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8-08 每日頭條
    • 2022-08-07 每日頭條
    • 2022-08-06 每日頭條
    • 2022-08-05 每日頭條
    • 2022-08-04 每日頭條
    • 2022-08-03 每日頭條
    • 2022-08-02 每日頭條

防Omicron一定要戴N95?重症醫教戴口罩3技巧 有效降低95%傳染性氣溶膠

  •   新聞
  • 投稿作者
  • 半之

防疫重症抗病毒傳染性口罩技巧N95病毒傳播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黃軒Omicron氣溶膠兩層口罩布口罩 文章 參考資訊

防Omicron一定要戴N95?重症醫教戴口罩3技巧 有效降低95%傳染性氣溶膠

Omicron病毒全球肆虐,連本土也淪陷。外媒報導,一個外科口罩不足以抵擋Omicron,建議戴上N95囗罩才有效。但真的一定要用N95囗罩嗎?以下重症醫師教你不戴N95口罩也能抗病毒的技巧。

看更多:兒童染Omicron恐出現哮吼 醫:千萬別鬆懈!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幼童大增

  強化口罩防護力!3方法學起來

本土疫情又起,醫師也再次提醒戴口罩防疫的重點。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一般N95囗罩是保留給防疫人員和醫護人員使用,一般民眾想強化口罩防護力,只要運用一些小技巧即可,不一定要用到N95囗罩。

  1.使用2層「不同種類」口罩

黃軒表示,使用2層不同種類口罩,內層用醫療口罩,外層用布口罩,此目的是改善口罩密合度,確保在做任何動作時,口罩都可緊貼臉部。此外,戴上2層不同種類且不同順序的口罩,可「阻擋和N95囗罩一樣多的病毒,且比N95更耐戴」。他也強調,戴上雙口罩是有效方式,但戴錯順序則「無效」!

 

黃軒指出,真正在實驗使用的2層口罩,不是隨便戴上2個醫用口罩,而是要「1個醫用口罩+1個布囗罩」,且醫療口罩和布口罩都要有3層構造;而實驗結果也顯示,這樣的戴法,不僅增加口罩密合度,也有效降低96.4%傳染性的氣溶膠。

看更多:口罩戴兩層怎麼做?脫下口罩怎麼丟?鄭凱云親自示範給你看

  2.在口罩雙旁打結

若你堅持只使用一個口罩,也有小方法可增加防護力。黃軒引述美國CDC發布指引,在口罩兩邊的角,在耳旁打結(固定在口罩上的地方),然後將口罩戴上並弄平,以最大程度減少側面間隙,增加口罩密合度。根據實驗,如果兩人都使用在醫療口罩雙旁打結,可有效降低95.9%傳染性的氣溶膠。(醫療口罩雙旁打結技巧點這裡)

  3.口罩固定器

裝置口罩固定器(Mask Fitter)在醫療口罩上,可以有效降低「≥90%」傳染性的氣溶膠。

看更多:清潔員、防疫計程車「戴手套防疫」就安全?醫:手套很脆弱 這樣做才有效

  2種人戴兩層口罩要注意

黃軒也提醒,要戴多層口罩,以下2種人要注意:

  1.免疫低下、重病者

一層醫療口罩再加一層布口罩,防禦力確實可能會增加,只是2層口罩容易悶熱,裡面的醫療口罩如果潮濕,又沒有及時更換,恐怕會影響防病毒效果,免疫低下及重病者,甚至還易孳生更多細菌感染。

  2.心肺患者

戴多層口罩,對於心臟衰竭病患、慢性肺患者,恐會影響呼吸,因為2層口罩除了容易悶熱、氣流阻力會增加,呼吸功能反而更糟。

看更多:貼有「這4個字」的小黃不要搭!疫情升溫 指揮中心宣布宗教活動加嚴4措施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2022水果享宴,看精選文章送好禮!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防Omicron一定要戴N95?重症醫教戴口罩3技巧 有效降低95%傳染性氣溶膠




施打疫苗後身體比較虛弱  中醫師教煮補脾益肺茶 祛邪扶正 新冠肺炎
6 個月前

施打疫苗後身體比較虛弱 中醫師教煮補脾益肺茶祛邪扶正

面對新冠肺炎Omicorn變異株的來勢洶洶,打疫苗被視為最有效的辦法,但很多人打完疫苗後會出現不適症狀。中醫師表示,打完疫...

疫苗混打要選哪個組合?醫籲各年齡層慎選不同組合 小心吃副作用全餐 重症
9 個月前

疫苗混打要選哪個組合?醫籲各年齡層慎選不同組合小心吃副作用全餐

指揮中心宣布開放AZ疫苗混打莫德納或是BNT,引起不少民眾糾結到底該不該選擇混打?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表示,不少...

當上爸爸20天就猝逝!51歲明金成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 醫提醒4大心臟惡化因子恐猝死 新冠病毒
6 個月前

當上爸爸20天就猝逝!51歲明金成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醫提醒4大心臟惡化因子恐猝死

名導演明金成19天前才喜獲龍鳳胎,持續在臉書抒發初為人父及家庭圓滿的喜悅,卻驚傳他昨(8)日晚間突然倒地,急救無效死亡...

口罩防PM2.5!過濾效率≠防護效率 口罩
7 年前

口罩防PM2.5!過濾效率≠防護效率

秋冬空氣品質不佳,全台各地暴露在細懸浮微粒PM2.5侵襲之下,人人自危,戴口罩加強防護。然而,你真的戴對口罩了嗎?專家表...

中醫師都在練的呼吸法!一個小動作讓氧氣深入腹部,拒絕快樂缺氧 防疫
3 個月前

中醫師都在練的呼吸法!一個小動作讓氧氣深入腹部,拒絕快樂缺氧

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高原期,近日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6萬人,面對疫情人人自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長賴英秀...

居家防疫4大營養補充品備起來!宅在家好悶、作息大亂?營養師教你「營養生活調整」預防肌少症、失眠、憂鬱 新冠肺炎
3 個月前

居家防疫4大營養補充品備起來!宅在家好悶、作息大亂?營養師教你「營養生活調整...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隨著每日確診人數達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5月中下旬將達疫情最高峰。不...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新冠肺炎
3 個月前

新冠病毒竟引起不明肝炎!醫曝出現拉肚子、皮膚黃、愛賴床,恐是肝炎徵兆

從今年4月5日起,歐美已經累積數百名兒童感染不明肝炎,其中有一成的患兒還面臨肝衰竭,甚至需要換肝的嚴重病況,是新冠病毒...

這2種漱口水可抑制新冠病毒!接觸確診者、喉嚨怪怪的快漱口 防疫
1 個月前

這2種漱口水可抑制新冠病毒!接觸確診者、喉嚨怪怪的快漱口

Omicron病毒感染力強,有研究顯示1個確診者就能傳播給10個人;牙醫師表示,美國研究發現,使用含優碘或CPC成分的漱口水,可...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防疫
2 個月前

中重症408例、死亡127例創新高!遊民、獨居老人可領5劑快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28)公布,國內新增8萬88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8萬835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另新增408例的...

後疫情時代中醫教你防病養生!新光醫院研發「正氣護衛茶」可抗病毒 抗病毒
8 個月前

後疫情時代中醫教你防病養生!新光醫院研發「正氣護衛茶」可抗病毒

研究證實,中醫處方「清冠一號」,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新光醫院將關鍵成分製成保健茶飲「正氣護衛茶」,經清冠實驗室研究證...

接種疫苗必看!研究顯示:做好7件事情,幫助增強疫苗效果 新冠肺炎
6 個月前

接種疫苗必看!研究顯示:做好7件事情,幫助增強疫苗效果

Omicron來襲,民眾紛紛開始接種第三劑疫苗,以求獲得更完整的保護力,而接種疫苗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童綜合醫...

食譜/蒲燒魚鮮豆腐排-低醣減脂補充高蛋白 守好防疫又不怕胖" 防疫
4 週前

食譜/蒲燒魚鮮豆腐排-低醣減脂補充高蛋白守好防疫又不怕胖"

防疫之下想要顧營養兼減肥?生機飲食達人王明勇教大家料理這道「蒲燒魚鮮豆腐排」,富含高蛋白質的魚漿混合板豆腐,取代澱粉...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2022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新制上路!兩者差在哪?怎麼申請?補助多少?常見QA一次看!
2022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新制上路!兩者差在哪?怎麼申請?補助多少?常見QA一次看!
痔瘡會自己好嗎?內痔跑出來怎麼辦?胃腸肝膽科醫師教你:先看懂「痔瘡」的4個等級,再決定治療方法
痔瘡會自己好嗎?內痔跑出來怎麼辦?胃腸肝膽科醫師教你:先看懂「痔瘡」的4個等級,再決定治療方法
只是指甲剪太短,可能讓你「灰指甲」!灰指甲會傳染嗎?醫師點名:這6種人是「灰指甲」高風險群
只是指甲剪太短,可能讓你「灰指甲」!灰指甲會傳染嗎?醫師點名:這6種人是「灰指甲」高風險群
新手爸爸壓力大!你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新手爸爸要做「這5件事」
新手爸爸壓力大!你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新手爸爸要做「這5件事」
中國爆新病毒!權威醫學期刊曝「琅琊病毒」感染恐誘發致死性疾病
中國爆新病毒!權威醫學期刊曝「琅琊病毒」感染恐誘發致死性疾病
皮膚越癢越想抓!罹異位性皮膚炎小心患憂鬱症、失明 出現2徵兆速就醫勿拖延
皮膚越癢越想抓!罹異位性皮膚炎小心患憂鬱症、失明 出現2徵兆速就醫勿拖延
單日確診百日最低、BA.5再增9例 !羅一均曝1情況疫情恐翻轉
單日確診百日最低、BA.5再增9例 !羅一均曝1情況疫情恐翻轉
腹瀉又血便,女子檢查發現竟是三期直腸癌!專家呼籲重視來自腸胃的警訊
腹瀉又血便,女子檢查發現竟是三期直腸癌!專家呼籲重視來自腸胃的警訊
豔陽高照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報到!醫:外出帶「2物」防紫外線
豔陽高照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報到!醫:外出帶「2物」防紫外線
低密度膽固醇標準要多少?自己就能簡單算 這6種風險因子中2個要更嚴格
低密度膽固醇標準要多少?自己就能簡單算 這6種風險因子中2個要更嚴格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