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染疫後罹患免疫疾病風險增3倍!醫揭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疾病風險風濕症狀僵直性脊椎炎感染免疫新冠肺炎確診COVID-19魏正宗 文章 參考資訊


確診新冠肺炎本土病例至今超過968萬,而根據一項大數據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來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為未感染者3倍左右!研究團隊建議,新冠患者痊癒後若發生長期皮膚紅疹、口腔潰瘍、關節僵硬、掉髮、疲倦等症狀,要小心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提早就醫。這項研究刊載在本月的頂尖期刊《柳葉刀Lancet》子刊《eClinical Medicine電子臨床醫學》。
康復後時間愈久 罹病風險愈高
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增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的研究團,攜手高雄榮總團隊,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TriNetX,分析2020至2021年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期間380萬名接受PCR檢測的個案,其中約90萬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及290萬名對照者,他們的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生活型態及基礎疾病特徵相近,持續追蹤180天發現,確診者半年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累積發生率3%,是未感染者的3倍之多。
看更多:紅斑性狼瘡/如何診斷?能痊癒嗎?妥善治療降低併發症 存活率可破9成
魏正宗表示,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隨著時間愈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愈高,其中以僵直性脊椎炎最高,達3.21倍;其次依序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3.14倍、系統性紅斑狼瘡2.99倍、類風濕性關節炎2.98倍、乾癬2.98倍 、乾燥症2.62倍、血管炎及多發性肌炎1.96倍最為常見。
▲魏正宗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以大數據分析發現,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者,未來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增加約3倍。(圖片提供/中山醫大附設醫院)
41~64歲發生風險較高
研究也發現,女性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略高些;不同年齡層的表現略有差異,但41~64歲的COVID-19患者在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都明顯高於未感染者;亞洲人罹患新冠肺炎後則要特別留意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
看更多:上班族全身骨痛暴瘦10多公斤以為骨癌 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10年沒治
中山附醫副院長魏正宗表示,確診新冠肺炎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增加,原因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激活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素風暴進而導致系統紊亂,或病毒抗原又和自身體內的抗原結構相近,導致交叉反應,攻擊自己的組織,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發生。
魏正宗說明,新冠病毒痊癒後症狀不見,但病毒會殘存身體較長時間,加上是新的病毒,人體產生的免疫反應也較激烈,尤其有自體免疫疾病體質及後天失調的病人,更容易免疫錯亂,誘發免疫疾病,且人種及新冠的輕、重症患者罹患機率並無明顯差別,建議確診後應盡速調整作息與飲食生活,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
魏正宗也提醒,若確診新冠肺炎痊癒後,出現長期皮膚紅疹、口腔潰瘍、關節僵硬或痠痛、不明原因落髮、疲倦、發燒等症狀,應盡速就診,以檢查是否免疫系統發生問題。
看更多:關節痛就是痛風?不痛了不代表沒事!小心恐藏這些疾病 醫提醒3原則助預防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魏正宗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20 小時前 — 又以僵直性脊椎炎的三點二一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的三點一四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二點九九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二點九八倍、乾癬的二點九八倍、乾燥症的 ...
1 天前 — 該研究在臨床應用性有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在COVID-19流行期或疫情後期,建議臨床醫師在治療新冠肺炎急性或康復期患者時,應同時留心觀察自體免疫疾病的表徵 ...
16 小時前 — 魏正宗說,以台灣為例,男性多罹僵直性脊椎炎、女性多罹系統性紅斑狼瘡,年長者則罹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等較多;建議新冠患者痊癒後,若發生長期 ...
1 天前 — 魏正宗醫師指新冠肺炎引發自體免疫病,常見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感染武漢肺炎 ...
疾病的診斷,很難跟您百分之百確定,尤其是風濕病,包括僵直性脊椎炎。 ... 1)COVID-19重症風險因子很多,其中有一項是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 ...
外國人對台灣 食物 看法私密處沐浴露慈濟益生菌ptt
T老師信箱/染疫康復後胸悶,我得了新冠後遺症嗎?長新冠還要小心哪些症狀?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每日都在創新高,許多人都成為確診者。有讀者詢問,他日前確診,目前已經完成隔離、快篩陰性。但是康復...
「小雪」開運與禁忌一次看!這3生肖要注意多吃8種食物養生、清痰、抗老化
明天(11/22)就是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在當天下午4:10交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40°,隨後就步入農曆的11月子月...
北桃防疫旅館群聚案7例改判本土病例!陳時中點名「這原因」最可能是感染源
台北、桃園某防疫旅館群聚案,最新基因定序結果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台北、桃園某防疫旅館2起群聚...
星光大道歌手黃美珍自爆聽力剩2成!手術失敗6年多仍流血流膿,醫:別放棄治療
參加歌唱選秀節目《星光大道》一炮而紅的歌手黃美珍出新片了,但唱出好聲音的她,卻自爆左耳聽力只剩2成。原來她小時候玩水...
我得了BA.5?看夜間有無這症狀就知道?專家說台灣病患更常見3症狀
台灣單日本土確診人數激增,重新站上3萬多人的數字,顯示Omicron的亞變種BA.5病毒大舉入侵。該如何辨視自己得的是「舊型」的...
沒藥吃、看不到醫師!彰基首創24小時領抗病毒藥、天晟醫院加開戶外特別門診
疫情持續發燒,本土確診連3日破4萬人後,今天又來突破5萬人確診。有鑑於確診民眾就醫需求殷切,天晟醫院擴大採檢量能,並加...
預防接種與兒童莫德納大撞車!疫苗到底要怎麼施打才安心
隨著兒童確診COVID-19情況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21日起,提供兒童莫德納疫苗給滿6個月至5歲的孩童施打,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