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噴嚏小心失明、腦傷!疫情嚴重怕咳嗽、打噴嚏惹人厭?醫說千萬憋不得
大腦小心眩暈打噴嚏發炎咳嗽疫情喉嚨黏膜嘴巴失明感染惹人厭傷腦腦傷醫說新冠肺炎憋住捏鼻子人中 文章 參考資訊

在大庭廣眾下突然大聲地打噴嚏,常讓人覺得好糗,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大家更不好意思在公共場所打噴嚏或是咳嗽,所以在網路上有不少人請教「如何不打噴嚏」,也真的有人教許多如捏鼻子、掐人中等偏方。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打噴嚏千萬不能憋,否則嚴重可能失明,甚至傷腦!
憋住打噴嚏,英國男子喉嚨撕裂傷
打噴嚏時經常忍不住會很大聲地發生「哈啾」聲,讓人覺得有點丟臉,陳欣湄說,尤其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燃燒,很多人緊張兮兮,擔心不小心打一個噴嚏引起別人側目,所以想要把它忍住。她特別分享1個英國的案例,這位英國男子有一天在一個社交場合中突然非常想打噴嚏,但擔心影響他人而想把它憋住。
看更多:眩暈胸悶讓他萌生輕生念頭!工程師頸因性病變眩暈,28年才找出原因
因此他就把他的鼻子跟嘴巴捏住,果然噴嚏沒有打出來,但是憋住噴嚏之後,他卻發現自己發不出聲音了。趕快到醫院檢查,醫院發現他喉嚨後方的黏膜產生嚴重的撕裂傷,結果他整整插管住院兩個星期才能出院。
為什麼憋一個噴嚏會發生這麼大的傷害?陳欣湄透過VR告訴你:
正常打噴嚏的時候,我們的氣體其實從我們的鼻腔出來的,它的位置其實深入進去,是我們所謂的鼻腔內部。平常我們的鼻黏膜如果受到氣體或是灰塵的刺激,人體就會把空氣從鼻腔內部往外噴發出來。
如果該打噴嚏的時候你把它忍住了,首先就會往我們鼻黏膜後方的口腔噴去,也就是從鼻腔,到鼻咽一直到口咽處,所以前面提到英國憋噴嚏男子會發生喉嚨嚴重撕裂傷,就是這個原因。
憋住氣可能往上衝及鼻竇、蝶竇、上頷竇等深處
不過陳欣湄說,口咽甚至喉嚨的撕裂傷還算比較輕微的狀態,因為我們的鼻黏膜會通往更上方的一些管路。例如像是各個鼻竇,讓我們的上頷竇、我們的額竇,甚至到我們後方的蝶竇,當我們的氣體往這些竇噴發的時候,會產生氣體的滯留,因而可能產生發炎,可能是蝶竇、上頷竇、鼻竇發生鼻竇炎。
看更多:邵雨薇也有的「莫名小洞」醫警示需清潔時別亂擠,有人因此感染險毀半張臉
不要小看鼻竇炎,因為鼻腔的正後方正是我們的腦部。陳欣湄說,在臨床上偶爾還是會見到有一些反復發作的鼻竇炎,當感染的發炎因子靠近眼睛,或是腦部附近時,可能會進一步傷害腦部。所以如果當你有鼻竇炎,又憋住打噴嚏,而這個氣體太強的時候,就要小心它可能間接引起腦部損傷。
鼻腔的氣也可能衝擊到耳腔
透過VR我們可以看到,在鼻咽的邊邊有一個小小的洞,這個神秘的小洞就通往我們的耳咽管。我們現在把畫面簡化到只剩下鼻粘膜跟鼻咽,以及耳部的組織,可以看到在我們的鼻腔組織跟耳朵組織中間,有一個「咽鼓管」,也就是所謂的鼻咽管。
鼻咽管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把鼻咽跟耳朵裡的氣壓產生平衡。陳欣湄解釋,有時候我們有些經驗,像是搭飛機,或是去比較高的樓層,會感覺到耳朵悶悶的,但是如果透過嘴巴口腔內的咀嚼,可以讓耳鳴的症狀得到緩解,其實就是透過咽鼓管的結構構造,將過大的壓力調節。
所以如果憋住噴嚏,太大的氣壓瞬間透過咽鼓管進到我們的內耳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的耳膜,讓我們的耳膜受傷或者是破裂,或是影響耳朵內產生平衡感的一些液體的平衡,很可能會有瞬間喪失聽力,或是突然引發內耳不平衡,而有天旋地轉眩暈的狀況。
陳欣湄提醒,看完我們的VR之後,大家就知道打噴嚏不能忍,否則這股氣會在我們的鼻子、口腔、耳腔中亂串,甚至會影響大腦,千萬不要亂憋氣。
不過陳欣湄也分享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可以憋住噴嚏的「小偏方」,像有1個是講「想打噴嚏時可以壓人中」,還有一個是「咬緊牙關」。因為打噴嚏是鼻腔受到刺激物質之後,再透過三叉神經到我們中樞的反射神經,做出打噴嚏的動作。三叉神經會控制我們臉部的感覺跟運動神經,壓人中其實是在幫我們的三叉神經分散注意力,而咬緊牙關其實也有雷同的效果。
陳欣湄說,她本人在前一天有嘗試這兩個方式,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工作人員測試時卻是成功的。她推論,如果是在想打噴嚏初期就壓人中,可能比較有效,但如果是已經快打出來時再壓,可能就來不及了。
看更多:像一下老10歲!原來是打呼、睡眠不足害42歲女快速老化 這治療讓她重拾光釆
◎ 諮詢專家/陳欣湄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鼻子過敏急救喉嚨痛很久沒好嬰兒 喝 奶 點頭新生兒抽搐原因韋氏症候群兒童抽搐症嬰兒不自主抖動嬰兒 嘴唇顫抖高燒40度處理喉嚨痛多久會好 台南 診所推薦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視訊看診自律神經失調診所ptt
愛在疫起時/雙親確診9歲女兒也發燒PCR!陌生人暖舉媽發文淚謝
示意圖/TVBS 國內疫情進入高原期,今天(5/18)本土病例一舉衝上8萬5千人,確診者愈來愈多,家戶感染更是傳播快速的原因之...
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確診新冠肺炎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會有「長新冠」後遺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10月統計,大約有10到20%的確診者在康...
認真減肥還是瘦不下來?中醫師盤點7種與肥胖相關的荷爾蒙這些食物千萬不要吃
少吃卻還是瘦不下來?中醫師呂桓毅指出,失衡的荷爾蒙才是讓人無法成功瘦身的原因,如雌激素、胰島素、瘦體素、皮質醇、甲狀...
怕染疫不就醫,心肌梗塞強忍胸悶呼吸困難!天氣熱血液濃稠要當「心」
國內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洪峰期,醫院是病毒傳播的高風險環境,為免人群密集接觸染疫,部分慢性病患不想時常進出醫院,但臨床發...
指揮中心:跨年演唱會具有高風險!做好2件事自我防護天冷更要注意病毒齊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12)公布國內新增10,824例本土個案、31例死亡,同時新增5例兒童重症。研判這波疫情已到谷底,未...
疫情趨緩本土+39148死亡42!9歲童新冠、肺鏈雙重感染還氣喘發作
本土疫情連6天跌破4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10/25)公布新增3萬9148例本土病例,較上周二減少5698例,下降12.7%。...
Omicron死亡數已超過Delta兒童染疫佔20%
國內COVID-19疫情連續6天維持6萬多例,何時達到疫情高峰猶未知,雖然Omicron病毒被認為較少引發重症,不過一項澳洲研究卻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