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1-01-17 每日頭條
    • 2021-01-16 每日頭條
    • 2021-01-15 每日頭條
    • 2021-01-14 每日頭條
    • 2021-01-13 每日頭條
    • 2021-01-12 每日頭條
    • 2021-01-11 每日頭條

寒流來,猝死往往發生在床上、房間內!重症科醫師警告:室內要維持「這個溫度」才安全

  •   新聞
  • 投稿作者
  • 迎秋

醫師安全警告重症溫度往往 文章 參考資訊

寒流來,猝死往往發生在床上、房間內!重症科醫師警告:室內要維持「這個溫度」才安全

photos放大顯示

寒流接二連三襲來,低溫特報一波接一波,新聞屢屢傳出猝死消息,不少人倒臥在床上、浴室、房間內。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大家往往以為寒流來襲,躲在室內就是安全,「只因為我們人人都知道衣物保暖,我們卻忘了,自己房間也是要保暖的。」在室內,反而可能會令人緩慢猝死。

為什麼會猝死在床上、浴室旁、房間內?黃軒指出,這與人體在室內低體溫的變化有關。若室溫處於低溫狀態,身體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會使人的身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嚴重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而猝死。

根據研究,若房間持續冰冷,在清晨每下降10°C,血壓就會上升8.2mmHg,若繼續沉睡,直到心臟血管也縮緊,心臟一時負荷不來,耗氧量大增,就可能因心肌缺氧而猝死。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每當室溫下降1°C,猝死機率就會昇高5.6%。

「身體若長期處於低溫環境,體內的選擇素、 內毒素、血栓素都會增加,使得血液濃稠度增加就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猝死機率。」黃軒說。

那麼一直把房內溫度升高,就會比較好嗎?「也不一定,在冬天,若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C 以上,可能逐漸反而會神疲力乏、容易頭暈腦漲。」就是因為室內外溫差懸殊,身體難以適應溫差造成。

而劇大溫差更要人命,尤其溫差大於5°C 以上,更會增加死亡風險。「如果當室內溫度有超過20℃,則不需要開任何暖氣。」除非低於20度時,可以選擇用電暖器、暖氣機來保持室內溫度,且需要分為不同族群或是環境下設定適合的室溫。

黃軒認為,房間內的「安全溫度」依照族群應該要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肺疾病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冬天在21°C,至少9小時之下,他們的呼吸症狀不易發作;尤其是夜晚房間內,能保持至少9小時在21°C之下,更是較舒服的環境。

第二類是「心血管疾病者」,冬天房間內一直冷,血壓會升高,血液濃稠增加,促進猝死增加的機率。房間內能保持在18°C,是較安全的環境。

第三類則是「健康年輕者」,冬天在家有保暖衣物下,能保持在18°C,是較理想的室內溫度。

黃軒也建議,要讓房間保暖,要注意四大點:

1. 選對工具:如果房間內只有部分區域需要提高室溫,建議使用電暖器。較大範圍,才建議使用熱空調機,這時更能省電。如果冬天幾乎天天需要暖氣的房間,就要選用熱空調機,肯定會更實惠。

2. 選對位置:如果冷空氣是從窗邊透進來的,就別把電暖爐拉到自己身旁,而是要放在窗戶旁邊,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把房內空氣變暖,才能較長時間保暖。

3. 選對正確運轉模式:當打開熱空調機時,很多人為了想要節省電費,而轉到「微風模式」。其實,這種運轉模式反而會讓電費增加的,要達到設定房內18℃溫度,最佳的空調使用法,就是用「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會比較省電費。

4. 風扇補助:我們的暖爐放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但這種特性也會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因此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均和。同樣的,從空調吹出的熱空氣,也會積聚在屋內的上方,也可使用風扇「朝上」,讓熱空氣下飄,這樣就能增加室內增溫效率,也幫助你降低電費呢。

「脫光衣服、洗澡前後、睡眠中,這三大情況都是猝死時機!」黃軒提醒,若冬天室內溫度沒有維持在18至20°C左右或兩房間溫差大於5°C,就千萬要小心這三大危險狀況,最是猝死好發期。

責任編輯:林筱庭核稿編輯:陳宛欣

#1 寒流來,猝死往往發生在床上、房間內!重症科醫師警告:室內 ...
5 小時前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大家往往以為寒流來襲,躲在室內就是安全,「 ... 黃軒認為,房間內的「安全溫度」依照族群應該要分成三大類:.
#2 武漢肺炎大爆發!重症醫師列SARS死亡數字回顧:擔憂不是 ...
2020年1月20日 — 醫師警告:武漢肺炎病毒會跳過中間的省分嗎… 持續關心疫情發展的重症醫師陳志金,最近就在臉書「Icu醫生陳志金」 粉專上密切提醒大家, ...
#3 蘇一峰醫師懶人包
蘇一峰醫師☀共有300.4 K人看了蘇一峰醫師最熱門文章:別等插管才後悔!醫:5種病人一旦插管往往直到過世。 ... 蘇一峰醫師,台北榮總胸腔內科醫師,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呼吸道感染 ... 胸腔醫師警告:南韓曾因此死了數百人 ... 醫師:房間這溫度才安全.
#4 重症加護單位業務手冊
(4)負責加護病房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教學訓練,並記錄存檔。 (5)督促 ... D.負責重症病人護理。 ... D.提供病人安全舒適的環境、避免感染及異常事件發生。 ... (1)每班上班一小時內應依病人狀況重新設定心電圖監視器警告值,並隨時依病人狀況調 ... 循環;如肢體的顏色、溫度、活動及感覺;若發現肢體蒼白、麻木、冰冷時,應立.
#5 天冷2禁忌!醫揭「最危險的錯誤禦寒行為」小心失溫,你也是 ...
6 天前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冬天寒冷時有2大錯誤禁忌: ... 往往這時候會抽得非常快,又大口大口的抽,這樣一支菸抽進去的有害物質,可能是平時正常 ... 但是你可以調整,如果仍然很冷,只需添加另一層,當溫度高時,將其取下即可。 ... 將電暖器直接插入一個安全開關,萬一電暖器翻倒時,可自動關閉。
#6 流感併肺炎重症死亡率高 醫:這樣做可自保
2019年1月25日 — 醫師指出,馬上就是9天年假,免疫力較低的人,最理想的狀況是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 ... 頻繁,加速流感病毒的傳播,如果再合併肺炎感染,往往造成病情加重 ... 肺炎是「老人殺手」 預防流感併發重症,醫師建議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 如何安全進出醫院? ... 婦產科醫師警告:更年期3個致命傷!
#7 溫差大,慎防二次心臟病 想運動,這2個時段最理想
2019年12月3日 — 最近氣溫明顯下降,溫差變化大往往是心血管疾病誘發因子之一,發生心臟病、中風機率 ... 的患者,應調整為早上八、九點太陽升起後,或是傍晚日落前,溫度暖和的時候運動,而運動 ... 胸痛就是心肌梗塞?3種「致命性重症」可能上身,醫師教你辨別 ... 多少度才安全? ... 婦產科醫師警告:更年期3個致命傷!
#8 溫差大比低溫可怕!心肌梗塞、病毒都要命
2019年1月17日 — 冬天除了要注意心血管問題外,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也提醒大家, ... 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病毒感染,有時還不止一種,很有可能引發重症 ...
#9 Untitled
病人安全| 17 保命防跌·人人有責「劉又給/黃麗華/應宗和 ... 為了搶救生命,強化重症醫療的專業性,本院分別設有內科加護病房、心臟科加護病房 ... 為了確保病患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加護病房設置專任主治醫師,全職待在加護病房執行醫. 療業務,無 ... 亞希士”靜脈內溫度調節系統,以低溫療法的方式來減低腦代謝率藉降低腦水腫,效果相.
#10 霍金最後留給世人的警告,你聽到了嗎?
2018年3月14日 — 去年11月,霍金生前最後一次提出對AI的警告。 ... 把人性溫度注入冰冷物理學的霍金,儘管不能說話、不能走路,但還是留給人類兩大忠告:對環境破壞與AI的高度警示。 ... 北部醫院醫師「照顧重症患者」染疫、女友護理師社區感染. 振鋒企業啟動數位轉型搶攻全球市場利基; 共享、綠能、E化、安全共創北市 ...


經濟獨立英文獨立女人愛情相對濕度公式女人要經濟獨立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換算獨立思考的人英文人格獨立自主思考英文獨立事件交集互斥事件

在醫院找人關說,真的會被特別照顧?一個醫師的告白:我接到電話時,心裡是這樣想.... 醫師
4 年前

在醫院找人關說,真的會被特別照顧?一個醫師的告白:我接到電話時,心裡是這樣想...

photos放大顯示自從成為住院醫師後,有時候會看到有些患者及家屬透過管道來關切,以達到特別的照顧。總是在想,疾病的治療指...

連柴山媽祖都欽點他!皮膚科第一名醫師:不做醫美,我一樣活得下去 醫師
4 年前

連柴山媽祖都欽點他!皮膚科第一名醫師:不做醫美,我一樣活得下去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吳佩芬(版權所屬:良醫健康網)「我在皮膚科醫學界是個指標,沒有做醫美,一樣可以活下去。」高雄王銘...

「插管那麼辛苦,我不要」阿嬤癌末,兒子卻想隱瞞病情...安寧醫師告訴你:為長輩好,其實應該這麼做 醫師
5 個月前

「插管那麼辛苦,我不要」阿嬤癌末,兒子卻想隱瞞病情...安寧醫師告訴你:為長輩...

photos放大顯示編按: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正式上路,要求醫師必須向患者告知病情,確保病人知情、選擇與決定醫...

不吸菸也會罹肺癌 醫師提醒這些族群要注意" 醫師
2 年前

不吸菸也會罹肺癌醫師提醒這些族群要注意"

吳姓台商今年47歲,從不抽菸且有運動習慣,每年定期接受員工健檢,但年初回台過年順道做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左下肺葉有超過...

肉毒桿菌素微整停看聽 醫師澄清三大迷思 醫師
4 年前

肉毒桿菌素微整停看聽醫師澄清三大迷思

  母親節將至,坊間醫美診所觀察到微整形需求增加1倍,其中肉毒桿菌素施打連年高居台灣人最愛醫美療程冠軍,不過媽媽們普...

麻醉替病人著想,卻反而換來訓話和扣薪...健保堅持SOP的背後,到底趕跑了多少個好醫師? 醫師
2 年前

麻醉替病人著想,卻反而換來訓話和扣薪...健保堅持SOP的背後,到底趕跑了多少個好...

photos放大顯示我真的很討厭和健保局打交道據說台灣擁有全世界CP值最高的醫療服務,說實話,其中有一部分,是藉由壓榨醫護人...

醫師告訴你!運動時該喝水還是運動飲料? 醫師
6 年前

醫師告訴你!運動時該喝水還是運動飲料?

photos放大顯示有研究指出,運動時間小於一小時,單純補充水分就已足夠,如果運動持續超過一小時,最好是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

高以翔健康檢查沒問題,為何突然倒地?醫師揭2個運動誘發猝死的隱藏殺手 醫師
1 年前

高以翔健康檢查沒問題,為何突然倒地?醫師揭2個運動誘發猝死的隱藏殺手

photos放大顯示藝人高以翔今(27)日凌晨在中國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時,突然倒地昏迷,緊急送醫後卻宣告不治,享年35歲,...

眼皮跳不停,是生病了嗎?眼科醫師: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缺少這兩種營養 醫師
3 年前

眼皮跳不停,是生病了嗎?眼科醫師: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缺少這兩種營養

photos放大顯示怎麼常常眼皮跳?是病灶嗎?「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相信不少人從小就聽說這樣的說法,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

皮蛇長滿一圈就會死?水泡、疼痛、身體倦怠...醫師:出現這種症狀請盡快就醫 醫師
1 年前

皮蛇長滿一圈就會死?水泡、疼痛、身體倦怠...醫師:出現這種症狀請盡快就醫

photos放大顯示小小的診間一下子擠進5個人。病人是一位80歲的阿公,感覺應該是子孫滿堂的幸福阿公。兒子甲:「醫生,拜託您...

過敏竟會影響寶寶學習?兒科醫師教你正確預防過敏觀念                          贊助 醫師
5 年前

過敏竟會影響寶寶學習?兒科醫師教你正確預防過敏觀念贊助

photos放大顯示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胸腔暨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台灣的過敏兒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如何養出身體健康沒...

年節糖友血糖易飆高 醫師警告:記得用藥 醫師
4 年前

年節糖友血糖易飆高醫師警告:記得用藥

  52歲王先生為老糖友,20多年病史,30多歲時經常口渴、疲勞,就診發現飯前血糖高達280mg/dl,但未能依照醫囑用藥,常低...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為生男想篩選性別...醫師嘆:我無法接受胚胎庫裡,那些被遺忘的女孩們
為生男想篩選性別...醫師嘆:我無法接受胚胎庫裡,那些被遺忘的女孩們
2021十二生肖財運大公開》屬牛宜置產、屬蛇不宜留太多現金!專家解析:「這些生肖」財運爆棚
2021十二生肖財運大公開》屬牛宜置產、屬蛇不宜留太多現金!專家解析:「這些生肖」財運爆棚
從插鼻胃管、導尿管到重新站起來!職能治療師透露:讓長輩遠離臥床生活的關鍵
從插鼻胃管、導尿管到重新站起來!職能治療師透露:讓長輩遠離臥床生活的關鍵
「14天瘦身術」靠吃蛋白質也可以瘦!日本減重名醫:吃對時間,再搭配2動作,打造易瘦體質
「14天瘦身術」靠吃蛋白質也可以瘦!日本減重名醫:吃對時間,再搭配2動作,打造易瘦體質
轟醫師未照SOP「我是院長就開除」引發眾怒...楊志良為什麼會稱自己是「白目」?
轟醫師未照SOP「我是院長就開除」引發眾怒...楊志良為什麼會稱自己是「白目」?
家裡才兩個兒子,卻老是叫錯名字…「初老人」殘值還有多少?作家王浩一如何從抗拒初老到聰明變老
家裡才兩個兒子,卻老是叫錯名字…「初老人」殘值還有多少?作家王浩一如何從抗拒初老到聰明變老
「滴雞精」百百種怎麼選?不管是土雞、白肉雞,營養師解密:其實要挑「●●●胺基酸」才是關鍵!
「滴雞精」百百種怎麼選?不管是土雞、白肉雞,營養師解密:其實要挑「●●●胺基酸」才是關鍵!
手腳斷掉、家人臥床、小孩多重障礙...一名家庭主婦從悲劇中走出:讓我最辛苦的是家人,卻也是他們救了我
手腳斷掉、家人臥床、小孩多重障礙...一名家庭主婦從悲劇中走出:讓我最辛苦的是家人,卻也是他們救了我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皮膚傷口該擦那種藥膏?藥師解析十種抗生素成份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皮膚傷口該擦那種藥膏?藥師解析十種抗生素成份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