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婦女半年減7公斤、血糖血脂恢復正常!第一名胃腸肝膽科醫師:做對8件事健康瘦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張家毓「醫生,我的肚子怎麼愈來愈大,幫我做一下超音波,看看是不是有長東西。」一位48歲的女士滿臉憂愁地前來求助於我。
幫她做好超音波後,只有發現重度脂肪肝,沒有腹水,也沒有看到腫瘤。護理人員為她量了一下身高、體重、及腰圍,分別是157公分、66公斤及87公分。剛進來診間時的血壓是178/105 mmHg。休息了一會兒後,再為她量一次血壓,為158/95 mmHg。細問之下,原來她在2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的問題,只短暫服藥過2個月,後來就沒有再繼續追蹤治療了。
接著,我為這位擔憂的女士,安排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的確有異常,血糖值、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也都偏高。
她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位女士其實得到的是,標準的文明病—「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所謂的「三高」。代謝症候群在台灣當今的社會非常普遍,相信大部份的人都知道。在台灣,有4成到5成的成年人有體重問題,肥胖幾乎隨處可見。肥胖又和台灣十大死因中的其中8項有關係。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這位女士的三高,她未來將會面臨許多健康問題。
減重是她當前最好的建議,但是要如何減重呢?我想,大部分的人所得到的訊息會是「少吃多動」。但什麼樣的飲食結構,才符合我們的身體需要?至於運動,運動的好處多多,可以塑身、防癌、預防老人痴呆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運動很重要,但減重若單靠運動,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效果並不理想。
過去40年來,多數的營養學專家一直建議我們要保持「低脂飲食」。從1970年代之後,我們一直謹守著,「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便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和預防肥胖。」,以此為減重的金科玉律。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90年代,「低脂飲食」幾乎風靡了全世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展開了一項大型的研究—「低脂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Low-fat dietary patter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這個研究是美國婦女健康研究計畫的一個區塊,它花費約7億美元,研究對象為美國各地5萬名停經婦女,隨機分配到低脂飲食組或一般飲食組。
比起一般組,低脂飲食組的婦女得到比較多的教育課程,也增加了蔬果及穀物的攝取量。這個研究耗時8年,結果出爐,低脂飲食組只比一般組,多減了0.45公斤的體重,而其他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比例都未降低。從這個大型的實驗來看,低脂飲食會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似乎遠比想像的少。這篇重要的文章於2006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引起當時營養學一大震撼。
震撼並沒有結束。在差不多同時期,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萬名美國人,這些人一開始都沒有肥胖、沒有慢性病,連續4年的時間去觀察這些人,在飲食中的特定食品改變時,體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結果出爐,最會導致人們體重上升的是馬鈴薯製品、含糖分飲料和精製類澱粉等等。相反的,堅果、全脂牛奶等高油脂食品,反而和體重減少有關。這篇精彩的研究,收錄於2011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在2005年到2007年之間,以色列的學者進行了一項飲食的研究,他們將322個BMI較高的人分成3組,分別食用A組: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飲食(低脂飲食:30% of calories from fat),B組:地中海飲食法(中脂飲食:35% of calories from fat),C組:阿金飲食法(高脂:油脂沒有上限)。
經過兩年後,體重減輕多寡依次是C組(高油脂)、B組(中油脂)、及A組(低油脂)。這些研究的結果在統計學上是有顯著差異的。此外,在這些高油脂飲食組的抽血檢測中,其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方面,都有較良好的改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吃油比較多且吃糖比較少的人,居然勝出了。這個研究發表於2011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西班牙研究學者在2013年發表了「地中海式飲食預防醫學研究(PREDIMED, Prevention with Mediterranean Diet)」。研究人員隨機把受試者分為3組:第一組受試者遵循地中海式飲食方式並額外提供混合堅果;第二組受試者同樣遵循地中海式飲食方式,但額外提供特級初榨橄欖油;第三組則接受一般減重指導,吃的是與地中海式飲食一致的蔬菜、肉類與乳製品,但不能用橄欖油煮食,也不能吃堅果。
顯然的,前面這兩組所食用的油脂遠大於第三組。這個實驗被提前中止,原因是因為,第一和二組的飲食方式,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遠優於低油脂組(降低30%),基於人道考量,實驗提前中止,建議所有人都進行富含油脂的地中海飲食。而且後續觀察也發現,採用地中海式飲食方式的受試者,在許多廣為接受的認知功能測驗上,表現都比低油脂組好。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張家毓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張家毓「醫生,我的肚子怎麼愈來愈大,幫我做一下超音波,看看是不是有長東西。」一位48歲的女士滿臉憂愁地前來求助於我。
幫她做好超音波後,只有發現重度脂肪肝,沒有腹水,也沒有看到腫瘤。護理人員為她量了一下身高、體重、及腰圍,分別是157公分、66公斤及87公分。剛進來診間時的血壓是178/105 mmHg。休息了一會兒後,再為她量一次血壓,為158/95 mmHg。細問之下,原來她在2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的問題,只短暫服藥過2個月,後來就沒有再繼續追蹤治療了。
接著,我為這位擔憂的女士,安排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的確有異常,血糖值、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也都偏高。
她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位女士其實得到的是,標準的文明病—「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所謂的「三高」。代謝症候群在台灣當今的社會非常普遍,相信大部份的人都知道。在台灣,有4成到5成的成年人有體重問題,肥胖幾乎隨處可見。肥胖又和台灣十大死因中的其中8項有關係。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這位女士的三高,她未來將會面臨許多健康問題。
減重是她當前最好的建議,但是要如何減重呢?我想,大部分的人所得到的訊息會是「少吃多動」。但什麼樣的飲食結構,才符合我們的身體需要?至於運動,運動的好處多多,可以塑身、防癌、預防老人痴呆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運動很重要,但減重若單靠運動,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效果並不理想。
過去40年來,多數的營養學專家一直建議我們要保持「低脂飲食」。從1970年代之後,我們一直謹守著,「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便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和預防肥胖。」,以此為減重的金科玉律。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90年代,「低脂飲食」幾乎風靡了全世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展開了一項大型的研究—「低脂飲食」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Low-fat dietary patter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這個研究是美國婦女健康研究計畫的一個區塊,它花費約7億美元,研究對象為美國各地5萬名停經婦女,隨機分配到低脂飲食組或一般飲食組。
比起一般組,低脂飲食組的婦女得到比較多的教育課程,也增加了蔬果及穀物的攝取量。這個研究耗時8年,結果出爐,低脂飲食組只比一般組,多減了0.45公斤的體重,而其他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比例都未降低。從這個大型的實驗來看,低脂飲食會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似乎遠比想像的少。這篇重要的文章於2006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引起當時營養學一大震撼。
震撼並沒有結束。在差不多同時期,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萬名美國人,這些人一開始都沒有肥胖、沒有慢性病,連續4年的時間去觀察這些人,在飲食中的特定食品改變時,體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結果出爐,最會導致人們體重上升的是馬鈴薯製品、含糖分飲料和精製類澱粉等等。相反的,堅果、全脂牛奶等高油脂食品,反而和體重減少有關。這篇精彩的研究,收錄於2011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在2005年到2007年之間,以色列的學者進行了一項飲食的研究,他們將322個BMI較高的人分成3組,分別食用A組: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飲食(低脂飲食:30% of calories from fat),B組:地中海飲食法(中脂飲食:35% of calories from fat),C組:阿金飲食法(高脂:油脂沒有上限)。
經過兩年後,體重減輕多寡依次是C組(高油脂)、B組(中油脂)、及A組(低油脂)。這些研究的結果在統計學上是有顯著差異的。此外,在這些高油脂飲食組的抽血檢測中,其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方面,都有較良好的改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吃油比較多且吃糖比較少的人,居然勝出了。這個研究發表於2011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西班牙研究學者在2013年發表了「地中海式飲食預防醫學研究(PREDIMED, Prevention with Mediterranean Diet)」。研究人員隨機把受試者分為3組:第一組受試者遵循地中海式飲食方式並額外提供混合堅果;第二組受試者同樣遵循地中海式飲食方式,但額外提供特級初榨橄欖油;第三組則接受一般減重指導,吃的是與地中海式飲食一致的蔬菜、肉類與乳製品,但不能用橄欖油煮食,也不能吃堅果。
顯然的,前面這兩組所食用的油脂遠大於第三組。這個實驗被提前中止,原因是因為,第一和二組的飲食方式,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遠優於低油脂組(降低30%),基於人道考量,實驗提前中止,建議所有人都進行富含油脂的地中海飲食。而且後續觀察也發現,採用地中海式飲食方式的受試者,在許多廣為接受的認知功能測驗上,表現都比低油脂組好。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張家毓DS_IMG_203848} 「醫生,我的肚子怎麼愈來愈大,幫我做一下超音波,看看是不是有長東西。」一位48歲的女士滿臉憂愁地前來求助於我。幫她做好 ...
DS_IMG_203848} 「醫生,我的肚子怎麼愈來愈大,幫我做一下超音波,看看是不是有長東西。」一位48歲的女士滿臉憂愁地前來求助於我。幫她做好 ...
48歲婦女半年減7公斤、血糖血脂恢復正常!第一名胃腸肝膽科醫師:做對8件事健康瘦. 文章轉載:商周良醫健康網. 圖片來源:商周良醫健康網攝影: ...
中藥經由抑制脂肪酸的合成,避免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達到降血脂功效。 治療高血脂中藥介紹 ... 川紅花,用於懷孕婦女需遵醫師指示使用。 使用生大黃,若有出現 ...
梁清香: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副甲狀腺疾病、高血脂症、代謝症. 候群 ... 胃腸肝膽胰臟疾病、胃十二指腸鏡、大腸鏡、直腸鏡、超音波、治. 療性內視鏡 ... 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 王有利:一般婦產科、婦女泌尿、更年期、骨盆鬆弛、腹腔鏡手術.
台南肝膽科推薦台南腸胃科推薦台南腸胃科星期日台南中西區腸胃科48歲婦女半年減7公斤台南肝膽腸胃科權威陳炳諴台南肝膽腸胃科診所高愛文內科診所陳炳諴醫師
父母必看》「輪狀病毒」每年奪走數十萬人性命!得過也不會免疫,新竹「超人氣醫師...
photos放大顯示「輪狀病毒不是腸病毒,常常會有家長說,要打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腸病毒,這是不對的。」謝德貴兒童診所院長謝...
80歲談戀愛,跟18歲有什麼不一樣?精神科醫師:破解「老年人是無性動物」成見
photos放大顯示電視製作人周遊與丈夫李朝永及一位女友人的外遇事件,被媒體稱做「218歲的三角戀」,言下之意是:三個人都這...
「排卵日那天很容易懷孕」是個謊言!婦產科醫師:這個時間點行房,懷孕機率高4倍
photos放大顯示想要懷孕的女性,不少人都會開始測量「基礎體溫」,因為這麼做能了解自己是否開始排卵了,是推測排卵期最經濟...
誰說「特級初榨橄欖油」只能涼拌?醫師告訴你:一定要吃炸的食物,請愛用橄欖油
即使是不會煮菜的朋友,可能都聽過這個小常識:初榨橄欖油適合拿來涼拌沙拉,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最好還是用大豆沙拉油。 如果...
「媽媽對不起,我不知道急救會讓妳七孔流血...」醫師的急診室觀察:有「這種家人...
photos放大顯示人生最悲慘,不是破產或被老闆開除,而是生不如死。更慘的是,重病纏身躺在床上任人決定你好不好死,眼睜睜看...
排掛號、等看診、領藥久...不想花一整天看病,帶長輩看醫師,你該考慮掛「這一科」
photos放大顯示「為什麼老人家很喜歡看醫生?」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以為老人很喜歡逛醫院,不過,根據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
普悠瑪事故》災難場景重現、做惡夢、失憶…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科醫師給的2...
photos放大顯示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有一封寫於1865年的信件,最近被找到,信裡這麼寫著:「這景象如此令人驚駭,以至於那些我協...
洗臉用冷水還熱水好?哪裡先洗?醫師傳授「正確洗臉」7大標準步驟
photos放大顯示洗臉這麼簡單的事情也要人教?沒錯,真的需要人教,千萬不要覺得洗臉很簡單啊!保養是科學,不是儀式。每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