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6-26 每日頭條
    • 2022-06-25 每日頭條
    • 2022-06-24 每日頭條
    • 2022-06-23 每日頭條
    • 2022-06-22 每日頭條
    • 2022-06-21 每日頭條
    • 2022-06-20 每日頭條

你知道自己在焦慮嗎?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   新聞
  • 投稿作者
  • 映白

QA問題焦慮症廣泛性 文章 參考資訊

你知道自己在焦慮嗎?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

試著回答下列問題:您會

1.要求零風險,不顧代價: 堅持有毒物質零檢出,最好食物都有機無毒,再貴也沒關係 2.急著把事情趕快做完,脾氣差:假如一整天要做5件事情,會急著一定要盡快完成 3.要求完美、更好,給自己壓力:活在做得不夠好的想法裡,每天戰戰兢兢、很緊繃 4.忽略效率、再多的時間跟力氣都覺得應該:上班時間超長,甚至到半夜都在繼續工作 5.擔心跟焦慮引發人際不睦,抱怨別人不配合:過度關心,像叫家人吃保養品,不聽就生氣

除了自己之外,最常跟你互動的人也請他幫你填一填,假如5題中有3題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得了「廣泛性焦慮症」,要是5題命中4題,那幾乎是鐵中的。你也可以幫身旁愛擔心、愛生氣、愛管人的親人、同事填一填,確認一下他們有沒有。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界使用的診斷準則,焦慮性疾患中的「廣泛性焦慮症」,必須具備:

1.患者要有過分的擔心和焦慮長達6個月 2.而且明知是憂慮卻難以控制

還要在下列6項中符合3項:

1.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2.容易疲勞 3.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4.易怒 5.肌肉緊繃 6.睡眠困擾(難以入睡成保持睡眠,或坐立不安、睡不滿意)

台灣向來喜歡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 ,但「身心症」並不是正式的診斷病名,比較是一種觀念,其實跟「廣泛性焦慮症」 並不一樣。是指一個人的情緒、心理狀態會造成身體狀況,像緊張跟氣喘、胃潰瘍有關,性子急、求完美跟心肌梗塞、換氣過度有關。但一般民眾還蠻喜歡這種「文青式」的名詞,覺得不是一種精神疾病,感覺比較好。

精神科醫師在曾在很多採訪時表示,台灣可能有高達20%的「身心症」,就像我的病人也覺得身邊「厚操煩、愛緊張」的人有20%之多一樣,但這跟流行病學社區調查的2-3%差很多!十年前我特意做了一份研究,仔細詢問下數字確實有比較高,但也不到5%,差距非常大,是醫師跟病人的印象都錯了嗎?還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診斷準則錯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後來發現是病人主觀的感受不符合診斷準則的描述,他們絕大部分一開始就否認自己有過分的擔心和焦慮,所以做出診斷的比率當然很低。就像門診中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只有少數可以描述自己的過度擔心跟焦慮,最常說的是他們「沒什麼好擔心的」 「焦慮?不會啊」,但坐在一旁的家屬卻猛猛點頭,恨不得跳出來說「你明明就有」「一天到晚看病、嘮叨」。

看久了,終於發現-焦慮症的台灣人往往對擔心、焦慮老早就習以為到「無感」,無感到甚至對家人的埋怨抗議都不會當一回事。

所以根據診斷準則的必備標準,直接問台灣人「您會過分的擔心和焦慮嗎?」「明知自己憂慮卻難以控制嗎?」是行不通的,這恐怕是一種文化上的重大差異。所以根據平常看診的經驗,以及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列出了幾個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常有的行為特質,用以彌補診斷準則標準問句可能造成的疏漏:

1. 要求零風險,往往不顧代價:像是睡在沙發上,等家人都回來才肯上床,到最後自己上床時卻嚴重失眠。太強調有毒物質的零檢出,忽略掉所有寶特瓶、塑膠容器,甚至醫院所使用硬殼塑膠的點滴瓶都有塑化劑溶出。很多實驗證明,塑化劑其實沒太多實質影響,堅持0檢出是沒有意義的,難不成要禁用所有塑膠品嗎?那是何等的代價,現在呢?不是又回復原點。焦慮症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為了零風險,花太多時間跟力氣,像洗菜兩小時,洗碗兩小時,堅持不外食,累死自己,也影響家庭互動。

2. 要求事情趕快做完,忽略疲倦:我在門診經常使用一個小小的測驗「假如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去做5件事情,你會怎麼安排?」廣泛性焦慮症病人的標準答案是「盡快把5件事情一口氣完成,誰知道等下還有什麼事」。其實早上做3件,輕鬆吃個午餐,下午再做2件不好嗎?有些事即使改天再做也沒什麼關係。急著做事情需要緊繃的腦神經,自律神經也就跟著失調,情緒處在緊張狀態、身體自然容易疲倦,晚上也睡不好。

你知道自己在焦慮嗎?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

試著回答下列問題:您會

1.要求零風險,不顧代價: 堅持有毒物質零檢出,最好食物都有機無毒,再貴也沒關係 2.急著把事情趕快做完,脾氣差:假如一整天要做5件事情,會急著一定要盡快完成 3.要求完美、更好,給自己壓力:活在做得不夠好的想法裡,每天戰戰兢兢、很緊繃 4.忽略效率、再多的時間跟力氣都覺得應該:上班時間超長,甚至到半夜都在繼續工作 5.擔心跟焦慮引發人際不睦,抱怨別人不配合:過度關心,像叫家人吃保養品,不聽就生氣

除了自己之外,最常跟你互動的人也請他幫你填一填,假如5題中有3題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得了「廣泛性焦慮症」,要是5題命中4題,那幾乎是鐵中的。你也可以幫身旁愛擔心、愛生氣、愛管人的親人、同事填一填,確認一下他們有沒有。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界使用的診斷準則,焦慮性疾患中的「廣泛性焦慮症」,必須具備:

1.患者要有過分的擔心和焦慮長達6個月 2.而且明知是憂慮卻難以控制

還要在下列6項中符合3項:

1.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2.容易疲勞 3.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4.易怒 5.肌肉緊繃 6.睡眠困擾(難以入睡成保持睡眠,或坐立不安、睡不滿意)

台灣向來喜歡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 ,但「身心症」並不是正式的診斷病名,比較是一種觀念,其實跟「廣泛性焦慮症」 並不一樣。是指一個人的情緒、心理狀態會造成身體狀況,像緊張跟氣喘、胃潰瘍有關,性子急、求完美跟心肌梗塞、換氣過度有關。但一般民眾還蠻喜歡這種「文青式」的名詞,覺得不是一種精神疾病,感覺比較好。

精神科醫師在曾在很多採訪時表示,台灣可能有高達20%的「身心症」,就像我的病人也覺得身邊「厚操煩、愛緊張」的人有20%之多一樣,但這跟流行病學社區調查的2-3%差很多!十年前我特意做了一份研究,仔細詢問下數字確實有比較高,但也不到5%,差距非常大,是醫師跟病人的印象都錯了嗎?還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診斷準則錯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後來發現是病人主觀的感受不符合診斷準則的描述,他們絕大部分一開始就否認自己有過分的擔心和焦慮,所以做出診斷的比率當然很低。就像門診中廣泛性焦慮症的病人,只有少數可以描述自己的過度擔心跟焦慮,最常說的是他們「沒什麼好擔心的」 「焦慮?不會啊」,但坐在一旁的家屬卻猛猛點頭,恨不得跳出來說「你明明就有」「一天到晚看病、嘮叨」。

看久了,終於發現-焦慮症的台灣人往往對擔心、焦慮老早就習以為到「無感」,無感到甚至對家人的埋怨抗議都不會當一回事。

所以根據診斷準則的必備標準,直接問台灣人「您會過分的擔心和焦慮嗎?」「明知自己憂慮卻難以控制嗎?」是行不通的,這恐怕是一種文化上的重大差異。所以根據平常看診的經驗,以及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列出了幾個廣泛性焦慮症病人常有的行為特質,用以彌補診斷準則標準問句可能造成的疏漏:

1. 要求零風險,往往不顧代價:像是睡在沙發上,等家人都回來才肯上床,到最後自己上床時卻嚴重失眠。太強調有毒物質的零檢出,忽略掉所有寶特瓶、塑膠容器,甚至醫院所使用硬殼塑膠的點滴瓶都有塑化劑溶出。很多實驗證明,塑化劑其實沒太多實質影響,堅持0檢出是沒有意義的,難不成要禁用所有塑膠品嗎?那是何等的代價,現在呢?不是又回復原點。焦慮症病人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為了零風險,花太多時間跟力氣,像洗菜兩小時,洗碗兩小時,堅持不外食,累死自己,也影響家庭互動。

2. 要求事情趕快做完,忽略疲倦:我在門診經常使用一個小小的測驗「假如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去做5件事情,你會怎麼安排?」廣泛性焦慮症病人的標準答案是「盡快把5件事情一口氣完成,誰知道等下還有什麼事」。其實早上做3件,輕鬆吃個午餐,下午再做2件不好嗎?有些事即使改天再做也沒什麼關係。急著做事情需要緊繃的腦神經,自律神經也就跟著失調,情緒處在緊張狀態、身體自然容易疲倦,晚上也睡不好。

#1 廣泛性焦慮症
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 台灣向來喜歡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 ,但「身心症」並不是正式的診斷 ...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後來發現是病人主觀的感受不符合診斷準則的描述,他們絕 ...
#2 你知道自己在焦慮嗎? 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
除了自己之外,最常跟你互動的人也請他幫你填一填,假如五題中有三題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得了「廣泛性焦慮症」... 試著回答下列問題:您會.
#3 廣泛性焦慮症
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界使用的診斷準則,焦慮性疾患[1]中的「廣泛性焦慮症」:必須 ...
#4 如何有效治療焦慮障礙常見問與答Q&A
如何有效治療焦慮障礙常見問與答Q&A ... 廣泛性焦慮障礙:2% ... 確保不是由於軀體問題(生理檢查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焦慮障礙)導致這些症狀。
#5 你知道自己在焦慮嗎?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 ...
急著把事趕完、總怕做得不夠好...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 台灣向來喜歡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 ,但「身心症」並不是正式的診斷 ...
#6 新知Q&A-醫師回覆
恐慌症是一種相當戲劇化的疾病,發作非常地迅速。前一刻,患者 ... 強迫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廣泛性焦慮症、特定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六種常見的焦慮型 ...
#7 新知Q&A-新知
新知 > 身心科/兩性相處 > 精神/心理問題 > 新知 ... 強迫症的症狀主要包括「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兩大症狀,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強迫症患者同時擁有這兩種症狀。 ... 強迫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廣泛性焦慮症、特定恐懼症、社交恐懼症。
#8 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
2018/06/27; 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 試著回答下列問題:您會 ... 台灣向來喜歡把「廣泛性焦慮症」稱為「身心症」 ,但「身心症」並不是正式的診斷病名,比較是 ...
#9 「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5個QA看出「廣泛性焦慮症」問題.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116037&p=1. 試著回答下列問題:您會. 1.要求零風險,不顧代價: ...


謝思民 抗病毒藥物 醫籲中重症 死亡案例馬鈴薯 瘦身 陷阱

研究:年輕人孤獨 心理健康易出問題 問題
4 年前

研究:年輕人孤獨 心理健康易出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處於網路科技發達的世代,寂寞已不再只發生於年長者或獨居者身上。根據一篇發...

常問這些問題 當心聽力損失了... 問題
5 年前

常問這些問題 當心聽力損失了...

photos放大顯示(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重聽不是老人才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經常戴耳機聽音樂,聽力漸漸衰退。醫師指出,...

一天到晚緊張兮兮?注意!壓力大會傷血管...7症狀判斷你有「廣泛性焦慮症」嗎 焦慮症
6 年前

一天到晚緊張兮兮?注意!壓力大會傷血管...7症狀判斷你有「廣泛性焦慮症」嗎

photos放大顯示「擔心死了」是常會聽到的一句話,當然一時的擔心不太可能死人,除非這個人有冠狀動脈阻塞,剛好又遇到很大的...

過了50歲、面臨退休...突然找不到人生意義?從一位心理學家的故事學:設計人生下半場,請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問題
2 年前

過了50歲、面臨退休...突然找不到人生意義?從一位心理學家的故事學:設計人生下...

photos放大顯示告訴我,你的人生故事因為人們有自我超越的需求,老年人仍然渴望探索生命的意義,所以樂齡學習中的「生命回顧...

婆媳問題是女人戰爭? 同理是改善關係的起點 問題
4 年前

婆媳問題是女人戰爭?同理是改善關係的起點

  女人步入了婚姻之後,首先要面臨的挑戰可能就是婆媳問題。兩個女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生長環境,因為婚姻而有了姻親關係...

嘴巴常「喀喀響」嗎?小心顳顎關節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教你檢測:嘴巴能不能塞4根手指頭 問題
2 年前

嘴巴常「喀喀響」嗎?小心顳顎關節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教你檢測:嘴巴能不能塞4根...

photos放大顯示「吃飯一張嘴就發出喀喀聲,怎麼會這樣啊?」相信你周遭也有這樣的「奇人異士」,究竟嘴巴為什麼會發出聲響呢...

不只手腳冰冷!泡腳還可改善8問題 問題
4 年前

不只手腳冰冷!泡腳還可改善8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曾經聽過有位專家推薦一個花錢不多、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每晚臨睡前,將50克艾葉和20克紅花,用數大碗水...

最多人問的清潔問題:矽利康發霉怎麼辦? 問題
8 年前

最多人問的清潔問題:矽利康發霉怎麼辦?

photos放大顯示昨日,映如去演講時,有學員問到矽利康發霉,該怎麼清?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常出現,幾乎每週的演講,都會...

為什麼近視越來越深?問題出在「身體缺氧」 問題
8 年前

為什麼近視越來越深?問題出在「身體缺氧」

photos放大顯示台灣有「近視王國」之稱,根據統計,台灣近視率約42%為世界第一,且逐年攀升。衛生署資料顯示,小學一年級生...

沒性生活就不會有婦科問題?正好相反!婦產科醫師破解「子宮肌瘤」2大迷思 問題
4 個月前

沒性生活就不會有婦科問題?正好相反!婦產科醫師破解「子宮肌瘤」2大迷思

photos放大顯示今年40歲的小茜(化名)從去年開始發現每月經血量變多,加上出現頻尿、裏急後重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因...

吃鳳梨會刮舌頭?問題出在你不會選!水果拍賣員教你用「十圓硬幣」挑好鳳梨 問題
5 年前

吃鳳梨會刮舌頭?問題出在你不會選!水果拍賣員教你用「十圓硬幣」挑好鳳梨

photos放大顯示水果店老闆不會告訴你的事拍賣員教你挑水果!拍賣員 陳敬昌擔任拍賣員17年,每天摸的聞的想的都是水果,常把...

少年「過糖」造成憂鬱  專家:少喝果汁! 焦慮症
8 年前

少年「過糖」造成憂鬱專家:少喝果汁!

   父母親常認為,果糖比加工糖好;寧可小孩多喝果汁,也不要喝汽水。上述說法最近被新興實驗推翻!近來於華盛頓舉行的「...

濕熱 身體除濕 淮山本土確診 中重症 癌症疫情 三劑 大關馬鈴薯 瘦身 陷阱豐原bnt診所謝思民 抗病毒藥物 醫籲新冠 陽性 陳淑蓉抗病毒 科學中藥 公費中重症 死亡案例老人味 新陳代謝 皮膚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本土確診破350萬大關 今日死亡151人93%有癌症等重大慢性病、64%未打3劑疫苗
【控制近視】角膜塑型的迷思大破解
【控制近視】角膜塑型的迷思大破解
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 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 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狗狗」可以用人類沐浴乳、洗髮精嗎?錯!洗毛精該怎麼挑?專家:挑選洗毛精,3件事飼主一定要知道
「狗狗」可以用人類沐浴乳、洗髮精嗎?錯!洗毛精該怎麼挑?專家:挑選洗毛精,3件事飼主一定要知道
7月星座運勢》金牛獲老闆信任、雙子小心踩地雷!12星座工作、財運、戀愛運一次看
7月星座運勢》金牛獲老闆信任、雙子小心踩地雷!12星座工作、財運、戀愛運一次看
你心中也有一個「傷過你」的人嗎?丁菱娟這樣跟中風媽媽和解,教中年人的一堂人生功課
你心中也有一個「傷過你」的人嗎?丁菱娟這樣跟中風媽媽和解,教中年人的一堂人生功課
失智長輩吵著「我要回家」,怎麼辦?資深護理師教你掌握:「三不三意」法則,化解衝突
失智長輩吵著「我要回家」,怎麼辦?資深護理師教你掌握:「三不三意」法則,化解衝突
「喝咖啡、不吃馬鈴薯」可以減肥嗎?該「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營養師盤點:14個讓你越減越肥的「瘦身陷阱」
「喝咖啡、不吃馬鈴薯」可以減肥嗎?該「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營養師盤點:14個讓你越減越肥的「瘦身陷阱」
猴痘真的來了!國內首例猴痘病例 傳播力強、密切接觸者得隔離「這麼多天」
猴痘真的來了!國內首例猴痘病例 傳播力強、密切接觸者得隔離「這麼多天」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