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3-05 每日頭條
    • 2021-03-04 每日頭條
    • 2021-03-03 每日頭條
    • 2021-03-02 每日頭條
    • 2021-03-01 每日頭條
    • 2021-02-28 每日頭條
    • 2021-02-27 每日頭條

老人不發牢騷 可能終致憂鬱症

  •   新聞
  • 投稿作者
  • 代菱

憂鬱症老人 文章 參考資訊

老人不發牢騷 可能終致憂鬱症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聽到別人沒完沒了地吐露一堆毫無建設性的怨言時,聽者的心情也跟著變得陰鬱,相信這種旁人的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的經驗,任何人都體會過。一般人都認為:「年紀越大,牢騷越多。」老人也因此遭人嫌惡,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老人覺得:「發牢騷會給別人增加困擾。」所以自始咬緊牙關,嚥下想要找人傾訴的衝動。

時常發牢騷紓壓 才是健康之道

這種想法確實令人欽佩,只是心有怨忿而不找人傾訴,不斷累積下去,就可能變成壓力的重要成因。心中一直被怨忿糾結,心態也逐漸趨於保守、退縮,不再對未來懷抱期待與欣喜。結果就很可能引發「心情老」的症狀,或變成高齡者「憂鬱症」的起因。所以請大家心有怨忿時,不要忍耐,還是說出來吧。任何人心裡都會有些牢騷,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需要感到羞恥。

時常發發牢騷,把心中的壓力發洩出來,才算是健康之道,不過更重要的,是發洩的方式。首先,我們必須認清,並不是任何人都能當做發牢騷的對象。所以,大家都應該交些氣味相投,談得投機的朋友,也可以稱之為「牢騷友」吧。條件許可的話,最好找個身世與價值觀都跟自己相似的人。因為過往的經歷相同,很多事情不必詳細說明,就能獲得對方的共鳴。

發牢騷別超過10分鐘 以免引發反感

上了年紀之後,還能找到這種朋友,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另外必須注意的是,應該根據牢騷的內容選擇傾訴的對象。儘管對方表示願意傾聽我們抱怨,但是沒完沒了地說下去,絕對不值得讚許。別忘了,對方也有對方的生活,就算是容易產生共鳴的對象,聽這種非正面的牢騷聽得太久,心情也會變得很鬱悶的。

所以說,發牢騷的時候如果只想著自己發洩壓力,而把壓力都丟給聽眾,就不可取了。建議各位大約把目標定為十分鐘,說完之後立刻結束,然後再談些光明面的話題比較好。如果是用電話傾吐怨言的話,十分鐘之後正是掛電話的時機。

(本文摘自/老後快適生活術/健行文化)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1 老年憂鬱≠老化出現9症狀快就醫| 陳永興| 憂鬱躁鬱
人老了,這也痛,那也疼,沒路用了啦!」、「來去死一死好了啦!」如果家中長輩也經常說出這類話語,當心,這不是一般的老化現象,可能罹患「老年 ...
#2 殺人於無形的文明病-別輕忽老人憂鬱的摧毀力
因為失智症早期的症狀之一便是「憂鬱」,以致許多人會將憂鬱症與失智症混淆,但失智症較容易有高皮質功能缺陷(例如失語症),記得遠期記憶, ...
#3 疼痛、疲倦、記性差……當心得了老年憂鬱症!
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262萬人,用最保守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來估計,國內至少有31萬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其中約有10萬人是重度憂鬱。
#4 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是一種可治療且恢復角色功能的疾病,但一般人常誤認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是正常老化現象而不重視,當憂鬱症嚴重影響到個人、家庭及日常生活品質時, ...
#5 老年憂鬱症
老年人之憂鬱症與自殺息息相關,老年是自殺年齡層的高峰,大約九成有精神疾病,尤其是晚發型之重度憂鬱症。在逐漸高齡化的社會中,老年的健康照顧除了生理的 ...
#6 老人憂鬱症
你有多久沒看見他(她)開心的笑? 依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盛行率最高(16~26%),其次才是老年癡呆症。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7 老人憂鬱要如何疏導?把握「三心二憶」,還要多溫暖老人家的手心 ...
老人憂鬱 (圖片來源:pixta). · 憂鬱症的安撫: 如前述「停看聽」之後需陪同老人家就醫,照顧者請盡力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被老人家的憂鬱拖下水。
#8 老年憂鬱症:「老年」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自殺危險因子
通常「老年憂鬱症」的情緒低落症狀不明顯,憂鬱的長輩反而更常抱怨身體不適,而頻繁地尋求「非精神科」的醫療協助,而非「精神科」的醫療協助。
#9 老年人健康的殺手--老年憂鬱症
老年人健康的殺手--老年憂鬱症. 精神科陳正生主治醫師(小港院區)(92年3月). 阿山爺爺的太太近日因突發性的腦中風去世,老公公失去一輩子相依靠的伴侶,整日 ...
#10 爸媽悶悶不樂,是老人憂鬱症嗎?
父母親不斷抱怨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都沒問題。小心,可能是老人憂鬱症找上門了!5大憂鬱症危險因子、6大憂鬱症用藥迷思,替爸媽把關身心健康! 曉芬的媽媽 ...



多運動少失眠! 憂鬱症患者應養成運動習慣 憂鬱症
10 年前

多運動少失眠!憂鬱症患者應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好處多多,連睡眠品質都能改善!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睡眠醫學》最新期刊中,一篇研究發現,規律的有氧運動是改善人們...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憂鬱症
2 年前

6招面對憂鬱病患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1名38歲的婦女患有憂鬱症,在診間情緒失控,並有焦慮、失眠、坐立不安、想法負面、自殺意念、猶豫不決的狀況,陪同的先...

中西醫合併治躁症 女高中生不再自嗨 憂鬱症
4 年前

中西醫合併治躁症女高中生不再自嗨

  嗨到不行,精神亢奮,17歲高中女生年初躁症發作,至三總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出院後精神症狀改善,但仍會情緒亢奮,且合...

重聽絕非老人病 有耳鳴徵兆應及早正視 老人
5 年前

重聽絕非老人病有耳鳴徵兆應及早正視

fiogf49gjkf0d  「可以請你再說一次嗎?」你有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的困擾嗎?小心重聽已經悄悄找上你。日前有位計程車運將至...

避免員工假性出勤 紓壓體驗課程提高產能 憂鬱症
4 年前

避免員工假性出勤紓壓體驗課程提高產能

  勞動節即將到來,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是個喘息放鬆的好機會,不過除了一般的休假時間和國定假日之外,董氏基金會...

珍惜家中寶 重視老人陪伴與關懷 憂鬱症
13 年前

珍惜家中寶重視老人陪伴與關懷

  近年來各方面生活品質提升,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因此國人越來越長壽,再加上生育率下降,台灣慢慢地也像鄰國日本一樣,...

三高代謝症候群 成人與高齡應採不同標準 老人
5 年前

三高代謝症候群成人與高齡應採不同標準

fiogf49gjkf0d  患有代謝症候群的75歲以上高齡者,可能不完全適用於部分成人的健康指標。因有研究發現,高齡者的死因多與...

黃斑部病變 老人視力第一殺手 老人
7 年前

黃斑部病變老人視力第一殺手

   以往白內障是造成台灣地區老年人視障主因,隨著醫學進步,白內障幾乎都能以手術治療,且手術成功率達九成以上,於是「...

遠離憂鬱症 從改變生活做起 憂鬱症
6 年前

遠離憂鬱症從改變生活做起

fiogf49gjkf0d  憂鬱症明確的定義,是指一個人情緒低落,以及對本來感興趣的東西突然間變得沒有興趣。這2個症狀是先決條件...

獨居老人健康衰退快 年節別忘多關懷長輩 老人
4 年前

獨居老人健康衰退快年節別忘多關懷長輩

  過年佳節將到,又是親友團聚的時刻。董事基金會提醒,根據國外相關研究指出,孤獨及寂寞感會使老年人身心健康衰退加速、...

台灣人口高齡化 老人精神健康應納入長照 老人
3 年前

台灣人口高齡化老人精神健康應納入長照

  面對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以及長期照護需求增加的挑戰,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3月11日於台灣大學醫學院舉辦13週年年會暨學...

譚艾珍與歐陽靖母女 創造喘息空間走出憂鬱 憂鬱症
6 年前

譚艾珍與歐陽靖母女創造喘息空間走出憂鬱

   國內知名女性路跑代言人的歐陽靖,形象健康,但幾年前她罹患憂鬱症,她說,如果沒有媽媽譚艾珍的支持,耐心聽她說話,...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鈔票檢查法」5秒測老花!想改善老花和近視,快試試「眼睛回春術」一天只要5分鐘,日本眼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贊助
「鈔票檢查法」5秒測老花!想改善老花和近視,快試試「眼睛回春術」一天只要5分鐘,日本眼科醫師教你這樣做 贊助
為何愛吃保健食品,卻害怕吃藥?腎臟科醫師點破台灣人的「保健食品」迷思
為何愛吃保健食品,卻害怕吃藥?腎臟科醫師點破台灣人的「保健食品」迷思
賞雪傷眼睛,「雪盲症」你可能沒聽過!眼科醫師告訴你:賞雪必知的2件事
賞雪傷眼睛,「雪盲症」你可能沒聽過!眼科醫師告訴你:賞雪必知的2件事
建構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的完善照護網 贊助
建構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的完善照護網 贊助
為何愛吃保健食品,卻害怕吃藥?腎臟科醫師點破台灣人的「保健食品」迷思
為何愛吃保健食品,卻害怕吃藥?腎臟科醫師點破台灣人的「保健食品」迷思
建構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的完善照護網 贊助
建構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的完善照護網 贊助
葉黃素吃太多過寒、魚油致氣血不順...中醫師解析:「護眼健康食品」怎麼吃才不傷身?
葉黃素吃太多過寒、魚油致氣血不順...中醫師解析:「護眼健康食品」怎麼吃才不傷身?
倒著放、用紙巾包...鳳梨買回家,該如何保存?譚敦慈教你「6方法」讓鳳梨新鮮又香甜
倒著放、用紙巾包...鳳梨買回家,該如何保存?譚敦慈教你「6方法」讓鳳梨新鮮又香甜
停經後5年,骨質會快速流失!利用「5種瑜伽動作」強化脊椎、骨盆、髖關節,改善骨質疏鬆不求人
停經後5年,骨質會快速流失!利用「5種瑜伽動作」強化脊椎、骨盆、髖關節,改善骨質疏鬆不求人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身為醫師,卻救不回自己爸爸...癌末父親臨終前教醫師田知學,最珍貴的一堂生死課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