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6-26 每日頭條
    • 2022-06-25 每日頭條
    • 2022-06-24 每日頭條
    • 2022-06-23 每日頭條
    • 2022-06-22 每日頭條
    • 2022-06-21 每日頭條
    • 2022-06-20 每日頭條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   新聞
  • 投稿作者
  • 迎芙

飲食食物長者泥狀 文章 參考資訊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咳嗽的情形,而讓吞嚥困難者逕自食用語言治療師不建議的質地。因此,若用是否有咳嗽當標準,並不能完全判斷吞嚥是否安全,也是為什麼吞嚥障礙最好都應該經過專業的吞嚥攝影等儀器客觀檢查。

迷思1:老人家都是咬不動所以吞嚥困難

吞嚥的過程可以簡單分為四個階段:「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和「食道期」,這四個階段也對應著各種吞嚥困難可能出現的時機。用牙齒咀嚼僅是「口腔準備期」的一部分能力,口部肌肉和舌頭能否協調而有力的動作、是否感覺到食團的狀態,都會影響口腔期「向後吞」的這項動作成功與否。就算在「口腔準備期」和「口腔期」的階段都正常,也可能會因爲「咽部期」的障礙,讓食團沒有適當地向食道推進,導致嗆到甚至吸入性肺炎。

迷思2:吞嚥不適就是要煮粥、打泥

嬰兒就算還沒有長牙,也可以靠著上下顎運動,用舌頭頂向上顎來碾碎食物。天然的食物如香蕉、南瓜、水蜜桃不需用調理機打碎,也能以牙齦嚼食,在口中被碾壓成泥,食品如馬鈴薯泥、墨西哥酪梨醬、鷹嘴豆泥等也是本來就會料理成泥狀,碎豆花、廣東粥、義式蔬菜湯等不需要太費力咀嚼,也是很多吞嚥功能良好的人喜愛的食物,準備飲食不需要必把所有食物都打成粥或特製成糊。

迷思3:改善吞嚥困難就是要改變飲食

舉例來說,當一側的咽部肌肉比另一側更有力,使用特定的姿勢可以預防食團進入弱側;有時患者保護呼吸道的機能減弱了,使用特定的動作和步驟來自主保護呼吸道,也是語言治療師經常建議的吞嚥策略。這些治療手法不必改變飲食,也能減輕吞嚥困難,甚至可以大量減少殘留和食物嗆入的現象;因此,如果在嘗試這些策略前,就自行改變食物質地,是大大犧牲了吞嚥困難者的生活品質。

迷思4:碎狀、泥狀、濃稠的食物和飲品=好吞的食物

光是把食物變得「免嚼」只能跳過磨碎食物的過程,「增稠」只能讓液體流得慢些,如果舌部功能不佳或咽部吞嚥不完全,濃稠的質地反而更易產生咽部殘留,提高吞嚥後嗆入食物的風險。每個吞嚥困難的患者對不同的質地反應皆不相同,沒有仔細地評估是難以判定何者才能有幫助,未經語言治療師評估便調整質地不但沒幫助,還可能幫倒忙。

迷思5:年長者或失智者就是要吃為吞嚥困難特製的飲食

失智症的患者常會「忘了吞」,食物一直含在口中,食物不小心掉進咽部,卻還沒準備好吞,這種感覺就好像一般人吃飯邊說話或突然不注意嗆到一樣,就算保護機制是好的,也會因為動作的不協調而嗆咳。這時候調整食物的外觀和溫度、選擇在精神好的時候進食、依飲食喜好備餐和餵食者的提示和仔細觀察,比調整質地甚至改由管狀進食還更能正常攝取營養。

迷思6:沒咳嗽表示沒嗆到,咳嗽表示食物掉進呼吸道了

反射機制健全的人常常可以在聲帶這道大門前,透過咳嗽「救回來」,沒有或僅有少量食物真的掉進呼吸道;反過來說,沒咳嗽也不代表沒有嗆到,有些中風後或年長者反射的機制變弱或消失,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若用是否有咳嗽當標準,並不能完全判斷吞嚥是否安全,也是為什麼吞嚥障礙最好都應該經過專業的吞嚥攝影等儀器客觀檢查。

迷思7:食品要調整成泥狀表示飲品也要增稠才安全

吞嚥困難的人對不同食物質地的反應是不同的,很多泥狀和稠化的食品流動性用肉眼看類似,但黏稠度和是否有融化性都會在咽部有不同的反應。如前述,對稀薄液體掌握不好的原因很多,對稀薄液體會嗆咳但固體食物處理能力佳的個案不在少數,因此稀薄液體絕不應該用來預測對於其他食物質地的吞嚥表現,必須要經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攝影檢查,來確認各個質地的表現。

迷思8:醫生幫家人裝了鼻胃管,接下來的日子都要用鼻胃管吃飯了

鼻胃管、胃造口和空腸造口等各類經管進食方式都是在「提供營養」,不是在「治療吞嚥障礙」,以鼻胃管的不適度和對吞嚥功能的不良影響而言,更是只能作為短期的使用,胃造口也並非是一旦使用就是永久的處置,只是和鼻胃管相比,較適合相對長程的使用。

如果所有的患者都只是短期使用也罷,但因為吞嚥障礙的多變,吞嚥功能的基本能力不同,有許多患者在裝鼻胃管後,接受了吞嚥訓練、嘗試了許久,仍然無法完全地由口進食,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考慮其他不良反應較少的經管進食方式,並持續地搭配最大安全限度下的經口吞嚥訓練。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期吞嚥障礙的進程,當初期的醫療處置顯得不再適用後,為了您愛的家人,請協助他與醫療團隊諮詢鼻胃管以外的可能,傾聽醫療人員的建議;請鼓勵他定期地接受語言治療師執行的吞嚥功能評估、吞嚥訓練和進食策略調整,且不管用不用鼻胃管,都需要口腔清潔,也都可以進行吞嚥訓練。

(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1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 ...
#2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迷思4:碎狀、泥狀、濃稠的食物和飲品=好吞的食物. 光是把食物變得「免 ... 迷思5:年長者或失智者就是要吃為吞嚥困難特製的飲食. 失智症的患者 ...
#3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 ...
#4 長輩生病拒吃食物泥?先檢查這7招用了沒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推出的樂齡飲食,利用食物模具為糊餐塑形,連肉泥都 ... 不管是醫院或家庭,都會將食物煮爛、剪碎或攪打成泥狀,總是把食物 .... 用餐氛圍:愉快的用餐氣氛,有助引導長者用餐,若吃不下,應以鼓勵代替催促或責罵。
#5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 ...
#6 長輩生病拒吃食物泥?先檢查這7招用了沒
小撇步也能讓泥狀糊餐變得更美更好吃。營養師指出,照顧者 .... 飲食喜好:平時多留意長者的飲食喜好,避開長者不喜歡的食物。 5.餐具選用:使用 ...
#7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 ...
#8 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迷思4:碎狀、泥狀、濃稠的食物和飲品=好吞的食物 光是把食物變得「免嚼」 ... 迷思5:年長者或失智者就是要吃為吞嚥困難特製的飲食 失智症的患者 ...
#9 老年人咀嚼困難?來學蔬果泥米湯流質餐| 銀髮長期照護
針對咀嚼困難的銀髮族,建議攝取軟質、濕潤的飲食,比如將蔬果打成泥狀, ... 針對沒有牙齒的老人,可以供應半流質的飲食,將食物切碎、切絲,加入 ... 口乾的長者也很適合食用濕潤的食物,建議用滷的方式烹調食物,比如滷豆腐。
#10 【7招教你把泥狀糊餐變好吃】...
餐食塑形:利用增稠劑把餐食變黏稠,重新塑形還原食物樣貌。 3.繽紛菜餚:多種顏色的「彩虹飲食」,使菜餚看起來更加美味。 4.飲食喜好:平時多留意長者的飲食喜好, ...


長者健康飲食老人飲食指南老人飲食原則老人營養問題老人飲食食譜老人營養ppt老人食物料理老人飲食建議老人營養需求老人飲食菜單 謝思民 抗病毒藥物 醫籲疫情 三劑 大關本土確診 中重症 癌症

每天2杯美式咖啡「三寶媽」窮緊張!3種療癒食物愈吃愈焦慮 6類營養素穩定情緒 遠離神經質" 飲食
7 個月前

每天2杯美式咖啡「三寶媽」窮緊張!3種療癒食物愈吃愈焦慮6類營養素穩定情緒遠離...

你也是神經質體質?尤其年末之際總是緊張兮兮、常驚聲尖叫嗎?別再讓周遭的人都跟你一起窮緊張。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咖啡、糖...

春節飲食難節制 5原則讓體重回得去 飲食
4 年前

春節飲食難節制 5原則讓體重回得去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年假將至,連假雖然要好好放鬆,但飲食可別跟著放縱。研究顯示,放連...

飲食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多 用藥應先諮詢藥師 飲食
10 年前

飲食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多用藥應先諮詢藥師

   吃好道相報,但吃藥可是不行!衛生署調查發現,許多民眾喜歡推薦藥物給親朋好友,還有人將不適當的食物和藥物合併使用...

吃出天生燃脂力!米飯是非常有利的瘦身食物 食物
6 年前

吃出天生燃脂力!米飯是非常有利的瘦身食物

為什麼有的人只喝「零熱量」飲料、只吃低熱量食物,採取「低卡」飲食,卻仍然會導致身體愈來愈胖?還有的人拒絕吃米飯、澱粉...

減肥吃冬粉其實在吃澱粉!1招分辨「假冬粉」 醫曝4種你以為很健康的地雷食物 食物
7 個月前

減肥吃冬粉其實在吃澱粉!1招分辨「假冬粉」醫曝4種你以為很健康的地雷食物

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指出,有些人為了改善體質或減肥,盡量攝取高蛋白質、高纖維、低升糖的食物,改變飲食一...

想吃宵夜?7種晚上吃也不怕胖的食物,第5種還被運動員拿來偷偷減肥! 食物
7 年前

想吃宵夜?7種晚上吃也不怕胖的食物,第5種還被運動員拿來偷偷減肥!

photos放大顯示你是否到了晚上覺得肚子空空想吃點什麼,但怕吃太多會胖而不敢吃?美國健康網站「Beautyhigh」推薦了7種晚上...

泌尿道感染別喝咖啡!營養師揭8食物、3動作預防泌尿道感染 食物
3 個月前

泌尿道感染別喝咖啡!營養師揭8食物、3動作預防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女性的常見困擾,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復發呢?營養師程涵宇建議多吃8食物可預防泌尿道感染,日常3動作也能遠離...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的「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飲食
2 個月前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的「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photos放大顯示以通便聞名的膳食纖維,也有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膳食纖維能通便,是因為它能軟化大便,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

罐頭食品、衣物、家具...生活到處都是毒!美國營養專家:攝取6種食物助排毒 食物
3 年前

罐頭食品、衣物、家具...生活到處都是毒!美國營養專家:攝取6種食物助排毒

photos放大顯示排毒從強壯細胞膜開始排毒需要能量,而好的能量需要粒線體功能。細胞內的粒線體會生成三磷酸腺苷來補充能量。...

打敗生魚片!全世界注目的健康食物:「毛豆」的驚人威力 食物
8 年前

打敗生魚片!全世界注目的健康食物:「毛豆」的驚人威力

photos放大顯示去年1至11月,在日本以外的地區透過Google尋找有關和食的關鍵字當中,日式居酒屋的開胃小菜「毛豆」力壓拉麵...

乳癌年輕化6大致病危機!這些食物最好少吃 食物
6 年前

乳癌年輕化6大致病危機!這些食物最好少吃

許多女性夢想擁有尖挺、圓潤的雙峰,但在美麗的背後,卻也暗藏致命危機!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

微波爐易破壞食物營養 綠花椰菜微波後只剩熱量與纖維! 食物
9 年前

微波爐易破壞食物營養 綠花椰菜微波後只剩熱量與纖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嗶嗶嗶,相信許多民眾,為了求快求方便,都會把食物拿到微波爐裡頭加熱,只要幾秒鐘的時...

中重症 死亡案例豐原bnt診所本土確診 中重症 癌症疫情 三劑 大關抗病毒 科學中藥 公費馬鈴薯 瘦身 陷阱老人味 新陳代謝 皮膚謝思民 抗病毒藥物 醫籲新冠 陽性 陳淑蓉濕熱 身體除濕 淮山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控制近視】角膜塑型的迷思大破解
【控制近視】角膜塑型的迷思大破解
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 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 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狗狗」可以用人類沐浴乳、洗髮精嗎?錯!洗毛精該怎麼挑?專家:挑選洗毛精,3件事飼主一定要知道
「狗狗」可以用人類沐浴乳、洗髮精嗎?錯!洗毛精該怎麼挑?專家:挑選洗毛精,3件事飼主一定要知道
7月星座運勢》金牛獲老闆信任、雙子小心踩地雷!12星座工作、財運、戀愛運一次看
7月星座運勢》金牛獲老闆信任、雙子小心踩地雷!12星座工作、財運、戀愛運一次看
你心中也有一個「傷過你」的人嗎?丁菱娟這樣跟中風媽媽和解,教中年人的一堂人生功課
你心中也有一個「傷過你」的人嗎?丁菱娟這樣跟中風媽媽和解,教中年人的一堂人生功課
失智長輩吵著「我要回家」,怎麼辦?資深護理師教你掌握:「三不三意」法則,化解衝突
失智長輩吵著「我要回家」,怎麼辦?資深護理師教你掌握:「三不三意」法則,化解衝突
「喝咖啡、不吃馬鈴薯」可以減肥嗎?該「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營養師盤點:14個讓你越減越肥的「瘦身陷阱」
「喝咖啡、不吃馬鈴薯」可以減肥嗎?該「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營養師盤點:14個讓你越減越肥的「瘦身陷阱」
猴痘真的來了!國內首例猴痘病例 傳播力強、密切接觸者得隔離「這麼多天」
猴痘真的來了!國內首例猴痘病例 傳播力強、密切接觸者得隔離「這麼多天」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