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骨轉移免驚! 適當治療仍可趴趴走
photos放大顯示
「我治療的乳癌病患中,年紀最大的已經88歲了,最年輕的才20幾歲而已。但乳癌第四期絕對不是末期,積極治療還是有希望。」乳癌發生率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位,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台東乳癌專科醫師魏銓延表示,雖然乳癌對女性健康威脅不容小覷,但現在篩檢普遍、藥物進步,患者不必太過灰心。
臨床上,一名30多歲的年輕女性,確診時已經是第三期乳癌,癌細胞不久後轉移到骨骼,造成她疼痛難耐、站都站不直,連日常生活都成問題。但接受半年的傳統乳癌療法,骨轉移病灶消失,期間搭配保骨針治療,也維持患者骨骼完整,是難得的成功治癒案例。除此之外,一名50多歲病患就醫時,骨轉移的疼痛更是有如螞蟻在身上鑽,讓她只能依賴輪椅行動,但接受半年的抗荷爾蒙療法合併保骨針注射後,症狀明顯改善,已經能享受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乳癌細胞骨轉移最常見 病況嚴重恐因骨折併發症死亡
魏銓延醫師表示,乳癌細胞的轉移,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為治療乳癌使用的抗荷爾蒙藥物本身就會加速骨質流失,加上女性罹癌年紀通常都在停經前後,也剛好是骨質比較脆弱的階段,患者需要多加注意,從飲食、運動與多曬太陽下手,維持骨骼健康。
骨轉移好發在中軸骨部位,常見於頸椎、胸椎、腰椎,接著再擴散到四肢和頭骨。剛開始,症狀大多為腰痠背痛,很難跟一般的文明病區別,容易被輕忽。但骨轉移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醫療支出與行動能力受限,嚴重者,還可能因骨折併發症導致死亡。
抗荷爾蒙療法與單株抗體保骨針治療 能降低骨折機率
不過,患者不必恐慌,魏銓延醫師解釋,一旦發生骨轉移,醫師會先安排骨骼掃描,確認轉移病灶後,合併抗荷爾蒙療法與單株抗體的保骨針治療,藉由保骨針抑制蝕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自然就能降低患者骨折機率。而且保骨針使用方便,只需在施打前先檢查口腔健康,接著每月進行一次皮下注射,三個月到半年後,疼痛等症狀就能明顯改善。
選擇醫院方面,台東地區的藥物與手術設備都與北部、西部同步,病患留在台東也可以接受最新最現代的乳癌醫療,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而且台東人口較少,醫病關係相對密切,口耳相傳之下,台東地區乳癌病患的留治率已從過去的三四成提升到七八成左右。除了提醒病患不必舟車勞頓接受治療,魏銓延醫師也鼓勵癌友,乳癌不是絕症,尤其治療結束之後,更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活在癌症復發的恐懼當中,要記得保持正面心情,盡量接觸人群,找回原本的生活重心。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乳癌骨轉移採個人化治療提升存活率. 許多人都以為乳房會痛是乳癌,不會痛就沒關係?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是乳癌常見的迷思之一,乳癌最讓人 ...
骨骼是最常遭受乳癌轉移侵襲的器官,乳癌最後. 威脅生命時,骨轉移的發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癌細. 胞從原發腫瘤上脫落,進入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後,. 幾乎能到達 ...
骨骼是最常遭受乳癌轉移侵襲的器官,乳癌最後威脅生命時,骨轉移的發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癌細胞從原發腫瘤上脫落,進入血液循環及淋巴系統 ...
說到病人很可能只有短暫幾個月的生命,女兒問:「這個病(肝臟及骨頭轉移)沒辦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嗎?」我語重心長地說,「第四期乳癌(遠端轉移的乳癌)沒有辦法 ...
乳癌9成以上是後天!護理師、空姐都是高危險群...妳一定要戒掉的6個壞習慣
photos放大顯示「為什麼得病的是我?」幾乎每個罹患癌症的病友都曾有這樣的疑問,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安醫院總顧問張金...
「我們小孩才6個月,怎麼會這樣?」32歲新手媽媽罹患乳癌,原因竟可能出在丈夫身上
photos放大顯示「上次去診所,醫師建議切片她就是不肯,沒有乳癌家族史,生活也正常,我們小孩才6個月,怎麼會這樣…?」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