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5-21 每日頭條
    • 2022-05-20 每日頭條
    • 2022-05-19 每日頭條
    • 2022-05-18 每日頭條
    • 2022-05-17 每日頭條
    • 2022-05-16 每日頭條
    • 2022-05-15 每日頭條

不鼓勵喊痛?隱忍易生「次級情緒」

  •   新聞
  • 投稿作者
  • 爾松

情緒易生 文章 參考資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從的媳婦、不讓家人操心的病人、識大體的老婆、任勞任怨的員工、害怕打擾孩子的老父親、聽話的乖孩子、不求名分的小三……。這些被人們所稱讚,看似良好的美德,背後是否背負著多少壓抑、委屈、憤怒、無奈、哀怨……。

我們活在一個否認痛的文化價值系統下,總是被要求要勇敢堅強,不能喊痛。於是很多傷痛被合理化、輕忽地對待,以為不重要只要轉念就好,這些在生命中常出現的小傷痛就被埋到心靈暗室。痛,其實是在提醒你!有時帶來最大傷害的不是痛,而是否認痛的行為。用頭腦合理化事件,以為沒關係,但負面情緒的毒素已經進入我們的身心靈裡了。

心裡不舒服,為什麼不說出來?

當人還小的時候,想哭就哭,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隨著年歲慢慢增長,社會的歷練增多,卻反而令人無法說出委屈,甚至會忘記人本來就該是有情緒的。還要想方設法地掩蓋,彷彿透露一點點哀嘆就是做錯事情。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從社會環境給人的框架來看這件事,很多時候社會文化並不鼓勵人們表達不愉快的情緒,會將之解釋成不好的事情。在華人社會中,很需要位階來保持社群的穩定:「君臣父子,各司其職。」強調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角色樣態,需要扮演維持,不能隨便毀壞。很多時候在職務或身分上,都被別人期待著追隨一套特定行為舉止,而為了演出「對的」角色花盡氣力刻意維護,在這樣的情況下,允許表達真實情感的自由空間,就相對被限制縮小了。

怕被貼標籤 維繫表面平和

當人有了社會上的身分地位時,也就背負著一定期待,有言行的規範得遵守, 就像所謂「潛規則」,有著並非明定但得遵循的方式。對於這些社會性的要求,就像不同的演員拿到腳本,有的人拿到的角色很適合,演得有聲有色;有的人卻覺得被選錯了角色,意興闌珊,可又不敢拒演,於是被規定的言行舉止,就讓自己很痛苦,也與其他角色之間產生很多磨擦,往往內心積壓一堆獨白,不敢表達,就怕成為社群和諧的另類份子,而被排擠。

「有些人心裡不痛快不說出來,是怕一直說些負面事情,會影響到別人對他的觀感。」連帶不願去正視不舒服的情緒。王意中說:「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大多時候都來自別人的肯定,那就會很在意別人的評價,更不敢隨意做出可能會破壞別人既定印象的事情,那麼自然也不會隨意表達具『破壞性』的情緒,以免被貼上『難相處』『情緒化』等等的負面標籤。」

認不清糾結情緒 害怕表達會傷害他人

通常會被否認或隱藏起來的多半是負面情緒,像是「悲哀」「憤怒」「痛苦」「屈辱」等等。但往往越想避開的情感,就越會在內心角落龐雜糾結起來。而那些讓你越藏越痛苦、難以說清的感受,可以區分成初級情緒與次級情緒。

根據《練習不壓抑》所說,初級情緒指的是因遭遇某件事自然產生的情緒;次級情緒則是因為我們發現自己的初級情緒而產生的情緒。若能接納初級情緒,不去壓抑,次級情緒就沒有機會出場,讓事情變複雜的,往往是這兩種情緒混在一起。一旦你認為自己的情緒不好,次級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舉例來說:有人因為情傷而持續「難過」,旁邊的人都會說,都已經一年了,你怎麼還走不出來?他因此對此事充滿「罪惡感」,這裡的初級情緒出現是原始的本能。而我們不允許出現這些初級情緒,或試圖壓抑後的衍生情緒,叫次級情緒。覺得心裡的痛很難訴說嗎?難訴說的不是「痛」,而是因為次級情緒與初級情緒糾結而成的混亂黑霧情緒。

當所有情緒糾結成團時,更造成痛苦的感覺,無法分清什麼初級或次級情緒。這時只覺得一股腦地想要爆炸,由於感受到怒氣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危險,怕自己傷害到帶給我們情緒的對方,也會是人們選擇隱忍下來的重要原因。王意中說生活中與我們親密指數越高的人,造成磨擦而引發情緒的可能越強。因為生活上非常靠近、依賴,要向他們表達出「因為你造成的不愉快」,顯得更是困難,是需要不斷地覺察和刻意練習。

以否認來爭取空間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明明老公已經和新歡共築愛巢好幾個月了,但太太還是告訴自己:「他只是一時愛玩而已,他會回家的。」「他只是一時被迷住了,他沒有不要這個家。」又或是安慰自己,他只要還有把錢拿回家來,就還算「顧家」,終會有回心轉意的時候。

有些被診斷出特殊症狀的孩子,父母面對診斷報告,還是不停辯解「他只是頑皮,比其他小孩活潑好動一點而已。」「我的孩子只是比較害羞。」而頻頻否認。有時當生命面臨痛苦狀況,選擇否認或是不說破,也是一種保護機制。

王意中說:「當生命中有意外發生時,可能會造成痛苦,剛發生剎那時的否認,通常和人的生存機制有關。」前陣子從日劇出來的大熱名句:「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王意中帶著溫和的笑意表示短時間內,這樣的邏輯是成立的。

在某個階段,先否認、逃離或是不面對,是可以爭取到喘口氣的機會。「如果感知到現在的狀態沒有足夠的力氣處理,因而暫時選擇逃避,在有自覺的範圍內還算健康。」但不是長久之計,終究還是得找時間回頭面對問題,不能一直拖延不處理,否則很有可能衍生出不少壞處,像是情感上的麻痺。

在《練習不壓抑》一書裡舉出因為工作需要而壓抑情緒的例子:一項以空服員為研究對象的訪談,發現空服員為了服務需要長期展現微笑,時常壓抑情緒。訪談中很多空服員都表示,漸漸對自我的感覺很陌生,有的人甚至會不太信任自己的感覺。這可能就是長期壓抑後的麻木狀態──心境慢慢成為無法流動的死水。

(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9期/6月號)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1 不鼓勵喊痛?隱忍易生「次級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從的媳婦、不讓家人操心的病人、識大體的老婆、任勞任怨的員工、害怕打擾孩子的老父親、聽話的乖孩子、不求名分 ...
#2 不鼓勵喊痛?隱忍易生「次級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從的媳婦、不讓家人操心的病人、識大體的老婆、任勞任怨的員工、害怕打擾孩子的老父親、聽話的乖孩子、不求名分 ...
#3 易暴怒高二生情緒失控與過動有關
一名17歲高二生常莫名大發脾氣,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連要 ... 經診斷是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 更進一步發現,他情緒易失控與過動有關。
#4 心靈品書齋--都市壓力易生情緒病
撰文:許龍杰精神科醫生. 香港是一個高速運轉的城市,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沉重,不少人患有情緒病而不自知。 最近由醫管局、中大和港大精神科學系聯手 ...
#5 都市壓力易生情緒病(許龍杰精神科醫生)
教聯會,心靈品書齋,都市壓力易生情緒病(許龍杰精神科醫生)
#6 不鼓勵喊痛?隱忍易生「次級情緒」
痛,其實是在提醒你!有時帶來最大傷害的不是痛,而是否認痛的行為。用頭腦合理化事件,以為沒關係,但負面情緒的毒素已經進入我們的身心靈裡 ...
#7 不鼓勵喊痛?隱忍易生「次級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從的媳婦、不讓家人操心的病人、識大體的老婆、任勞任怨的員工、害怕打擾孩子的老父親、聽話的乖孩子、不求名分 ...
#8 易暴怒高二生情緒失控與過動有關| 生活新聞| 生活
一名17歲高二生常莫名大發脾氣,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連要他去洗澡都可以發火,經診斷是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更進...
#9 6招打開青少年情緒的黑盒子@ HappyRainy的部落格:: 痞客邦
為什麼青少年的情緒總是來去一陣風,捉摸不定? 父母如何支持、陪伴,幫助孩子邁向情緒成熟?孩子情緒來時,如何處理? 六招,幫你和孩子搏感情。 親愛的楊老師: ...


健康 2 點 0喝 無糖 珍奶洗腎可以懷孕嗎

逾5成男人情緒壓力難宣洩 有苦說不出 情緒
4 年前

逾5成男人情緒壓力難宣洩有苦說不出

  衛生福利部統計男性關懷專線近14年來20餘萬通諮詢內容,發現諮詢項目第一名為情緒壓力,其次為婚姻,再者為法律諮詢,情...

壞心情甩不開? 專家建議跑步轉換情緒 情緒
6 年前

壞心情甩不開?專家建議跑步轉換情緒

fiogf49gjkf0d  過年前等連假心情很煩躁?那就去跑步吧!專家指出,煩悶時去跑步可轉移注意力,讓情緒更快平靜。但跑步不...

同事對你不錯,等找到人再走吧!遇到主管「情緒勒索」該怎麼辦? 情緒
8 年前

同事對你不錯,等找到人再走吧!遇到主管「情緒勒索」該怎麼辦?

photos放大顯示「你等我們找到新人接替再走,畢竟同事都對你還不錯,你這樣會造成他們的困擾!」 這是朋友提過的一段話,明...

氣到心臟病發是真的!情緒起伏過大 當心誘發心碎症候群 常見3原因 情緒
3 個月前

氣到心臟病發是真的!情緒起伏過大當心誘發心碎症候群常見3原因

大學學測放榜,不少家長看到成績單,難免情緒波動,一名婦人就醫時,主訴心悸、胸悶等症狀,細問才得知原來是與子女為了志願...

失智、睡不好、常感冒?小心是「它」攝取不足,營養師曝腸道健康竟與大腦有關" 情緒
6 個月前

失智、睡不好、常感冒?小心是「它」攝取不足,營養師曝腸道健康竟與大腦有關"

台灣19歲以上民眾纖維攝取量只有13.5至18.8克,低於衛福部建議的25至38克。營養師陳宗裕表示,纖維量攝取不足對於腸道免疫來...

接種疫苗必看!研究顯示:最好7件事情,幫助增強疫苗效果 情緒
3 個月前

接種疫苗必看!研究顯示:最好7件事情,幫助增強疫苗效果

Omicron來襲,民眾紛紛開始接種第三劑疫苗,以求獲得更完整的保護力,而接種疫苗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童綜合醫...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 情緒
4 年前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將近二十年前,家裡買了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這幾年洗衣機狀況愈來愈差,...

孩子常愛生氣 當心恐有情緒障礙 情緒
4 年前

孩子常愛生氣 當心恐有情緒障礙

photos放大顯示有位才國小一年級的瑋瑋,生起氣來總像火山爆發,小則大聲吼叫,大則動手打同學,有時候從下課吵到上課,這樣...

別讓身心靈也變垃圾場!「1杯法寶」掃除壞情緒 讓你快樂積極大腦開心 情緒
4 個月前

別讓身心靈也變垃圾場!「1杯法寶」掃除壞情緒讓你快樂積極大腦開心

過年前除舊布新打掃,別忘了身心也要大掃除,讓體內獲得舒暢!當負面情緒太多,大腦也會被情緒箝制。營養師教你「用喝的」排...

治療犬溫馴平靜 陪自閉兒走出緊張情緒 情緒
3 年前

治療犬溫馴平靜陪自閉兒走出緊張情緒

治療犬的任務是經常到不同場所,與不同民眾進行友善互動,像是養老院、醫院、晚期照護等機構,有時也會到兒科醫院、治療中心...

減肥還是可以吃點心!營養師激推5款點心選擇,吃完甜食再吃它避免惡性循環 情緒
3 個月前

減肥還是可以吃點心!營養師激推5款點心選擇,吃完甜食再吃它避免惡性循環

連假過後,許多民眾急著想減重瘦身,但剛復工、上學壓力一大,又會開始想吃點心,究竟該怎麼辦?營養師李婉萍表示,不吃當然...

改善情緒、助胎教 雙人瑜伽4好處 情緒
6 年前

改善情緒、助胎教 雙人瑜伽4好處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兩個人彼此協助的雙人瑜伽可大幅提升運動效果。尤其對孕婦而言,雙人瑜伽不只...

本土確診 T老師信箱豬瘟疫苗種類芋圓 綠茶愛賴床 腺病毒 病毒頭痛 蘇東坡 專家疫情 肝炎病毒 新冠綠茶 牛奶 芋圓克寧純生乳奶粉ptt寵物 訓練維他命C 咳寵物 師教 材質火星 爺爺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喝蜂蜜水嗎無 飲 熱量大學生 高血壓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他患小兒麻痺,跌在馬路上不想爬起來,心想「車子輾過算了...」這場意外,如何讓「火星爺爺」成為感動310萬人的TED講者
他患小兒麻痺,跌在馬路上不想爬起來,心想「車子輾過算了...」這場意外,如何讓「火星爺爺」成為感動310萬人的TED講者
為何買貓抓板給貓咪,牠還是把沙發抓爛?寵物行為訓練師教你:買沙發避開「這3種材質」
為何買貓抓板給貓咪,牠還是把沙發抓爛?寵物行為訓練師教你:買沙發避開「這3種材質」
頭痛發作好痛苦!專家親授3分鐘微運動 促循環、恢復血管彈性
頭痛發作好痛苦!專家親授3分鐘微運動 促循環、恢復血管彈性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T老師信箱/學生確診解隔要復學 同住家人又確診,需要再採3+4防疫嗎?
T老師信箱/學生確診解隔要復學 同住家人又確診,需要再採3+4防疫嗎?
牙痛要人命?別急拔牙!三叉神經痛常被誤會,按這些部位簡單判斷
牙痛要人命?別急拔牙!三叉神經痛常被誤會,按這些部位簡單判斷
不只新冠疫苗 40歲以上建議補打這2支 60歲後再加2支更保險
不只新冠疫苗 40歲以上建議補打這2支 60歲後再加2支更保險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新北市公布「幼兒園停課標準」!侯友宜:啟動「新北分群照護」 80歲以上快篩陽即給藥治療
「沙棘果」是維生素C之王,比芭樂、奇異果還厲害!你該知道「沙棘果」功效、禁忌、該怎麼吃
「沙棘果」是維生素C之王,比芭樂、奇異果還厲害!你該知道「沙棘果」功效、禁忌、該怎麼吃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