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愈大皮膚愈薄,皮膚薄小心病變危機!醫師6招保養老年皮膚
皮膚皺紋小心皮膚科危機醫師老年瘀青年紀陳昱璁皮膚病變皮膚變薄年老皮膚皮膚黑斑 文章 參考資訊


老了皮膚就變薄!你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皮膚薄又乾,不小心擦撞就會破皮受傷瘀青?醫師表示,當皮膚變薄,對外在環境抵抗力減弱,因此容易感染、發炎或產生黑斑、病變。該如何保養照護老年皮膚?
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一樣會自然老化
雅丰診所皮膚科醫師陳昱璁說明,皮膚由外向內依序分成3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隨著年齡增長,表皮細胞漸呈扁平且新生速度變慢,角質層含水量逐漸下降,真皮層內作為支撐的膠原蛋白逐漸流失,及彈性纖維密度減少,導致兩者間結構不穩固,真皮層就會變薄且失去彈性,加上長者真皮層的汗腺、皮脂腺萎縮,以致排出水分和油脂減少,皮膚也會相對失去應有的光澤。另外,血管壁也變得脆弱,因此皮膚稍一碰撞、摩擦,就會對血管造成破壞,紅血球滲出來,皮膚就會青一塊紫一塊。
看更多:寶媽3度罹癌曝近況 女兒「手又紅又腫」!醫曝「皮膚神藥」消腫、止癢好得快
皮膚老化薄如蟬翼的危機
陳昱璁提到,皮膚有對外界物理(含光線)、化學和微生物的防禦作用,體溫調節和觸覺感受,以及汗腺皮脂腺排出水分和體內廢棄物的功能。因此當皮膚老化變薄,很明顯會失去彈性和產生皺紋,也會減弱對外在環境刺激的抵抗力,所以容易感染、發炎或紅腫;而皮下脂肪減少,當皮膚受到衝撞時,少了緩衝很容易瘀青。此外,隨著皮膚自我修復能力下降,老人家的皮膚相對容易產生皮膚黑斑、病變甚至腫瘤。
男性皮膚變薄速度比女性快
另外,關於男女年紀大的皮膚變化,陳昱璁表示,男性的雄性激素會讓皮膚起初比女性較厚,但會持續隨著年齡增長而變薄,男性皮膚變薄的速度相對較快,女性則因為還有雌激素,通常要到50歲後更年期才有變化,當雌激素開始減少,皮膚老化速度才會加快。
照護年老皮膚6重點
那麼面對年老皮膚,該保養和照護?陳昱璁建議以下6重點:
1.營養均衡
飲食均衡、水分攝取充足。陳昱璁說,維生素C除能預防黑斑、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減少皺紋,也具有保護血管功效,強化血管的內皮細胞;維生素E則能抗氧化,防止自由基造成的破壞。
看更多:吃豬腳、啃雞爪可以補充膠原蛋白?常見膠原蛋白食物大集合 一圖秒知
2.清潔
清潔不宜過度頻繁,使用溫水清潔,因為熱水容易破壞皮膚保護層,加速水分散失;沐浴或擦澡取代泡澡,避免鹼性皂,改用中性沐浴乳,減少皮膚刺激。
3.保濕
每日使用適量的保濕乳液,保持肌膚的保水狀態,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可以使用較為油性滋潤的保養品,而秋冬皮膚更乾燥容易搔癢,更須注重保濕。
看更多:天氣乾冷狂被電?冬季乾燥臉紅紅、皮膚癢?醫師親授5招不藥而癒
4.衣物材質
選擇純棉質料衣物最好,減少衣服纖維或毛料刺激皮膚。
5.照護
照顧長輩時,動作要緩慢小心,勿碰撞拉扯,受傷了即使是小傷口,也要立刻處理,若傷口惡化須盡快送醫處置。
6.避陽光
做好防曬避免紫外線傷害,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乳,也可藉由長袖、防曬帽、太陽眼鏡、陽傘,有效隔離紫外線。
陳昱璁也提醒,照護家中長輩時,如果發現受傷或病理性變化,如皮膚癌症、蜂窩性組織炎、黴菌感染、褥瘡或疥瘡等,要立即前往就醫。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昱璁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皮膚乾燥的原因老年人皮膚容易瘀青吃什麼看起來老的原因常見皮膚疾病年紀大皮膚變薄皮膚老化改善皮膚一塊粗糙不癢皮膚褐色圓斑手臂突然出現黑斑 押標金保證金差別4原色流量密碼ptt
愛吃土司、飯糰當早餐?小心這些食物就是讓你上班恍神、昏昏欲睡的元兇!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dreamstime還記得小時候的早餐嗎?媽媽會一大早起床,煮碗地瓜稀飯,炒點青菜,配點醃瓜和麵筋,這是我...
知名品牌魚油塑化劑超標3倍、護眼膠囊超標2.6倍!毒物醫教4招防致癌危機"
想要吃魚油保健血管、預防心臟病,還要增強視力買護眼保健品、吃好油買苦茶油,沒想到據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保健食品中,卻...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三高、腦中風機率更高!別當成汗皰疹,醫師教你分辨
您或許不知道,當一個經驗豐富的皮膚科醫師脫下白袍之後,搖身一變就是半路出家的相命師。今天就讓我來教大家幾種「手相」,...
整天吹冷氣,毛孔都萎縮了!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教你「拍打功」,把寒氣濕...
photos放大顯示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
吞嚥困難、胃食道逆流小心是食道癌!5年存活率不到2成做好9件事降低罹癌風險
提到食道癌,很多人會感到相當驚恐,其實風險因子多半都與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像是飲食方式、抽菸,喝酒,嚼檳榔等,若平時...
兒童即將開打新冠疫苗,爸媽既高興又怕受傷害醫師提醒3狀況宜緩打
昨﹙4/17﹚日食藥署才公布和臨床醫學、小兒醫學、感染醫學等專家開會同意6歲以上兒童使用莫德納疫苗,教育部官網就被家長留...
注重養生、不菸不酒,為何大腸癌還是找上門?第一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大腸癌,你...
photos放大顯示攝影:陳兆瑜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