管,需要時再向護理站借用。此外,熱水也只有透過護理師或保全才能取得。另一方面,每間病房和公共區域都有設置監視器,護理師和保全隨時會注意病人動向。前述規定皆是為了方便管理、防範自傷傷人的事件,相對的也就限制了病人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性。

在有些醫療機構理,急性病房又分為「精神病房」與「精神官能症病房」,前者收治的對象有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等等,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患者為主;後者則是情感性疾患者,包括憂鬱症和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在有區分這兩類病房的醫院裡,對前者的管制又比後者嚴格。比如松德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就可以在監管下使用電子用品如手機,只是無法充電;另外病人可以自行外出,而無需家人陪同。根據健保規定,急性病房住院以一個月為度,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醫院就要另寫報告書,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工作量,通常急性病房住院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月。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則包括了養護式封閉病房、復健式封閉病房、半開放式病房、開放式病房、日間留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到庇護工廠等等,通常是由急性病房轉介而來,此時理論上症狀已相對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自理生活,並為就業和回歸社區做準備。

因此,慢性病房通常較急性病房更為開放,比如日間留院、庇護工廠等等,就是病患只需要在白天去醫院或機構報到,就如同上學或上班,時間到了就回家休息,而無需住在機構裡,接受24小時的全面監管。因此,在現行規定中,病人必須穩定且規律的回診服藥,才有資格使用這些資源。

二、病房裡的性需求

至於性別的方面,有些空間較大的醫院會依照生理性別分層或分區,男性和女性平常互不相見,只有在活動時才有可能打照面;有的醫院如新光因空間較小,只有依照性別分房,所有人仍是共享同樣的公共空間,但禁止進入異性房間。

住院期間的性需求基本上只能偷偷解決,之前玉里醫院的溪口園區曾經設置「自慰室」,欲使用者得先預約,內有A片、充氣娃娃等用具,但僅供男性使用;當時雖然很受病友歡迎,卻有衛道人士抗議,所以就廢止了。曾經聽病友說,有些人會偷偷在廁所內進行性行為或自慰,因為廁所是病房中唯一沒有監視器的地方。但前者是被禁止的,若被發現會遭受到嚴厲的監管;至於後者也並不容易,因為若是在廁所裡待太久,就可能被保全或護理師關切。

身為病房裡最年輕的女性,我幾乎每次住院時都有被其他病友追求的經驗,這次也不例外。若追求者是男性,則醫護人員乃至其他病友會主動制止對方,並關切我有無受到騷擾;但這次我遇到一位女性追求者,她常常直接撲到我身上、甚至將我整個人抱起來,還有不停撫摸我,或許其他人以為只是同性間的打鬧,遂沒有加以制止,讓我十分困擾。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photos放大顯示

前言

我是一位22歲的女性,在19歲那年初次踏入精神科,當時得到的診斷是重度憂鬱症,此後持續在新光醫院的門診追蹤了兩年,期間曾住院三次,都是跟醫師協商好的結果。

但從今年四月中開始,我的情緒低落進入了新的週期;在四月底的一連串事件影響下,我開始以吞藥過量的方式自我傷害,透過藥物讓自己每天處於昏沉的狀態,像喝醉酒般搖晃晃的走在路上,期待能被車撞死。

在寫作此篇時,由於友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吞藥後走到系館,然後由於無法走穩而需要被人攙扶回宿舍,只是我已經記不起來了。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我每天都讓自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5月2日在等候門診時,情緒雖低落但沒有特別的崩潰,我仍吞了過量的鎮定劑,心情就如同喝水一般的稀鬆平常。吞藥之後睡著了,倒在椅子上,醫師發現後將我搖醒。他問我怎麼了,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就誠實告訴了他,沒想到他立刻借了一台輪椅,將意識不清的我推到十樓病房。當時我在口中不斷呢喃:「為什麼我要住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這是我第一次非自願入院的經過。

由於這次入院的經驗,以及最近身邊幾位朋友在考慮自己是否應住院,向我詢問相關的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

每個診斷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病房裡的大家雖然在診斷上多有重疊,每個人卻仍是相當獨特的,只是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綁在一起。因此,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關於這一點,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一、精神病房有哪幾種?

精神病房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為急性病房和慢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收治的病人為具有嚴重精神症狀,有自傷傷人的可能性,難以自理活動,而家人也難以照顧,因此需醫院急性治療和全責照護者。是故,住院目標是以穩定症狀為主,安檢規定也最為嚴格,比如新光急性病房的規定是,無論是病人或訪客都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包括尖銳物品(如刀剪類、針、牙籤、刮鬍刀)、打火機、火柴、菸酒、檳榔、繩索(超過30公分者,如牙線、長毛巾、皮帶、領帶、圍巾、絲襪、耳機、鞋帶、衣褲上的棉繩)、電器用品、充電器、鐵製品(鐵鋁罐、鐵湯匙、鑰匙)、玻璃瓶罐、鏡子、手機、藥品、雨傘等等。

比如我在這次入院安檢時,就被沒收了雨傘、金屬手環、有棉繩的褲子;之前則被沒收過以鐵盒裝的色鉛筆和牙線,這兩者由於是日常用品,所以被放在護理站保管,需要時再向護理站借用。此外,熱水也只有透過護理師或保全才能取得。另一方面,每間病房和公共區域都有設置監視器,護理師和保全隨時會注意病人動向。前述規定皆是為了方便管理、防範自傷傷人的事件,相對的也就限制了病人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性。

在有些醫療機構理,急性病房又分為「精神病房」與「精神官能症病房」,前者收治的對象有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等等,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患者為主;後者則是情感性疾患者,包括憂鬱症和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在有區分這兩類病房的醫院裡,對前者的管制又比後者嚴格。比如松德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就可以在監管下使用電子用品如手機,只是無法充電;另外病人可以自行外出,而無需家人陪同。根據健保規定,急性病房住院以一個月為度,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醫院就要另寫報告書,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工作量,通常急性病房住院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月。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則包括了養護式封閉病房、復健式封閉病房、半開放式病房、開放式病房、日間留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到庇護工廠等等,通常是由急性病房轉介而來,此時理論上症狀已相對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自理生活,並為就業和回歸社區做準備。

因此,慢性病房通常較急性病房更為開放,比如日間留院、庇護工廠等等,就是病患只需要在白天去醫院或機構報到,就如同上學或上班,時間到了就回家休息,而無需住在機構裡,接受24小時的全面監管。因此,在現行規定中,病人必須穩定且規律的回診服藥,才有資格使用這些資源。

二、病房裡的性需求

至於性別的方面,有些空間較大的醫院會依照生理性別分層或分區,男性和女性平常互不相見,只有在活動時才有可能打照面;有的醫院如新光因空間較小,只有依照性別分房,所有人仍是共享同樣的公共空間,但禁止進入異性房間。

住院期間的性需求基本上只能偷偷解決,之前玉里醫院的溪口園區曾經設置「自慰室」,欲使用者得先預約,內有A片、充氣娃娃等用具,但僅供男性使用;當時雖然很受病友歡迎,卻有衛道人士抗議,所以就廢止了。曾經聽病友說,有些人會偷偷在廁所內進行性行為或自慰,因為廁所是病房中唯一沒有監視器的地方。但前者是被禁止的,若被發現會遭受到嚴厲的監管;至於後者也並不容易,因為若是在廁所裡待太久,就可能被保全或護理師關切。

身為病房裡最年輕的女性,我幾乎每次住院時都有被其他病友追求的經驗,這次也不例外。若追求者是男性,則醫護人員乃至其他病友會主動制止對方,並關切我有無受到騷擾;但這次我遇到一位女性追求者,她常常直接撲到我身上、甚至將我整個人抱起來,還有不停撫摸我,或許其他人以為只是同性間的打鬧,遂沒有加以制止,讓我十分困擾。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photos放大顯示

前言

我是一位22歲的女性,在19歲那年初次踏入精神科,當時得到的診斷是重度憂鬱症,此後持續在新光醫院的門診追蹤了兩年,期間曾住院三次,都是跟醫師協商好的結果。

但從今年四月中開始,我的情緒低落進入了新的週期;在四月底的一連串事件影響下,我開始以吞藥過量的方式自我傷害,透過藥物讓自己每天處於昏沉的狀態,像喝醉酒般搖晃晃的走在路上,期待能被車撞死。

在寫作此篇時,由於友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吞藥後走到系館,然後由於無法走穩而需要被人攙扶回宿舍,只是我已經記不起來了。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我每天都讓自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5月2日在等候門診時,情緒雖低落但沒有特別的崩潰,我仍吞了過量的鎮定劑,心情就如同喝水一般的稀鬆平常。吞藥之後睡著了,倒在椅子上,醫師發現後將我搖醒。他問我怎麼了,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就誠實告訴了他,沒想到他立刻借了一台輪椅,將意識不清的我推到十樓病房。當時我在口中不斷呢喃:「為什麼我要住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這是我第一次非自願入院的經過。

由於這次入院的經驗,以及最近身邊幾位朋友在考慮自己是否應住院,向我詢問相關的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

每個診斷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病房裡的大家雖然在診斷上多有重疊,每個人卻仍是相當獨特的,只是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綁在一起。因此,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關於這一點,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一、精神病房有哪幾種?

精神病房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為急性病房和慢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收治的病人為具有嚴重精神症狀,有自傷傷人的可能性,難以自理活動,而家人也難以照顧,因此需醫院急性治療和全責照護者。是故,住院目標是以穩定症狀為主,安檢規定也最為嚴格,比如新光急性病房的規定是,無論是病人或訪客都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包括尖銳物品(如刀剪類、針、牙籤、刮鬍刀)、打火機、火柴、菸酒、檳榔、繩索(超過30公分者,如牙線、長毛巾、皮帶、領帶、圍巾、絲襪、耳機、鞋帶、衣褲上的棉繩)、電器用品、充電器、鐵製品(鐵鋁罐、鐵湯匙、鑰匙)、玻璃瓶罐、鏡子、手機、藥品、雨傘等等。

比如我在這次入院安檢時,就被沒收了雨傘、金屬手環、有棉繩的褲子;之前則被沒收過以鐵盒裝的色鉛筆和牙線,這兩者由於是日常用品,所以被放在護理站保管,需要時再向護理站借用。此外,熱水也只有透過護理師或保全才能取得。另一方面,每間病房和公共區域都有設置監視器,護理師和保全隨時會注意病人動向。前述規定皆是為了方便管理、防範自傷傷人的事件,相對的也就限制了病人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性。

在有些醫療機構理,急性病房又分為「精神病房」與「精神官能症病房」,前者收治的對象有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等等,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患者為主;後者則是情感性疾患者,包括憂鬱症和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在有區分這兩類病房的醫院裡,對前者的管制又比後者嚴格。比如松德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就可以在監管下使用電子用品如手機,只是無法充電;另外病人可以自行外出,而無需家人陪同。根據健保規定,急性病房住院以一個月為度,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醫院就要另寫報告書,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工作量,通常急性病房住院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月。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則包括了養護式封閉病房、復健式封閉病房、半開放式病房、開放式病房、日間留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到庇護工廠等等,通常是由急性病房轉介而來,此時理論上症狀已相對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自理生活,並為就業和回歸社區做準備。

因此,慢性病房通常較急性病房更為開放,比如日間留院、庇護工廠等等,就是病患只需要在白天去醫院或機構報到,就如同上學或上班,時間到了就回家休息,而無需住在機構裡,接受24小時的全面監管。因此,在現行規定中,病人必須穩定且規律的回診服藥,才有資格使用這些資源。

二、病房裡的性需求

至於性別的方面,有些空間較大的醫院會依照生理性別分層或分區,男性和女性平常互不相見,只有在活動時才有可能打照面;有的醫院如新光因空間較小,只有依照性別分房,所有人仍是共享同樣的公共空間,但禁止進入異性房間。

住院期間的性需求基本上只能偷偷解決,之前玉里醫院的溪口園區曾經設置「自慰室」,欲使用者得先預約,內有A片、充氣娃娃等用具,但僅供男性使用;當時雖然很受病友歡迎,卻有衛道人士抗議,所以就廢止了。曾經聽病友說,有些人會偷偷在廁所內進行性行為或自慰,因為廁所是病房中唯一沒有監視器的地方。但前者是被禁止的,若被發現會遭受到嚴厲的監管;至於後者也並不容易,因為若是在廁所裡待太久,就可能被保全或護理師關切。

身為病房裡最年輕的女性,我幾乎每次住院時都有被其他病友追求的經驗,這次也不例外。若追求者是男性,則醫護人員乃至其他病友會主動制止對方,並關切我有無受到騷擾;但這次我遇到一位女性追求者,她常常直接撲到我身上、甚至將我整個人抱起來,還有不停撫摸我,或許其他人以為只是同性間的打鬧,遂沒有加以制止,讓我十分困擾。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photos放大顯示

前言

我是一位22歲的女性,在19歲那年初次踏入精神科,當時得到的診斷是重度憂鬱症,此後持續在新光醫院的門診追蹤了兩年,期間曾住院三次,都是跟醫師協商好的結果。

但從今年四月中開始,我的情緒低落進入了新的週期;在四月底的一連串事件影響下,我開始以吞藥過量的方式自我傷害,透過藥物讓自己每天處於昏沉的狀態,像喝醉酒般搖晃晃的走在路上,期待能被車撞死。

在寫作此篇時,由於友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自己曾經在吞藥後走到系館,然後由於無法走穩而需要被人攙扶回宿舍,只是我已經記不起來了。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我每天都讓自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

5月2日在等候門診時,情緒雖低落但沒有特別的崩潰,我仍吞了過量的鎮定劑,心情就如同喝水一般的稀鬆平常。吞藥之後睡著了,倒在椅子上,醫師發現後將我搖醒。他問我怎麼了,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就誠實告訴了他,沒想到他立刻借了一台輪椅,將意識不清的我推到十樓病房。當時我在口中不斷呢喃:「為什麼我要住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這是我第一次非自願入院的經過。

由於這次入院的經驗,以及最近身邊幾位朋友在考慮自己是否應住院,向我詢問相關的事,因此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

每個診斷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病房裡的大家雖然在診斷上多有重疊,每個人卻仍是相當獨特的,只是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綁在一起。因此,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關於這一點,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一、精神病房有哪幾種?

精神病房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為急性病房和慢性病房。

急性病房

急性病房收治的病人為具有嚴重精神症狀,有自傷傷人的可能性,難以自理活動,而家人也難以照顧,因此需醫院急性治療和全責照護者。是故,住院目標是以穩定症狀為主,安檢規定也最為嚴格,比如新光急性病房的規定是,無論是病人或訪客都禁止攜帶「危險物品」,包括尖銳物品(如刀剪類、針、牙籤、刮鬍刀)、打火機、火柴、菸酒、檳榔、繩索(超過30公分者,如牙線、長毛巾、皮帶、領帶、圍巾、絲襪、耳機、鞋帶、衣褲上的棉繩)、電器用品、充電器、鐵製品(鐵鋁罐、鐵湯匙、鑰匙)、玻璃瓶罐、鏡子、手機、藥品、雨傘等等。

比如我在這次入院安檢時,就被沒收了雨傘、金屬手環、有棉繩的褲子;之前則被沒收過以鐵盒裝的色鉛筆和牙線,這兩者由於是日常用品,所以被放在護理站保管,需要時再向護理站借用。此外,熱水也只有透過護理師或保全才能取得。另一方面,每間病房和公共區域都有設置監視器,護理師和保全隨時會注意病人動向。前述規定皆是為了方便管理、防範自傷傷人的事件,相對的也就限制了病人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性。

在有些醫療機構理,急性病房又分為「精神病房」與「精神官能症病房」,前者收治的對象有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幻聽幻覺等等,以思覺失調(精神分裂)患者為主;後者則是情感性疾患者,包括憂鬱症和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在有區分這兩類病房的醫院裡,對前者的管制又比後者嚴格。比如松德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就可以在監管下使用電子用品如手機,只是無法充電;另外病人可以自行外出,而無需家人陪同。根據健保規定,急性病房住院以一個月為度,如果超過這個時間,醫院就要另寫報告書,因此為了避免增加工作量,通常急性病房住院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一個月。 慢性病房

慢性病房則包括了養護式封閉病房、復健式封閉病房、半開放式病房、開放式病房、日間留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到庇護工廠等等,通常是由急性病房轉介而來,此時理論上症狀已相對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自理生活,並為就業和回歸社區做準備。

因此,慢性病房通常較急性病房更為開放,比如日間留院、庇護工廠等等,就是病患只需要在白天去醫院或機構報到,就如同上學或上班,時間到了就回家休息,而無需住在機構裡,接受24小時的全面監管。因此,在現行規定中,病人必須穩定且規律的回診服藥,才有資格使用這些資源。

二、病房裡的性需求

至於性別的方面,有些空間較大的醫院會依照生理性別分層或分區,男性和女性平常互不相見,只有在活動時才有可能打照面;有的醫院如新光因空間較小,只有依照性別分房,所有人仍是共享同樣的公共空間,但禁止進入異性房間。

住院期間的性需求基本上只能偷偷解決,之前玉里醫院的溪口園區曾經設置「自慰室」,欲使用者得先預約,內有A片、充氣娃娃等用具,但僅供男性使用;當時雖然很受病友歡迎,卻有衛道人士抗議,所以就廢止了。曾經聽病友說,有些人會偷偷在廁所內進行性行為或自慰,因為廁所是病房中唯一沒有監視器的地方。但前者是被禁止的,若被發現會遭受到嚴厲的監管;至於後者也並不容易,因為若是在廁所裡待太久,就可能被保全或護理師關切。

身為病房裡最年輕的女性,我幾乎每次住院時都有被其他病友追求的經驗,這次也不例外。若追求者是男性,則醫護人員乃至其他病友會主動制止對方,並關切我有無受到騷擾;但這次我遇到一位女性追求者,她常常直接撲到我身上、甚至將我整個人抱起來,還有不停撫摸我,或許其他人以為只是同性間的打鬧,遂沒有加以制止,讓我十分困擾。

#1 [閒聊]住在精神病院的日子
上次發了勸世文, 想說來發個住在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好了,啊先說是個正面 ... 先講一下我為何進入精神病院的, 因為家裡當時破產我接了許多分打工(當時還沒出社會還要 .... 可見我有多無聊) 每天都會發生不同的事例如有人打破廁所的玻璃有人無法控制 .... 但必要時當然還是要住院, 但千萬別把他們丟棄在那裡。
#2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 ...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住院4次...22歲女大學生:我住在精神病院的那段日子 ... 0回應. 「隔離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2年.
#3 我住精神病房的那段日子
臺灣大學 · 政治大學 · 交通大學 · 淡江大學 · 東華大學 · 成功大學 .... 我住的是一間三人病房,第一次住院時跟一個很愛講話的阿姨還有一個人很好的大姐住。 ... 第二次出院後也曾經短暫的社會適應不能,甚至有強烈的念頭想要再住 .... 已經刪除的內容就像Dcard 一樣,錯過是無法再相見的! .... 台灣的精神病院多嗎?
#4 我在精神病院的日子系列三讓「肖仔」消失給他安樂死& 中央廣播電台 ...
聽得出來,社會上對青少年精神病患的包容,比成年精神病友大多了。 ... 在醫學先進的時代中,精神疾病不該再被視為禁忌,成功大學郭乃文教授說:『(原音)當 ... 間無法改變,社會的支撐力很重要,以我家的例子來說,當醫生決定他應該住院時,但是在 ...
#5 我朋友住精神病院3000多天…生命從住院開始嘎然而止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3000多個日子,然後明天仍繼續失去自由 ... 這更說明了他在裡面並不是為了治療而失去自由,而是我們的社會無法 ...


學習規劃範本生涯規劃報告範例偽孤獨飛沫隔離英文我對大學生活的憧憬作文有關夢想的遊戲鄭琬真醫師生涯規劃範例維德醫院公車大一新生活作文

武漢肺炎》火葬場24小時運作、新聞滿版訃聞...從義大利看「人口老化」社會的悲哀 社會
12 個月前

武漢肺炎》火葬場24小時運作、新聞滿版訃聞...從義大利看「人口老化」社會的悲哀

新型冠狀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至全歐洲,其中,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目前(18)確診31506例,2503死。根據義大利當...

胸悶、無法躺平睡 竟是頸椎間盤破裂 無法
2 年前

胸悶、無法躺平睡 竟是頸椎間盤破裂

photos放大顯示39歲楊小姐,長期感到胸痛、胸悶、手麻,甚至無法躺平入睡的症狀持續一年多,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是因為...

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微創無痛手術免住院 住院
2 年前

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微創無痛手術免住院

  50歲黃先生是一名貨車司機,長期開車,沒有時間好好運動與吃飯,身形肥胖,睡覺時打呼聲也特別大,白天精神不濟,經常被...

醫警合作守護兒少 建立全民社會安全網 社會
2 年前

醫警合作守護兒少建立全民社會安全網

  響應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與長庚醫院聯合發表「醫警合作守護兒少方案」,共同編印「警政人員兒...

助聽器不同於眼鏡!戴助聽器無法治療耳鳴 無法
10 年前

助聽器不同於眼鏡!戴助聽器無法治療耳鳴

   年屆七十的年長者,十幾年來飽受耳鳴之苦,他以為聽覺跟視覺的矯正方式相同,片面把助聽器當作是眼鏡來使用,一旦配戴...

七成精神分裂患者無工作 家屬盼病人回歸社會 社會
12 年前

七成精神分裂患者無工作家屬盼病人回歸社會

   台灣有超過10萬名的精神分裂症病友,按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佔所有精神病總人口數一半以上。大部分在年輕時發病而中...

迎接9年後超高齡社會 產官學聯手活躍老化 社會
5 年前

迎接9年後超高齡社會產官學聯手活躍老化

fiogf49gjkf0d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台灣產官學界在3月10日甫成立了銀髮領域整合平臺「台灣高齡...

油電雙漲日子難過 憂鬱症患者倍增 日子
9 年前

油電雙漲日子難過憂鬱症患者倍增

   「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面對油電雙漲的大環境,各項物價應聲而漲,對於廣大上班族還有勞工家庭來說苦不堪言。一...

吃不胖也是困擾!營養無法被身體吸收,營養師教你該如何調理、健康「增胖」 無法
4 年前

吃不胖也是困擾!營養無法被身體吸收,營養師教你該如何調理、健康「增胖」

photos放大顯示講到增胖這個話題,很多想減肥的人可能會想說只要多吃蛋糕零食等高脂、高糖食物就會胖了,這有什麼難?!的確...

在急診只領4萬...一個醫師改做醫美的告白:我想救人,卻被社會淘汰了 社會
5 年前

在急診只領4萬...一個醫師改做醫美的告白:我想救人,卻被社會淘汰了

photos放大顯示我是急診專科醫師,我不避諱這個事實,因為這是我在十幾年前正確的選擇。醫學系畢業後我為何選擇當急診醫師:...

莫文蔚快50歲還像大學生!全靠爸爸用竹甘蔗熬的這碗「家傳養生湯」抗老又排毒 大學生
1 年前

莫文蔚快50歲還像大學生!全靠爸爸用竹甘蔗熬的這碗「家傳養生湯」抗老又排毒

photos放大顯示莫文蔚演唱會最後倒數!快50歲膚況卻宛如大學生?抗老保養全靠「吃的」養出緊緻肌膚!莫文蔚的好身材與性感鉛...

不只命理師,連醫生也這麼說!資深外科主任透露:過年不要動刀或住院 住院
2 年前

不只命理師,連醫生也這麼說!資深外科主任透露:過年不要動刀或住院

photos放大顯示老一輩總說清明、重陽以及農曆等三大節慶前後,一些老人家容易被帶走,過節就是過「劫」,尤其是重大節氣,更...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葉黃素吃太多過寒、魚油致氣血不順...中醫師解析:「護眼健康食品」怎麼吃才不傷身?
葉黃素吃太多過寒、魚油致氣血不順...中醫師解析:「護眼健康食品」怎麼吃才不傷身?
倒著放、用紙巾包...鳳梨買回家,該如何保存?譚敦慈教你「6方法」讓鳳梨新鮮又香甜
倒著放、用紙巾包...鳳梨買回家,該如何保存?譚敦慈教你「6方法」讓鳳梨新鮮又香甜
停經後5年,骨質會快速流失!利用「5種瑜伽動作」強化脊椎、骨盆、髖關節,改善骨質疏鬆不求人
停經後5年,骨質會快速流失!利用「5種瑜伽動作」強化脊椎、骨盆、髖關節,改善骨質疏鬆不求人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喜歡雙手抱胸、愛托腮嗎?可能害你「肌力衰退」!專家教你:想避免,請學會「正確擦窗戶」
喜歡雙手抱胸、愛托腮嗎?可能害你「肌力衰退」!專家教你:想避免,請學會「正確擦窗戶」
你的「氣炸鍋」鍋內塗層是鐵氟龍還是陶瓷?食科系教授:想安全使用,先搞清楚4大原則
你的「氣炸鍋」鍋內塗層是鐵氟龍還是陶瓷?食科系教授:想安全使用,先搞清楚4大原則
發現老婆懷孕,老公竟離家出走!她因「老公不想要第三胎」而被拋棄...一名婦產科醫師的診間觀察
發現老婆懷孕,老公竟離家出走!她因「老公不想要第三胎」而被拋棄...一名婦產科醫師的診間觀察
比168斷食還簡單!日專家教你「週一斷食法」:10週瘦15公斤,打造不復胖體質
比168斷食還簡單!日專家教你「週一斷食法」:10週瘦15公斤,打造不復胖體質
日行一萬步、地中海飲食...原來「4大胸腔內科名醫」靠這4方法清肺毒、養好肺 贊助
日行一萬步、地中海飲食...原來「4大胸腔內科名醫」靠這4方法清肺毒、養好肺 贊助
兒子離家出走,被警察找到,為什麼這位爸爸的第一句話卻是:「你是不是忘了帶牙刷牙膏?」
兒子離家出走,被警察找到,為什麼這位爸爸的第一句話卻是:「你是不是忘了帶牙刷牙膏?」

健康影音

Video 要不要參加迎新宿營? | 啾來聊聊2015 第29集| 啾啾鞋.
要不要參加迎新宿營? | 啾來聊聊2015 第29集| 啾啾鞋
【原子邦妮- 地球日誌】大學一定要做的事#vlog #145
Video 【原子邦妮- 地球日誌】大學一定要做的事#vlog #145.
Samuel 達達山姆爾| 大學必做五件事!優秀青年養成攻略(新鮮 ...
Video Samuel 達達山姆爾| 大學必做五件事!優秀青年養成攻略(新鮮 ....
Video 【鬼影】電影-鬼病院!親身經歷的完整解析!昆池岩精神病院 ....
【鬼影】電影-鬼病院!親身經歷的完整解析!昆池岩精神病院 ...
恐怖故事不絕於耳…南韓精神病院荒廢三十年昔日是刑場超陰森|特報 ...
Video 恐怖故事不絕於耳…南韓精神病院荒廢三十年昔日是刑場超陰森|特報 ....
大學生生活
Video 大學生生活.
Video 梅根跟你聊#5 大學開學注意事項及建議(新鮮人必看!)Back ....
梅根跟你聊#5 大學開學注意事項及建議(新鮮人必看!)Back ...
我的生涯規劃
Video 我的生涯規劃.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