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壓力是自找的!精神科醫師教你:不期待不受傷害
photos放大顯示
成功者為了達到目的,連個性都可以改變
成功的人可以為了成功,將自己轉變為能夠獲得成功的個性,也可以為了受眾人喜愛而改變成受歡迎的個性。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像這樣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個性,這其實非常簡單。
30至40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很多都想「改善健康狀態」,這個階段的人無論在公司或家裡都承受極大壓力,下屬不聽從命令,家庭關係陷入莫名的冷淡,甚至還會和親友發生爭執……這種時候,人會突然感到憂心,懷疑自己再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無論到了幾歲,「個性」都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人之所以會感到煩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個性是天生的、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東西」。
不過,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我要告訴大家,這其實是個誤解。因為人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改變個性。
所謂個性,字典上的解釋是「人對周遭事物所產生的反應方式」。例如面對他人的評價或從未聽聞過的事物所產生的反應,就是一種個性的表現。
既然如此,只要改變對事物的反應方式,就能改變個性。
最簡單、能夠馬上實踐的方法是,不管別人說什麼,都不要急著說「不」來否定,而是先表現出肯定的態度。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開朗與陰鬱、受歡迎與討人厭等個性之間的差異。以下是我的親身經驗。
我以前是個喜歡唱反調、從不說「好」的人,無論任何人的意見,我一概都予以否定。
就連當初還只是個實習醫生時,對於前輩的指導我也是「不,我覺得……」地直接否定,口氣毫不客氣,臉上一點笑容也沒有。也因為這樣,大家一直覺得我是個「無時無刻都在生氣的人」。後來,我開始反省,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於是我改掉以往否定的說話方式,隨時提醒自己要以「是啊」、「好啊」等正面態度來回應他人意見。換句話說,就是說話方式從否定改為肯定。這麼做可以滿足對方的自我重要感,讓對方感覺「自己的意見受到接納」。
除此之外我還做了「笑臉肌肉訓練」。我(最原始的我)以前不怎麼笑,因此經常遭人誤解。平時總是一臉嚴肅會使得臉上的笑肌變得遲鈍,結果只會變得愈來愈笑不出來。
鍛鍊笑肌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著鏡子不斷自我訓練,讓笑肌恢復原本彈性,展露出自然笑容。笑也能提升免疫力,對身體來說,愛笑的個性會比較健康。
遺失了十萬圓該高興嗎?
以精神科的專業術語來說,「改變個性必須先改變認知」。
請大家想像自己遺失了十萬圓(編按:在此指日圓,折合約新台幣3萬元),這時候,每個人的反應不會只有一種,一定各有不同。一般來說,多數人應該會覺得「掉了十萬圓也太誇張了吧!怎麼會做出這麼粗心的事?這下子壓力更重了」。不過,這世上卻也有人會覺得「掉了十萬圓真是太棒了!壓力變小了」。
成功者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人。這裡的意思並不是指因為他們很有錢,就算把十萬圓扔到水溝裡也不痛不癢。
上述兩種不同的反應,全是因為看待事物的方法(認知)不同所產生。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角色所說的:
「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全憑個人怎麼想。」(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哈姆雷特》)
「美即是醜惡,醜惡即是美。」(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馬克白》)
成功的人都瞭解這個道理,因此他們就算遺失了錢,也不會一直陷在惋惜的情緒中。例如,有人會將事件當成「把十萬圓捐出去當香油錢」,甚至有人會對此抱著感恩的心情,例如「這些錢替自己消災解厄了」,或是「少了十萬圓,接下來應該有好事要發生了」等。成功的人就是像這樣跳脫事件所帶來的壓力,所以才能隨時保持好心情。
掉了十萬圓後還能馬上感到開心,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做不到。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改變認知,就能隨時保持快樂的心情。
像這樣引發認知改變的心理治療稱為「認知療法」,也就是不從單方面看待事物,改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以發掘事物的正面價值。就像當遺失十萬圓而感到壓力時,隨即轉換心情告訴自己「這筆錢不是白白不見,而是替自己消災解厄花掉了」,這種方法就和認知療法相當類似。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中也有一種類似的手法,稱為「換框法」(reframing)。
這是一種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個性改善方法,今後,當各位在工作上不小心犯錯,或是因為莫名的事情而遭到上司責備時,不妨就嘗試用這種方法來為自己減輕壓力。
我過去也曾發生過一次掉錢的經驗,那一次,隨手擺在桌上的八十萬現金就這麼不翼而飛了。當下的打擊真的很大,覺得自己怎麼會做出這麼愚蠢的事。不過即便我再怎麼惋歎,不見的錢也不會回來,既然如此,我便改變心情,當成自己是「捐了八十萬當香油錢」。當我實際跳脫難過的心情、正面以對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發生,最後竟然真的「完全不在意」了,實在很奇妙。
photos放大顯示
成功者為了達到目的,連個性都可以改變
成功的人可以為了成功,將自己轉變為能夠獲得成功的個性,也可以為了受眾人喜愛而改變成受歡迎的個性。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像這樣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個性,這其實非常簡單。
30至40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很多都想「改善健康狀態」,這個階段的人無論在公司或家裡都承受極大壓力,下屬不聽從命令,家庭關係陷入莫名的冷淡,甚至還會和親友發生爭執……這種時候,人會突然感到憂心,懷疑自己再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無論到了幾歲,「個性」都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人之所以會感到煩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個性是天生的、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東西」。
不過,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我要告訴大家,這其實是個誤解。因為人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改變個性。
所謂個性,字典上的解釋是「人對周遭事物所產生的反應方式」。例如面對他人的評價或從未聽聞過的事物所產生的反應,就是一種個性的表現。
既然如此,只要改變對事物的反應方式,就能改變個性。
最簡單、能夠馬上實踐的方法是,不管別人說什麼,都不要急著說「不」來否定,而是先表現出肯定的態度。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開朗與陰鬱、受歡迎與討人厭等個性之間的差異。以下是我的親身經驗。
我以前是個喜歡唱反調、從不說「好」的人,無論任何人的意見,我一概都予以否定。
就連當初還只是個實習醫生時,對於前輩的指導我也是「不,我覺得……」地直接否定,口氣毫不客氣,臉上一點笑容也沒有。也因為這樣,大家一直覺得我是個「無時無刻都在生氣的人」。後來,我開始反省,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於是我改掉以往否定的說話方式,隨時提醒自己要以「是啊」、「好啊」等正面態度來回應他人意見。換句話說,就是說話方式從否定改為肯定。這麼做可以滿足對方的自我重要感,讓對方感覺「自己的意見受到接納」。
除此之外我還做了「笑臉肌肉訓練」。我(最原始的我)以前不怎麼笑,因此經常遭人誤解。平時總是一臉嚴肅會使得臉上的笑肌變得遲鈍,結果只會變得愈來愈笑不出來。
鍛鍊笑肌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著鏡子不斷自我訓練,讓笑肌恢復原本彈性,展露出自然笑容。笑也能提升免疫力,對身體來說,愛笑的個性會比較健康。
遺失了十萬圓該高興嗎?
以精神科的專業術語來說,「改變個性必須先改變認知」。
請大家想像自己遺失了十萬圓(編按:在此指日圓,折合約新台幣3萬元),這時候,每個人的反應不會只有一種,一定各有不同。一般來說,多數人應該會覺得「掉了十萬圓也太誇張了吧!怎麼會做出這麼粗心的事?這下子壓力更重了」。不過,這世上卻也有人會覺得「掉了十萬圓真是太棒了!壓力變小了」。
成功者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人。這裡的意思並不是指因為他們很有錢,就算把十萬圓扔到水溝裡也不痛不癢。
上述兩種不同的反應,全是因為看待事物的方法(認知)不同所產生。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角色所說的:
「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全憑個人怎麼想。」(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哈姆雷特》)
「美即是醜惡,醜惡即是美。」(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馬克白》)
成功的人都瞭解這個道理,因此他們就算遺失了錢,也不會一直陷在惋惜的情緒中。例如,有人會將事件當成「把十萬圓捐出去當香油錢」,甚至有人會對此抱著感恩的心情,例如「這些錢替自己消災解厄了」,或是「少了十萬圓,接下來應該有好事要發生了」等。成功的人就是像這樣跳脫事件所帶來的壓力,所以才能隨時保持好心情。
掉了十萬圓後還能馬上感到開心,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做不到。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改變認知,就能隨時保持快樂的心情。
像這樣引發認知改變的心理治療稱為「認知療法」,也就是不從單方面看待事物,改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以發掘事物的正面價值。就像當遺失十萬圓而感到壓力時,隨即轉換心情告訴自己「這筆錢不是白白不見,而是替自己消災解厄花掉了」,這種方法就和認知療法相當類似。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中也有一種類似的手法,稱為「換框法」(reframing)。
這是一種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個性改善方法,今後,當各位在工作上不小心犯錯,或是因為莫名的事情而遭到上司責備時,不妨就嘗試用這種方法來為自己減輕壓力。
我過去也曾發生過一次掉錢的經驗,那一次,隨手擺在桌上的八十萬現金就這麼不翼而飛了。當下的打擊真的很大,覺得自己怎麼會做出這麼愚蠢的事。不過即便我再怎麼惋歎,不見的錢也不會回來,既然如此,我便改變心情,當成自己是「捐了八十萬當香油錢」。當我實際跳脫難過的心情、正面以對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發生,最後竟然真的「完全不在意」了,實在很奇妙。
隔天要上班,晚上開始失眠......」 「每天都不想上班......」 有憂鬱症的診友,剛休養幾個月回來工作,最近連續遇到許多工作上不開心的事情,正在考慮 ...
醫師,我覺得我一定是生病了,最近動不動就發脾氣,情緒很不穩定, ... 在精神科健保門診,這是除了失眠以外,最常聽見的看診原因。 ... 壓力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連結,憂鬱會傷害大腦的認知功能,長期失眠會惡化絕大多數身心狀態。
隨著7月1日的到來,年金改革開始明朗,軍公教退休者終於確實知道自己領的錢到底剩下多少?這中間有變數,像是18%優退、所得替代率限制下降.
克裡斯特爾, 悲傷, 壓力, 心理治療, 發洩治療, 情緒空白, 憤怒, 眼淚, 哭泣, 發洩. ... 克裡斯特爾(Bill Cristal)飾演的精神科醫生幫他解決一些心理問題。 ... 猛擊軟墊,把積累許久的憤怒排解出去;有些人拼命地哭泣,平復兒時所受的傷害。
標籤: 憂鬱症, 林奕含, 誘姦, 精神科醫師, 自殺, 調適障礙合併憂鬱情緒, ... 林奕含過世,讓很多人受傷痛苦,這些人可以藉由各種方法紓解情緒,唯有一 ...
克裡斯特爾, 悲傷, 壓力, 心理治療, 發洩治療, 情緒空白, 憤怒, 眼淚, 哭泣, 發洩. ... 克裡斯特爾(Bill Cristal)飾演的精神科醫生幫他解決一些心理問題。 ... 猛擊軟墊,把積累許久的憤怒排解出去;有些人拼命地哭泣,平復兒時所受的傷害。
2018年1月5日 — 不過,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我要告訴大家,這其實是個誤解。 ... 成功的人就是像這樣跳脫事件所帶來的壓力,所以才能隨時保持好心情。
2021年7月12日 —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 ...
... 使續發之精神. 及身體問題更加惡化,可見創傷後壓力症是不容忽 ... 月後,帶她前往精神科就診,醫師在詳細的問診之 ... 另外,嚴重的身體傷害、性暴力也容易形.
2021年8月15日 — 精神科醫師兼作家吳佳璇觀察,診間裡愈是壓抑情緒、不願與人衝突的病人,愈容易生心病。她也直言,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問題,想活得快樂,關鍵在於你 ...
2021年2月1日 — 如果你的壓力源,涉及到暴力、性侵、受虐等難以開口的事,若你是受害者,請勇敢地說出來,化膿的傷口唯有好好的清理內部,才有愈合的一天。此外,如果認為 ...
一般精神科. 內容.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遭逢重大創傷的事件後,出現的嚴重壓力疾患。 症狀主要可分為三類:過度警覺、逃避 ...
之職業醫學科或精神科專科醫師參考附表一「業務造成的心理壓力 ... (3) 曾經歷攸關生死的業務上的受傷,或曾遭遇強制性交註6 或其他特別. 強烈的心理壓力之事件者,有 ...
書名: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 ... 他人的危險:受傷的人傷害其他人憤怒地愛著:內城區貧窮的頑強印記更美好的性別?
2014年6月10日 — 在看診過程中,發現他受傷之後看到卡車會害怕,經轉介精神科之後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郭浩然醫師說,有一些患者在身體創傷痊癒之後,創傷後壓力 ...
失眠保險打父母ptt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高壓權控為什麼會走不出情傷憂鬱症會自己好嗎違反保護令函送家暴離婚ptt被家暴保護令申請時間 荔枝流鼻血原因假 面 女王張忠 太座
掉髮?頭皮屑多?髮質粗糙?中醫曝「慈禧太后養髮祕技」在家藥浴泡腳也能養髮
老是掉頭髮?髮質很差?不妨試試慈禧太后的養髮祕技!新莊幸福翰醫堂中醫師陳信宏表示,據傳慈禧太后非常痛恨看到自己掉髮,...
打噴嚏、眼睛癢...小心是壓力作祟
photos放大顯示就在春天開始之際,一項刊登於AnnalsofAllergy,Asthma&Immunology期刊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壓力並不會導致過敏...
年紀輕輕也會關節磨損!當心「這些動作」讓膝蓋壓力大增關節炎提早報到
膝蓋好,人不老!膝蓋是身體非常重要的關節,除了年齡增加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外,不良生活習慣也會讓關節炎提早發生。醫師提醒...
理科太太「諮商筆記」為何被罵爆?諮商和聊天差在哪?3類症狀教你看對科
百萬YouTuber理科太太近期在線上學習平台推出「諮商筆記」課程,短時間內2700多人報名,進帳近500萬,掀起正反兩極評論。由...
疫情期間外送員辛苦了!這些姿勢超NG,4招運動練起來甩職業傷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今年至今(5/19)已累積95萬人確診,居家隔離、遠距工作的民眾愈多,飲食民生大事時常得靠外送解決,外送...
「陰道發炎」分3種,你是哪一種?婦產科醫師教妳從「分泌物」分辨,治療方法一次看
photos放大顯示女性陰道炎與下泌尿道感染是婦產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有些時候兩者更會同時發生。女性陰道發炎 主要分三類內湖...
在人多的地方,總是聽不清別人的話?小心「聽力」已慢慢喪失!耳鼻喉科醫師:若出...
photos放大顯示很多人聽力變差時會合併有耳鳴、感覺聽力受到干擾,如果有這類狀況,不管是急性發生,或是慢慢出現,都需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