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覺得你餓」,為何是一種「慢性焦慮」?諮商心理師解析2種焦慮根源
photos放大顯示
通常我們很少探索焦慮下深不見底的原因,反而用上網、吃大餐、大量飲酒的方式掩蓋,直到下一次的焦慮再次爆發。
焦慮,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也是過去一百多年間,深度心理治療不斷嘗試破譯的謎題。著名的精神分析師羅洛‧梅(Rollo May)說:「心理治療的核心問題在於焦慮的本質。」為什麼說核心是焦慮呢?因為它是一種心靈將堵塞的能量改由灌注到其他事情上的現象。
堵塞時,若我們沒辦法解決,意識中就會不停思考、不停感到煩躁,也不停地為了緩解內心混亂而做出許多逃避或麻痺自我的行為。
既然堵塞了,那麼可以繞道而行嗎?當然可以,但原本的事件倘若沒有得到處理,那麼,我們就只是將它壓抑,而壓抑久了,就容易爆炸。表現出易怒,一點點小事就影響整天的心情,內心總是感到脆弱……
雖說焦慮是其根源,但它也只是這些根源的「泛稱」,細緻一些地說,它可能是不被愛的焦慮、失去連結的焦慮,以及被否定自我價值的焦慮。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出版這本書的目的,也就是讓人更了解所謂一般的焦慮和造成困擾的焦慮的不同。在書中,我稱作「原初焦慮」與「複雜型焦慮」。
原初焦慮原初焦慮是當我們遇到潛在的危險,很自然地會出現預期性警覺反應。原初焦慮有以下幾個特點:
1.焦慮與現實中的事件大致符合比例。2.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變化,較少將情緒壓抑,允許自己表達情緒,能夠適當地宣洩。3.未被心智使用其他防衛機制,加以扭曲變形。4.當外在壓力減少後,焦慮也跟著減緩。
原初焦慮是人們普遍的經驗,每個人在生活中面臨壓力、威脅、兩難、病痛時,肯定會遇到的情緒反應。
複雜型焦慮複雜型焦慮則是由複雜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造成的焦慮,它的定義為:不是由「當下」「單一」的危險引發,而是由「過去到現在」「多重」的恐懼所啟動。複雜型焦慮有以下幾個特點:
1.焦慮與現實中的事件不成比例。2.有些人難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變化,較多時刻將情緒壓抑,不允許自己表達脆弱,無法適當地宣洩。經常被內在創傷引發連續模糊的焦慮感。3.心智使用其他防衛機轉,加以扭曲變形,可能演變成其他情緒或精神症狀。4.當外在壓力減少後,焦慮並不會減緩,或是馬上轉移到另一種現實中的壓力。
慢性焦慮是沒有處理的複雜型焦慮,它逐漸變成一種性格,不會因為事件過了就好轉。
焦慮成為你的生活常態,各式各樣的事件都能讓你焦慮不安。漸漸地,焦慮變成一種習慣,雖然很少爆發嚴重的恐慌,需要急診,但會讓你的生活過得不順心,且會出現在你最在乎的事情上,也就是你擔心出錯會完蛋的事件。
像是因為害怕讓爸媽失望,因此每次考試前都會拉肚子;即將要結婚的伴侶似乎想要分手,因此覺得不安時就會奪命連環call;只要沒有達到老闆的期待就會被裁員,因此拚命工作,不讓自己休息。
人不會一直處在焦慮中,除非有事情讓他持續擔心受怕,而這些事情通常不會是當下的事情,是我們心底恐懼過去的事情將在未來重演,因此持續讓自己保持在警覺狀態。
這份恐懼,若會持續很久,那我們會將過去的那些事件稱作「創傷」,因為讓你當下痛過,還烙印在心中,揮之不去。
慢性焦慮的背後是害怕與不安焦慮是創傷後最明顯的困擾,因為創傷會產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警覺心境,我們會不斷產生與現實不符比例的焦慮。
就像有一種餓叫做「阿嬤覺得你餓」。這份擔心如果與外在現實明顯不符(家中經濟狀況良好,你也每次都吃很飽),且不成比例的被放大(阿嬤總是給你三倍分量的食物,還跳腳覺得煮不夠)。可能她的過去曾親身經歷這些困境,在當時對她造成深刻的心理傷害,再加上殘忍,但也常見的是,當初沒有人能夠安撫她受傷受怕的心靈(阿嬤的爸媽都忙於工作,沒空給予照顧)。
因此,未來有可能發生這些狀況的每一刻,她都要時時提防落入困境,也就變成了一種慢性焦慮(阿嬤總是急著問你有沒有吃飽、錢夠不夠用)。
慢性焦慮的背後藏有多種過往的害怕與不安,導致你做出連自己都覺得不理智的行為。許多人會把慢性焦慮歸咎於某些「大事」,例如如果你問阿嬤,她也許會說,年輕時有一餐沒一餐,導致現在很注重溫飽。
這有一部分是對的,但那些時刻是屬於一種原初焦慮。事件過後,慢慢會復原。如果沒有,而且現實條件好轉,但焦慮還越來越嚴重,肯定伴隨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例如阿嬤當初的媽媽持續鄙視她,男友也因為看她沒錢而轉為冷淡、分手,而這些關係中的不安,其實早就不斷發生,只是在有一餐沒一餐時,讓關係中的傷害加劇,也讓有一餐沒一餐變成阿嬤口中嚴重的焦慮事件。
但其實是各種「大事」、「小事」累積,演變成複雜型焦慮,且沒有處理這些事件與情緒,最終變成一種情緒上的慢性病。
書籍介紹
慢性焦慮:焦慮,是過往未曾處理的生命創傷作者:莊博安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2/04/29
作者簡介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現為「微光心理諮商所」所長。致力將困難的心理治療概念轉譯為白話文,協助來談者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於多個網路平台擔任駐站作家。主要撰寫焦慮、憂鬱、伴侶相處困難等議題,讓讀者有機會探索自己與原生家庭的深層連結。
曾出版《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歡迎至社群網站,不定期更新文章與直播互動Facebook: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Instagram:wesley.psy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
5 小時前 — 焦慮,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也是過去一百多年間,深度心理治療不斷嘗試破譯的謎題。著名的精神分析師羅洛‧梅(Rollo May)說:「心理治療的核心問題 ...
愛是宇宙間一切結合運動的根源,人類進化為人的動能。人類的意義不在於自身的完成,也是整體宇宙發展的極至。余德慧(2001)從本土心理學出發談人論,指出心學是中國士 ...
由 邱珍琬 著作 — 邱珍琬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通訊作者:[email protected]) ... 我的專業不夠、應該請一個心理師來協 ... 者是切入到問題核心、找出真正的根源.
2018年6月22日 — 諮商師的確會面對來訪者的某些隱私,但是專業諮詢師在諮詢時不帶有任何 ... 共同探討自己的心理問題的根源及成因並尋求解決之道,來訪者有改變自身的 ...
心理諮商的談話與聊天不同,它是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療癒性、保密性的。 ... 著自己討論內在狀態,能夠讓自己的心情更穩定、也能站穩腳步慢慢去找到當前問題的根源。
解析青壯年壓力根源,讓健康與好.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最大的壓力族群,集中在35歲到45歲有家庭,事業基礎的人,因為有家庭的經濟壓力、工作的壓力、父母、小孩的扶養 ...
心理諮商師薪水慢性焦慮書評諮商歷程三階段不只是憂鬱電子書心理諮商推薦書ptt什麼時候需要心理諮商現實焦慮例子防衛機制種類心理學書籍推薦諮商 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下載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視訊看診自律神經失調診所ptt自律神經 診所 推薦
酒精只能抗菌?還是也可以消毒?消毒、滅菌大不同,藥師解析市售5種消毒液
photos放大顯示一、搞懂專有名詞在比較市售消毒液的成分前,我們要搞懂消毒、滅菌、抑菌、和抗菌的差別…消毒(Disinfection)...
拉肚子該怎麼辦?消化內科醫師解析腹瀉「2大原因」,「這4種食物」千萬別碰!
photos放大顯示「拉肚子」在醫學上稱為腹瀉(diarrhea)。突然肚子痛跑廁所是每個人多少都有的經驗。有些人可能腹瀉一、二次...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還在用類固醇藥膏?小心引起白內障、骨鬆!醫師公開「這種最...
photos放大顯示35歲的林先生從小患有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身體多處出現紅腫、脫屑、紅斑等狀況,嚴重時會搔癢不停、抓破皮甚至...
4個握筆姿勢揭開隱藏性格秒測誰最理性、誰不受束縛、誰最不容易滿足?
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都可能讓你的個人特質突顯出來。連我們日常握筆的姿勢,原來都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性格特徵。日本網站「戀...
「乳房」出現硬塊、腫脹、分泌物...哪些情況該看醫生?女人一生的乳房變化,外科...
photos放大顯示隨著年齡改變,人體的每個部位都會出現各種變化。如果有天你突然間注意到這些變化,都會忍不住懷疑:「這樣是...
在台灣,65歲以上長輩一半有過重+肥胖問題!減重良醫解析「老年肥胖」的原因、風...
photos放大顯示老人肥胖除了增加疾病風險、代謝機能減退,骨質疏鬆外,更易造成失智與行動力減退。但並非所有老人都要減重,...
「我好氣自己...連吃東西這種小事都控制不了」一直覺得瘦不下來,其實問題在「心理」
photos放大顯示她給人的感覺伶俐聰慧,第一次見面就被她的快言快語給吸引住,我瞄一眼電腦螢幕資料,她才剛滿19歲不久。「我...