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跟著走
  • 找診所
      • 牙科
      • 中醫科
      • 不分科
      • 家醫科
      • 內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 婦產科
      • 眼科
      • 外科
      • 復健科
      • 骨科
      • 皮膚科
      • 精神科
      • 神經科
      • 泌尿科
      • 麻醉科
      • 急診醫學科
      • 神經外科
      • 整形外科
      • 放射診斷科
      • 放射線科
      • 病理科
      • 核子醫學科
      • 職業醫學科
      • 口腔顎面外科
      • 解剖病理科
      • 放射腫瘤科
      • 齒顎矯正科
      • 臨床病理科
      • 口腔病理科
      • 洗腎科
      • 口腔診斷科
  • 找資訊
    • 2022-06-30 每日頭條
    • 2022-06-29 每日頭條
    • 2022-06-28 每日頭條
    • 2022-06-27 每日頭條
    • 2022-06-26 每日頭條
    • 2022-06-25 每日頭條
    • 2022-06-24 每日頭條

有圖》家中長輩中風了,該怎麼照顧他?一手包辦所有日常起居竟然是錯的?專家傳授「食衣住行」四大照護建議!

  •   新聞
  • 投稿作者
  • 代菱

專家建議傳授食衣住行 文章 參考資訊

photos放大顯示

台灣腦中風學會李俊泰理事長、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台灣腦中風學會名譽理事鄭建興教授、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連立明主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病房張庭瑜主任,以及病友江先生共同呼籲重視腦中風中長期照護。

現代人上班時間長、缺乏運動,加上偏好吃重鹹的食物,導致中風發生率逐年增加。台灣每年新增3到5萬名腦中風患者,每4人當中就有1人可能中風。中風不僅帶來死亡風險,它導致的失能問題,造成許多患者生活起居的困難,更對患者家庭、社會帶來重大影響。

台灣腦中風學會與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推出《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從食衣住行四大面向,提供患者與家屬在中長期照護上的建議,讓患者能慢慢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

飲食

一、先選擇濃稠食物或軟食,再進食固體食物,液體食物要確認不會嗆到,才可以食用。建議可以適當使用增稠劑。

二、進食的時候,食物由「健側」放入口中,可使用適合口腔大小的湯時,進食速度不要太過急促。

三、餵食或灌食應該採坐姿,進食後坐30分鐘才躺下。

photos放大顯示

四、均衡飲食及攝取營養成份,建議固定記錄體重。

五、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並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

六、建議持續進行吞嚥治療,並由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定期評估吞嚥功能,適時調整飲食內容及方式。

飲食上須注意:

避免過度使用動物性油脂來烹調食物。管灌飲食不建議在室溫下放超過30分鐘,超過時間請勿食用。不宜過度進補。

【延伸閱讀】「中風」有哪些前兆?「法令紋」是關鍵!中風會好嗎?把握黃金復健期3關鍵

穿著

一、穿著以舒適、方便更換、洗滌容易為原則,盡量選擇前扣式衣服,衣服比合身大一號為佳。

二、穿衣、褲的時候,原則上都以坐姿來進行。

三、脫衣褲時,由健側先脫掉,再拖患側。穿衣褲時,由患側掀穿,再穿健側。

穿著上須注意:

避免穿過於合身的衣服,以免穿脫不便。避免穿需要繫鞋帶的鞋子,預防鞋帶鬆脫絆倒。居住

一、屋內屋外的行進動線上,要有穩固、可以扶的扶手、傢俱或無障礙設施,避免跌倒。

二、選擇硬背、較重、底面積較大的座椅,椅面高度不要太低,大約在和小腿相同的長度,避免翻倒。

三、居家環境建議有明亮的光線,以免視線不佳而跌倒。

四、浴室建議有扶手或止滑設施,用坐式馬桶較安全。

photos放大顯示

居住上須注意:

床不要太高,要讓患者的腳在下床時可以踏在地上,不要懸空。地毯或小踏墊容易絆倒,最好移除。

【延伸閱讀】中風發作前,有5個徵兆!預防中風,中醫教你這一招就有效

行動

一、如果是臥床的患者,建議每2-3小時為患者翻身,適時做被動式關節運動,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或使用氣壓床,避免褥瘡。

二、患者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建議可以多採坐姿,增加肺部的擴張。可鼓勵患者多深呼吸、咳痰。或由家人協助背部扣擊。

三、患者的床鋪應該有保護裝置,例如床圍或床欄,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預防跌倒或管路自拔。

四、建議患者、照顧者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學習使用輔具,以及在旁輔助的技巧。

行動上需注意:

搬運患者時應該避免拉扯患者無力的肢體,以免造成脫臼、骨折。患者不建議只使用健肢,應該在指導下配合使用患肢。家人不應該一手包辦所有日常活動,反而剝奪患者重新學習的機會。

從躺到坐的翻身技巧:

photos放大顯示

使用四腳拐杖行走的技巧:

photos放大顯示

【延伸閱讀】蛋攝取量多,中風機率降12%!抗發炎、降血糖血脂...7種必吃的長壽食材

資料來源: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

責任編輯:劉芮菁核稿編輯:呂宇真

#1 入冬最強冷空氣伺機發威!食衣住行保暖6招學起來,對抗低溫超有效 ...
林芷揚. 圖片達志提供. 北部近期雨勢綿綿不絕,氣溫又驟降,氣象專家點出跨年夜,可能會是入冬後冷空氣最強的一波,民眾一定要做好防寒準備!從穿衣、洗澡、飲食到作息 ...
#2 春節帶失智長輩出遊,如何「食衣住行」面面俱到?
2020年1月20日 — 李嘉富提醒,如發現父母有不尋常症狀,盡量避免責備,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失智症十大警訊」辨別長輩是否具失智情形,若有2個以上的徵兆符合,建議 ...
#3 最後節氣「大寒」來了!民俗專家傳授6招開運養生法、食補地雷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寒」開運養生與禁忌:. 一 ...
#4 有圖》家中長輩中風了,該怎麼照顧他?一手包辦所有日常起居 ...
2 小時前 — 專家傳授「食衣住行」四大照護建議! ... 教手冊》,從食衣住行四大面向,提供患者與家屬在中長期照護上的建議,讓患者能慢慢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
#5 柴米油鹽省錢新門道
物價上揚,老百姓的荷包愈來愈薄。炎炎夏日,本來就是用電高峰期,專家傳授小撇步,讓柴、米、油、鹽與食、衣、住、行一樣清涼,卻能讓荷包不致大失血。 ... 多吃生菜沙拉及 ...
#6 秋分好運旺旺來!命理老師傳授食衣住行育樂開運秘笈!
2021年9月30日 — 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 楊登嵙老師分享,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秋分」開運養生與禁忌: ...
#7 防疫生活對策
過去一年幾乎沒有社區疫情的台灣,大家面對突然襲來的本土群聚事件都顯得不知所措,Heho健康特別以超前部屬的概念,提出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上的防疫對策,告訴大家防疫 ...


大寒習俗中風 8年 怎麼辦野外求生中風安養中心大寒諺語登山書籍 推薦 食物 睡眠 李秉勳陳時中 大方向 口罩皰疹 香港腳 生活習慣 體質

醫師建議:少喝冰品 體內體外都環保 建議
14 年前

醫師建議:少喝冰品體內體外都環保

  喝冰品,傷身體!在炎熱天氣裡,來一喝透心涼的飲料,可說是一大享受,不過,經常飲用冰品,體溫下降,恐將誘發氣喘,或...

對抗海洋性貧血 醫:建議婚前產前血液檢測 建議
3 年前

對抗海洋性貧血醫:建議婚前產前血液檢測

  海洋性貧血又稱為地中海貧血,是1種遺傳疾病,源自於病人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有缺陷,導致造血能力異常。根據疾病嚴重度會...

超商微波食品鈉好多 逾半超過每餐建議攝取量 建議
5 年前

超商微波食品鈉好多逾半超過每餐建議攝取量

  便利商店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以菸品、飲料、便當與三明治,占據銷售前3名。走進便利商店,各...

有圖解》蹲下時,你腳尖朝內還是朝外?蹲錯「這姿勢」恐讓你膝蓋痛!專家教你「6動作」在家就可改善 專家
2 年前

有圖解》蹲下時,你腳尖朝內還是朝外?蹲錯「這姿勢」恐讓你膝蓋痛!專家教你「6...

photos放大顯示調整骨骼排列方式就能改善「膝蓋痛」!有些人走路單腳碰觸到地面時,膝蓋並不會彎曲,而是呈現打直的狀態往內...

深層清潔,就能甩掉頭皮屑?專家破解去屑3迷思 專家
4 年前

深層清潔,就能甩掉頭皮屑?專家破解去屑3迷思

一到冬天,惱人的頭皮屑,總讓你肩頭遍佈「白雪」,又羞又窘?皮膚科醫師指出,反覆發生的頭皮屑問題,除了讓人外在形象大打...

聲音竟會傳達出「疾病徵兆」! 聽起來怪怪的,可能是腦中風、肺炎徵兆...日專家教你:2分鐘「超高效健聲操」 專家
2 年前

聲音竟會傳達出「疾病徵兆」!聽起來怪怪的,可能是腦中風、肺炎徵兆...日專家教...

photos放大顯示你的聲音健康嗎?・發出「啊」的聲音時,無法持續12秒以上・嗓音突然出現破鑼嗓子的狀況・吃飯、喝水總是特別...

孕期乳暈變黑? 專家帶妳了解懷孕的乳房變化 專家
3 年前

孕期乳暈變黑?專家帶妳了解懷孕的乳房變化

  從懷孕初期開始,乳房會明顯變大,目的是為了讓寶寶有足夠的母奶可以喝,但變大的同時,可能伴隨著脹痛感及乳暈變黑等問...

卸妝油、卸妝乳怎麼選?為什麼用卸妝油會長痘痘?保養專家:10大NG保養法,你中了嗎? 專家
2 年前

卸妝油、卸妝乳怎麼選?為什麼用卸妝油會長痘痘?保養專家:10大NG保養法,你中了...

photos放大顯示NG保養斷捨離把時間花在有用的地方NG:洗臉機可以洗掉痘痘?錯!紅腫傷口、敏感時期是不該一直磨損的。否則可...

醫師建議:改善體質 由內而外做起 建議
14 年前

醫師建議:改善體質由內而外做起

   現代人都想追求擁有生活品質,但總覺得受限於工作壓力還有大小雜事,就是無法找到理想中的生活步調,以中醫的觀點來說...

薑黃有助記憶和專注力提升 但這些人不建議吃 建議
4 年前

薑黃有助記憶和專注力提升但這些人不建議吃

  你愛吃咖哩嗎?你知道能夠提供咖哩中黃色的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同時也能有助於減少體內的炎性反應。美國加州大學(Un...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 專家一次告訴你 專家
6 年前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 專家一次告訴你

photos放大顯示(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大蒜是廚房裡不可缺少的食材,基本上,大蒜本身是一種類似洋蔥的球莖類植物,因...

女性年過35歲想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保養身體?專家提醒,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不是只靠大豆異黃酮,另有兩種珍貴新成分! 專家
2 個月前

女性年過35歲想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保養身體?專家提醒,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不是只靠大...

photos放大顯示年過35歲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不只大豆異黃酮,另有兩種珍貴新成分!(圖片來源:pixta)「哇,妳狀態好好,看...

減重 碳水化合物 女星傷皮膚 衰老柑橘 營養 水果掉髮 康復者 頭髮放線菌 口腔 腸道 共生菌 張嘉麟 黃竣聖 豐原醫院 腫瘤 腫塊 蛀牙 拔牙 感染 癌症 公分後遺症 糖尿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信義門診部省電 荷包上火 益生菌吹整天 電費表皮細胞 結痂 皮膚病心悸 肌肉關節疼痛 皮膚紅疹腳踝 黃金 小心落髮 染疫掉髮 剃光頭精緻澱粉 營養師 空腹吃

全台健保診所查詢

最新文章

不只冷氣!NG行為讓冰箱成「吃電怪獸」 教你8絕招聰明省電、電價漲也不怕
不只冷氣!NG行為讓冰箱成「吃電怪獸」 教你8絕招聰明省電、電價漲也不怕
「濕氣」竟然有4種:內濕、外濕、寒濕、濕熱!差在哪?如何判斷?想除體內濕氣,醫師教你5招「正確排濕法」
「濕氣」竟然有4種:內濕、外濕、寒濕、濕熱!差在哪?如何判斷?想除體內濕氣,醫師教你5招「正確排濕法」
食譜/蛋香高麗菜煎餅-居家簡單料理 營養護胃又助緩解發炎"
食譜/蛋香高麗菜煎餅-居家簡單料理 營養護胃又助緩解發炎"
「第四劑疫苗」擴大開打、Novavax疫苗上路!誰可以打?該選什麼疫苗?去哪預約?常見QA一次看
「第四劑疫苗」擴大開打、Novavax疫苗上路!誰可以打?該選什麼疫苗?去哪預約?常見QA一次看
T老師信箱/出國需要PCR陰性證明?PCR、Ct值或快篩其中一項過關即可
T老師信箱/出國需要PCR陰性證明?PCR、Ct值或快篩其中一項過關即可
全台確診人數一致下降!7/1起調整清冠1號公費對象?指揮中心:尚未定案
全台確診人數一致下降!7/1起調整清冠1號公費對象?指揮中心:尚未定案
熱傷害不只1種,「熱中暑」會要人命!運動太久不能只喝水,電解質不可少
熱傷害不只1種,「熱中暑」會要人命!運動太久不能只喝水,電解質不可少
糖尿病從頭害到腳 上課教你中醫多管齊下,中藥、艾炙、耳穴、針炙可治病可消症狀
糖尿病從頭害到腳 上課教你中醫多管齊下,中藥、艾炙、耳穴、針炙可治病可消症狀
全球首例新冠「貓傳人」!女獸醫被貓噴嚏傳染 眼部是關鍵
全球首例新冠「貓傳人」!女獸醫被貓噴嚏傳染 眼部是關鍵
便便學問大!屎色偏黑、瀝青便 可能是上半部消化道亮紅燈
便便學問大!屎色偏黑、瀝青便 可能是上半部消化道亮紅燈

健康影音

健康跟著走
© 2020 健康跟著走.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意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